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皇帝们的奇葩事
23568400000077

第77章 名将辈出

赵国不缺名将。尤其在战国后期。

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大将。

他曾经长期驻守在赵国北边长城,防备匈奴,他所居的代、雁门,是匈奴入侵的重要门户。

为了让他自给自足,赵国允许李牧将当地的税收和财政收入都由莫府自己掌控。

莫府,后世叫幕府。

将军的大帐,叫莫府,后来这个名词被小日本沿用了去。

因为有钱,李牧对将士很大方,常让他们吃吃烧烤,KK歌,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匈奴如果打来了,李牧的原则是点烽火,收缩防卫。

于是,多年来,边关都固若金汤。

但是,由于李牧总是做缩头乌龟,渐渐的,匈奴真以为他是乌龟了,而且连赵国国内的舆论,也常常评论李牧是软蛋。

赵王听不下去了,发了个私信给李牧:大家都称你软蛋、缩头乌龟,要不你改变下策略?这样我的压力也小些,否则别人说我用了你这缩头乌龟。

李牧解释了一番,不理睬。

赵王懊恼了,他奶奶的李牧,你是要反怎么着?就派人把李牧换了,给我打!

打吧,正合匈奴之意。打五场,败四场,损失惨重。

啊呀,老李啊,我错怪你了,还是请你去吧。

对不起老大,我生病了。

到这里,可以总结出两条:

一,赵国的大将基本以守为风格,不管是赵奢也好,廉颇也好还是李牧也好,他们的风格都是以守为攻。

二,名将都很骄傲,容易跟老大生气,却忘了一条,你在跟老大谈条件的时候,老大都记恨在心,等到用完你了,就是收拾你的时候了。历史上绝无怨言、任老大摆布的名将,大概只有后世的郭子仪了吧。白起、李牧,都是这样,与老大怄气。

赵王急了,口气也硬了:李牧,你就是生病,也要给我去!

李牧说:也可以,只不过我还是以前的那套,不允许我守,我就不去。

赵王无奈地点点头:好吧,好吧。

李牧还是老样子,匈奴又郁闷了,就好比你跟一个人吵架,你侮辱他、骂他、烦他、捉弄他、揍他,他就是跟闷油瓶一样一声不吭,那你也越来越郁闷,越来越气,就希望跟他干架,可是他就是不来。

守着守着,连边关的士兵也过意不去了:将军,我们整天吃香的喝辣的,都不出去打,太无聊了,你就带我们出去兜兜风吧!

好吧。李牧答应了。

为啥李牧这时答应了?因为李牧知道,经过多年的固守,匈奴完全轻视他了,而且此次匈奴打算聚齐十多万骑兵来攻打,再固守就守不住了。

而且,平时匈奴都是几百、几千的来打一仗,就算你赢了,也不知道他们主力部队在哪里,要去找,也找不到,因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很是头疼。这回却是个极好的机会,如果能一举干掉他几万兵马,匈奴几年都喘不过气来!

这一仗,打得惊天地泣鬼神,缩头乌龟要么不伸头,一伸头,咬死你!

匈奴大败,李牧可没就此罢手:兄弟们跟我冲啊,打得他亲娘都不认识!

乘胜追击,破了东胡,打得林胡投降,单于有多远就逃多远。东胡在燕国北边,也就是说,李牧追出去相当远了。

这一仗,把匈奴有生力量都打没了,之后十多年,都不敢靠近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