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据点一战,让“上官鸿”的名气直线上升。日耳曼蛮族的退却也让莫拉蒂松了口气。
不过因为整个北疆都在受到日耳曼蛮族的侵扰,所以莫拉蒂并不敢大意。又过了四日,终于有富林城堡的罗马军队赶到了哈雷据点。哈雷据点的兵力一下增加到八千人,已经快到一个军团了。
有如此雄厚的兵力在此,莫拉蒂紧绷的心才放松下来。颇具军事战略眼光的莫拉蒂并没有理会从其他地区发来的求援信息,而是打算以哈雷据点为跳板,派出数股精锐深入日耳曼蛮族的聚居区,给予沉重打击,挽回这次自己被俘所带来的心里创伤。
这本是一个很有些可行性的军事计划。但随着哈德坦城堡送来的一封信,这个军事计划被迫搁浅。
“奥古斯都命令哈德坦地区调兵三千,协助公民军团、雄鹰军团、苍狼军团、近卫军团东征!”
莫拉蒂大惊。新皇登基,有所作为和想法是应该的。但莫拉蒂没想到新皇一上来就要东征!而且从这个命令来开,安敦尼皇帝是想进行大规模的东征。
公民军团、雄鹰军团、苍狼军团、近卫军团是罗马九大军团中排名靠前的军团。其中除了近卫军团外,其他三支军团的主力都驻守在西班牙行省、高卢行省以及埃及行省。如果全部集结起来,有近七万兵力!这么庞大的兵力基础上,安敦尼还向哈德坦地区要求派兵三千助战,那就是说除了哈德坦,其他地区也同样接到了这个命令,这样一来,这次东征的兵力规模至少在十万以上。如此大规模的东征,目的何在?
这个问题莫拉蒂几乎不用过脑就能猜出答案。
大汉帝国!
与罗马帝国一样,东方那个庞大帝国也同样是新皇登基,不过安敦尼已经成年,而东方那个皇帝才刚刚满月。
如果让两国皇帝单挑的话,安敦尼无疑是赢家。但问题是,两大帝国交战,不是英雄格斗。如此大规模的调兵遣将,难道能够保证必胜吗?
“这是一个愚蠢的决定!”莫拉蒂咬牙切齿地道,“如果让我知道是谁向陛下提出的这个方案,我要将他的打进他的里!”
虽然莫拉蒂是如此气愤,但他却无法作出反驳。除非他想造反,不然他只能听从皇帝的调令。可问题是,日耳曼蛮族刚刚入侵,他的兵力也捉襟见肘。
十天后,莫拉蒂回到了哈德坦城堡,并将周围的城主都招到自己的会议室里开会商讨。
结果很出乎莫拉蒂的预料。周围四个城主中,居然有三个都赞成皇帝的东征方案。只有富林城堡的城主摩斯有点犹豫。
但莫拉蒂知道摩斯犹豫的原因并不是别的,而是粮饷问题。
按照罗马帝国法律规定,除了主战军团外,其他助战军队的粮饷都是要由各自的城主自行负责的。当然,这样的组合方式,在东征过程中,所获取的财物也归各自的军队所有,他们只需要上缴很少的一部分给皇帝就可以了。
而富林城堡刚刚派了军队去哈雷,本身的兵力更不多,而且相对于其他三个城堡来说,富林城堡是比较穷的,他怕自己担负不起出征费用。
罗马帝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一个士兵一天的出征费用是六个罗马铜币,这还是作战半径在三百里以内为基础。如果是东征,作战半径已经超过了三千里,费用至少翻百倍,也就是一个士兵一天最少的消耗为六个罗马银币。这次远征,短则一年,长则三年甚至十年,以一年为界,一个士兵将要消耗一百六十个罗马鹰币。
哈德坦地区的出兵标准是三千人,富林城堡至少要承担六百人的兵力份额,那就是十万罗马鹰币
这次反击日耳曼蛮族入侵,富林城堡最多只能得到两万罗马鹰币的奖赏,入不敷出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摩斯城主非常犹豫。
其实不但摩斯城主犹豫,莫拉蒂更加犹豫。当然,抛去那些补给不说,莫拉蒂作为领主,更担心的是这次东征会无功而返。
亏钱是小事,就怕东征失利,那对新皇的威信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一旦新皇无法在这次东征中获胜,那他的权威就会受到挑战,罗马各个行省总督可不是吃素的,他们会发动元老院,对皇帝进行“弹劾”虽然这种情况在罗马帝国已经数百年没有发生过,但谁能保证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出现?
莫拉蒂是城主,他的忧虑比较长远,这点毋庸置疑。其实不但他是这么想的,很多罗马贵族和领主、城主也都是这样认为。
但这种质疑声在罗马人中却还是算作少数。康纳斯大帝遇刺,罗马秃鹫军团已经查明,是东方人所为。
这个调查结果非常有意思,它不明说是汉人,而说是东方人。
东方人,包括了阿拉伯、月氏人、钦察人,还有汉人。
康纳斯大帝执政近半个世纪,一直深入民心,他的遇刺“给广大罗马公民带来了伤害”(安敦尼在元老院的演讲),所以如今罗马国内的求战呼声还是很高的。
安敦尼的这次东征,也得到了许多罗马公民的赞同。而在李纵的提醒下,安敦尼也非常委婉的没有明确此次东征的目的。而只是“东征”!
当然,从这个时候的情况来看,模糊“东征”目的是有效凝聚人心的方法。人都有鸵鸟心态,在这个模糊概念下,所有罗马人也自动过滤掉“与大汉宣战”这个会让人人心不安的念头。
可是,这个模糊策略,却被后世人一再批评。也在后来的“东征”过程中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
自古以来,除了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外,目的不明也是军事家要极力避免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东方很多人之所以需要一个名义,原因就在此。
在罗马众多行省中,竟然超过半数都同意了这次“东征”方案。而其他行省在元老院作出表决之后,也只能遵从。
于是,罗马帝国的战争机器在缓缓开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在汉元1003年八月的时候,四支罗马主战兵团分别在亚美尼亚行省北部的多坎卢和亚细亚行省的格洛尼兹城集结完毕,同时从各个行省征调来的助战兵团也陆续集结完毕。
后世记载,这次罗马东征,前后出动的兵力达四十三万人,而集结时间才半年时间,已经创造了西方战争史的一个特例!
在最西边的西班牙行省的助战兵团还在陆续向东边集结的时候,雄鹰军团和苍狼军团已经从多坎卢向东开进,目标,罗马帝国和大汉帝国的缓冲国蔡庵和突施。
而格洛尼兹的两支军团也抵达西岸,在月氏人的帮助下,很快登上了里海东岸,毕竟大汉的大月州当然,他们的名义是“帮助独立的月氏人夺回属于他们的国土!”
不过在这一切之前,还有两件事在哈德坦地区悄无声息的发生。
第一件,哈德坦地区派出了整整八千名助战兵团。这八千人打着哈德坦地区的旗帜,但莫拉蒂领主却没有为此掏哪怕一分钱的军费。
第二件,哈德坦地区周边的四个地区也同样派出了比皇帝规定的助战兵力还要多多的兵力,他们打着各自的旗号,但却没有让领主出钱。
如果有人仔细去统计就会发现,包括哈德坦在内的五个北疆地区一共出动了将近三万人。他们的集结点在罗马尼亚行省的北部,但他们的行军路线却偏离了,而是向着波斯尼亚前进。
当然,这个情况在几十万大军中实在太不显眼了。没有人注意到,这将近三万人在波斯尼亚停留了三个月,直到前线主力开始“东征”之后,他们才开始缓慢向东行进。而且方向一直不对,而是向着东南方向走着。
在罗马大军踏上西海州,准备向大月州进发的时候,这支军队居然就停在了黑海西岸的乔尔卢、布尔萨以及布尔加斯。
这是什么地方?
如果有关注过西方史和世界史的朋友就会发现,这里就是在世界古代史上非常重要的陆上亚欧桥,又称羊桥古镇。乔尔卢布尔萨地区正好处在黑海与地中海的连接口,是一条狭长的地形土地,也是现代世界亚洲与欧洲在北部的分界线。布尔加斯则是黑海西岸最重要的港口。
这么说吧,从亚细亚前往罗马,如果走陆路的话,不经过乔尔卢布尔萨就必须绕过黑海,多走至少三个月路程。可以说,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亚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