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告一段落,大家也就各就各位回去积极准备考试。
接近暮春时节,又该是一年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了。
自从与孟一航之间淡然相见而后,他的各种行动,正坐实了他也想与叶阑珊淡然结束的感觉。
两个人都感觉太累,很多事情不挑明,但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让这两个人主动想放弃。
由于校庆,由于情感上的波折,让叶阑珊感觉自己确实不如以前那么专心下来求学了。看来“早恋”害人还真有那么回事情的呢。
尤其是那门经济学,那位中年爷爷级的老师,态度很好,可是普通话极其不标准,听着都累,更别说各种经济原理。什么“需求弹性、无差异曲线、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垄断、储蓄--投资恒等式……”,叶阑珊觉得看着都眼冒金星,更别说要把各个理论结合现象给解释清楚。
好像谁说过某人《西方经济学》都可以考90多分的,不是自己学这玩意,还真不明白,这个难在哪里。一旦接触下来,就知道经济学这东西,比数学还灵活,不仅要算更要融会贯通;比文科还难背,因为涉及的面光,很多概念,不理解根本背都背不下来。
总不至于,在大三这会要重修经济学了不成?叶阑珊那个着急啊,真想挠头皮啊。现如今,那个某人也不再发短信来了,似断不断,可是自己又本想着让自己回归于“中规中矩的人生”。
如果主动联系,貌似没有面子。不联系,题目又不会。
而且,去问题目是假,只是叶阑珊借着由头,不知道那家伙到底怎样了。
生疏是自己造就的,这不,又是自己开始“思念”。叶阑珊也觉得自己似乎不够果断,既不够绝情,又不够道义。
最后,还是忍不住,发了一条短信过去:“经济学要挂了,有何好方法?”
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不见短信回过来,叶阑珊很失望。
快要睡着时,嘀嘀嘀,短信来了:
“告诉我老师的名字,明天帮你问问。”
当叶阑珊再发去老师名字的时候,对方就不再有回复短信,连是否收到都没有回音。
第二天,当叶阑珊去学院老师办公室签到的时候,刚巧也看到孟一航过来找老师。
见到了叶阑珊,他只是让她停留一下,然后跑去了老师那里,不知道他说了啥,似乎和这个老师也很熟,接着,他拿了一本白色的小本子出来。
“这是我们老师的一个参考小册子,我跟他说了下,他说借给你看下,等你看好还给他好了。我建议你去复印一本,没有多少张。偷偷告诉你,老师出题会围绕这个的,嘘,别声张啊!”
叶阑珊此时应该是感谢呢?还是应该失望?
到底是想通过考试、熟练掌握经济学基础还是借机和孟一航再次接近呢?
叶阑珊自己也摸不清楚了,只是觉得自己好变态。有一种玩弄别人的感觉。而事实上,她觉得自己都在玩弄自己。愣是把自己给折腾的。
都说为伊消得人憔悴,果不其然。
当时为了校庆,为了穿露脐装,什么蹦啊跳啊,又是健身又是节食,都没有瘦下去,最近,为了愁期末考试以及思考与孟一航之间的事情,居然瘦了好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