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2463400000085

第85章 泰族训(6)

故而仁义是治国安民的根本,要是我们不晓得致力于务本,却致力在务末上,那便等于抛开树根而去灌溉枝叶。再讲法令的出现,是用来辅助仁义的,要是我们注重法令而轻视仁义,那便如贵重帽子鞋子而忘记了头脚。故而仁义,是治国安民的厚实的基础。不加厚基础而扩大广度,房屋便毁坏;不加宽基础而添加房屋的高度,房屋就倒塌。秦始皇赵政不加大仁政建设却在一些末节上层层加码,故而被推翻了;智伯不实施仁义却醉心于扩展地盘,故而消亡了。《国语》上讲:“不用大木作屋梁,承受不住重压。没有比国家更重的,没有比德更大的栋梁。”一国君王和他领导着的百姓的关系,便如城墙和基础的关系,又如树木和根的关系,根深树木便牢固,基础打得好城墙便坚实,人民安定君王便安稳。五帝三王的治国之道,是天下普遍适宜的纲纪,是治国的准则。后来的商鞅的《启塞》,申子的“三符”,韩非子的《孤愤》,张仪、苏秦的纵横说,都是随手拾来的权宜之术,暂时适宜的玩艺,不是治国的根本计策,它们不反映事物的永恒规则,也不能广泛长远地传播。楚国令尹子襄靠败北保住了楚国,不过败北不能成为常用的法术;弦高用欺骗保住了郑国,不过欺诈不能总是奏效。如今那《雅》、《颂》诗歌,全都是以真纯感情为基础书写出来的雅正作品,故而君臣学习它们就和睦相处,父子学习它们就亲亲密密。故而《韶》、《夏》古乐,声音浸透金石,润泽草木。如今取用哀怨之音,用管弦乐器演奏出来,听了的人,不是淫乱便是悲伤。淫乱男女便乱了界限,悲伤便感染悲怨的风气,哪里称得上音乐呢!赵王迁被秦国俘虏后流放到房陵深山里,他想念故乡邯郸,创作了《山木》这首诗歌,听了的人没有不掉泪的。荆轲西去秦国刺杀秦始皇,高渐离、宋意在易水为他击筑告别,听见弹唱悲歌的人,没有不瞪大眼睛,眼角崩裂,头发竖立、穿透帽子的,由此而把这种声调当作佳乐送进宗庙,难道便是古代的所说快乐吗?故而古代的弁冕、大车,能够使用而不能爱好它;调好的太羹,能够食用而不可以嗜求;乐器上红色的丝弦,穿越琴瑟两头,一人演唱而三人应和它,能够谛听而不可以使人快乐。故而,没有声音的音乐,使那些能够听的音乐获得修正;没有味道的滋味,让那些可以有的味道得到纠正。淫声能让耳清新,合味能使口痛快,不过不可以使它尊贵。所以事情不以道德做根本,不可以成为仪表;言辞不合于先王之意的,不可以成为大道;声音不同雅、颂协调的,不可以作乐。故而五子的观点,是用来牵强附会的抄袭之言,不是领导天下的普遍适宜的道理。

[原文]

圣王之设政施教也,必察其终始;其悬法立仪,必原其本末,不苟以一事备一物而已矣。见其造①而思其功,观其源而知其流;故博施而不竭,弥久而不垢。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仓。圣人见其所生,则知其所归矣。故舜深藏黄金于崭岩之山,所以塞贪鄙之心也;仪狄为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所以遏流湎之行也;师涓为平公鼓朝歌北鄙之音,师旷曰:“此亡国之乐也!”太息而抚之。所以防淫辟之风也。故民知书而德衰,知数而厚衰,知券契而信衰,知械机而实衰也。巧诈藏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而神德不全矣。

琴不鸣而二十五弦各以其声应,轴不连而三十辐各以其力旋。絃有缓急小大,然后成曲;车有劳逸动静,而后能致远。使有声者,乃无声者也;能致千里者,乃不动者也。故上下异道则治,同道则乱;位高而道大者从,事大而道小者凶。故小快害义,小慧害道,小辩害治,苛削伤德。大政不险,故民易道;至治宽裕,故下不相贼;至忠复素,故民无匿情。

商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而功臣畔矣。商鞅之立法也,吴起之用兵也,天下之善者也。然商鞅之法亡秦,察于刀笔之迹,而不知治乱之本也;吴起以兵弱楚,习于行陈之事,而不知庙战之权也。晋献公之伐骊,得其女,非不善也,然而史苏叹之,见其四世之被祸也。吴王夫差破齐艾陵,胜晋黄池,非不捷也,而子胥忧之,见其必禽于越也。小白奔莒,重耳奔曹,非不困也,而鲍叔咎犯随而辅之,知其可与至于霸也。句践栖于会稽,修政不殆,谟虑不休,知祸之为福也。襄子再胜而有忧色,畏福之为祸也。故齐桓公亡汶阳之田而霸,智伯兼三晋之地而亡。圣人见祸福于重闭之内,而虑患于九拂之外者也。

原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为其残桑也。离先稻熟,而农夫耨之,不以小利伤大获也。家老异饭而食,殊器而享,子妇跣②而上堂,跪而斟羹,非不费也,然而不可省者,为其害义也。待媒而结言,聘纳而取妇,初而亲迎,非不烦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使民居处相司,有罪相觉,于以举奸,非不掇也,然而伤和睦之心,而构仇雠之怨。故事有凿一孔而生百隙,树一物而生万叶者。所凿不足以为便,而所开足以为败;所树不足以为利,而所生足以为秽。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大害。昌羊去蚤虱而人弗庠者,为其来蛉穷也;狸执鼠而不可脱于庭者,为搏鸡也。故事有利于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亡于彼者。

故行棋者,或食两而路穷,或予踦而取胜。偷利不可以为行,而智术不可以为法。故仁、知、人材之美者也。所谓仁者,爱人也;所谓知者,知人也。爱人则无虐刑矣,知人则无乱政矣。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刑不侵滥,则无暴虐之行矣。上无烦乱之治,下无怨望之心,则百残除而中和作矣,此三代之所昌。故《书》曰:“能哲且惠,黎民怀之。何忧兜,何迁有苗。”智伯有五过人之材,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而身虏于秦者,不知贤也。故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于乱也。

[注释]

①造:开始。②跣:赤着脚。

[译文]

圣明的君主实行政治推行教化,必定要考察它的终始变化;他们的悬挂法律,树立仪表,一定探究清它的本末。不由于一件事情而苟且,不只是为了防备一件事情的出现而已。看见他的开始而思虑他的功德,考察它的源头而晓得它的流向;故而施予广博而不会枯竭,历时长久而不会被污染。水从群山出发而进到大海,庄稼生于田间而果实藏于仓库。圣人看见它的生长,那么就晓得它的归向了。故而舜把黄金潜藏在险峻的大山之中,用来堵塞贪鄙之人的欲望;仪狄造酒,禹品尝之后感觉非常甜美,于是就疏远了仪狄而禁绝美酒,用来阻遏沉湎于酒的行径;师涓为晋平公演奏朝歌北面边境的歌曲,师旷讲:“这是亡国的音乐。”大声叹息而止住他,是为了预防淫辟的风俗。故而,百姓晓得文字就道德衰亡,懂得计数就纯厚衰亡,晓得契证就诚信衰亡,懂得智巧就朴实衰亡。巧诈藏在胸中,就纯粹的本性不具备,神圣的道德不具备了。

琴本身不响,不过琴的二十五根弦各自用它的声音感应;车轴不运转,不过车轮三十根辐条各自用它的力量旋转。琴弦有缓急大小的分别,此后才能演奏乐曲。车子各部分有劳逸、动静的分别,此后才能到达远方。让物体有声音的,才是没有声音的东西;能让物体抵达千里之外的,才是不动的东西。故而君臣持守不同的法则治理,君臣持守一样的法则混乱。地位高而持守的道大就顺利,所做的事大就持守的道小则凶险。故而小的畅快危及义,小的智慧危及道,小的辩说危害治,苛刻凶狠伤害德。伟大的政治不凶险,故而百姓易于遵从,最好的管理宽裕,故而下层百姓不相互残杀;最大的忠诚回复素朴,故而百姓没有隐匿的真情。

商鞅为秦国设立犯罪株连的法则,而民众怨恨了;吴起为楚国推行减少贵族爵禄的法令,而功臣反叛了。商鞅的立法,吴起的用兵,全是天下杰出的。不过商鞅的法令让秦灭亡,由于它审察文字的装饰,而不晓得管理或动乱的根本。吴起用兵使楚国削弱,由于他熟悉布阵厮杀,而不晓得在朝廷上制定克敌取胜的谋略。晋献公征讨骊戎获得他的女儿,并不是不美好,不管史苏叹息,是预见到晋国四代遭受祸乱。吴王夫差在艾陵击败齐国,在黄池打败晋国,并不是没有获胜,不过伍子胥担忧,是预见到他一定会被越国擒获。小白逃奔莒国,重耳逃奔曹国,并不是不窘困,不过鲍叔牙、咎犯随着而辅助他,是晓得能够和他实现霸业。勾践栖身于会稽山上,处置政务不怠惰,谋划思虑不停止,是晓得祸将会为福。赵襄子连胜两仗而露出担忧的神色,是担心福将变为祸。故而齐桓公失去汶阳的土地而成为霸主,智伯兼并了晋国土地而灭亡。圣人能在层层关闭的内部看见祸福,能思考到十分遥远的忧患。

原蚕一年中能够收获两次,不是没有益处,不过这是法令所禁止的,由于它伤害桑树。落地自生的稻子比栽种的稻子成熟得早,不管却被锄掉,这样做是由于不为小利影响大收获。家中老人所吃的是专程给老人吃的好的饭菜,所用的器皿也不相同,媳妇登上厅堂要赤脚,给他斟汤要跪着,即使费事不过这些礼仪是不能省掉的,由于省了会危害大义。有媒人订立婚约,纳了聘礼才迎娶新媳妇,迎亲要穿上礼服,即使麻烦,不过不能改变,是为了预防淫乱。让民众互相检举奸邪之事,这样做不是没有成效,不过却不可取,由于如此有害于和睦之心,易于生成怨恨。故而在事物上凿一个孔隙,便会呈现千百个窟窿,栽下一棵树会长出很多枝叶。所凿的孔没带来方便,不过却易于导致破败;所种的不见得带来好处,不过所生的却造成了污秽。愚蠢的人迷惑于小利,不晓得大祸即将降临。菖蒲能够赶走跳蚤、虱子,不过不能拿来做席子,它会招来蚰蜒;狸猫可以拿老鼠,却阻止它进入院子,由于它会咬死鸡。故而事情都会对小的有利,对大的有害,在此处带来益处,在彼处却是祸乱。

故而下棋的人连吃对方棋子却面临困境,有时让对方一步反可取胜。苟且得利是不可学习的,办事耍心计也不可取。故而下棋时有时吃掉对方两颗子反倒走上死路,有时让一着反倒取胜。苟且取利不能当成德行,凭智术办事不能效法。故而仁和智是人的美好资质。所谓仁,便是爱人;所说的智,便是了解人。能爱人便不不会施行酷刑,能了解人便不会乱政了。依据礼义治国,便不会发生荒谬的事了;刑罚不滥用,便不会有暴虐的行径了。上面没有烦琐杂乱的治术,下面没有怨憎的情绪,那么便百害消除而且中和的局面兴起。这便是三代昌盛的原因。故而《书》上说:“君王能圣明而又仁惠,民众便归顺,哪用为欢兜忧虑,哪用迁徙有苗!”智伯有着五种超人的能力,不过免不了死在别人手里,由于他对人不仁爱。齐王建有三种超凡的技能,不过被秦国俘虏,由于他不了解贤人。故而仁没有比爱人更大的,智没有比懂得人更大的;仁和智不具备,就算明察聪慧敏捷灵巧,劳苦忙碌,费大力气,也不免出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