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在鲁迅心里一直有这么一个愿望,那就是唤醒沉睡的中国人,让中国人能够觉悟,并且开始同命运、同自己抗争。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愿望,他毅然弃医从文,把手中的笔杆子当成最好的武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迷茫的中国人。
梦想是极其重要的,若是失去了梦想,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通过报纸寻找好心人、爱心银行——她要贷款50万元,来救助一名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为他做骨髓移植手术。
她的信很快被刊登在报纸醒目的位置上。她要贷款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一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
她的情况也同时被登在了报纸上——一个深居偏僻山村贫穷家庭的女孩。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和父亲相依为命,可她不仅得不到父亲的呵护和照顾,反过来还得细心照顾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个严重的类风湿病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她从8岁起,就开始用自己幼稚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做家务,照顾父亲,下地干农活……
她也太不自量力了,自己还需要社会的救助,却去贷款救助别人,就算有人愿意贷给她50万,她有能力偿还吗?她毕竟还是一个13岁的孩子呀!
她异想天开的想法,有人敬佩,有人赞美,有人反对,有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骗局?而更多的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一个孩子的天真梦想而已。
当人们渐渐将这件事淡忘的时候,奇迹却出现了。一个远在美国的华人发电子邮件给最初刊发这条新闻的媒体,表示愿意贷款给女孩。不过,这笔钱没有偿还期限。
很快,这位华人就兑现了诺言,将钱如数汇入将为大学生做骨髓移植手术的医院银行账户上。大学生的骨髓移植手术如期完成,而且非常成功,生命得以延续。
故事中的女孩名叫张海霞,大学生叫祁健。张海霞被人们誉为“最可爱的贫困山区女童”。海霞之所以这样做,是要报恩——在祁健生存无望的时候,他将最后的“救命钱”资助给了需要帮助的小女孩张海霞。他决定每年资助她500元,直到她大学毕业。而当海霞知道了“真相”后,她决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资助她的好心人。
回过头来想,那位华人为什么要圆张海霞的贷款梦?相信他不仅仅是因为感动,更重要的是,他想让人们相信这样一个事实——每个爱的梦都会飞翔。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贫困的边缘线上不能自拔,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默认贫穷,把贫穷当成生活的必然。在大多数穷人的眼里,梦想无异于痴人说梦。
有梦想的人不管长相美丑,身材高矮,都会信心百倍。而大部分人最欠缺的,正是这种虎虎生威的精神力!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梦想的时代。没有创业的梦想,就没有那些在今天推动着世界经济主流的高科技产业和企业群,就没有那些迅速聚集的财富。
穷人最缺少的并不是钱,而是成功的欲望和梦想。只要时刻保持这种欲望和梦想,不管别人说什么,在忍耐中不断磨炼人格,最终一定会成就非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