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寻找企业第二春
2371800000003

第3章 突破瓶颈的经营智慧(2)

整个南京雨花物流中心占地4万平方米,全部都是高度机械化的立体库,所有商品的大型纸箱都依靠叉车,整齐的堆码在仓库总高五层或六层的码箱中,没有丝毫凌乱与错位。所有商品进门都会设定唯一的条码,输入ERP系统,并存放于专属位置。一旦门店POS机下单,配送中心会同步产生出货指令,发给现场的拣配工,每个拣配工都有一把类似于手机的电子接收终端--“RF枪”,他们会根据货物型号、存放区域和装卸区域信息,将货物从立体库中移到指定的装卸区域等候装车。这样拣配工不用等货车来了,订单汇总后再装车,可以全天候工作,而货车也无需等候,12点和下午4点的时候准时出发,比以前提前了两个小时。

在此过程中,所有指令都由系统发出,完全傻瓜式操作。甚至连货车司机都不用动脑筋,系统还会自动来计算配送的线路和车辆的搭配,同时考虑到用最少的时间和最低的油耗。司机们更乐意称其为“活地图”。这一切保证了苏宁敢于承诺:12小时之内送货到家。

通过现代化的物流改进,现在苏宁每亿元销售额只需500~600平方米仓库支撑,而以前至少是1000平方米,仓库的总面积下降了40%。在进销存统一了平台后,仓库操作工人可以全天候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力下降了50%~60%。在南京物流基地,员工甚至由原来高峰期400人降到目前100来人,这还包括管理人员。仅此两项给苏宁节省的成本就十分惊人。与ERP上线前相比,已经节省了3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库存周转率大大提高了,资金占用率下降了很多。根据统计,苏宁库存周转率提高了60%,资金占用率至少降了40%。

2015年前,苏宁将完成覆盖全国的60个物流基地建设,预计总投入超过120亿元。

“这是苏宁电器发展的前提,没有这个,就不要谈后面的发展。”张近东说。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智慧苏宁”。正如白立新所说,它在三个方面做到了前所未有:

第一,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感知;第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连通;第三,当那么多事情被感知、被连通以后,产生海量数据之后,这些数据可以被洞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快速分析,可以洞察到数据背后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故事。因此我们看到,苏宁超越国美不是撞大运,不是偶然,不是没有理由。

四 苏宁:用加速度突破发展瓶颈

苏宁 云服务 易购 IT 电子商务 云技术

所有大企业的发展都面临两大共性难题:人员越来越多、层级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低;地域越来越广、资源越来越散、效益越来越差。解决全球性大企业发展的两大难题的关键是科技创新。苏宁已经是一个大企业,未来苏宁还要发展得更大。

那么苏宁怎么解决这两大难题?

2011年6月19日,在“未来十年战略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苏宁宣布到2020年,收入总计将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实体店3500亿元,苏宁易购3000亿元,另有其他300亿元收入。这将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

能实现吗?在内生式增长的引擎的动力支撑下,苏宁前进的步伐十分稳健。但平稳之上,苏宁又给自己施加了一股力,自身的前行具备了更大的加速度。这股力来自于“云”层。这或许给家电连锁行业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0年,“智慧苏宁”启动,张近东打造知识型苏宁的大幕正式拉开。通过不断优化信息、物流平台的基础,苏宁将对信息化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与物流平台对接,将死的数据量化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指令,从而形成系统的全智能化。

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并与之接轨,是负责苏宁IT和信息化业务副总裁任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苏宁的信息中心里,流程优化、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应用支持一应俱全,但它的目的当然不是做成一个简单的IT公司。在流程优化部门,聚集着一批中国零售行业最专业的内部管理咨询顾问。各个部门的流程优化需求都会汇总到这些顾问那里,一旦经过分析认为合理,就进入立项。平均每年,苏宁会有200多个类似项目进行。

事实上,苏宁的信息中心,核心不在于开发,而是懂零售行业、懂企业管理,来研究需求、设计需求。任峻说:“苏宁未来10年的发展,一定会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去实现企业转型。”

转型的核心,是建立起一个更加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能力。

如今的苏宁,仅会员就有5000多万。但是,与顾客的接触仅仅是在购买、安装、维修上,如此而已。怎样能进一步挖掘顾客的潜力?苏宁已经把目光盯到了新技术的运用上。互联网时代下,网站、电话、手机、电视都会成为服务的窗口。但在任峻看来,这些渠道的变化仍只是浅层次的,它们提供了更大发展的可能性,但关键在于如何去运用。

“云服务”,是方向之一。苏宁正在酝酿建立一种面对家庭用户和中小企业客户的云服务,打算充当云技术的最好载体,通过集合各种网络服务内容,给顾客一站式的、多样化的选择。简单说,在未来,你从苏宁买来一台电脑,就一定不仅是个电脑终端,同时得到的,还有其无限宽广的内涵内容。

而对于中小企业用户,苏宁则希望,能利用自己内部的庞大管理能力,提供管理上的整体外包服务,让它们像苏宁的分公司那样,享受到共享式服务。

苏宁本身并不去研究所有的技术,但追求的是对技术的整合能力,以及将技术与实体经营结合。在他们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增值服务能力。

“有一天你有可能看到苏宁去做游戏,做什么都有可能,但是我们不是为了做游戏,而是为给客户提供一个服务,什么服务都可以提供。”任峻说。苏宁构建中的云服务主要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

云技术。未来所有的服务都是基于互联网、智能终端的应用,云技术将作为苏宁云服务框架搭建的基础,将提供虚拟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计算和存储,高度整合后台海量资源,灵活调度资源,实现对前端需求快速、灵活的响应。

云资源。在以云技术为支撑的基础之上,苏宁的各种资源--物流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财务资源、管理资源,通过云技术的存储和识别,形成相应的数据库,众多数据库的整合将汇聚成海量的云资源,形成一朵朵的“私有云”、“公有云”,对内外部用户提供各类功能和服务,实现超级共享。

云平台。广泛而海量的云资源经过专门的设计和组合,构建涵盖面向供应商的B2B平台、面向消费者的B2C平台、面向员工的ERP平台在内的无限广阔的广义电子商务云平台,一端链接着无限的资源,一端链接着广阔的客户。

云产品。依托于云技术、云资源和云平台,苏宁将有能力为供应商、消费者和员工分别提供供应云、消费云和管理云的丰富产品。

供应云。通过B2B系统数据对接,实现双方在货源供应、库存周转、零售考核、费用结算等方面的电子化对接;通过SCM、ECR、CPFR等服务,建立高效的工作流,缩短产品流转周期,加快生产和流通,提高整体零售市场的水平;通过供应链融资服务,使得有限的资金得以更有效的使用,提升资本资源在整个社会产业链中的周转效率。

消费云。高效购物解决方案:科技购物、便捷支付、物流监控;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家电控制、环境监控及控制、安放监控;生活方式解决方案:娱乐中心、办公中心、通信中心、金融理财方案、人文社区交互平台。企业基础办公解决方案:基础办公环境、电脑打印设备、文具耗材、产品基础维护;企业基础IT解决方案:包括邮件、传真、通讯、视频、IT安全、在线系统功能的应用集成服务;企业基础管理解决方案:员工后勤服务、供应链执行服务、财务核算服务、知识培训服务、一定程度的金融服务。通过以上面向中小企业的推广,苏宁将自己的产品整合能力、管理技术、知识积累向全社会进行传递,同时有利于中小企业专注于主业、提升竞争力。

管理云。提供统一的流程服务、数据服务:共享服务管理,风险集中管控,作业标准统一,海量数据分析,趋势预警,调整政策制度;提供移动办法和知识共享服务:移动OA、融合通讯、知识沉淀、解决方案的共享;提供管理提升服务:职业生涯、能力模型、在线学习。

“云”,是苏宁发展中赖以支撑的强大的管理后台,最终将对苏宁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难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0年,苏宁易购的销售额将达到3000亿元!”这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同时又胆战心惊的庞大计划。它被视为支撑苏宁未来发展的两大核心战略之一。

这个计划来自于苏宁易购两年来狂飙式的增长。

自2010年2月上线,不到一年时间,苏宁易购的销售规模就达到了2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00%,远高于3C网购114%的增长率。2011年前两个季度,苏宁易购的销售额接近30亿元,2011年的销售目标为80亿元。这样的增长速度的确令人瞠目结舌,也超出了传统零售业人士的想象。张近东彻底改变了他对电子商务的看法,并计划在电子商务上的投入不遗余力,他不仅成立了独立的B2C公司苏宁易购,还组建了一个多达6000人的团队,赋予整个团队高度的自治权。“易购业务的投入没有规定的界限,市场有多少需求,我们就对这块投入多少。”易购常务副总经理李斌说。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目前网购市场扩容迅速,同时易购优势明显,它依托苏宁强大的品牌、旗舰店形象、苏宁大规模采购的低成本、强大的资金实力,具有单纯网购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苏宁每一个物流中心和店面,都是易购的配送中心,正是发展的好时机。

这种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实体+网络”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第二、GE中国:新瓶旧酒与旧瓶新酒

瓶颈:外资与本土企业成长迅速,竞争更趋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