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2455000000043

第43章 相声泰斗语言大师(1)

相声泰斗语言大师——侯宝林

侯宝林(1921—1993年),1917年11月29日出生于天津,1921年由其二舅从天津带到北京,给侯姓满族人做养子。1928年,侯宝林拜颜泽甫为师学京戏,未出师而回家,在北京街头学习民间戏剧并参与演唱,以求一饱,1932年开始自学相声,在唱戏的同时兼说单口相声。1937年,侯宝林拜相声艺人朱阔泉为师,正式登台表演相声,1940年去天津说相声一举成名,几年后,成为驰名京津两地的相声名角。解放后,侯宝林于1950年组织相声改进小组,改编传统相声,并创作新的相声。曾赴朝鲜参加慰问演出。1955年,侯宝林调中央广播文工团工作,1975年起侯宝林历任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到1979年,他多次深入工厂、部队、矿山演出,还被请到大学为学生讲课,曾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北京大学和辽宁大学语言学兼职教授。晚年,侯宝林静心写书,整理自己的相声作品。毛泽东多次听他说相声,称其“是个人才”,是个语言研究专家。

【毛泽东评点侯宝林】

侯宝林是个人才,我很想听听他的相声。

侯宝林是个人才,是个语言研究家。

这一行很好,能促使人欢乐,能促使人们从反面中吸取教训,能促使人们鼓起革命的精神,做好工作……

——摘自刘汉民的《毛泽东谈文说艺实录》第214页,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

哦,写了很多东西,你(指侯宝林)想当相声博士啊?

——摘自宋一秀、杨梅叶的《毛泽东的人际世界》(下)第279页,红旗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

用简短的语文讲明白了马列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摘自陈晋著的《文人毛泽东》第29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侯宝林小传】

1921年的某一天,在天津到北京的火车上,一个男子抱着一个3岁多的男孩坐在硬席座位上。小孩身上穿着蓝布大褂,外罩小坎肩儿,头戴瓜皮小帽儿。大人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把手里的炒栗子送给孩子吃。小孩吃着吃着,很快半斤栗子吃完了,一阵困意袭来,慢慢地在大人怀里睡着了,一觉醒来,火车已经来到了北京。

这个小孩就是后来名闻中外的相声大师侯宝林,那位大人是他的二舅舅张全斌。他此行是将小孩送到北京的一个满族侯姓人家作养子。很久以后,这个小孩才知道自己生于1917年11月29日酉时,乳名就叫“小酉儿”,大名宝林。

侯家也是个穷苦人家,小酉儿刚来那会儿,父亲在警察学校庶务课当课员,仅一年多就失业了。家中生活困难,只能混个半饱,养父也就更没钱买什么玩具给小酉儿了。小酉儿童年的最高级的玩具就是养父随手用香烟铁筒盖做的小秤,这是他惟一的一件玩具,但就是这件玩具,却给小酉儿带来了长期的欢乐。

因为家穷,侯宝林的养父不得不多次搬家。两年多时间里,侯宝林家就搬了三次家,生活还得不时靠二舅舅的接济。后来租不起住房,一家人又搬到张皇亲胡同(今尚勤胡同)的姥姥家来住。其时,姥姥与大舅舅一家住一起,才两间北房,也是挤得没法子。日子一长,姥姥家也住不起这二间房了,只得搬到护国寺藕芽胡同里一间只有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住,侯氏一家自然只有另找住房了。在外住了没多久,仍旧难以度日,父亲外出做事去了,侯宝林和母亲又一次搬到姥姥家挤着,每天搭铺睡。而小宝林则只能睡在小饭桌上,在穷困之中做着好梦慢慢熬过他辛酸的童年。

1925年,侯宝林过了上学的年龄了,可家穷无法送他上学。这年春天,不知是谁发了善心,让穷孩子免费上学。侯宝林就进入了这个免费班,可是只念了三个月,免费班取消了,侯宝林从此失学,再也无缘走进学堂。

八平方米的房间住六口人实在太挤了,二舅舅就在福寿里另外租了间房,侯宝林又一次和母亲搬离了姥姥家。来到新家,生活仍没好起来。父亲长期在外地做事不能回家,家里生活只能靠舅舅每月一点点的接济,侯宝林就在外捡煤核、废品卖钱来帮补家用。时间一长,舅舅家生活也有困难了,侯宝林就跟着街坊到粥厂领慈善机关施舍的粥回家填肚子。冬天天不亮就得去排队,领到一勺粥,回来掺点水就是娘俩的一顿饭。

这年夏天,父亲回来了,没有挣到钱,生活还是苦不堪言,父亲就要侯宝林去买回冰块到大街上卖冰核儿。侯宝林一边挑着担子一边吆喝着,大热天满街跑,也能靠卖冰挣几个钱。不能卖冰时,就卖煮豌豆、报纸、糖果花生什么的,总想法为家挣点钱过日子。不料一次做生意赔了,连本钱都没赚回来,侯宝林只得去要饭。那是1929年初,他还不到12岁。这年,父亲找到一个做厨子的差事,家境稍稍有了点好转。

这年,父亲把侯宝林送到天桥的颜泽甫老师那里学戏。11岁的侯宝林从此离开了近乎流浪乞儿似的生活,走进了一个新天地,而这个天地却也是血和泪浸透的世界。

学戏一开始是帮助老师做家务,饭吃不饱,活又重又多,还得抽空练嗓子学戏,一有不对,就要挨打。当时教戏的规矩就是不打不成才,侯宝林不知挨了多少打。不久,侯宝林就和师傅、师兄去戏场卖艺,和天桥艺人“云里飞”搭班儿,在三角市场内西南角落大伙称为“平地茶园”的地方演出,每天从午饭后唱到晚饭前,晚饭后又去串妓院卖唱。师徒三人如同乞讨似的求人买唱,一直到午夜方回家。这种街头艺人的经历使侯宝林有了临众演出的良好基础,也使他对市井民众的生活和各种艺人的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后来改行说相声铺平了道路。

三年半后,颜老师和云里飞闹翻了,没处演出,就打算去山西,要侯宝林回家。那天侯宝林正演唱,父亲让人带信来说母亲去世了。老师给侯宝林一个银元四枚铜板,让他回家。侯宝林怀着悲痛一路走回家中,没有吃晚饭,也舍不得用那银元坐车,直到半夜才走到家里,在母亲遗体前痛哭一场。不久老师去了山西,但侯宝林还没出师,无处登台,这样侯宝林又要饿肚子了。

幸运的是第二天后侯宝林在鼓楼市场找到了一个演出的事,帮人家打锣。一年多后,他在戏班子里也学会了几十出戏,所有那个场子里的戏他全学会了,而且生、旦、净、末、丑样样皆能。学戏期间,他还学会了讲相声,并且还在那儿第一次和人搭档讲了相声《杂学》。

侯宝林学唱戏,又会讲相声,有时和其他班子串串场讲相声,挣点额外的钱。有一次他在一个相声场子里一个人讲了半天,竟然挣了三元大洋,交场租后还落二元五角多,他发现讲相声比唱戏挣的钱多,父亲便鼓励他去说相声,但是他讲相声没有从过师,为当时的班主所不接受,所以侯宝林就想拜个讲相声的师傅。如果又唱戏又讲相声,班主又不容,他又回到云里飞那里唱京戏,只在散场院后一个人又说几段相声。云里飞见他说相声更挣钱,就叫儿子白全福、徒弟王宝童跟侯宝林学说相声,这样班子里不久就有三个人能说相声了。三个小孩说相声更能吸引观众,这样名声就慢慢大起来了,还经常到别的班子里说相声。

时间一长,云里飞不同意侯宝林又说相声又唱戏,侯宝林就离开了云里飞,到各地街头演唱的场院子里找活。北京所有的说唱场子他都去过,天桥、鼓楼、什刹海、西单商场、东安市场、西安市场、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甚至去妓院里说相声,有时就如要饭的一样乞求别人听一段相声或太平词。这样的生活一晃过了好几年。

1937年年底,侯宝林21岁了,拜相声艺人朱阔泉为师。拜了老师就可以正式登相声的场子说相声了,朱阔泉先生介绍侯宝林到西单商场北场的相声场子说相声,从此侯宝林就专门说相声,渐渐有了名气。

这年10月,老师友人约他去东北演唱,老师因家所累没法去就指派侯宝林去。侯宝林出了关,来到沈阳,演出了三个月左右,受到一些地方恶人的欺侮,看到其他艺人被迫害致死,吓得够呛,就对班主说回去接家眷,逃了回来。

1940年5月,天津燕乐戏院来北京找到侯宝林,约他去天津演出,侯宝林就约了原在天桥讲相声的郭启儒一同前往。

1940年6月16日,侯宝林,郭启儒在燕乐杂耍园登台(建国前,曲艺与杂技以及二黄清唱等一起演出,统称杂耍)。这是他们在天津的第一场演出。根据侯宝林回忆,“打炮戏”日场是《空城计》,晚场是《改行》。

第一天演出他们就获得满堂彩,又遇到电台实况转播,这样,侯宝林和郭启儒二人在天津很快出了名,在天津站住了脚。侯宝林虚心好学,广采博收,刻苦钻研,艺业精进,越来越红了。戏院经理见二人有油水可捞,就强迫他签了6个月的演出合同,每月给定钱。二人无法,只得演下去,可是物价飞涨,定钱不够生活费,反倒欠戏院的不少钱,只能继续演下去。这样侯宝林他们一演就是三年,到1943年才离开戏院独自在外赶场。

由于当时曲艺正走下坡路,一些演员多串演戏剧,侯宝林也发挥其长处经常反串戏剧角色,表现出他深厚的戏曲功底。他能演老生、武生、小生、花脸、青衣、小旦、老旦和丑角的戏。他学习各个流派,比如学演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马、谭、杨、麟四大须生(为了加强演出效果,他将奚啸伯换成了周信芳)的戏剧唱腔,无不惟妙惟肖。有人甚至说他学马连良、萧长华、姜妙香等人的念唱,闭目聆之,与真者难分轩轾。1942年春节前夕,侯宝林接连演出了《法门寺》(饰贾桂)、《四郎探母》(饰杨四郎)、《锯碗丁》(饰王善福)。他能学各种大鼓,如京韵大鼓、铁片大鼓、辽宁大鼓等,能学各个流派的唱腔,如京韵大鼓的刘宝全、白云鹏、白凤鸣,铁片大鼓的王佩臣,辽宁大鼓的朱玺贞等人的唱腔。他还能唱时调、岔曲、莲花落、河南坠子等等。他在“时调杂学”中,学唱了新鸳鸯调、老鸳鸯调、靠山调,东乡调、晋调和淮调等。当时,东乡调、晋调、淮调在舞台上已成广陵散,无人再会了。

1944年3月,著名相声艺人戴少甫在天津病逝,身后家境萧条,老母、娇妻生活无着落。侯宝林同情他的不幸,借在大观园、燕乐戏院演出之机,在台上长跪大哭,恳请观众体恤戴少甫和他的家人。观众深受感动,纷纷解囊相助。侯宝林总共募集捐款6039元,刨去丧葬费,剩下3467元,全部交给了戴家。戴家变卖了动产,得7000元,将这一万多元存入银行,每月利息600元。从此,戴家一家人的温饱可以无虞。

1944年7月31日,侯宝林在天津大观园挑大梁,攒底。攒底就是全场最后一个节目,为压轴节目,通常由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演员担任,担任攒底的人一般都是京韵大鼓演员。大观园的头牌由一位京韵大鼓演员和侯宝林并挂牌。侯、郭升为攒底后,那位京韵大鼓演员就排在后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