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公务员培训系列丛书)
24511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第三,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与完善阶段。邓小平1992年初的南方讲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与完善。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精辟地回答了人们思想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推动了全党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市场与计划都是经济手段、关于判断改革是非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关于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于既要警惕右,更要警惕“左”的重要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第四,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阶段。1992年的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真贯彻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精神,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概括为九个方面,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全面规划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任务和基本政策。第十四大、第十五大阐明的重要理论观点和重要的方针政策,是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与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认识和阐述,是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进行归纳和阐述。

中共十四大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的角度,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归纳为九个方面,以此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有的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来认识和阐述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把邓小平理论的体系概括为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还有的从社会领域的角度来认识和阐述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把邓小平理论的体系概括为邓小平的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军队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关系理论。

现在通行的主要是从层次性的角度和方法来认识和阐述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一个层次为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理论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体现,是制定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26页)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精辟地论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并指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同上,第143页)第二个层次为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和理论前提,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里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从事物内在本质的角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这里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又包括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与实现根本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目的与途径的统一。这一论述彻底否定了贫穷的社会主义、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以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体现出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与理论升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从事物的动态过程的角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这就是为我国社会主义作出的科学的历史定位。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过程、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都是从动态过程上,从社会现实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具体回答。

第三个层次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也就是党在各个社会领域和各条战线上的路线、方针、政策。

首先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基本内容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建设目标,具体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表述是党的十三大文件确定的,这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总的行动纲领,是指导一切工作的“纲”。

其次是党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这诸方面,邓小平都有许多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对邓小平的论述作了系统归纳和进一步发挥,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延伸和体现,又是实现基本路线的保证。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

一、学习邓小平理论,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是中国人民赋予的伟大而光荣的历史重任。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须要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并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我们的行动。列宁曾经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41-242页。)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深切感到运用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他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并提出“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他特别重视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他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版,第498-499页。)毛泽东的号召和期望得到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因而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现在我国的改革到了攻坚阶段,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靠什么战胜困难,把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武装和指导。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世纪的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我们取得胜利最可靠的保证。

二、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

干部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与工作业绩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愈高,干部的素质愈高,工作业绩就愈佳。反之亦然。斯大林说过:“在国家和党的任何一个部门中,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高,工作本身的效率也愈高,工作也就愈有成效;反过来说,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觉悟程度愈低,就愈可能在工作中遭受挫折和失败,就愈可能使工作人员本身庸俗化和堕落成为鼠目寸光的事务主义者,就愈可能使他们蜕化变质,——这要算是一个定理。”(《斯大林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1-462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种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新的矛盾错综复杂,这种形势对各层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行科学管理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等。1985年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强调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他说:“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1998年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讲道:“我们有些同志工作热情高,想干一番事业,这是很好的。但由于缺乏理论功底,工作中往往就事论事,不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不注意从政治上和全局上观察事物,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有的甚至跟着错误的东西跑。这些情况表明,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才能成为合格的领导者。”(《人民日报》1998年10月16日)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性,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只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才能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才能在任何风浪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自觉地、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三、学习邓小平理论,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拒腐防变的需要

我们的干部队伍,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能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但也有少数人,不注意学习邓小平理论,放松自己的要求,放松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大潮冲击下,未能站稳脚跟,社会主义理想淡薄,个人主义思想膨胀,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走上犯罪道路,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这种状况现在在我们党内仍呈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全党的高度警惕。这些人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如何有效防止和遏止党政干部的腐败,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严重任务。过去毛泽东曾说过“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现在可以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只有加强对于部的教育,筑起拒腐防变的长城,我们的事业才有成功的保证。江泽民1997年5月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一些党员和干部犯错误,包括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同思想上的懒惰,不注意学习,不注意修养,是密切相关的。不加强学习,不注意修养,思想境界低下,就会浑浑噩噩,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东西是不好的,哪些东西是应该倡导的,哪些是应该抵制的,在自己头脑里就没有正确的是非界限、政治界限。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不犯错误?”(《人民日报>1997年5月16日)一些因犯错误受到惩处的人,其中有的是过去表现好,多次受过表扬和奖励;有的因工作出色而得到信任和提拔。但其共同点是由于长期放松学习,放松思想改造,而走上了犯罪道路。他们对所犯错误痛恨不已,但后悔已晚,只能留作后人之鉴。防止腐败,一靠教育,二靠法制,标本兼治,最根本是加强邓小平理论学习,严以律己,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加强党性修养,使自己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之希望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胜利之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