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2455000000049

第49章 傲骨迎风挥妙笔(3)

1931年,随着“九一八”事变的枪声,日帝国主义依靠武力野蛮地入侵中国。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但奉行对入侵者的不抵抗政策,更将枪口对准奋起抗日的爱国民众。眼看着祖国河山遭到帝国主义铁蹄肆意的践踏,作为一个深切地热爱自己祖国和人民的艺术家,徐悲鸿义愤填膺,痛彻骨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鞭挞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徐悲鸿开始创作另一巨幅油画《ㄎ液蟆贰U夥画的题材取自《书经》,大意为:夏桀荒淫暴虐,鱼肉百姓。商汤率兵讨伐之。人们听说商汤到来,奔走相告:“ㄎ液螅后来其苏。”意思是说商汤一定是位爱戴人民的君主,他一定会消灭夏桀的残酷统治,解救我们。徐悲鸿创作油画《ㄎ液蟆酚昧苏整三年时间才完成。画幅高226.5厘米,宽315.5厘米。画面上描绘了16个人物:白发苍苍的大爷,颤颤巍巍的老妪,衣不蔽体的青壮年,天真无邪的儿童和侧耳倾听的妇女以及她怀中吃奶的婴儿。还有两头骨瘦如柴的耕牛,一头在干旱龟裂的地上艰难地觅食,一头站在稍远处一动不动,似乎也在期盼着什么发生。从他们脸上流露的满怀期冀的神情,看得出他们正传递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当时,他的这幅画还没有完稿,就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和攻击。

徐悲鸿不为敌人的淫威所惧,依然继续作画,还将朋友们帮忙建起的南京傅厚岗新家取名“危巢”。居安而思危,他在《危巢小记》中这样写道:“黄山之松生危崖之上,营养不足,而生命力极强,与风霜战,奇态百出。好事者命石工凿之,置于庭院,长垣缭绕,灌溉以时,曲者日伸,瘦者日肥,奇态尽失,与常松等。悲鸿有居,毋乃类是。”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授课期间,蒋介石曾托人请他为自己画像,被徐悲鸿断然回绝。为了拉拢这位艺术大师,国民党反动派费尽心机。当时,好几位国民党达官显要毛遂自荐,当他的介绍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同样遭到徐悲鸿拒绝。敌人见软的不行,便派特务分子到“南京央大”四处造谣,对他的人格进行大肆诬蔑和攻击,并写成不堪入目的标语贴在校园里。不管敌人如何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徐悲鸿仍“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他曾将此对联挂在南京家中,表达了他虽然身处敌占区,仍始终站在祖国和人民的一边,站在正义的一边。1935年,徐悲鸿的知交、共产党员田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为了营救田汉,徐悲鸿心急如焚,多方奔走,费尽周折。最后,由他和宗白华担保,才将田汉从狱中保释出来。

“七七”事变发生后,随着上海失守,南京临危。南京国民政府在蒋介石的率领下,急急经武汉迁往重庆,位于南京的中央大学当时也迁到重庆。在同学们的一再要求下,徐悲鸿从广西桂林来到重庆,执教于位于重庆的中央大学。国破山河碎,悲痛赤子心。1937年除夕夜,听着那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徐悲鸿一个人踽踽独步在寒冷的嘉陵江边。突然,在他的眼帘里映入一个背着背篓,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捡拾破烂的老太太。一刹那,徐悲鸿似乎被人一锤子击中,感到晕眩和颤抖。呵,我可怜的母亲!这是他当时想得到的语言。徐悲鸿不假思索地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轻轻塞到那老妇的手里。回到中央大学住处,他思潮起伏,夜不能寐,一气呵成国画《巴之贫妇》,并在画的右上角题写:“丁丑除夕,为巴之贫妇写照。”画面上,贫穷潦倒的老妇人拄着拐杖,背着一个大背篓,她的背已被残酷的生活折弯了,可是她的目光,却是那样坚定、顽强,闪耀着活下去的勇气和对未来充满的信心,目光中似乎又蕴含着愤懑,那是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声控诉和诅咒……同年,徐悲鸿还创作了一幅著名的国画,名叫《巴人汲水》,画面内容反映的是在山城重庆,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经阶高路陡下山到河里挑水的艰难情景。这幅长295厘米、宽63.5厘米的画作好后,徐悲鸿心情难平,题诗一首:

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

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

一句“辛苦还添血汗熬”,形象地描绘了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现实生活风貌。也只有像徐悲鸿这样忧国忧民、甘当人民喉舌的绘画大师才有此手笔。整个抗战时期,徐悲鸿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时刻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安危,时刻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创作的《九方臬》、《愚公移山》、《逆风》、《风雨鸡鸣》、《巴之贫妇》、《新生命活跃起来》、《奔马》、《白梅》等等中国画,无不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勇敢进取、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945年春的一天,郭沫若起草了《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那是一份代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呼唤和平、呼唤民主的宣言!徐悲鸿当即郑重地在《进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当时在上面签名的共有312位文化界知名人士。该文章在《新华日报》刊登后,立即像一颗重磅炮弹在蒋介石营垒中炸开了。为了挽回不利影响,在中统特务头目张道藩的策划下,国民党特务又四处搞阴谋打击活动。极个别签名的人经不住敌人的胁迫,发表声明称自己签名是被欺骗。敌人找到徐悲鸿,也要求他这样做,否则后果自负。徐悲鸿当即义正辞严地回敬:“我的签名我自己负责,我很清醒。”

次年8月,徐悲鸿到北平任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到任后,他决心大刀阔斧地整治北平艺专委靡不振的学风,将北平艺专办成一所为中国培育优秀美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周恩来在徐悲鸿北上时也勉励他:“我希望你把北平艺专办好,为人民培养一批有能力的美术工作者。”为此,徐悲鸿聘请了极其壮观的教师阵容。如:齐白石、黄宾虹、吴作人、李桦、叶浅予、李瑞年、艾中信、李可染、李苦禅、王临乙、滑田友等等,他们或是一代国画大师、或是漫画大家、或是木刻专家、或是油画巨匠……均扶持后学,不遗余力。除此外,徐悲鸿还坚决辞退了几个误人子弟、靠后台进来的所谓教授。他在国民党眼皮底下进行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终于激怒了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反动派连忙惊慌失措地派遣文化特务搞“倒徐运动”,辱骂徐悲鸿是“分裂北平美术界的罪魁祸首”,并对其写匿名信进行恫吓,无所不用其极。

1949年春,我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继辽沈、淮海两大战役取得胜利,平津战役也胜利在望。当中国人民解放大军兵临北平城下,国民党守城将军傅作义左右彷徨,犹豫不决,遂在中南海邀请北平城里的社会各界名流为其出谋划策。会上,徐悲鸿第一个发言,他说:北平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几代帝王均建都于此。如果发生战争,它那雄奇瑰丽的建筑、巧夺天工的雕刻,还有那无价可估的历史文物等,势必毁于一旦。那时,我们都将成为历史千古罪人。再者,为了使北平城内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傅将军也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同意和平解放北平。就在这时,田汉从解放区来到北平,并捎来毛泽东和周恩来对徐悲鸿的嘱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那些日子,国民党每天都派飞机接走大批文化界名流,徐悲鸿也在国民党打算接走的名单中。徐悲鸿坚决拒绝,他要同北平人民一起迎接解放。在他的鼓励下,本来打算避难香港的一代艺术宗师齐白石也没有起程,留在北平。

新中国成立之际,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委派,徐悲鸿参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的工作。在讨论用什么歌曲为国歌时,看着从全国各地雪片般飞来的稿件,代表们迟迟没有定论。徐悲鸿脑子里猛然回荡着《义勇军进行曲》那高亢、豪迈、雄壮、催人奋进的旋律。在毛泽东主持的讨论会上,徐悲鸿提出了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并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全国解放后,看到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热火朝天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情景,徐悲鸿感到自己就像是一条极度干涸的鱼,终于游进了广阔的大海。他甚至叹息,自己为什么不晚出生十年呢?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恨不得将在旧社会浪费的光阴一夜之间都补回来。由于劳累过度,徐悲鸿的高血压越来越严重,有时血压高达200毫米汞柱。徐悲鸿浑然不顾,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只记得一心扑在为新中国培养美术人才的教学和描绘祖国热火朝天的建设上。1950年的一天,徐悲鸿通过亲自考察体验,正彻夜构思“导沭整沂水利工程”的巨幅油画时,突发脑溢血,导致左边半身瘫痪,才不得不住进医院。待病情稍稍得到控制,徐悲鸿就强烈要求出院,生怕多花了国家一分钱。他对妻子廖静文说,祖国目前正处于建设时期,是多么需要资金呵。在妻子的细心照料下,徐悲鸿瘫痪的身体逐渐恢复了知觉,但再也不能行走自如。这对于一个提出“画是用脚画的”人民艺术家来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实呵。此时,他更惦记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同仁和学生!没有多久,徐悲鸿拖着病体又回到“中央美院”的讲坛上。从油画班到素描班,他硬撑着病体,停留在每一个学生的画架前,从线条、颜色、画的构思、布局等,给他们以悉心指点。

“我所谓的中国美术之复兴,即师法造化,采取世界上共同的法则,以人为主题,更以人民的活动为艺术中心……”这是徐悲鸿早年即提出的美术创作法则,也是他自己一贯严格遵从的创作法则。在课堂上,他历来鼓励学生们要多走、多看、多思考、把握社会生活的命脉。虽然当时他的身体已极度虚弱,但他仍勤奋地握住画笔,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无私奉献的子弟兵母亲、奔腾的骏马等等,一切代表祖国和平、团结、创造、前进的具象主体,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他的笔下。他还将自己创作的奔马寄给抗美援朝的前线战士,表达他对志愿军指战员的崇敬之情。

1953年秋,为了迎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徐悲鸿不顾工作繁忙,积极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文代会召开之前,周恩来还特别会见他,两人就中国的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交流思想,畅所欲言。9月23日,文代会在北京正式召开。周恩来到会致词。徐悲鸿整天坐在大会主席台上,认真地听取着每个人的讲话。更令他无比激动的是,他看到与会的有那么多美术工作者,如:潘天寿、关山月、黎雄才、阳太阳、黎冰鸿等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他们不都是开创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建设者么!其间,出于对他身体的担忧,周恩来等人曾劝他先回去休息,徐悲鸿感到自己状态尚好,便继续参加会议。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天晚上,徐悲鸿在参加欢迎波兰代表团的宴会上,又突发脑溢血。

9月26日,徐悲鸿终因抢救无效,在北京医院病逝,终年58岁。一代非凡的艺术巨匠之星,就这样过早地陨落了。但他那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和他那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挚情感,以及他那不遗余力提携后学的博大襟怀,将大放光芒,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和世界画坛上。

【作者点评】

徐悲鸿不但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贡献卓越的巨匠,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的那些富有深刻的时代意蕴和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的绘画,深受中国人民的尊崇,而且享誉世界。他的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辉煌宝藏的一部分,他严谨、科学的教学风尚和不拘一格发掘人才、不遗余力培植人才的大家风范,更是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和承传。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他当初来上海时,宜兴初级女子师范的老师张祖芬送给徐悲鸿的临别赠言。他一直将这两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徐悲鸿一生命运多桀,所走过的道路坎坷崎岖。尤其是众所周知,长期折磨他的婚姻悲剧,令人唏嘘和叹息。但徐悲鸿却置自己的不幸于不顾,以民族大义为重,一心扑在为祖国培养优秀美术人才的教育事业上。他一生勤奋创作,稿酬优厚,但他却没有为自己营造优越的生活氛围,而是一次又一次将所得无私地捐献给祖国的抗战,捐献给贫困地区办学,或者是用来购买历代书画家和国外画家笔下的艺术珍品。徐悲鸿去世后,他的妻子廖静文将丈夫的作品和珍藏品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其中,除了徐悲鸿的作品一千余幅,还有唐、宋、元、明、清及近代书画家作品一千多幅及国外艺术家的绘画珍品,此外,还有一万多件图书、图片、碑帖等等。1954年9月26日——徐悲鸿逝世一周年之际,他的故居——北京东受禄16号改为徐悲鸿纪念馆,周恩来亲笔题写了“悲鸿故居”的匾额。在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着徐悲鸿一生各个时期所创作的一千多件国画、素描、油画等珍贵美术代表作以及有关他美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资料等等,供中外游客观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这两句诗,不但抒发了自己在黑暗的旧中国不向一切反动势力屈服,默默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伟大胸襟,也代表了当时一大批爱国志士高尚的民族气节。徐悲鸿生前将这两句诗亲笔书写,悬挂在案头,以时刻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国家、为人民的和平、富强而奋进。这是他一生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李庆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