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皇帝们的奇葩事
23568400000970

第970章 任命

曹叡生病了。

病得很重,曹叡似乎知道,这次的病非同寻常,也许永远好不起来了,他立即把郭夫人立为皇后,并让曹操的儿子、曹叡的叔伯燕王曹宇当上了大将军,这也是曹叡在安排后事了。

新旧交替的时候,最容易出现动乱。

曹叡宫廷在重要职位上安排的全是自己人,还有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曹爽是原大将军曹真之子,曹肇则是曹休之子。

对外,大将军曹宇统领全国兵马,是实权者,在内,首都机要的武力统领都安排了自己人。

但一切并没有那么顺利。

刘放、孙资,在曹操当魏公的时候,命他俩为秘书郎,也就是中央的核心机要人员,曹叡即位后,将秘书改名为中书,还是他两人掌握机密,管理内部绝密文件。

这两人兢兢业业,机要工作做得滴水不漏,曹叡很是喜爱,还给他们增加了工作,让他们兼侍中和光禄大夫,还封了个县侯。

这个差事,不显山不露水,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做得好不好,只有皇帝最了解他们。

曹叡表示对他们俩很满意。

不求有丰功伟绩,但求无过。

但也因为他们知道皇帝太多的机密事,也处在风险之中。

到后来,曹叡加了侍中和光禄大夫的官职给了他们,对于国家大事,他二人也有机会发表建议。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两位老兄还是挺能干的,不仅得到历任老大的赏识,对于国家大事,曹叡也愿意听他们的建议。

这么多年下来,两位老兄在中央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了,而且树大根深,直接导致了另外两人的不满。

谁?

就是执管中央警卫和军队的夏侯献和曹肇。

这两位关系户对于刘放和孙资的不满,自然时不时就流露出来,这刘放、孙资可是搜集情报的老大,两位将军的不满立即就传到了他俩耳朵里。

看来,两位皇亲国戚要干我们!

他们也不掂量掂量,我们是谁!?

离间他们!

刘放、孙资虽然不是皇亲国戚,但比谁都更接近皇帝。

没想到机会来了,曹叡任命曹宇做大将军,曹宇性格比较温和,立即推辞:哎呀,这个我做不来的。

曹叡很尴尬:刘放、孙资,你们说曹宇是几个意思?

两人开始说相声:燕王自己掂量无法承担大任哪。

曹叡叹了口气:那么还有谁可以担当大将军?

刘放、孙资侧脸一看:妈呀,曹爽,你什么时候也在旁边哪,吓死宝宝了!

刘放脑筋转得快,立即说:老大,我看曹爽将军可以。孙资立即附和:而且可以叫司马懿来与曹爽一起辅佐。

曹叡心里没底:曹爽能担当大任吗?

曹爽就在面前,当时那个汗哪,刘放、孙资推荐他的时候,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当大将军,当然心里也是想过的,毕竟死掉的老爸曾经就是大将军,能够赶上老爸那是无上的光荣,但他知道自己才能不如老爸,等到曹叡这么一说,正中他的心事,因此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表态好。

表态吧,显得自己不谦虚,不表态吧,老大问话了,正犹豫间,刘放用脚轻轻踩了他一脚,眼睛瞪了瞪,做坚定状。曹爽立即回答:我拼了命也要保护好曹家天下!

好,好,好!曹叡同意了。

过了一天,曹叡说,昨天的决议先别公布。

靠,老大这是要反悔啊!

刘放、孙资连忙又冲到病床前,说起了相声,说得曹叡又从了。

这次刘放学乖了:老大,口说无凭,你写个任命书吧。

曹叡快挂了,手都举不起来:我写不了啊!

刘放索性握着曹叡的手强行写任命书,这个时候,曹叡只能任由他摆布。盖完印,刘放立即跑出殿去宣布:老大有诏书免了燕王曹宇的官职,不得在皇宫停留。

曹爽就这样当上了大将军。

曹叡觉得,曹爽这个人没什么才能,性格也比较懦弱,但生米煮成了熟饭,也不能出尔反尔了,只好再命孙礼为大将军长史辅佐曹爽。

又一道诏书,将镇守长安的司马懿召回。前几天,皇帝刚有一封诏书派他去长安,还在路上,又一道诏书把他召回中央,司马懿立即感觉到了京师有变动,二话不说,立即回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