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148

第148章 作者点评

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期间参加了新闻学会。当时,邵飘萍是新闻学会的主讲人之一。在这里,毛泽东对新闻工作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段经历,对后来毛主席重视运用报刊这一舆论工具来进行革命斗争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因此,毛泽东说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

邵飘萍是一位进步的爱国新闻记者,他热爱新闻事业,并幻想着以新闻舆论来唤醒民众,救国救民。他创办的《京报》敢于仗义直言,揭露事实真相,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他追求进步,激烈地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宣传新思想,赞扬革命,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反帝反军阀革命运动的开展。但是,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幻想一样,邵飘萍的“新闻救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动政府不能容忍那些对他们的统治不利的言论,新闻自由只能是一句空话。邵飘萍一介书生,就因为写了军阀不愿看到的文章,说了军阀不愿听到的话,竟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个言论亦有罪的时代,是何其黑暗?为了获得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先辈们付出了血的代价。重温历史,我们对此尤应珍惜。

(蔡国斌)

——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闻一多,湖北浠水县人。他14岁就读于清华园,刻苦自励,早有文名。其后,他赴美留学绘画艺术,后回国任教,曾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清华园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他辗转来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因反对蒋介石独裁,被国民党特务枪杀。闻一多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遗著颇丰,毛泽东曾电唁闻一多家属:“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毛泽东评点闻一多

惊悉一多先生遇害,至深哀悼!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今遭奸人毒手,全国志士必将继先生遗志,再接再厉,务使民主事业克底于成,特电致唁。

——1946年7月毛泽东、朱德自延安电唁闻一多先生家属,转引自王康的《闻一多颂》第443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摘自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