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至今已经过了近四个年头。
苏德战场上,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早已成为德军的大后方,交战的双方战线基本稳定在乌拉尔山一线,谁主动地发动攻势,谁的损失就越惨重,在反复的拉锯战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苏德双方也看出这种均势,在打破这种平衡的因素出现之前,都暂时停止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咬紧牙关慢慢地拼实力,目前主要是在进行空中争夺。
在远东地区的苏日战场,日军占领了西至赤塔,北至阿尔丹河流域,以及东面鄂霍次克至海参崴的整个海岸线。苏德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苏联以维持平衡力量,中苏修建了横穿蒙古的战略公路,这条大动脉对维持苏联的抵抗德国,以及远东的日军的战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内蒙境内的包头、二连浩特,是这条战略公路的起点,也是援苏物资的集散地。倭国人对于这条公路恨之入骨,但是慑于中国军队的强大而敢怒不敢言,想方设法要切断这条支撑苏联的大动脉,同样苏联人也竭尽全力要保卫这条生命线。
双方曾在1942年初,在贝加尔湖附近进行过激烈地交战,志在必得的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的部队,曾一度打到了斯科沃罗季诺。由于后勤补给线遭到日军武装直升机,没白天没黑夜地,持续地,不计代价地打击。倭国空军的轰炸机也对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了不间断地轰炸封锁,大量的战争物资不能及时运到前线,在日军随后发动的强大反击面前,再也无力抵挡而全面崩溃,退回了贝加尔湖以西,整个战线再次陷于胶着状态。斯大林一怒之下,撤去了方面军司令科瓦廖夫中将的职务,换上马林诺夫斯基上将接替,远东地区出现了一段暂时平静。
倭国人认为,蒙古境内的路段,无论如何是动不得的,即使同中国交涉也不会有结果。德国的希特勒的面子够大的,也被中国以民间贸易为由,软软地顶了回来,中国人是铁了心要发战争财。但是在苏联境内,中国人就鞭长莫及了,除非斯大林邀请中国参战,目前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中国人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但如果是真的是这样,对苏联和倭国都是天大的麻烦。
希特勒召开军事会议,并且邀请了中国军事顾问团的薛国军少将,专门讨论同倭国联手进攻苏联的计划。德军的元帅们大多支持这个计划,认为这是打破苏德战场平衡的最佳时机,曼斯坦因元帅主动请战,要求担任这次战役的总指挥。
就在德、日、苏三国埋头备战的时候,中国也跟着忙得不可开交,海陆空的运输线突然繁忙起来,大批的战争物资订单雪片一样飞来,海内外无数个工厂又开始加班加点地满负荷运转起来。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巨大的消耗,各个交战国的生产能力都满足不了战争的需要,包括德国在内都需要从中国进口物资。尤其是粮食,对于个交战国来说,甚至比武器弹药还重要,这是保证战争机器运转的特殊能源。世界粮食出口大多来自中国和美洲国家,只有这些国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其中中国的粮食出口量占一半以上。
中国国内政治稳定,世界各国的人才,为了躲避本国的战争,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来到中国,为中国的工农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再加上来自未来的优良品种,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化肥的应用,使我国粮食产量翻了几番。不仅满足国内的需求,所有的战备粮库都已饱和,还有大量的余粮可供支配,相应地使我国的一些依靠粮食的产业,例如食品、蛋禽、酒类、肉类等产业迅速发展。每年从战备粮库替换出的陈粮,除了直接出口到一些国家外,大多都以成品的形式出售,而且备受世界各国的欢迎,为我国的农民带来可观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