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2380000000004

第4章 孩子过分地不听话的种种表现

孩子过分不听话,不仅是不利于学习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品德培养心理健康乃至人生发展与成功的大总是。因此,每个父母,都必须下定决心,巧用细心、坚持耐心去把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纠正过来。当然,要纠正就得先对孩子不听话的各种表现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方法,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纠正方案,最终取得满意的效果。孩子不听话的表现,总是与他们的内心想法联系在一起的,父母要想彻底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还必须深入孩子的内心,用心灵与之对话,这样才能真正感化他们,使他们自觉发生转变。

1.任性:我想干啥就干啥

任性是孩子的弱点,也是孩子不听话的一种表现形式,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父母,孩子任性的弱点,的确是父母所面临的一道棘手的难题。

一位文质彬彬的男教师面对镜头,声泪俱下地叙说着他那12岁的女儿离家出走的经过,他希望能通过电视台找到至今不知去向的女儿。他说:“不久前的一个周末的晚上,吃完晚饭后女儿提出要去邻居家串门,我说你得先把作业写好了再去。女儿很不乐意,我就多说了她两句。我说你都快升初中了,还这么贪玩儿。女儿根本听不进去,气冲冲地一甩门就出去了。当时我也很生气,觉得这孩子也太任性了,就没有马上追出去拉她回家。大约过了5分钟,我感到心里不塌实,就出去找她。可是,哪想到就这么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女儿就没有踪影了。我们找遍了整个城市,还向派出所报了案。差不多已经过了一个月了,女儿仍然杳无音信。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也不知道女儿现在是死是活。她走的时候身上1分钱也没有……”

说到这里,这位中年汉子已经泣不成声。

孩子哪里能想到,只因为自己的任性,让父母亲经受了这么多痛苦的煎熬。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曾提及他年少时因为任性,对他的母亲造成的伤害。等他长大成人后明白了自己的过错时,母亲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无穷的悔恨。他这样写道: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木丛很密,我看见她(母亲)没有找到我;她一个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曾经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没有骄傲。

我真想告诫所有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母亲已经去世)。”

孩子任性导致的不听话,的确是父母所面临的一道棘手的难题。当前,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为过多的关爱,大多数孩子都非常任性。我们经常听见一些父母这样抱怨:

“我家孩子只要有一点点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哭吵个没完,脾气比谁都大。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劝说都没有用。这样发展下去怎么了得?”

2.贪玩:真想一次玩个够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玩,本是孩子的天性。不过,很多孩子玩得过分,玩得沉迷,这就有害而无益了。所以有句古话,叫做“玩物丧志”。很多父母正是担心孩子玩物丧志而头痛不已。有的父母干脆采取强制方法剥夺孩子玩的权利,但这同时也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立的情绪,以至于不听话。

孩子贪玩是绝大多数父母最挠头的事情。由于贪玩,一方面功课马马虎虎,另一方面还会染上撒谎、旷课等坏毛病,甚至走向犯罪。比如过分迷恋游戏机,就使一些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一开始只是玩一玩而已,后来是越玩越上瘾,向父母要钱,父母不给,向同学借钱也借不到了,于是就想办法去骗、去偷,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即使没走上犯罪道路,过度贪玩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及身体健康。

孩子过于贪玩的主要表现为:贪恋电视或电脑游戏;只重视体育活动,忽视学习;盲无目标地侃大山;逃学甚至搞恶作剧……孩子一门心思就在玩上,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放学书包一扔,抬脚就走了,天不黑不回家。

天底下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同样也没有两个一样的孩子,这就要求每一位父母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育方法,用正确的方法与策略医治孩子的心病。

3.厌学:看见课本心就烦

不听话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厌学与善学、乐学相克,厌学无疑会扼杀或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与欲望,束缚和困扰孩子美好的心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有个孩子叫宋佳,老师与父母对他的共同评价是:这孩子什么都行,就是学习成绩不行;这孩子什么都不怕,就是怕上学、怕上课、怕看书、怕做作业。

此类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心理学上称之为“厌学”。

孩子一旦厌恶学习,那么要想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他们会采用各种方法逃避学习,逃避父母和老师的监督,视学习和学校如洪水猛兽。这样即使你不断地命令他学习,他都不过是应付了事,更别指望他主动地去求知了。所以,厌学情绪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克星”,也是造成孩子不听话的主要原因。对于孩子的厌学情绪,父母应下大力气帮助其克服。

厌学有轻重之分:偶然的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不满,这是较轻微的厌学;经常性地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厌烦,并偶尔伴有一些如头痛之类的不舒服的生理反应,这是中度的厌学;习惯性地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厌恶,经常伴有头痛、呕吐等不良的生理反应,这是较严重的厌学。

4.自负:自视过高,看不起别人

自负是以超越真实自我为基础的一种自傲态度,是一种不良个性的具体体现。它与自卑相似,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不同的是,自负者是过高地评价自己,他们仿佛通过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视缺点为优点,而在看别人的同时,则总是容易贬低他人的优点,夸大对方的不足。

自负者往往自视过高。他们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他们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

自负者通常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他们固执己见,惟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自负者有明显的妒忌心。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忌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时,在别人成功时,这种人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在人际互动中,自负者常常忽视双方应以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为原则,表现出一种优越感,盛气凌人,目中无人,只强调自己的感受,全然不顾别人的态度和情感。

自负者往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他们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容易遭受失败的体验。并且,由于其自我评价往往与外界评价相冲突,他们的情感也不时会受到挫伤。

总之,自负就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古人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大必然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骄傲自大的孩子常在自己的周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这使他们的心胸变得很狭窄。他们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没有远大理想和志向,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会“坐井观天”。骄傲自大的孩子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而是总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

骄傲自大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不理睬他时,他会感到沮丧;当他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