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2455000000015

第15章 宗师巨匠绅士儒风(2)

1971年,周培源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综合大学组座谈会上发言,不久撰写了《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一文,反对理科按工科的教学方法教学。1972年10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这篇文章。文章提出:“工和理,应用和理论都必须受到重视,不能偏废”;“综合大学理科要对基本理论的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篇文章引起高校的极大反响。1973年7月17日下午,毛泽东接见了来华访问的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随同的周培源,毛泽东对周培源说道:“你的讲话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可见,周培源的那次发言击中了教育领域极左思潮的要害。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那些风风雨雨的岁月里,严以治学,谨以教育,仁以待人的周培源站在时代的前头,立在科学的顶峰,为科学、社会辛勤地奔忙着。“四人帮”垮台后,他更加勤勉,为廓清、匡正种种“左”的观念尽心尽力,先后发表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加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与郭罗荃、武际可合作)、《访美有感》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及对高校教育及改革、三峡工程的决策论证,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讨。“俯首甘为孺子牛”,周培源一以贯之,表现出老科学家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周培源的一生是辛勤的一生,也是严谨的一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勤能补拙。”他的十六字格言,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最好总结。

周培源身处高位,但俭以奉公,月有盈余都送到了琉璃厂,并且收藏了大量元、明、清字画。80年代,周培源便和老伴商量把145件据说价值上亿元的字画捐给了无锡市博物馆,得到了一张证书和一笔奖金,随后,周老夫妇又把这笔奖金捐给了他们两人读过书的小学和中学母校。这一切在他们的心里就像微尘一样,用他们的话说便是“反正都是国家的”。1987年,他们将周培源父亲留下的600多平方米的住宅献给了家乡人民作为科普文化活动站。为国家、人民,周培源毫不吝惜,但对于自己,却节俭得连平常人都难以相比。其女周如苹说:“有时从我嘴边掉下的饭,爸爸都要捡到嘴里吃了。”女儿的朋友欧鲁平第一次去周老家,却看到了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穿着一件有洞、露肉的烂背心。老科学家自我解嘲道:“不好意思,不知有女士来。”平平淡淡一句,平凡之语表露出著名科学家的儒士气度和绅士之风。

周培源当年在清华园是美男子,与陈岱孙、金岳霖并称“三剑客”,其家中亦是春意融融,爱情飘香。他常常戏称自己有“五朵金花”——四个女儿加老伴,他还编了句顺口溜:“老大我最疼,老二我最爱,老三我最宠,老四我喜欢。”其对家的热爱,溢于言表。与爱妻王蒂〉母星樯詈袷遣抛蛹讶诵∷邓难以言尽的。周老每天早晨打拳,晨练完后,总要到老伴的房里问安:“你今天感觉怎么样?腰还疼不疼?别怕困难,多活动……我爱你,60多年我只爱你一个人,你对我最好,我只爱你!”天天重复的话语,虽然有点公式化,但其中却洋溢着周老的一片深情厚意。年老了尚且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可想而知他们伉俪情深了。

还有一件更为感人的事,那是1992年的夏天,凉风习习,北京中苑宾馆,喜气洋洋,人们进进出出,熙熙攘攘。周老在这里庆祝他的90华诞,同时,“国际流体力学和理论物理科学讨论会”也在这里召开,这一次的出场阵容异常强大,香港《时代》画刊称之为本世纪海内外中华科学家大聚会。台湾“中央研究会”院长吴大猷与周老比肩而坐,两人谈笑风生,一左一右成“双星拱月”式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贵宾席上更是“星光灿烂”,科学巨子云集:除顾毓、任之恭、吴健雄、袁家骝、林家翘、陈省身、张守廉等“重量级”科学家代表人物外,还有“两弹元勋”王淦昌、钱三强、彭桓武、朱光亚及周光召等国内物理学界泰斗。此外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专家、学者共计三百多人,亦是精英荟萃。

席间,祝词若雪,纷纷扬扬。北京大学师生员工用“献身科学,教育英才,功在国家,造福将来;寿齐高岱,德被春秋,祝嘏欢呼,漪欤盛哉”来盛赞他。“九三学社”用“道德文章,科学之光;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来颂扬他。

李先念为其祝寿,题词为“尽心国事,老当益壮”。

聂荣臻元帅为其祝寿,题词为“宗师巨匠,表率楷模”。

李政道为其祝寿,题词为“培养桃李满天下,源自前辈种树人”。

吴阶平为其祝寿,题词为“少年壮志凌云周游欧美为科学奠定基础,耄龄培植新秀启浚开源丹心彩霞相映生辉”。

戴念祖为其祝寿,题词为“培厚已成林三千桃李遍天下泽被四海,源深早开创九秩湍流论宇宙名扬五洲”。

…………

这些祝词,就是对周老的最好肯定、最好的奖励和最好的赞扬。此情此景,令一生风度翩翩、潇洒倜傥的周老语塞了,他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动听的法语,但此时什么语言也不能表达他的心情,泪水浸润了他的眼睛,他的女儿周如玲说:“从始至终爸爸的眼睛都是湿的。”

这次的学术祝寿会可谓是盛况空前,其间的浓情厚意不仅让周老热泪盈眶,而且感染了在座的所有客人。斯坦福大学教授麦克尔逊(Mickerlson)说:“中国是如此地尊敬师长,尊敬科学,这是美国没法比的……”

杨振宁也深有感触,他用英语对周老说:“Obviously,you have touched many peoples`hearts·”——“很明显,你打动了很多人。”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1993年11月24日,周老如常晨练,又到老伴的房里说说话,感觉有点不好,便躺了下来,但是,这一躺下就再也没有起来。天地呜咽,不堪其悲,周师母一时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与她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丈夫竟然离她而去了!她只觉天旋地转,胸中有难言的悲痛,热泪盈眶,不停地喃喃自语,“埋怨”老伴:“不讲信用,说好你先送我,可你连个招呼都不打,说走就走了,连个再见也不说……”周师母的心碎了,到底用什么能表达她对周老的缱绻深情呢?用什么能表达她对周老的恋恋不舍呢?什么也不能!她只是一个劲地叫女儿帮她做件事:“替我写封信,带在他身上,贴在他的胸口。”信写得简短无华,但足以击碎每个人的心,“培源:你是我最亲爱的人,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周老已经辞世十年有余了,无数的人依然念念不忘他的音容笑貌,高雅的绅士气质,脱俗的儒士风度。著名数学家、原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撰文:“离得越远,对大山的雄伟气势感受得越深刻。”故者自兹去,但哀痛与怀念却长留在我们心中。

【作者点评】

周培源是我国享誉中外的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早在1952年,他就在北京大学领导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即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他还直接领导建造了北京大学直径为2.25米的三元低速风洞。填补了我国进行动力试验的一项空白。在广义相对论研究方面,早在20年代,周培源就运用新物理实验的办法获得了轴对称静态引力场的若干解,以后又于30年代在引入各种同性条件的基础上,求得了不同类型静止的严格解。同时,周培源又是一位“坐标有关论者”,他的理论研究极具意义。在湍流物理方面,周培源在他的论文《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涨落方程的解》中提出了两种湍流物理运动的求解解法:一种是用在平均运动方程和关联函数所满足的方程逐级求解;另一种是将平均运动方程与脉动方程联合求解。而第一种解法奠定了国际上称为“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在国际上被誉为“现代湍流数值计算的奠基性工作”。近年来,后人沿着他的理论进行开拓,形成了“湍流模式理论”流派。

解放后,毛泽东对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视的,根据周培源的回忆:“毛主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阐明宇宙从大的方面看来是无限的;在小的方面看来也是无限的,不但原子可以分,原子核也可以分,基本粒子也可以分。在毛主席的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物理科学工作者在1960年提出了基本粒子的层子模型理论,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毛主席对天体演化、基本粒子和生命起源这些当代自然研究中三大理论基础的理论问题,都作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反复提出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从周培源的上述回忆录中可以看出,当年毛主席的论断对科学工作是起过极大的启发、鼓舞作用的,周培源亦从中受益匪浅。在今天看来,无疑,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对现代科学研究也一样具有指导意义。

在教育方面,周培源绛帐滋蕙,教书育人多年,足下桃李成林。他的《理论力学》教程使得听过他的课的人都受到了严格的基本训练,终生受益。他还热情鼓励和支持以王选为首的研制组工作,使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后得以研制成功,获多项大奖,意义重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周培源的弟子中“大师级”人物蔚然大观:李政道、黄昆、王竹溪等人,不一而足,而听其课的受业者则难以计数:杨振宁、钱三强、何祚麻……在这方面,周培源功绩卓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周培源又是十分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平时严于律己,对国家无私奉献,多次为国家公益事业捐钱捐物。他曾数十次代表中国科学技术界出席国际会议,为发展科技国际合作,宣传中国科技成就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些活动中,他总是坚持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合作方针,站在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正义的立场。他操着流利的英语,仪表不凡、风度翩翩,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和爱戴。多年来,他担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中波友好协会会长,为推进国际和平民主和科技进步、加强与外国的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培源胸襟开阔,言语幽默,谈吐机智,待人真诚,情意深厚。他那迷人的绅士气质和儒者风度,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博大与深厚。

(李志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