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杨二丫头伏魔录
23926400000012

第12章 交道东汉古墓群“炼妖宝蟾”

交道镇位于澄城县中部距城南10公里处,与耀辉老汉“人釉”烧黑陶的尧头镇同属澄城管辖,交道镇与尧头镇同为古代晋国钳制秦人的桥头堡,两大重镇东西遥相呼应,犹如两把尖刀插入东河川,兵家有言,“尧头,交道,得一者,进可吞洛滨,夺奉先(注:陕西省蒲城县),远可攻咸阳,取长安”,古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条洛河成为其天然的屏障,而东河川就在交道的对岸,秦晋两军于此厮杀对垒那是自然的事。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大乱,交道镇涌现出一批奇人异事,据老一辈的人讲,其中以“交道五虎”最为著名,董卓进犯交道,欲夺取澄城,久攻数月难以攻克,后邀请羌人行巫术,“交道五虎”暴毙身亡,后被羌族巫师封印在交道乡北王村东北一华里的冢子皮地,其中“交道五虎”之首的王世勋被“锁魂镜”封印在棺材中,老二谢天敖被一只长剑和一只短剑钉在棺材板底下,那两把剑据称为羌人的“子母摄魄剑”,老三申恭亦被一把铁瓢反扣在脸上,据称为“断魂瓢”,老四惠臧克躺在棺木中的时候,印堂上被放了一只淡绿色的玉蝉,据称为“啖魂蝉”,老五孙尚召的左腹被切开,放入一只翠绿的“玉蟾”,据说叫做“炼妖宝蟾”,当然,这些都是一些演义跟传说,这些传说世世代代在交道父老中口口相传,但谁也没把他们当真,然而,东汉古墓群确实是存在的,五座山包大的陵墓就沿着冢子皮地一字排开,直到1975年4月下旬,澄城县兴修水利,虽然正处于****的末期,但是红卫兵还是挖开了那五座坟,这些东西可以在澄城县志上查的到,当时出土的文物共有118件,其中有古铜镜(注:应为“锁魂镜”),兵器两件,大铁剑长2。2尺,已残断,小铁剑长9寸(注:应为“子母摄魄剑”),带把铁瓢一把(注:应为传说“断魂瓢”),玉蝉一件,淡绿色,半透明体(注:应为传说中的“啖魂蝉”),唯一没有出土的就是传说中封印老五的“炼妖宝蟾”,然而这四件文物的出土直接印证了交道世代相传的并非虚言,一时,名震洛水东西两岸,从出土的新莽布币,大泉五十铜钱,西汉五铢钱来断定确实是东汉墓,1975年5月,省、地、县文物专家组赴现场考察,企图找出传说中的“练妖宝蟾”,据说他们从老五孙尚召的墓顶附近试挖,发现有人骨和五铢钱,但因旁边悬崖高10多丈,墓道被泥沙淤塞,挖掘有危险,故决定暂时保护起来,到了1985年4月,被定为澄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道离东河川不远,因此我们很熟悉,虽然方言与东河川略有差别,然而同属关中方言,交流起来不会太吃力,杨二丫头自从上次在尧头拿下耀辉老汉,在澄城也是声名远扬,交道有很多人请他过去看穴(注:堪舆),有时候杨二丫头为了方便把时间都统一定在那几天,所以每次去交道一呆就是七八天时间,那年正好是暑假,我就陪同杨二丫头一起去了交道,住在一户姓王的家里,杨二丫头第一个主顾是一名夭折的少年,其他几个全是尚健在的老人,老人家看坟自然是在世的时候,这也是习俗,因此那夭折的少年的坟便是最着急的,因为第三天就得下葬,如约杨二丫头选好了坟地,我们就直接奔了第二家,第三天那名少年出殡,杨二丫头还在陵前为棺木定位,然而到了第五天,那名少年的家属急匆匆找到我们,哭着对杨二丫头说,“今早我去地里,看着娃的墓子(注:坟墓)后边像是被人挖过,我给娃放在棺材里的娃娃书(注:小人书)血淋淋的挂在后边的柏树上,我跟他四达挖开一看,不知道哪个狗(和谐)日滴把娃的左边肚子拉开一个口子,肠子翻了一地,”说着说着,他终于撑不住了,哭出声来,杨二丫头面色凝重,忙说:“先包难过(注:关中方言别伤心),好好想想还有啥没说。”那中年男子随后说到,“我看见娃的肚子好像被啥压了一哈,压出一个印子,他四达说像个蛤蟆嘴”,“炼妖宝蟾”,杨二丫头瞪大眼睛脱口而出,这时,四周的人也在议论纷纷,“炼妖宝蟾”不是传说中封印老五的法器嘛,75年县里来人没找到,谁掘的“交道五虎”老五的坟?这时杨二丫头拿出天罡尺,念叨:“一重冤来一重孽,寻妖方看天罡位,妖蟾吞血炼妖邪,八重妖孽八方寻。”只见手中天罡尺旋转不停,杨二丫头继续念叨,“乘”,念完,那天罡尺指向西北方,西北方正是通往避难堡的官道,众人立马追去,令人震惊的是发现被杨二丫头逐出师门的永华正背着一个大包袱往家赶,众人拆开那包袱一看,一只玉蟾,雕刻的惟妙惟肖,底部刻着羌人的文字,那玉蟾的嘴部有一丝血迹,从那之后八年,我再也没有见到永华,有人说他抱着玉蟾跳了洛河,也有人说他继续痴迷炼妖养鬼之术,去了青海寻找羌人后裔,总之,这几年我一直在寻找这位故人,后来听在青海盗墓的东河川三猴子说曾经在青海的喇嘛庙见过永华一次,之后便断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