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049

第49章 作者点评

毛泽东在批语中高度评价了王勃的文学成就。他引用了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诗句,来肯定王勃等人致力于改变齐梁以来浮华绮丽的形式主义文风,对唐朝文学发展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毛泽东特别指出了王勃虽“为文尚骈”,但其是“新骈、活骈”,与六朝的“旧骈、死骈,相差十万八千里”。其差别所在,一方面是文风上的“光昌流丽”,一方面是思想内容上“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这个评价,是十分恰当的。

毛泽东更同情王勃的命运遭际,并把它同作者的为文气质联系起来。王勃才华出众,有建功立业的壮志,但“一生倒霉,到处受惩”,于是,“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骚满腹一方”。这个观点,确是独到的知人之谈。

毛泽东不仅善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揣摸作品,而且喜欢对它进行考据研究。在这条批语中,毛泽东不循旧说,而是旁征博引,详细考证了王勃在淮南写《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霍使君序》、在南昌写《滕王阁序》时的年龄。

“初唐四杰”是唐初文坛的佼佼者,他们以自己的创作,揭开了光辉灿烂的唐代文学的序幕。在“四杰”中,王勃是首屈一指的。在诗文创作上,王勃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杨炯在《王子安集序》中说道:“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这里集中体现了王勃不满六朝以来浮华颓靡的文风,要求改革的强烈主张。

王勃现存诗作,以五言近体最多。他的诗歌,以质朴清新的语言,抒发真挚动人的情感,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体的框架,摆脱了六朝宫体诗的陈迹,对近体诗格律的成熟起了重要作用。如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改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既诉之以深厚缠绵的惜别情谊,又导之以开朗壮阔的心境,变悲凉为豪放,表现了一种乐观旷达的胸怀。其他如七言古诗《秋夜长》、《采莲曲》、《临高台》,五言古诗《铜雀楼二首》,音韵铿锵,文体交辉,得开乐府之清新意境。

王勃也善于为文。他的文章,或抒发个人政治报负,表现出一派豪情和逸兴;或描写仕途失意、飘泊四方的生活,既慷慨且苍凉。名篇《滕王阁序》,虽为骈体,文采华美,声韵和谐,但其意境开阔,情感深沉,不像一般的骈体文那样空洞无物。尤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其他如书信《上右相刘祥道书》、《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上吏部裴侍郎启》等,志气盘桓,颇含殊采;其赋如《游庙山赋》、《江曲孤凫赋》、《涧底寒松赋》等,虽是律体,而体物言志,颇臻遒亮;其序如《山亭兴序》、《山亭思友人序》、《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虽多寂寥短章,而情高以会采,浏亮顿挫,其后李白多学之;碑则铺张排比,只此一格,殊逊开府之遒迈苍凉,独臻遒变。钱基博评价说:“其为诗文,发愀怆之词,怨者之流,文秀而质羸,其原出于庚信。”

(傅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