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24072800000304

第304章 上巳节1(3更)

一转眼,又是一年三月三,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这一日,自古就有郊游踏春,水边宴饮的习俗;又有‘曲水流觞’温雅意趣,源远流长;还有些地方,有三月三郊游攒花的习俗,就是未婚男女郊游赏花也赏人,未婚男儿备下兰花,喜欢哪个女孩儿,就把这花献上去,女孩儿接了花攒到发间,就算是应允了,男子就可请了媒人登门提亲。

种种的风俗习惯,各地不同,却无一例外是个欢乐美好的春天节日。景妱娘和小鱼儿商议的诗会,也趁着这个节日,搞了第一次聚会。

这一天一大早,景妱娘就让人去飞燕湖边清了场地。

府学里放了假,江夏携了越哥儿、齐哥儿两兄弟,还有小妹、囡囡一起出行。

还没天亮呢,早得了消息的小妹和囡囡都不用人喊,就早早爬起来,穿了新做的春衫子。囡囡海棠红,小妹则是樱花粉,包包头上也戴了同色的堆纱花,两个小丫头本就生的粉雕玉琢,娇嫩可爱,这一打扮,就更增了几分颜色,粉嫩嫩的可爱到不行。

越哥儿和齐哥儿也穿了新做的袍子。越哥儿上了学堂,自然扎了方巾,齐哥儿也没剃头,而是梳了两个包包头,系了小方巾,在娇憨可爱之上,又多了些小大人模样,实在是招人。

辰时中,一行人登车出门,在城门外会合了小鱼儿和景妱娘后,一起往飞燕湖边行去。

这一日,一起游湖踏春,江夏自然不能再穿男装,只能换了一套象牙白精绣紫藤花的长褙子,配了一条烟紫色的曳地百褶阔腿裤,发髻上只攒了一支紫玉簪子,脂粉未施,眉目不画……看着江夏这样一身装扮从车上下来,小鱼儿和景妱娘都暗暗摇头。

江夏这身穿着虽说清雅,却终究太过素净了,年纪轻轻就这般……唉,难免让人觉得太过清冷了些!

齐哥儿拉着小妹和囡囡下了车就往湖边跑,江夏在后头扬声叮嘱:“齐哥儿,不能下水!”

越哥儿连忙道:“姐姐放心,有小弟看着他们呢!”

说着,向小鱼儿和景妱娘拱手问安之后,匆匆追着齐哥儿去了。

“越哥儿真是少年老成,懂事的很。”景妱娘看着越哥儿的背影赞叹着。

小鱼儿嘻嘻笑道:“还不是夏娘教导的好。”小鱼儿其实很喜欢弟弟妹妹,可惜,她自己家里那许多庶弟庶妹没一个讨喜的,一个个不是畏畏缩缩就是蠢不可及,她看都懒得看一眼。

三个人会合了,一边说着话,一边往湖边走。自然也有三三两两的姑娘向她们打招呼、问候……江夏看着多有面善的,却并没有熟人。

又走了不远,又听得一声招呼:“青颖见过郡主、见过景姑娘、见过江姑娘。”

几个人闻声回头,却是顾家大姑娘顾青颖和二姑娘顾青慧联袂而来。与她们同行的还有两个年纪相仿的姑娘。

双方见礼问候了,顾青颖就给双方介绍:“这两位是德州郑家的二姑娘郑袖、三姑娘郑雯。”

德州郑家,江夏微微凝目,是不是郑氏的娘家?

自年前见过白启文之后,郑家就一直给她供药材,双方贸易合作稳定顺畅……只不过,她与郑家的女眷没有来往。

郑家姐妹上前见礼,小鱼儿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景妱娘却笑着上前拉了郑袖和郑雯的手,道:“你们是我大嫂的外家,说起来,咱们也关着亲戚呢。就是不知道,你们年纪几何,我也不好称呼。我今年十六了,五月生辰。”

郑袖含笑道:“我也十六,二月生辰。”

郑雯也道:“我十四,九月生辰。”

景妱娘立刻笑道:“一位姐姐,一位妹妹,真是好。”

双方轮了亲戚,自然又见了一回礼,变作姐妹相称。

顾青颖和来到江夏面前,单独问候:“江姑娘。”

江夏也问候她的病情:“如今可还有不适之处?”

“劳姑娘挂记,自吃过姑娘留的方子之后,很快就好了,如今已无不适。说起来,姑娘的救命之情,小女子还未曾道谢呢……”顾青颖笑着致谢。

经过那件事之后,明显地能够看出她对江夏的亲近之意。

小鱼儿就一直只是与江夏走在一处,听着顾青颖与江夏客气寒暄,却只垂着眼,并不作声。

若不是照应形象,她早就拉着江夏走了,才不想理会顾家的人呢……江夏半夜被挖起来过去看诊救人,顾家人居然打赏银子……还真是够不知好歹的。

今日的诗社聚会,景妱娘得了小鱼儿的助力,清理出来的场地很大,临着湖边延伸出足有百十米去,还在两棵大柳树下铺了草席坐垫、布置了小几。

小鱼儿和景妱娘、江夏,偕同受邀参加诗社的女孩子们,在湖水边祓禊之后,就来到这里,席地而坐,饮茶谈笑,议论着诗社以后的活动事宜。

稍远些,一些没有进入这个圈子的女孩子,随行来的小孩子,在那里玩耍谈笑,景妱娘也让人备了茶水点心,摆在那边的一张长条案几上,供人随意取用。

江夏对作诗不感兴趣,随意应付着顾青颖和几个小丫头的话题,目光却不时地投到湖边,搜寻着越哥儿齐哥儿几个小的,就怕孩子们玩起了兴致,一时不小心落进水里去。

红绫姑姑跟着出来的,见她这般,不由笑道:“姑娘不必挂心,程琪和刘水生都跟着呢,两位少爷不会有事儿的。”

江夏颔首应着,也察觉到自己过于紧张了。放开心思,她正好听到郑袖说到郑二老爷进京一事,不由专心听了起来。

郑袖是与顾青颖说起来应试之事,引着顾青颖的哥哥顾三也进京赶考,这两个小姑娘找到了共同话题。

郑袖道:“……我爹爹在入场前就赶着进了京,专程照应徐家二表哥去了。我爹爹说了,应试不易,不过他备了最好的考篮和用具、吃食,还在考场外的茶楼上定了座位……你知道么,据说那么一个座位,一天就要五两银子呐!据说一个包间要五十两银子一天……”

顾青颖听得瞪大了眼,啧啧感叹着:“……这也太贵了,五两银子,就一座位,跟抢钱有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