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2454900000014

第14章 一代师表启后昆(2)

1937年11月,党中央任命徐特立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驻湘代表,回湖南领导八路军驻湘办事处的工作。这次,党中央之所以派他回湖南工作,是知道他在湖南有着崇高的威望,希望他依靠当地党组织和广大民众,团结各阶层人士积极抗日,同时与反动派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刚刚回到长沙,他就在电影院举行演讲,接见各报社记者。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在当时的联合大学、青年会礼堂、教育会、荷花池中央戏剧学院(设长沙师范内)、第一师范和火宫殿等处作过多次讲演,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说明自己回湘的任务及抗日救国中的各种问题。他在许多场合,着重地批判了“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错误倾向。他坚定地指出:对日本帝国主义幻想和平是不行的,绝对绝对不可能,惟有从抗战中求解放才是出路,最后的胜利不属于日本帝国主义,而一定是属于我们!他的回湘,使湖南人民又能够听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对湖南各阶层人民紧密集合在党的抗日方针旗帜之下,起了很大的宣传和组织作用。为了配合抗日战争的发展,徐特立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主办党员训练班,培养抗日领导骨干,二是创办多种报刊杂志,广泛从事党的抗日方针政策的宣传,三是广泛组织群众性的救亡团体,进行各种救亡活动。徐特立在长沙期间,认真执行党的统战政策,重视对国民党的上层人物及民主党派人士的统战工作。他和赵君迈、张治中等人都有联系,和他们以诚相见,坦率交谈,团结他们一起抗日。徐特立在湘期间,为了阐述有关抗战的许多重要政治问题,他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根据党的方针政策,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况,写了大量的重要文章。仅仅在他开始回到湖南的十二个月里,他就写了几十篇近30万字的宣传抗日的文章在当时的报刊陆续发表。1938年5月,“播种社”将其中的12篇汇编成书,出版发行,约12万字,取名《抗战中的政治问题——徐特立先生论文集》。在这本书里,徐特立回答了人们迫切关心的很多问题,阐述了共产党、八路军对时局的看法和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思考,为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抗日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940年秋,徐特立返回延安,正值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召集第三届三科科长会议。8月13日,一贯热爱和关注教育工作的徐特立,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立即赶去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并在会上致词。会议期间,他又给与会者作了各科教学法的专题报告。11月7日,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成立,徐特立作为主席团成员参加了成立大会。他始终是新文字运动的一个积极热情的推动者。12月,党中央任命他为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认为党中央关于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决定是有政治远见、具有历史意义的。因此,他及早着手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有计划有领导地发展自然科学教育,为党培养科技人才,这不仅是夺取抗战胜利的需要,也是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徐特立的苦心经营下,延安自然科学院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高级学府。它设有大学部、高中部、初中部,还有青年技工学校,学生增至三百人,年龄最小的学生只有十二、三岁。这些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全国解放后,这些学生中的不少人经过进修后,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科技工作骨干。现在,他们分布在科技战线和经济战线上,有的担负了重要的领导责任。1941年,徐特立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自然科学院院长后,为了进一步阐述加强基础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对发展自然科学重大意义的认识,并从理论上解决培养科技人才方向问题,他先后撰写了《怎样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怎样发展我们的自然科学》、《祝“科学园地”的诞生》、《对牛顿应有的认识》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首先指出了科学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科学,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科学,诞生在新民主主义制度的边区,一定要偕着前进的政治一同前进,政治为科学扫除一切发展上的障碍,科学也为政治增加着一切物质的基础。他说:“科学的中心任务当然是经济建设……至于科学对于启蒙运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却是永久的远大事业。”他又说;“无论是一般的研究,专门的研究,理论的研究和技术的研究,其总的任务只有一个:即在物质上加强和扩大我们的抗战建国力量。”在发展科技教育方面,徐特立十分重视群众性学术团体的研究活动,他曾发动延安科技界着手组织各种学会,广泛开展科研活动。

1941年11月,徐特立当选为边区参政会的参议员。不久,《解放日报》就他的生平事迹作了详细的报道,热情地称赞他是一个“坚强,活泼,有远大计划,有独特目标,主张自由研究,主张探讨批判,耐心从事,长期埋头,不干涉别人私事,着重实验精神”的人。

1942年1月18日,延安新教育学会正式成立。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代表12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徐特立被选为学会理事长。他领导新教育学会开展了许多有益于研究教育理论、改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此外,徐特立还积极参加延安文艺界的一些活动。

1942年4月11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举行庆祝建校四周年大会,徐特立高兴地参加了庆祝活动。“鲁艺”成立于1938年10月,徐特立是发起人之一,为“鲁艺”的创办和发展做过不少工作。

1945年4月,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徐特立当选为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6月11日,大会闭幕的那一天,代表们热烈鼓掌欢迎他讲活。他满怀激情走上讲台,异常兴奋而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一个独立的中国。反对任何想把我们重新沦为殖民地的人。我这个人没有别的,一句话,根本上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现在是共产主义的民族主义者,我一生来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我没有别的知识,从前糊里糊涂,反对帝国主义,我想这一点我不错,其他的我糊涂,这一点我不糊涂。”代表们听了他的讲话,无不为他的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

1946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向延安大举进攻。这之前,他遵照党中央的安排,带领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的一部分同志撤离延安,先行到了绥德。不久,党中央作出决议,要为他庆祝七十大寿,并已通过电台向全国播送了这一消息。他深切感到党中央在战事紧迫的解放战争时期为他祝寿的政治意义,但一想到民间疾苦总觉耿耿于怀。在他70岁寿辰的前两天,中央办公厅派人把他从绥德接回延安。过生日的头天晚上,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他住的窑洞,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亲切地为他“暖寿”,在一起吃了“长寿面”。毛泽东还特意为他送了一盒寿糕,盒子上面亲笔写了“坚强的老战士”六个字。徐特立把这盒寿糕拿出来招待客人和大家分享。第二天,1月10日(即农历12月19日)瑞雪纷飞,大地冰清玉洁。延安各界人士冒着严寒,纷纷来到中央大礼堂,参加徐老的祝寿大会。大会由朱德主持,毛泽东等中央负责同志都到会祝寿。会上宣读了党中央的贺信。这一天,《解放日报》出版了庆祝徐特立七十大寿的特刊,上面有党中央的贺信,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题词,有谢觉哉的贺信,有陆定一、熊瑾玎、黄炎培、田汉和续范亭的诗词(后来,有关部门还把这些诗词汇编出版了)。新华社就大会的盛况发了消息。此外,重庆的《新华日报》和晋察冀边区的《晋绥日报》都发表了祝贺的文章。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许多进步人士也举行了宴会为之祝贺。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徐特立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这是徐特立的光荣,也是全党的光荣。

同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党中央机关决定撤出延安,安排徐特立参加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委员会工作团,去晋察冀解放区开展工作。

徐特立在晋察冀边区,曾一度住在阜平县胭脂河畔的温塘村,领导边区的宣传教育机关,着手接管新解放区大量的中、小学校,组织编写和审查新的教材。

1949年3月,党中央在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着重讨论确定了党对夺取全国胜利以及胜利后的一些基本政策,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徐特立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会后不久,他即随同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京,以充沛的革命热情,为建设新中国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