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爱情需要策划
2451300000003

第3章 锁定目标,绣球抛向谁(3)

过去的婚姻受父母之命决定,个人听从安排,适应比较容易。现今婚姻虽为自主,但因个人能力、经验、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自主而能成功者是不太容易的。这就显示,青年人婚姻不是不需要辅导帮助的。因此,渴望独立自主的青年不要误解了父母对子女婚姻关心的好意,一味地逆反,父母的经验阅历以及在各方面的考虑都有极大的价值;而且,毕竟父母与子女反目成仇的尴尬气氛又是一个不利于子女婚姻的因素。当然,父母也不要凭着“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的“优势”指手画脚,固执己见,只考虑外在的因素,不考虑子女内心的需要,毕竟,将来身受其苦的人还是你心爱的子女。双方应尽量从理智的层面上互相沟通,互相理解。

四、抛出你的绣球

——向理想的恋人示爱年少时,哪个女子没幻想过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哪个年轻男子没做过“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的美梦呢?

美丽善良的“灰姑娘”辛德瑞拉历经坎坷,终于和英俊的王子结为眷属,只见她的头上戴着绚丽夺目的钻石王冠,身着梦幻般的白色婚纱,在随从们的前呼后拥下款款拾级而下,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美梦幻想终归是虚无的,现实的生活才是真实的,那么,让我们走出梦幻吧!

当你的目标已经定位,他(她)或是你同窗共事的好友,或是你青梅竹马的幼时玩伴,或是你“一见钟情”的梦中情人……这时,你将怎样把你的绣球抛给对方呢?

怎样向青梅竹马型朋友示爱“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李白·长干行)。

两小无猜、耳鬓厮磨培养起来的感情有可能演变成深深的依恋之情,小时候扮新郎新娘的嬉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潜移默化成这样的默契:非君莫嫁或非君莫娶。“童年时代的伴侣,对我们的心灵总有一种特殊的影响,这是日后的朋友所无法企及的。”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正开始于“少艾初慕”时。

青梅竹马式的感情以往有着良好的基础,有时候,这种彼此认定的默契只要借助一点内力或外力,例如适当地暗示一下,就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那么,友谊怎样向爱情一帆风顺地过渡呢?

随着生理和情感的日趋成熟,到了性的疏远期,从前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会不好意思在一起玩耍、学习,甚至害怕见面,相互回避,无意中相遇还可能心跳脸红。他们甚至会把现在这种陌生的情感体验视为非份之想,认为是对以往那种纯洁的感情的亵渎。他们不敢主动作出表示,惟恐稍有不慎可能会冒犯或委屈了对方,造成无法挽回的尴尬局面,欲说还休,有时甚至弄巧成拙。一方的拘谨很快就会传染给另一方,两人都可能会觉得别扭而难以相处。

如果不能有效地打开这种僵局,倾慕之情埋在心底,慢慢地也就随风而逝了,很可惜,初恋还来不及萌发便夭折了。其实,许多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一段美好的回忆,多年以后仍觉遗憾:“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了嫁衣……”所以,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大胆地“真情流露”。也许双方爱情的觉醒并不同步,你的爱情宣言一开始显得有些突兀,吓跑了对方,但只要对方确实不是对你只怀着兄妹(或姐弟)之情的话,你的积极追求最终会唤醒对方内心激情的回应!

刚从有着类似于兄妹(或姐弟)情感的朋友转变为恋人时,感情上会有些别扭,相应地就要进行角色转变。习惯于充当保护人的“大哥哥”和爱撒娇的“小妹妹”或“大姐姐”和“小弟弟”之间应该如何重新定位呢?青梅竹马式的恋人以前便相当了解,相比就较少新鲜感,他们容易适应彼此的生活,但较少新的体验和新的尝试。所以,如果说对其他的恋人寻求共同点,更强调相互的默契的话,对青梅竹马式的恋人则应更强调保持独立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不断开拓生活面,充实生活内容,使得感情不断发展。怎样向同窗共事型朋友示爱常言道:“异性相吸”,男女在一起容易日久生情。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同学、同事更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大学生谈恋爱屡禁不止,“办公室”里的故事愈演愈烈。

由于同窗共事相处的时间长,对各自的思想意识、能力特长、生活态度、性格、习惯爱好等都有较深较全面的亲身了解,在此基础上作出的选择也相对比较理智。而且同甘共苦所建立起来的感情往往更加牢固,尤其是患难之中的真情最能打动人心。美国科幻电影《超人》

里的超人宁愿化身平凡,历尽艰辛,与钟情的姑娘长期同事共处,力求通过自己的真诚表现来赢得姑娘的芳心,而不去依赖自己的天生神力所营造的英雄的光环来迷惑对方,“速战速决”。

同窗共事相恋是由友谊逐步发展而来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双方感情是否同步发展。在某些情况下,友谊与爱情的界线是很难分清楚的。有时双方太熟悉反而没有“发现的新意”,缺乏“浪漫的激情”,成为转化的阻碍。甚至有些“远视”的人主张“兔子不吃窝边草”。

另外也有一些女性不太愿意找跟自己“平起平坐”的同学或同事,而是遵循女性要找一个比自己的条件“高”一些的男性为依靠的习俗。

同窗共事相恋是一条较为理想的择偶途径,但是,如果你平时接触的人数有限,一方面要善于从身边平凡、普通,或貌不惊人的同学、同事中发现美好、善良、挚爱的心,另一方面,也不要画地为牢,而是大胆出击,尽力拓宽“搜索”范围。

怎样向牵线搭桥型朋友示爱西方神话中爱神发射金箭来连接男女的心灵,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则是月下老人用红线束住了两人的脚。媒人的媒介作用正是爱情的催化剂!

如果说牵线搭桥为你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机会,但是,外在方面般配,并不预示两个人在感情上也能真正合得来。不宜偏信媒妁之言便匆忙敲定,应加深双方内心的相互探索。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自己才知道”。合则登堂入室,不合则当机立断,“长痛不如短痛”,不然,听任别人的安排,食之无味,弃之晚也。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种把以往的说媒和如今的恋爱相结合的合理方法--计算机介绍婚姻出现了。

所谓计算机介绍婚姻,是就登记求偶者的籍贯、收入、学历、身体、价值观、兴趣、嗜好、性格检查、择偶条件等几百个项目进行统计,以此为基础,用计算机为该求偶者匹配最适宜的对象,然后让双方面谈。它的程序既复杂又必须严格--它要考虑登记的条件、登记时的面试、保守秘密、双方得以面谈(约会)的条件和程序、合理的收费、宣传的方法以及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公布等等。

德国基尔大学曾向已婚者询问“您目前的婚姻生活很美满吗?”回答“是”的人,按通常方式结婚的占16%,而靠计算机介绍的占44%。所以采用这种方式结婚不必要觉得低人一等。

当然,也有计算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事。例如,我想创造什么样的人生?为了那个目标,打算建立什么样的婚姻生活?选择什么样的配偶?我具备了只求那种配偶的条件吗?我所具备的条件、性格、价值观是什么?如果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连自己也搞不清,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有关自己的资料肯定模模糊糊,后果可想而知。

电视等传播媒介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些公开“谈情说爱”的天地。例如上海东方电视台就开设了这样的一档热门节目,名叫“相约星期六”,一炮打响之后报名的青年人数就一直爆满,两千条语音信箱都不够用了,而且其中女性报名者远远超过男性。除了让青年男女侃侃而谈自己的爱情观之外,该节目还要当场搞“速配”,通过该节目相识最后发展到恋爱的颇有几对呢。可见,以前择偶条件不太好的人才更多地需要寻求“红娘”的帮助;而现在越来越多条件不错的人也愿通过大众媒介来涉猎条件优厚的选择对象,尤其是女性的观念变化很大,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展示自己、大胆出击。

怎样向一见钟情型朋友示爱在偶然的场合,或因偶然的机会,男女邂逅相遇,印象不错,在继续的交往中,便逐渐演绎出一段“一见钟情”的浪漫故事。

据说意大利西西里岛上把男女一见钟情时目瞪口呆的状态形容为“遭了雷击”。宝黛初会时,彼此心里也都很诧异:“为何这般面熟?!”“他一见了我,自然会向我微笑,我也会自然地向他微笑,为什么?因为我们彼此的心久已相识。”那么,原本陌生的男女,怎么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按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说法,原来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潜伏着一张“爱之图”,储存着各自“梦中情人”的种种特征。这张图最早由你的父母勾画,然后随着你的成长不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修正和补充,年龄越大,图中的形象就越具体。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你可能不会清晰地意识到,也难以表述。当有一天你和一位异性目光相触时,眼睛就把对方的一系列信息,以时速四百多公里的速度传递给大脑。这些特征与你潜意识中的理想模式越吻合,大脑反馈的信息就越强烈,于是体内的“化工厂”高速运转,产生大量兴奋物质,令你激情荡漾:例如心跳、脸红、出汗。“双方在邂逅相遇中忽然互相倾心……其间有自爱的特性,还有获得与发现,以及回忆与重新找到之间的细微差别。这种发现就好像是重新认识,必定非常幸福,纵然结局可能是失望,但最初不会有这些,完全是奇迹和欢乐,那第一个默许的一瞥,都是很深刻的经历,极度的真正幸福的瞬间,往往比以后所发生的一切更令人感动”。普希金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在见到奥涅金以前就深信:“你在我的梦中出现过,虽然我看不见,你我已经是亲爱的人,你奇异的目光使我苦恼,你的声音在我心灵里,早已就响着了……”所以,当她一见到奥涅金,就非常肯定地对自己说:“就是他!”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一见钟情的,彼此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强,即使是世代家仇也阻挡不了。“夹杂着惶遽的幸福感向我袭来,犹如激流,将夸张并破坏现实;它表明,我既是野兽又是猎人……在那一刹那我觉得一切无比美妙--在上千的人群中,她的眼光独射向我。我们之间已存在着秘密的纽带。我已瞥见她的微笑,看到第一个动作和未知世界帷幕的第一次震颤。”相反,有些人和对象怎么也合不来,恐怕正是由于对方和自己理想的形象背道而驰的原因。

文学家们对“一见钟情”情有独钟,他们笔下的俊男靓女往往一次邂逅就擦出了爱的火花,浪漫而神秘,比起同窗共事的平淡、慢热和让他人介绍的“俗气”来更富于戏剧性。

一见钟情型的爱侣,在那“一见”的震颤刹那,就同时把各自的绣球抛向了对方,而不需要再去寻找其他的方式。但是,“一见钟情”靠得住吗?

在初交时,相貌俊美、举止优雅、谈吐大方、气质独特这些外在的魅力的确引人注意,讨人喜欢。继续交往下去,如果又发现对方不仅秀外,而且慧中再加上彼此相适应的话,这两人之间感情的成功是可以预卜的;但如果两人相处下来,格格不入,彼此间亲密的感情将很难上升或有所突破。“一见钟情”的“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只是“喜欢”而已。

因此,“一见钟情”为双方的交往奠定了美好的开端,但真正的爱情,多半还是由相处、相知才慢慢形成的。如果两性间彼此了解不深,仓促间一见钟情即行结婚,缺乏真正的感情基础,确是不明智的举动,自己酿的苦酒只好自己饮。其实,任何形式的爱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经明智、谨慎的选择都是有较大风险的。

怎样向“由恨生爱”型朋友示爱屠格涅夫曾在散文诗《爱之路》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一切感情都可以导致爱慕,导致爱情,一切的感情,憎恶、崇敬、友谊、畏惧、甚至蔑视……”原本互相敌对、争斗的双方,为何会由恨生爱、甚至尽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结为秦晋之好、令旁观者大跌眼镜呢?

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不是冤家不聚头”。即使互相敌对的男女也不得不屈服于异性相吸的规律,而且阻力越大,吸引力反而也越大。两性间的“战争”当然是特殊的。“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在恋爱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与自己对立的人往往最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朝思暮想地研究“对策”或许不亚于情人间刻骨铭心的相思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呢!其实,对立的双方往往是因为棋遇对手才会各不相让,如果对方明显与你差一大截,也就不值得多计较了。在不断的针锋相对中碰击出激烈的火花,不知不觉中已点燃爱火。好事多磨,待到有情人终于“醒悟”时,迟到的爱情却往往格外甜蜜。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越是珍惜。即使在定情之后,恋人间或许仍会互相“抬杠”,但毕竟,性质已变为“人民内部矛盾”。

这种爱情与其他途径所产生的爱情相比,如何才能使“冤家”发展成“眷属”呢?

其他途径的恋爱是从美化对方开始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容易被爱的光晕迷惑了眼睛。

但日久见人心,随着相处的深入,伪装的解除,不太理想的一面逐步暴露出来,由此引发的遗憾和失望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不打不成交”则正好相反,双方是从相互挑剔开始的,用放大镜仔细扫描过对方的缺点,对对方的阴暗面了如指掌,甚至还带有相当的成见。当成见打破后,缺点都是有所了解的,不再成为障碍,而优点和长处却不断引起发现的惊喜。

例如《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因达西的傲慢对他抱有偏见,加上一系列的误会,伊丽莎白拒绝了达西的求婚,但经过达西的努力,让伊丽莎白发现,在他傲慢的伪装下,有一颗善良、真诚、宽容的心爱慕着她,误会烟消云散了,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