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厌学怎么办
2385500000004

第4章 讨厌学习为哪般:找准孩子厌学的症结(3)

因此,父母的职责就在于研究孩子的心理,寻找出基本因素,并且一一加以克服。如果只一味地给与奖赏,或是特地为孩子布置豪华的书房,是绝对无法达到令孩子努力读书的效果的,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将来。

专家认为,必须使孩子产生“读书能够满足饥饿感”的意识,才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父母可对孩子说说鼓励的话“不要急,慢慢来,你一定可以赶上别的同学”;或是“如果你讨厌这个老师,你就更应该努力用功,拿到好成绩,老师自然会对你另眼相看”。

10、不堪忍受:过分的“期望”会使孩子自暴自弃

孩子的人生应该由他自己来选择,父母只能起指导、鼓励、监督的作用,决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把期望强行地转嫁给孩子,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

孙杰在父母深深的“期望”中,艰难地努力着,他感到学习的压力太沉重了,身心太疲惫了。

他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中考填志愿,孙杰没报高中,而是报了职高美容美发!孙杰的父亲孙大力一听就火了:“马上给我改了!当年赶上文革,你爸你妈想上高中没机会,你倒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念书,甭想在家里待。”也许是年纪太小,并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趋向,也许是习惯听从家长的安排,也许是被父亲暴跳如雷的样子吓坏了,孙杰报考了高中。

上了高中,初中轻而易举得第一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挤在无数个第一的行列,即使是考前十名也要费不少力气。孙杰时常在七、八名徘徊。孙大力很不满意,“别人能考第一,你为什么不能?我看你就是不专心,成天不知想些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是不是搞对象了?”孙杰从没有争辩过,他把不满放在心里。

长期被关在书房中,埋在书堆里,拴在书桌前,孙杰形成了孤傲封闭的性格,但他仍渴望与同学、朋友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从中得到理解和温暖。但孙大力丝毫不尊重孩子的正常交往愿望,盲目反对他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导致孙杰愈加封闭、抑郁。

为了防止所谓的堕落,孙大力开始天天接送孙杰,“不挣钱了,为了你上大学,咱们豁出去了。”在父亲的压力下,孙杰感到不曾有过的累,看见校门就发困。怎么办?期末得不了好成绩,还不被打死啊!

期末孙杰考了全班第三。孙大力高兴,破例允许寒假出去玩。孙杰心如明镜:那是偷来的成绩,自己竟成了可耻的小偷。

孙杰向班主任坦白了一切,“您帮我转到职高吧,我喜欢理发美发这个行业。”

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孙杰断断续续向父亲诉说了理想。

孙大力气得直哼哼:“疯了,我告诉你,不用打别的主意,咱们祖宗三代没出过一个大学生,你是念书的料,不能由你胡来。老师也甭给他讲道理,什么道理他不懂?死小子,欠揍!”

孙杰反抗了。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他交了白卷。“你们想拿我挣面子?偏考个倒数第一!”叛逆只换来一顿暴打和叱喝:“再不好好学,打死你!”

孙杰绝望了,一天,政治课上老师问:“什么叫幸福?”有人答:“功成名就。”有人说:“乐于奉献。”孙杰小声说:“死了才幸福呢。”一时哄堂大笑。

第二天,上完第一节课,孙杰挎起书包离开教室,对拦阻他的同桌说:“我走了,别告诉老师,别告诉我爸,我再也不想看见他们。”

等班主任和孙大力赶到孙家,一屋子刺鼻的煤气味,孙杰安安静静躺在小床上,小脸惨白惨白。经过一番紧急抢救,苏醒过来的孙杰第一句话是:“我不上学。”他拒绝听任何劝慰,一再重复:“我不上学,我不上学。”

孙杰报考职高这件事,值得所有的家长深思。孩子对有关自己的事项有表达意见的权利,有参与决定的权利。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只强调“孩子就应听从大人的安排”,这是对孩子参与权的严重忽略,甚至是违反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的行径。

就孙杰的父亲孙大力而言,对儿子,他是发自内心的爱,但是,人们常常忘了,爱比恨更能理直气壮地扼杀一个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家都能理解。但龙、凤毕竟是稀有的灵物,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孔子懂得“因材施教”,老子说“道法自然”,这都是至理名言。

父母应适当采取某种合理的方法,让自己的期望不知不觉地倾注到孩子的思想中,成为孩子自己的愿望,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为这一目标倾注全力。

当父母的期望与孩子自己的理想、兴趣发生背离时,父母更应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讨论这一问题。当父母的必须牢记,孩子的人生必须由他自己来选择,来经历!父母只能起指导、鼓励、督促的作用,决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把自己生命中未达成的愿望转嫁给孩子,强行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包袱!

太高的期望,往往让爱变得冷酷、残忍,孩子会因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而深深自责,会因无法达到父母规定的目标变得自卑,会在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中走向自暴自弃,孙杰终于被父母的“爱”、“期望”、“关怀”压榨完了他本来对生活怀有的信心和热情,从而选择轻生的道路。这就不仅仅是厌学的问题了。虽然抢救及时,孙杰依旧在,但要医治他心灵的创伤绝非易事。

爱子心切的“孙大力”们,也该醒醒了:孩子的路只能由孩子自己走。

11、害怕老师:孩子因焦虑而逃避学习

由于缺乏心理锻炼,心中孤独而胆怯,有些孩子把老师的严厉要求,当作是一件沉重的包袱,并由此产生厌学的心理。

羽荷刚升入初中,面对众多的陌生同学,她觉得无话可说,并因此而处于孤独之中,整个人像突然掉进了冰窖。更为可怕的是,前几天老师课堂提问时偏偏抓住她不放,一连问了她好几个问题。可惜的是,她的思维完全跟不上老师提问的速度,在众目睽睽之下,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回到家以后,宠物小狗田田飞快地朝她跑过来,还在气头上的她一脚把田田踢开,然后一头扎进房间,无论爸妈怎么在外面叫,她就是不开门。第二天早晨,她又在恐慌和焦虑中朝学校走去。在课堂上,她神情恍惚,十分紧张,惟恐老师再向她发问,由此注意力益加分散,学习更是退步。有两次老师又向她提问,她头脑模糊一片,无法回答,又害怕同学们的嘲笑,涨红着脸,感到十分的失落和忧怨。她感到课堂已是她无法忍受的地方。

终于有一天,她被这样的压抑彻底击溃,她带着逃脱的心理从教室里冲了出去。对课堂的恐慌、焦虑,害怕在回答问题中引起别人取笑,使她滋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一般来说,当孩子刚刚踏入学校的大门,或者孩子将要转到一所新的学校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环境对孩子是否造成了影响。

父母应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孩子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让孩子多结识新的朋友,用这样的方法来大大地增强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消除和改变她的脆弱心理。

12、改变孩子厌学:

既要对症下药,又要综合治理

对待孩子的厌学,急躁和焦虑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把握孩子厌学的症结,做到既对症下药,又综合治理,才能使孩子从厌学的阴影中走出来。

厌学的孩子大多是成绩比较差的孩子,这给父母们的心理带来很多的烦躁和不安。他们急切地想用一切办法来改变孩子的厌学现状,改变孩子成绩落后的不良状况。但家长们往往缺乏良好的教育方法,有许多家长对待成绩差的孩子往往是严厉的批评或体罚,这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在毁灭孩子的上进心,在打击孩子。改变孩子的厌学,既需要对症下药,又需要综合治理。具体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正确地认识分数的真正价值

厌学的孩子由于平时不用功,他们在考试中往往分数较差。作为家长,首先必须记住并帮助孩子了解:一个分数,充其量不过是关于他们学习质量的一种不十分精确的信息。

家长需要仔细琢磨一下对孩子学习质量的期待,通过向他们提出一个可以达到的奋斗目标,使他们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分数,要考虑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家长如何对它作出反应。当孩子达到或超过了家长认为能够达到的一个学习标准,并且从分数中反映出来时,家长应明智地指出导致这种分数等级的原因。家长可以总结出能力、努力、计划、钻研、创造性以及良好成绩反映出的其他所有因素。这就把分数摆到了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从而反映了学习的本质。

(2)相信孩子的才华,并以此态度鼓励他

有一种孩子,小学低年级时,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从未得到好的成绩,无论哪一个家长,相信都会有焦虑不安的心情吧!应如何使这种孩子热爱学习,提高成绩呢?以下措施是比较正确的方法:

①就算其成绩一直不好,也当忍耐,不可表现出不满的态度。

②即使考试成绩只比上次增加了几分,也要用“你是个很有才能的孩子”来夸奖他。

③如果他考试成绩一直不进步,父母当用自信的态度表示“我相信你有才能,所以不应该只得到这种分数。”

有个心理学家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每当我成绩不理想时,母亲就告诉我:‘你的实力不应只是如此而已,还有未发挥的潜力等你去利用,好好加油,成绩一定能获得提高。’在这种鼓励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学习的观念,加大了学习的力度,我竟成为全班第一名。我非常感谢母亲过去的鼓励。”

(3)不要因与别人孩子比较而焦虑,相信孩子会学好

有位母亲看孩子整天就爱玩耍,考试时又得了一个不好的分数,她气愤地对孩子说:“为什么每次考试成绩都这么差,你看来就是玩的本事,你看人家孩子成绩多好,你的脑子怎么老不开窍呢?”其实考不好孩子心里也很难受,经妈妈一说,更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

家长只注意对孩子的缺点加以批评,引起他的不满,摧残其发展优点的动力,甚至于导致孩子反抗父母、不再尊敬他们。所以和别人的小孩子比较,不需要褒彼贬此,应当相信他的才能,耐心地教育,强调孩子的优点,使他得以自然地成长,并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教育孩子的重要原理之一就是:不需要为其缺点焦躁,要耐心地帮助他发挥优点。

(4)对孩子的不良成绩不要挖苦和直接的批评。

四年级的刘莎收到成绩单时,感到有两科的分数不满意,回家时她既悲伤又失望。通常她母亲一定会说:“你失望什么?你罪有应得,又笨还不用功。”不过,母亲一直知道要更有同情心才对。她知道,当人家正溺在水里的时候,并不是教他游泳的恰当时机。母亲说:“你为它感到失望,是吗?”“是的,”刘莎由衷地说,“而且也泄气。”“我晓得,但你泄气是不对的,你应该找出原因,然后更加努力才是。”母亲温柔地回答。一阵沉寂之后,刘莎又说:“下学期我一定会用功。”这位母亲回忆说:“过去我没让女儿相信我在关心她的学业。我只会否定她的情感,批评她的行为和归咎她的动机。现在我已经知道,要让女儿相信我是个有责任心和充满爱心的人。”最终,这位母亲如愿以偿。

总之,改变孩子的厌学需要从多方面引导他们,启发他们,而不要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认真把握孩子厌学的症结,做到既对症下药,又综合治理,才能不断消除和改变孩子的情绪,使他们从厌学的阴影中摆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