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2466200000025

第25章 无为亲痛勿见仇快

——东汉舞阳侯朱浮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县人。初随刘秀起兵,任大司马主簿,后为偏将军。建武元年,刘秀称帝,封朱浮为舞阳侯,经略幽州。朱浮在幽州设幕府,广置官属,招募王莽旧吏和贤达。渔阳太守彭宠始而反对,继之举兵攻打朱浮。朱浮致信彭宠:“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后彭宠灭。毛泽东高度赞扬朱浮的原则性。

【毛泽东评点朱浮】

现在许多人的文章上常常有一句话,说是“无使亲痛仇快”。这句话出于东汉时刘秀的一位将军叫朱浮的写给渔阳太守彭宠的一封信,那信上说:“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朱浮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政治原则,我们千万不可忘记。

——摘自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和中央社、扫荡社、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90页。

【朱浮小传】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县(今安徽萧县)人。初跟从光武帝刘秀起兵,任大司马主簿,后因功迁为偏将军。当时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各地豪强也纷纷乘机而起,拥兵自重,各霸一方。更始元年(公元23年),淮阳王刘玄建号称帝,这年十二月,王郎在邯郸(今河北邯郸)称帝,并派遣使者到各郡国活动,希望各郡国归附于王郎,一时王郎势力空前强盛。

刘秀受更始帝刘玄派遣前去攻打王郎,看到王郎势力正盛,于是先避开强敌,向北往蓟(今北京附近)发展。王郎听说刘秀要来攻打他,便发布檄文,以封十万户侯悬赏捉拿刘秀。此时刘接在蓟起兵以应王郎,刘秀只好带领部属慌忙出逃,日夜兼程,因天气寒冷,面部都被冷风吹裂。一路行至信都郡(今河北冀县),信都太守开门出迎,刘秀才找到落足之处。接着刘秀收编四千人马,先后攻下好几个县城,其他各地的地方豪族也纷纷响应,率领自己的宗族子弟和私人武装占据县邑,迎接刘秀。于是一时归附刘秀的有数万人。刘秀又北击中山,攻下卢奴(今河北定县),并移檄边郡,约定共同出击邯郸,各郡县纷纷响应。

刘秀率军朝邯郸出发,以偏将军朱浮、邓禹为先锋。当时王郎大将李育正屯守柏人(今河北隆尧西),朱浮、邓禹不悉军情,贸然进发,为李育所败,辎重粮草全都丢掉了。刘秀事后得知,大为震惊,赶忙收集朱浮、邓禹残部,与李育大战于郭门。刘秀大胜,夺回了先前被李育俘获的辎重粮草。李育退到柏人城中固守,刘秀久攻不下,只好引兵攻打广阿(今河北隆尧东)。

不久,上谷(今河北怀来)太守耿况、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太守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率领骑兵来帮助攻打王郎,更始帝刘玄也派遣尚书仆射谢躬率军支援。于是刘秀大飨士卒,率军东围钜鹿(今河北钜鹿),由于守将王饶坚守,攻打一个月也没有攻下。这时,王郎又遣倪宏、刘奉率数万人来救援钜鹿。刘秀得知后,立即派军在南(今河北隆尧县东北)进行截击,斩敌军几千人。四月,刘秀率军围邯郸,发起连番攻击,至五月将邯郸城攻下,王郎被杀。

诛灭王郎,刘秀立了大功,更始帝刘玄封刘秀为萧王,并叫刘秀解除兵权赴封地。刘秀以河北未平为借口,拒绝赴封地,从此刘秀对刘玄产生了猜忌。而在长安的刘玄正处于四面楚歌,诸将纷纷拥兵自立,各领部曲,聚集人马,在自己的地盘内烧杀抢掠。刘秀于是派吴汉率领十郡兵前去扑灭内乱,但幽州牧苗会拒绝发兵,刘秀便诛杀苗会,拜朱浮为大将军领幽州牧,驻守在蓟城,为刘秀讨平北边。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第二年,他大封功臣。朱浮被封为舞阳侯,以三个县作为他的食邑。朱浮在幽州网罗士人,以争取士人支持。他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的王岑为自己的从事,把王莽时期的高官贵戚都引置于自己幕府,并发各郡的仓谷来奉养他们的妻子儿女。渔阳太守彭宠认为天下没有完全平定,各地的反对势力正在兴风作浪,不宜多置官属,以免有损于军事实力。因此彭宠不听从朱浮的命令。朱浮这个人很自负,对彭宠的作法颇感不平,便写了一封信去贬斥他。谁知彭宠很倔强,又仗着自己的功劳,就是不买朱浮的账。于是两人之间由积嫌而至生怨。

朱浮又写了封信给刘秀,说彭宠遣吏迎其妻而不迎其母,又喜欢收受贿赂,杀害友人,更甚的是他在渔阳屯集军粮,招募军队,有不轨之心。刘秀本来就对彭宠在派兵攻打王郎时的游移态度颇为不满,于是下诏召彭宠进京。彭宠认为是朱浮谗害他,不觉大怒,他的亲信官吏也对朱浮不满意,这些人都劝彭宠不要接受刘秀的命令,起兵去攻打朱浮。彭宠果然听从了部下的意见。朱浮知道后,便写了封信去斥责彭宠。在信中,朱浮列举了京城太叔的悲剧和伯通的后果,指出“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即疑浮相谮,何不诣阙自陈,而为灭族之计乎?”②③④ 见《后汉书·朱浮传》。朱浮又肯定了彭宠的功绩,同时也指出他是自不量力,妄自尊大,“奈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最后希望彭宠“勿以前事自疑”,忠告他“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②。

彭宠看到信后没有悔悟,而是更加愤怒,更加迫不急待地攻打朱浮。建武三年,涿郡太守张丰亦举兵反叛。二郡叛乱,幽州一片恐慌,朱浮料想刘秀会亲自带兵前往讨伐。但是刘秀只派了游击将军邓隆支援朱浮,与彭宠战于潞(今河北三河),邓隆被打败。接着彭宠攻下蓟城,自立为燕王,朱浮心里有些恐惧,以为刘秀怠于敌而不来救他,于是向光武帝刘秀上书求救。朱浮在疏中举陈了幽州的形势:“奸党日增,连年拒守,吏士疲劳,甲胄生虮虱,弓弩不得弛。”③粮草也告急,秋天成熟的庄稼,已被彭宠抢掠。老百姓也感到非常惶恐,“无所系心”。军队上下和老百姓“相望救护”,他希望光武帝像汉高祖刘邦一样,“天下既定,犹身自征伐,未尝宁居”④。光武帝并没有因为朱浮的上疏而决定御驾亲征。他在回信中说:“往年赤眉军在长安城中肆掠,我料想他们会因没有粮草而东归,果然他们东来投降。现在他们这些反叛者也不会长久,必定会自相残杀。况且我们军资不充足,还须等小麦收了再说。”朱浮看了非常失望,此时城中粮食已尽,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形,而城外彭宠围城,无法突围。适逢上谷太守耿况派遣轻骑来救朱浮,朱浮才得以逃出城。

朱浮一路惊魂未定,南逃至良乡,他的部下拦住他。朱浮唯恐部下反叛而自己没法逃脱,于是下马将自己的妻子杀死,自己才捡回了一条性命,而守城将士都投降了彭宠,朝廷为之震惊。尚书令侯霸认为朱浮败乱幽州,才导致彭宠之叛,彭宠叛乱之后,又平叛无功,不能以死殉节却只身逃脱,其罪当诛。光武帝想朱浮有过,但自己也支援不力,便原谅了他,让朱浮代贾复为执金吾,徙封为父城侯。

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五月,光武帝派遣征虏将军祭遵率领四将军到涿郡征讨张丰,张丰兵败。五年春,彭宠为其士兵所杀,渔阳之乱平定。

朱浮幸免处罚,对光武帝刘秀感恩戴德,决心对刘汉皇朝尽忠尽职以相报答。当时光武帝对太守等官员只要有一些小的错误就认为他不能胜任其职而加以罢斥,使得官员变动频繁,百姓生活也不得安宁。建武六年(公元30年),朱浮上疏光武帝,他认为“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也”② 摘自《后汉书·朱浮传》。,频繁地更换守宰,会导致他们“守事日浅,未足昭见其职,既加殷切,人不自保,各相顾望,无自安之心”②。假如有司因一点私怨来报复,那么守宰们便会因迫于举报参劾,惧怕讥议而争相诈伪,以求得虚假的称誉。光武帝看了之后,便交给群臣讨论,群臣多同意朱浮的意见。从此以后,州牧太守的更换就没有那么随便了。但是对于太守等长吏的黜退,光武帝将这个权力交给了刺举之吏。而过去是由州牧上举太守一类的长吏不能胜任其职,然后交付三公,由三公派遣掾吏调查情况,最后再做决定。朱浮以为现在黜退太守等长吏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列存在着许多弊端。他指出这样“以使者为腹心,而使者以从事为耳目,是为尚书之手,决于百石之吏,故群下苛刻,各自为能”。② 见《后汉书·朱浮传》。而一旦刺举之吏将自己的私情憎爱等主观意志加在里面,那么那些有罪的长吏不会被查处,没有过错的反而被罢黜。希望光武帝能够“留心千里之臣,省察偏言之奏”②。

建武七年(公元31年)朱浮转任太仆。太仆的职责是主学政,但朱浮认为只要自己的意见对朝廷有所裨益,他都敢越职进言。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被看作是礼仪教化的发源地。太学设博士若干,这些人在自己领域取得非常突出的学术成就,由于策试博士非常严格,一旦能策为博士,远近的人都很羡慕。历代统治者对太学都很重视。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当时战争并没有完全平息,连宫室也不修,就兴建太学,还经常亲自到太学视察,弘扬勉倡教化之功。又下诏策试博士,但策试者只有五人,而且都来自洛阳附近。朱浮认为这样做有所不足。首先是选择的范围小,很难挑选到真正的人才。而其他地区真正有才能的又无法入试,以致他们在学业上失去动力。他希望刘秀能广开策试之路,以揽天下英才。刘秀看到后,并没有责怪他越职进言,而且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大司空窦融去世,朱浮代大司空一职。此时的朱浮倚老卖老,经常欺蔑同事。光武帝刘秀每次知道这些事后都非常生气,但又顾惜朱浮的功劳,不忍加罪。到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还是以朱浮卖弄国威的罪名免掉了他的职务。建武二十五年,又将朱浮由父城侯徙为新息侯。汉平帝永平时期,有人诬告朱浮,明帝大怒,赐朱浮死罪。长水校尉樊鲦上疏明帝,认为朱浮的事情虽然很清楚,但外人还不知道,应该把他交给廷尉,彰著其事,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样可以压服海内之心,到那时再处罚也不迟。明帝也感到有些后悔。朱浮就这样冤死于九泉之下。

【作者点评】

武汉失守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打击为主的政策,逐渐将其重点兵力移向解放区战场。这时国民党政府也逐渐将其政策的重点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方面。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针。会后,国民党陆续制定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处理异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反共反人民的法令。他们大造反共舆论,加派军队封锁陕甘宁边区,增派军队前往河北、山东等地,以限制共产党的发展。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在各地制造的摩擦事件层出不穷,如秦启荣在山东,张荫梧在河北,共惨杀中共指战员八百余人。1939年6月,国民党军队杀害新四军平江通讯处的干部罗梓铭、涂正坤等六人。

毛泽东对国民党破坏抗战、破坏团结、制造反共磨擦感到非常愤慨。他在1936年9月16日与中央社、扫荡社、新民报三记者谈话时,引用了《后汉书·朱浮传》里的一句话:“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毛泽东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和汪精卫是国共两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共产党不是国民党的敌人,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的敌人,不应该相互反对,互相“限制”,而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协助。毛泽东引用“无使亲痛仇快”,用以申明中国共产党的严正立场,要求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应该致力于反日防日和反汪防汪,而绝不可致力于反共防共,和日本侵略者的走狗汪精卫及其汉奸党相混同。他还严正警告国民党:我们根本反对抗日党派之间那种互相抵消力的磨擦。但是,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迫,那么,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这个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毛泽东的这些话对团结抗战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朱浮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名将领,他跟随刘秀打天下,在消灭邯郸王郎后,被封为大将军、幽州牧,朱浮在幽州网罗士人,广置官属,渔阳太守彭宠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天下没有完全平定,不宜多置官属,以免有损军力,这应该是完全正确的。而朱浮却没有听进去,而是写信去斥责他。后来两人积嫌生怨,一则是彭宠倔强,朱浮心胸不开阔,听不进正确意见,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彭宠造反,一方面是对刘秀不满:他出兵帮助刘秀有功,却没有得到重用。另一方面应该说是朱浮造成的,当刘秀召彭宠入京时,他的部将劝彭宠不接受命令,是缘于对朱浮的不满。后来尚书令侯霸也认为是朱浮败乱幽州,才导致彭宠叛乱。彭宠发兵攻打朱浮,朱浮写了封信给彭宠,目的在于劝彭宠收兵。他以严正而婉转的态度从各方面劝告彭宠,既肯定了他的功绩,又指出他妄自尊大的危险;既劝告彭宠要珍惜自己的前途,又提醒他凡事都要考虑后果,并劝彭宠要以“无使亲痛仇快”的原则来处理问题。这封信可以说是入情入理。但这一切都成徒劳,最终朱浮被彭宠打得落荒而逃,甚至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子,这又暴露出他人性中极其自私的一面。

朱浮死里逃生,捡回一条性命,光武帝刘秀赦免了他。他对刘秀感恩戴德,敢于言事,对时政有所修补,这一点应该肯定。后来他倚老卖老,欺蔑同事,又重蹈当年幽州牧任上的覆辙,虽被冤杀,却又何冤?

朱浮的人格不足为后人所法,但他提出的“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的处事原则,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内政务和国际事务问题仍具有积极意义。

(卜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