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145

第145章 作者点评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毛泽东心目中的蔡元培先生。毛泽东称蔡元培为“我敬爱之孑民先生”,“光复会、同盟会之民族伟人,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之学术领袖”,这些赞誉之词是发自内心的。这也是对蔡元培一生的一个客观评价。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身为满清翰林,却没有维护日益没落的清王朝,而毅然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辛亥以后,他主持了教育制度的改革,锐意整顿北京大学,支持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是当时进步思想界的领袖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赞成国共合作,力主全面抗战。他关注祖国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民国教育史上的一些重大事情,都是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他创办的中央研究院,为我国科学研究事业起了奠基作用。蔡元培先生去世后,全国各地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一代宗师的崇敬。中共中央发出唁电,高度评价他“为革命奋斗四十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劳卓著,培植无数革命青年,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的功绩。1940年4月,延安各界召开追悼大会,周恩来题写了“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的挽联。在这次追悼大会上还通过了致蔡元培家属的唁电,电文中说蔡元培先生“清末从事革命,提倡民权;民六任北大校长,网罗人才,兼收并蓄,学术思想,主张自由。伟大的五四运动,实先生提倡诱掖,导其先路。‘九·一八’后,与宋庆龄、杨杏佛诸先生等发起人权保障同盟,从事挽救青年志士,以图保留国家元气;虽为强暴所威胁,而气不为之沮。七七抗战以来,先生老矣,犹谆谆以精诚团结,言信行果,训诫国人。……①①引自周天度著《蔡元培传》第390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周恩来的挽联和延安追悼大会的唁电,是对蔡元培一生的历史功绩作出的崇高评价。

(蔡国斌)

——“一代报人”邵飘萍邵飘萍,原名邵振清,浙江金华人。青年时期,他受新文化影响,投身报业,曾在《申报》、《汉民日报》工作,因鼓吹革命多次遭军阀逮捕,后东渡日本,继续从事新闻工作和反袁斗争。回国后,他创办了《京报》并担任了新闻学研究会讲师。由于他以笔为枪炮,猛烈抨击军阀政府,最终遭军阀张作霖杀害。毛泽东称邵飘萍是“对我帮助很大的人”。毛泽东评点邵飘萍

我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为的是能够在北大旁听。在新闻学会里,我认识了一些同学,例如陈公博,他现在在南京做大官;谭平山,他后来参加了共产党,以后又变成所谓‘第三党’的一员;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的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一九二六年他被张作霖杀害。

——摘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第33—34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