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棋,博弈取胜全在取舍得法,进退自如。如果只知豪取,一味冒进,结果往往会一败涂地。而智者之道则是该弃则弃,当退必退,在取舍中权衡利弊,在进退中选择捷径。在追求成功的人生路上,进固然很难,退有时候却更难。该进不进会错失良机,当退不退又会身陷险境。因而,面对进退的选择,最需要的当是谋划全局,着眼于未来,若能如此,或进或退都会成就出色的人生。
1.成功人生贵在正确选择进与退
“进”与“退”都是处世行事的技巧,是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把握中庸,便有了进与退的判断标准,是进是退都有章法,该进的时候不进会失去机遇,该退的时候不退会惹来麻烦,甚至是祸害。
进退之术,古人多有阐发,像“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以进为退”,如此等等。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首诗说明了人生的进退需要合理的选择的道理。一个人只有掌握适时的进退,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成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从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到更大的成功。仿佛人天生就是为追求成功的,不能允许自己有所失败。当然,这种心思可以理解,毕竟人总是有追求的,人都想有所进步,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超过别人的愿望,但事实上,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超过别人。一味追求成功,一味闷在一条死胡同里,必然会导致无谓的牺牲浪费,甚至失败。
为什么非要去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呢?为什么非为一点利益而争得头破血流呢?
为什么不向后看看?聪明的人总是有远见卓识:他们不会一味地走进一条死胡同,相反,他们善于在广阔的人生海洋中发现机会。
“退”从表面上看,意味着胆怯、失败,但是下面这个事实也许会令你感叹不已。森林中,唯老虎为百兽之王,谁见谁怕,无不撒腿而逃。就是这样一个威风凛凛的虎王,在捕食时却总是先后退几步,然后才狂奔而上。老虎尚知道在进攻时后退几步,以便产生更大的势能,而我们又何苦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呢?
战斗打起来,就需要战士有韧性,没有韧性的战士终究是会失败的。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在强大的势能下加上韧性的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闹得沸沸扬扬。
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后,克林顿采取推脱的态度,这也是一种合理选择,因为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这么做,其实是将包袱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你们就看着办吧!结果表明,克林顿胜利了。
同样是美国总统,当年的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过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继续进攻,则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过多的伤害,相反的是,他们还都将它转变成了一个优势。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在互联网上披露后支持率反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得到证实。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他们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错,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原谅他们的过错。
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主动的情况下,如果彻底解决某个问题的时机没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对于成功者来说,只要人生目标的大方向没变,在必要的时候选择以退为进的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都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丢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正确无误的进退将指引你走向成功。
2.进和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懂得生活的人,并不是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势不两立的时候,在水火不容的时候,宁可后退一步,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这总比撞得头破血流要好得多。
人生的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人们有时需要慷慨陈词,有时则需要沉默不语;既需要穷追猛打,也需要退步自守;既应该争,也应该让,如此才是上策。
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进在一起研究经书。胡常先做了官,但名誉不如翟方进好,因此他在心里总是嫉妒翟方进的才能,当别人议论翟方进时,他总是不说翟方进的好话。翟方进听说了这事,就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胡常时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一到这个时候,翟方进就派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时间一长,胡常明白了,这是翟方进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于是他心中十分不安。后来,他再也不去贬低而是大加赞扬翟方进了。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想以此来嫁祸王阳明。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么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作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军门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到净慈寺休养,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事迹,正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的处罚。王阳明的退让术,避免了一场飞来的横祸。
如果说翟方进以退让之术,转化了一个敌人,那么王阳明则依此保护了自身。
人如何在进退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人能否超越自我的关键。
下面两点是做人应如何掌握进退的原则。
(1)遇弱示强当你碰到了实力较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你的虚荣心,而是因为弱者普遍存有一种心态:谁都不甘愿一上场就做弱者,因此他会在周围寻找对手较量,以此证明他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示弱,正好引爆对方的杀机,徒增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示强则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不过,这里的示强是预防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
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必须随时随地以变化的心态看待人和事,做好处乱不惊随机应变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永远掌握主动权,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2)遇强示弱如果你碰到了一个有实力的强者,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而与他争强,因为争斗的结果是你有可能毁了自己。因此不妨以示弱来化解对方的戒心。以强欺弱,胜之不武,大部分的强者是不做的。但也有一些具有侵略性的强者有欺负弱者的习惯。因此示弱也有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虚实、降低对方攻击的有效性,一旦他攻击失败,他便不可能再动手,而你便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并反转两者态势,他再也不敢随便动你。至于要不要反击,你要慎重考虑,因为反击时你也会有损伤,这个利害是要加以权衡的,何况还没有到一定要反击的程度,生存才是主要目的。
事情顺利时就要进,不顺利时则要退,人生正是在这种进退中抓住机会,才促成飞跃的。
3.为了进攻必须先退一步
从处理事物的步骤来看,退却是进攻的第一步。现实中常会见到这样的事:双方争斗,各不相让,最后小事变为大事,大事转为祸事。这样往往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反而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其实,如果采取较为温和的处理方法,先退一步,使自己处于比较有理有利的地位,待时机成熟,便可以以退为进,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何为退呢?即当形势对自己不利时,如果全力攻击也可能不奏效,就应采取退却的方法。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突厥兵时常来犯。突厥兵能征善战,李渊与之交战,败多胜少,于是视突厥为不共戴天之敌。一次,突厥兵又来侵犯,部属都以为李渊这次会与突厥决一死战,可李渊却是另有打算。李渊早就想起兵反隋,可太原虽是军事重镇,却不是号令天下之地,但又不能离了这个根据地。经过一番思考,李渊派刘文静为使臣,向突厥称臣,书中写道:“欲大举义兵,远迎圣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勿侵虐百姓,若但欲和亲,坐受金帛,亦唯大汗是命。”
唯利是图的突厥始毕可汗不仅接受了李渊的妥协,还为李渊送去了不少马匹及士兵,增强了李渊的战斗力。李渊留下第三子李元吉固守太原,自己则兴兵讨隋。由于没有受到突厥的侵袭,李渊得以不断从太原得到给养,终于战胜了隋炀帝杨广,建立了大唐王朝。等到唐朝兴盛之后,李氏兵征突厥,最终突厥不得不向唐朝乞和称臣。
唐高祖李渊以退为进,为自己的雄心大志赢得了时间。如果不能委曲求全,李渊外不能敌突厥之犯,内不能脱失守行宫之责,其境险矣。李渊忍一时而成了大谋。
从人生的态度来看,要进攻先退一步是一种绝妙的策略。
有一位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于是他不用学位证去求职,很快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了学士证。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亮出了硕士证。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质问”他,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于是,老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可见,先退后进,由低到高,这是一种稳妥的进攻之术。
石桥正二郎是日本著名的大企业家,在他所写的《随想集》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位于京桥的石桥总公司的废墟中,有十多家违章建筑。因此,律师顾问提出,若不及早下令住户搬迁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在当时的情景下,如果硬性要求那些违章户立即搬走,必定会招致他们坚决的反对和拒绝。石桥公司没有出此下策,石桥夫人还来到现场和那些违章户谈话,并且赠送慰劳品。她对他们说:“你们的遭遇实在值得同情,那么,你们就暂时住在这里,先多赚点钱,等公司要改建大厦时,再搬到别的地方去吧。”石桥夫人如此体贴别人的难处,使那些居住在石桥总公司内的人,心里十分感动。因此,当石桥大厦真的开工时,这些人不仅不再抱怨,而且还心怀感激地迁到别的地方去住了。
“以退为进”有时候能获得极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