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2463400000064

第64章 说山训(1)

[题解]

本篇题注讲:“山为道本,仁者所处,说道之旨,委积若山,故曰说山。”也便是说,本篇是解说自然界与人世间如山一般众多事物的道旨的。全文采取箴言体的形式,所讲述的问题非常广泛,要旨以道家思想体系为核心,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所要阐发的问题进行归纳性的论定,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懂得“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全篇渗透着淳朴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语言凝炼,意义很深,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发掘。

[原文]

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曰:“以无有为体。”魄曰:“无有,有形乎?”魂曰:“无有。”“何得而闻也?”魂曰:“吾直①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魄曰:“吾闻得之矣。乃内视而自反也。”魂曰:“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见,名不可得而扬。今汝已有形名矣,何道之所能乎?”魄曰:“言者独何为者?”“吾将反吾宗矣。”魄反顾魂,忽然不见。反而自存,亦以沦于无形矣。

人不小学,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

人莫鉴于沫雨,而鉴于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荡也。

詹公之钓,千岁之鲤不能避;曾子攀柩车,引者为之止也;老母行歌而动申喜,精之至也。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

蚓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暗,河水不见太山。视日者眩,听雷者聋。

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无为而治者,载无也。为者不能有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人无言而神,有言者则伤。无言而神者载无,有言则伤其神之神②者。鼻之所以息,耳之所以听,终以其无用者为用矣。物莫不因其所有,而用其所无。以为不信,视籁与竽。念虑者不得卧,止念虑③则有为其所止矣。两者俱忘,则至德纯矣。

[注释]

①直:只是。②神之神:人精神的主宰,指道。③念虑:思虑。

[译文]

魄问魂说:“道把什么当作本体?”魂回答:“以无有作为本体。”魄问:“无有,有形体吗?”魂回答:“没有。”“那么,如何晓得它呢?”魂说:“我只是遭遇它而已。看,却毫无形体,听,却毫无声音,称之为幽冥。所说的幽冥,是比喻道,并不便是道。”魄回答:“听你如此说,我懂得道了。它是反观内心,回归自我。”魂说:“凡是得道的,没有形体,故而看不见,没有名号,故而不可称呼。如今你已经有了形体和名号,你可以获得什么道呢?”魄说:“你这么说又是为何呢?”“我要返回来处。”魄回头看魂,忽然便不见了。魄也返回自我,潜藏在无形之中。

人不满足于小的觉悟,便不会有大的迷惑;不满足于小的智慧,便不会有大的愚蠢。

人没有用翻着泡沫的雨水映照自己形象的,而是用静止不动的清水去映照,由于清水静止不动荡。

詹何垂钓,千年的鲤鱼不能逃脱;曾子扶着柩车送丧,拉灵车的人也感动地停下来和他一块哭泣;行乞的老母在路上悲歌,感动了失散多年的儿子申喜;这些全是精诚达到极点所致。瓠巴鼓瑟,江中的鲟鱼探出头来倾听;伯牙鼓琴,驷马仰头吐沫而笑;介子推唱起龙蛇之歌,晋文公为之垂泣。故而山里潜藏着美玉,那山上的草木便润泽;水中生有珍珠,那岸上的草木不枯干。

蚯蚓没有坚强的筋骨和锋利的爪牙,却能上食干土,下饮黄泉,由于它用心专一。

清水由于透明,故而用一杯水能够照见瞳仁;浊水因为浑暗,故而整个黄河照不见太山。盯着太阳的人会眼睛眩晕,听着雷声的人会耳中轰鸣。

人无为便太平,有为便受到损伤。达到无为而太平的结果,便要恒常实施无为的策略。有为的人不能无为,不能无为的人便不能有大的作为。人无言便显得神秘,有言的话便会受损伤,达到无言而神秘的结果,便要恒常采取无言的做法,有言便损伤它的神化效果。鼻子用来呼息,耳朵用来听声,不过最后是由鼻子耳朵中看似无用的孔洞发挥作用。事物没有不是借助它们形体中看似无用的空处发挥作用的。要是你绝对我说的不真实,请看籁和竽,它们便是经过形体中无用的孔洞来发出音乐的。反复思考问题的人不能安卧,强迫自己停息思考,便要捉摸抑制思考的方法。思考和强制思考这两种做法全都忘却,便能够达到纯粹的至德境地了。

[原文]

圣人终身言治,所用者非其言也,用所以言①也。歌者有诗,然使人善人者,非其诗也。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言,是何则?得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故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

神蛇能断而复续,而不能使人勿断也;神龟能见梦元王,而不能自出渔者之笼。

四方皆道之门户牖向也,在所从窥之。故钓可以教骑,骑可以教御,御可以教刺舟。

越人学远射,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不易仪也。世已变矣,而守其故,譬犹越人之射也。

月望,日夺其光,阴不可以乘阳也。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故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一渊不两鲛。

水定则清正,动则失平。故唯不动,则所以无不动也。江河所以能长百谷者,能下之矣。夫惟能下之,是以能上之。

天下莫相憎于胶漆,而莫相爱于冰炭。胶漆相贼,冰炭相息也。

墙之坏,愈其立也;冰之泮②,愈其凝也,以其反宗。泰山之容,巍巍然高,去之千里,不见埵堁,远之故也。秋豪之末,沦于不测。是故小不可以为内者,大不可以为外矣。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夫玉润泽而有光,其声舒扬,涣乎其有似也,无内无外,不匿瑕秽,近之而濡,望之而隧。夫照镜见眸子,微察秋豪,明照晦冥。故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出于山渊之精,君子服之,顺祥以安宁,侯王宝之,为天下正。

陈成子恒之劫子渊捷也,子罕之辞其所不欲而得其所欲,孔子之见粘蝉者,白公胜之倒杖策也,卫姬之请罪于桓公,子见于夏曰“何肥也”,魏文侯见之反被裘而负刍也,兒说之为宋王解闭结也。此皆微眇可以观论者。

人有嫁其子而教之曰:“尔行矣,慎无为善!”曰:“不为善,将为不善邪?”应之曰:“善且由弗为,况不善乎!”此全其天器者。

拘囹圄者以日为修,当死市者以日为短。日之修短有度也,有所在而短,有所在而修也。则中不平也,故以不平为平者,其平不平也。

嫁女于病消者,夫死则后难复处也。故沮舍③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傍不可以立。

执狱牢者无病,罪当死者肥泽,刑者多寿,心无累也。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夫至巧不用剑,善闭者不用关楗。淳于髡之告失火者,此其类。

[注释]

①所以言:言论的根据和精神实质。②泮:融解③沮舍:破旧的房屋。

[译文]

圣人一辈子讨论修身治国平天下,不过他事实上运用的并不是他说的那些言论,而是言论背后的依据和思想实质。歌唱的人有诗句作歌诗,不过让人感觉动听的并不是这些诗句本身,而是那美妙的旋律。鹦鹉能学着说些简单的话语,不过不能让它讲有关政教法令方面的话,这是为何呢?由于鹦鹉只能学舌效仿人说的话,它自己并不具备语言能力。不过只会踩着人家脚印走路的人,走不出自己的路来。

神蛇可以在被砍断后重新再生复活,不过不能让人不砍断它。神龟能在宋元王的梦中显灵而不被抓获,不过它却逃不出渔人的笼子。

四面八方都有“道”的门和窗,便看你从哪里找到通往大道的途径。故而擅长垂钓的人能够指导人骑术,擅长骑马的人能够启发人御术,擅长驾御的人能够教导人撑船。

越人学习远射本领,抬头朝着天空发射,箭只落在五步之内的地方,由于他不懂射术的缘故。世道已经改变,还守着老一套,这便如同越人学射术。

月亮在每月十五时圆满,和太阳东西相望成直线,这时太阳无法给月亮光亮,本身不发光属阴的月亮控制不了这属阳的太阳。太阳一出来,星星便隐去,不能和太阳争光。故而末不能够强过本,手指不能够粗过臂膀。下轻上重,一定要倾覆。一个深渊中不能同时有两条鲨鱼。

水静止时便清澈平稳,流动起来便失去平和。故而唯有不动,才能无所不动。长江、黄河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长,是由于它们能处低洼之处,只有能处低处,才能高高在上。

天下没有比胶和漆更不能相合的了,没有比冰和炭更相爱的了。胶漆相互败坏,而冰炭相互生长。

墙壁倒塌后,比它站着更自在;冰块溶化后,比它凝固时更自由,由于都返归本来面目了。泰山的雄姿,巍然高大,远离千里观望,连个小土堆都看不见,是由于距离太远的缘故。秋豪之末那样细小的东西,能够沦没到无法测量的小地方。故而小到不能再小便成为无有,无有形的东西便大到不能再往外大了。

兰草长在幽谷里,不由于没有人佩戴便不芳香;小船停在江海上,不由于没有人乘坐便不漂浮;君子行义,不由于没有人晓得便停下来。

玉润泽有光彩,发出的声音舒缓悠畅,色泽鲜明有似君子。不论里外,都不潜藏瑕疵污秽,接近它感觉滋润,望着它感觉深邃。镜子可以映出人的眸子,能够明察秋毫,光照晦冥。故而和氏之璧、随侯之珠,是高山深渊的精华。君子戴着它们,和顺吉祥并且安宁;侯王看重它们,把它们当作天下纯正的象征。

陈成子胁迫大夫子渊捷,子罕拒绝他所不愿拥有的宝玉,故而获得他想要获得的廉洁不贪,孔子看见粘蝉的人,白公胜倒拄手杖,卫姬自己向齐桓公谢罪,曾子看见子夏问“为何这么肥胖”,魏文侯见路人反穿羞皮衣来挑干草,兒说为宋王开解紧闭的绳结,这些全是即使微妙却能够观察和议论的。

有人出嫁女儿,告诉女儿说:“你出嫁了,要慎重不要做善事。”女儿询问:“不做善事,那么去做不善的事吗?”他答复说:“善事尚且不去做,何况不善的事呢?”这是擅长保全自己天性的人。

囚禁在监狱里的人,感觉日子变得很长; 将要在大街上处死的人,感觉日子变得很短。日子的长短有固定的准则,有些情况下感觉短,有些情况下就感觉长,这是内心不平正的原因。故而根据不平正的内心来判断平正,那么这所说的的平正便不是真正的平正。

把女儿嫁给患糖尿病的人,丈夫死后那么女子往后便难于生活下去。故而毁坏的房屋下面不能够安坐,倾斜的墙壁旁边不能够站立。

执掌牢狱的人不会生病,犯了罪应该处死的人肥胖红润,接受宫刑的人长寿,由于他们心中没有拖累。

医术高明的医生常常医治还没显露症状的疾病,故而他没有疾病。圣人常常治理还没形成祸患的隐忧,故而他没有祸患。

[原文]

以清入浊必困辱,以浊入清必覆倾。君子之于善也,犹采薪者见一芥掇之,见青葱则拔之。天二气则成虹,地二气则泄藏,人二气则成病。阴阳不能且冬且夏。月不知昼,日不知夜。

善射者发不失的,善于射矣,而不善所射;善钓者无所失,善于钓矣,而不善所钓。故有所善,则不善矣。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物固有近不若远,远不若近者。

今曰稻生于水,而不能生于湍濑之流;紫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慈石能引铁,及其于铜,则不行也。

水广者鱼大,山高者木修,广其地而薄其德。譬犹陶人为器也,揲挺①其土而不益厚,破乃愈疾。圣人不先风吹,不先雷毁,不得已而动,故无累。

月盛衰于上,则蠃蛖应于下,同气相动,不可以为远。执弹而招鸟,挥棁而呼狗,欲致之,顾反走。故鱼不可以无饵钓也,兽不可以虚器召也。

剥牛皮鞟以为鼓,正三军之众,然为牛计者,不若服于轭也。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坐庙堂,然为狐计者,不若走于泽。

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断指而免头,则莫不利为也。故人之情,于利之中则争取大焉;于害之中则争取小焉。

将军不敢骑白马,亡者不敢夜揭炬,保者不敢畜噬狗。

鸡知将且,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山有猛兽,林木为之不斩;园有螫虫,藜藿为之不采。

为儒者而踞里闾,为墨而朝吹竽,欲灭迹而走雪中,拯溺者而欲无濡,是非所行,而行所非。

今夫暗饮者,非尝不遗饮也,使之自以平,则虽愚无失矣。是故不同于和,而可以成事者,天下无之矣。

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求丑则不得丑,求不丑则有丑矣;不求美又不求丑,则无美无丑矣,是谓玄同。

申徒狄负石自沉于渊,而溺者不可以为抗;弦高诞而存郑,诞者不可以为常。事有一应,而不可循行。

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六畜生多耳目者不吉详,谶书著之。百人抗浮②,不若一人挈而趋。物固有众而不若少者,引车者二六而后之。事固有相待而成者,两人俱溺,不能相拯,一人处陆则可矣。故同不可相治,必待异而后成。

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圣人从外知内,以见知隐也。

喜武,非侠也;喜文,非儒也;好方,非医也;好马,非驺也;知音,非瞽也;知味,非庖也。此有一概而未得主名也。

[注释]

①揲(shè)挺:椎之使薄。通“”。②抗:举。浮:瓢。

[译文]

品德纯洁的人陷进污浊的物欲中,一定受困扰和玷辱,污浊的物欲侵入品德纯洁者的心中,纯洁的人必定覆灭。君子对于善行,如同砍拾柴薪的人,看见一棵小草便拾起来,看见青绿的树木便连根挖取。天空阴阳二气相干犯,就形成虹,地上阴气受阳气干扰便妨碍冬藏,人的身体内邪气干犯正气,便生病。阴气旺于冬季而不能够盛于夏天,阳气盛于夏季而不可以旺于冬天。月亮不晓得白昼,太阳不晓得黑夜。

善于射箭的人发必中的,他擅长射技,不过这对被射中的东西来说却不是好事;善于钓鱼的人总有收获,他擅长钓术,不过这对鱼儿们来说却是灾难。故而一个人有某种特长,便同时会带来不好的一面。

钟和磐相比起来,近处听钟音洪亮,远处听磬音悠扬。事物总是存在着近不如远或者远不如近的情况。

如今人们都说稻一定生长在水田里,不过并不能生长在湍急的河流之中;紫芝生长在高山上,不过它并不能生在盘石上;磁石能吸铁,不过碰上铜,它便吸不动了。

水域广阔鱼儿大,山势高峻树木长,不过一定扩大土地去削弱自己的德行,便如同陶匠制作陶器,把原先的土坯椎打增加却不增加它的厚度,那它的破碎便会更快了。圣人不事先站在风口上让风吹打,不事先站在雷电前让雷击毁,不得已的时节才随顺外物而动,故而没有牵累。

月亮在天上有圆缺的更改,那么螺蚌在地上相应发生更改,它们同属阴气类互相感应,不因天壤之遥而互相隔远。手拿弹弓招唤鸟,挥动木棒呼唤狗,主观上想让它们到身边来,它们却反倒会逃开。故而鱼儿不能不用鱼铒钓取,野兽不能空着兽网招致。

剥下牛皮加工成皮革做成鼓,能够使三军的行动整齐,不过替牛设想,不像套在车轭下拉车。用狐狸腋下的白毛制成毛裘,可供天子作为礼服穿着它坐在庙堂之上,不过替狐狸设想,不像在草泽里自由奔走。

丢了羊却获得牛,那么没有谁不觉得丢东西是有利的;截断一根指手免去砍头之祸,那么没有谁不觉得这种做法是有利的。故而从人的感情上讲,对于利益一直要抢着争取最大的,对于祸害总是要抢着争夺最小的。

将军不敢骑白色的马,逃亡的人不敢在晚上打火把,酒保不敢畜养凶猛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