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2436700000005

第5章 留影·听音·赏味(3)

Giuseppe Tartini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奏Sonata No7En La Mineur真是好听,缠绵悱恻到令人忘了盛夏只觉入秋。我已连听两遍,打算再听一回。关渡山居的音箱是360度的,音场特佳,仿佛那音场就在眼前。只觉小提手Pierre Amoyal、大提手Susan Moses就在家中为我演奏。阳光渐渐入屋了,再一个时辰渐至最美。

Madeleine Peyroux的歌声令人陶醉,美国蓝调和法国香颂加在一起,成了21世纪的新爵士。我独自听音乐时,常有至喜之感,这正如悟道的境界。说到至喜,前几天看到的印度电影《阿卡巴大帝》中,有一段苏菲派的旋转舞及颂歌,那真是人与神沟通的仪式。入定有不同方法,游泳漫走也算,只要你忘了在干吗!

双簧管、双小提琴、大提琴的四重奏以Ray Still、Itzhak Perlman、Pinchas Zukerman的组合最令人倾倒,这张EMI于1981年录制的黑胶唱片,真是难得的佳作。有莫扎特、史塔密兹、巴赫及万哈尔的罕见曲目,四位演奏家正是礼让、成就别人的典范。我爱三或四重奏曲,完全感受到缩小自己正是最好的存在的证明!

有些音乐适合某种情境聆听,有些则任何心情皆宜,除了怒气上头之外。Alfredo Campoli拉小提琴、Daphne Ibbott弹钢琴所合奏的Pablo de Sarasate的“八首西班牙舞曲”正是喜时听能加喜,哀时听能疗伤,乐时听会随之起舞的好盘。很可惜,我只收藏了这一张Campoli黑胶,也许这是最佳之作,若有更好的,那就是天籁了!

这是张有趣极了的唱片。简单的乐器加男高中低音、女高中低音混合而成的13人乐团,演唱16世纪民间曲调。到底是不是舞曲,我也没把握,只觉得充满了喜悦和幽默,让人也想手舞足蹈。封面的画妙透了,乐师不专心干活儿,却盯着维纳斯的裸身,而爱神只顾逗着她的宠物。此画可是鼎鼎大名的提香的杰作!

钓鱼岛事件令人忧心,悲剧往往是在擦枪走火下造成的,而且会一错再错,终难弥补。正在听的这首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情绪起伏极大,一阵苦恼、一声叹息,时而恐惧、时而激动,过一会儿又宁静平和下来。内心煎熬,激情与理性交战,唱片封面上“望雾的流浪者”,仿佛描绘了许多人的心境。画家是费里得里希。

舒伯特曾是我的最爱,在多愁善感的年少时期,我整天放着《死与少女》,且反复听第二乐章。这首曲子有很多版本,到目前为止,这张唱片是我的最爱。乐团当然是主因,但封面画作也让我爱不释手。画家是Gerhard Noach,在“火红六月”的局部,少女仿佛陷入永恒的沉睡。每次播放,我都如同进入了她的梦境。

收到《都市快报》的专访刊出,还附了《Lens视觉》杂志,谢谢!杭州人就是体贴,令我想再次造访。两篇文章都很好。有博友求我最爱的五十张唱片名单,说实在的,我还真狠不下心挑,要从一万多张收藏里选,难啊!请注意我的微博,上传的都是我的所爱,会陆续与博友分享。若要从众多的Keith Jarrett唱片中选一张,这就是!

不敢看电视,又想知道钓鱼岛的情况。心思不宁,唯有找几张黑胶唱片来拍一拍,转移注意力。这张唱片封面仅注明版权拥有者ARTIA,不知是谁的画作,但笔触愈看愈像达·芬奇。妇人神似年轻时的“蒙娜丽莎”,脸上浮着将为人母的慈爱,右手捧的花儿绽放,左手拈着的那一枝却即将枯萎,似乎等待着她的气息将之唤醒。

累极时,莫扎特的音乐总是可以去劳解忧。找出这张发霉、洗过的黑胶唱片,淡紫色的霉斑已渗入封套纤维里,使这幅仕女画更增雅趣。1966年的录音,钢琴家Ashkenazy。指挥家Kertesz虽然都正值壮年,但诠释手法却相当收敛,只想把音乐所有细腻之处都关照到,不求突显个人造诣,这样反而更放得开,且最耐听。

早晨的两杯咖啡之间,以茶定神。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被改编成钢琴独奏的首度录音,如秋阳射入书房,又如潺潺溪水流奔窗外。这张1982年发行的黑胶唱片,当年可是轰动一时。然而,因成功而顺势于次年推出的《第九交响曲》改编就失败了,我始终没耐心将之听完。有些事是不能硬干的,知行与知而不行,同样重要。

甜如蜜的音乐就如巧克力,有时令人想吃极了,这张CD中的15首钢琴独奏小品便是。昨天又买了一张。两年前,一位大陆友人来关渡山居晚餐,听着这张专辑,一时百感交集落泪,离开时我便以之相赠。这是我听过最传真的钢琴录音,尤其用RogersLS3/5小音箱播放,简直如同摸到史坦威琴。远方的友人,你也在听吗?

曾在微博提过这张新出的黑胶唱片。此刻重听并大致读了简介:位于冰岛的Silfra是北美与欧亚板块间的一条海沟,有着世界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蓝与绿。知道这个背景,就完全能理解Hilary Hahn的小提琴与Hauschka的钢琴对话。夕阳射入我的书房,我把唱片封套与小盆栽摆在地板的光与影之间,这不也是对话!

8、蔬菜素心

内人早晨从农家买回现摘的丝瓜、胡瓜,想中午就吃掉,因此没放入冰箱,直接往餐桌上的竹托盘一摆。瓜果混置,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妙趣。一长一胖的两瓜与酪梨、猕猴桃、桂圆、香蕉、苹果为伍,倒成了视觉焦点。配色构图皆不合美术常规,却既古怪又好看。这样的把戏,只有不按牌理出牌的内人搞得出来!

真没想到丈母娘的菲佣珍妮包的水饺已得北方人真传,皮擀得薄而Q,高丽菜、粉丝、豆干之馅美味极了。内人下锅前,我勉为其难说认了,心想:外国人哪能做中国菜。珍妮侍候丈母娘已9年,主仆如亲人,看来已学了一手好厨艺,回国足以开家中餐馆。祝福她。所爱的三六九小吃之雪菜水饺虽已歇业,现有了替代。

内人在厨房准备午餐食材,突然跑来叫我,说番茄好漂亮,赶快来看!果然,流理台的刀架旁,阳光跟影子的图案烘托,使这两只便宜蔬果如艺术品般令人惊艳。那么饱满、成熟,颜色好像要流出来一样。最好的艺术品也难达到的境界,大自然轻易就显示出来了。内人中午要做番茄四季豆意大利面,可惜我吃不到。

菲佣珍妮做的鲜笋毛豆烤麸完全得到丈母娘的真传,装得满满的一盒便当,被我们一家三口吃得精光。晚餐主食是内人下的杂菜面,也吃到见锅底。美食不必多金、丰盛,过量容易腻,略微不足才叫人回味再三。把食材本味发挥到极致就是美食,地瓜蒸得刚好,白煮蛋熟到还软,粥熬至不稠不稀,皆是佳肴。

今日晚餐极简。内人把冰箱的一碗剩饭用洋葱、蒜苗和鸡蛋炒一炒,加味噌、黑胡椒调味,最后撒上一小把生菜。上桌时,我说先拍个照,好吃就发微博,不好吃就算了,要诚实。结果很可口。没有汤,喝白开水,芭蕉香甜。厨房小餐桌是我们一家三口最常共聚之处,桌面是西洋棋盘,我们虽不会下棋,但爱它好看。

收到《时代周报》的催稿信息,赶紧赶回新店家挑照片。下午茶时间,本来咖啡要配绿豆黄,却被内人拦下,要我尝尝她试做的面包布丁。土司皮加鲜奶、鸡蛋、香草精、肉桂粉、葡萄干烤,然后冰镇,淋蜂蜜。看起来有专业烘焙的卖相,味道也还不错。她很满意解决了不爱吃的面包皮,说下回要做放洋葱、蘑菇的咸布丁。

内人说,你中午吃面,晚上就吃饭吧!端上桌的是南瓜、土豆、红萝卜和青椒咖喱饭,蒜苗花提味。味道不错。吃素的好处就是碗盘特别好洗。文旦是我两天前晨走时买的,那是在一辆小卡车流动水果摊,在那儿买从没失望过。文旦上贴有“40年老树”小标签,果真汁多肉细,甘美极了!再见到肯定要多买几个,以候中秋。

我们家的早餐很丰盛,现煮豆浆必备,土司、可颂、贝果和乡村面包换着吃,有时蒸馒头。通常还会有一杯综合果汁,今天还没上桌就喝掉了,所以不在画面中。酪梨番茄沙拉容易做,加盐、胡椒、橄榄油、罗勒就行。不同食物拼在一块,真是幅美丽的图画。内人说,我若是把她的料理拍得好看,她就会做得更来劲。

刻意少吃,所以晚餐就只从冰箱取出两粒百香果、一小块西班牙烘蛋。这又是内人的杰作,洋葱垫底,铺土豆、蘑菇片和碎蒜苗,蛋汁淹过馅料,190摄氏度烤到焦黄,翻面装盘,很漂亮。冷的也很好吃。学校开学了,内人明天将与我同上关渡山居,做顿好饭,晚上与老友夫妇共享。我又有照片可拍了。请博友们期待。

回到新店,补发关渡山居照片(1):前天晚上请老友夫妇来共进晚餐,摆餐具向来由我负责,对我来说,这乐趣可大了。

补发关渡山居照片(2):玉米饼蘸莎莎酱开胃(番茄、洋葱、蒜头、芫荽、盐、胡椒一起打碎);香烤节瓜番茄(撒黑胡椒和盐,淋橄榄油,190摄氏度烤15~20分钟);蘑菇乳酪盅(第一次做,不成功,所以没拍)。一整个大圆乡村面包都吃光了,吃不下别的,因此跳过意大利面,吃文旦。柚子皮被老友带回家泡脚。

补发关渡山居照片(3):昨天上课很累,还好有可口的晚餐让我恢复元气。这是内人前晚本来要做的意大利面,再加一道西兰花菜浓汤,美味极了。老友这次没吃到,亏大了!

补发关渡山居照片(4):我自己一个人在这儿吃早餐,通常只是一杯牛奶,两片土司,但也觉得满足。内人若是在,那可就丰盛了,像今天,还有煎蛋、生菜、洋葱炒土豆、鲜苹果。

社区地下室就是大润发超市,我们家吃的用的穿的大多是卖场平价品,但用心烹饪就可享受贵族水平。我们饮食并不完全西化,冰箱有什么就做什么,倒是请朋友来家小聚,内人喜欢做西餐,气氛有助谈心。大卖场的烘焙师傅是换班调制,逢上贝果、可颂品质特别好,我们就常吃。最近的全麦土司超棒,一整条才台币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