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皇帝们的奇葩事
23568400000285

第285章 抱谁的大腿?

中国好人才第二季上演了。

这一次,一个叫公孙弘的,被刘彻评为冠军。

公孙弘是淄川人,他夺冠的演讲主题是,天子如何主德,如何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达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以适当的奖赏惩罚制度获得社会和谐与稳定。

他的演讲核心是礼义教化为主,赏罚为辅,达到天下大治。

主题契合汉代治国的宗旨,王道与霸道杂揉。

自从中国好人才第一季成功举办后,全国都知道皇帝的胃口了,一时儒家独霸天下,全国学儒蔚然成风,从中国好人才第二季的参赛选手的演讲内容就足以证明了。

冠军公孙弘立即被刘彻授予博士官职,从此一步踏入中央。

这时,巴蜀通往西南的道路还在修建中,因为道路长达千余里,民工沿路施工,人数较多,但这些地方都是荒凉的原始森林,而且山峦起伏,要在山中建路,有两种,一个是盘山公路,一个是打通山体做隧道,无论哪种,对于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和卡车的汉朝来说,一切都要靠人力和畜力,是难以想象的困难,很是艰苦。

几年后,道路还是没有开通,但是这些民工挨饿、得病死去的很多,西南部落的野蛮人,也反复无常,一会要并入汉,一会又起兵造反,中央再派巴蜀之兵去镇压。

总之,折腾。

花了很多钱,眼看超过预算了,皇帝要派人去督查,正好,这公孙弘新来的,这种苦差事一般大臣还真不愿意做,新来的实习生,一般都要做些苦差事,也是经受考验的手段。

公孙弘,你辛苦去出一趟差吧。

公孙弘去了,回来后,向刘彻报告:老大,你为何要修这些路啊,那些西南的野蛮部族有毛用?没啥资源,也没啥物质和精神文明,花了这么大代价,不是吃饱了撑吗?

刘彻自然不会听他的,事情已经做了,怎么能做个烂尾工程呢?那岂不被人抓到把柄,说他这个皇帝乱花纳税人钱?

继续干。

再说这公孙弘,是个听领导话的主,刘彻每次开早会,这公孙弘的建议不少,但他总是列出几个策略,然后让刘彻自己选,他没有意见,从不敢当面跟刘彻和同事辩论。公孙弘奏事,刘彻如果觉得不认同,他也就算了,从不争辩。

领导,都不太喜欢梗着脖子跟领导抬杠的人,即使他有道理,所以刘彻很喜欢公孙弘,他很谦恭和气,就暗地来派人注意他,发现他不仅能言会道,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还喜欢研究儒家,刘彻就更喜欢了。

一年内,公孙弘就被升迁到左内史。

有些事情,公孙弘会在平时跟汲黯商量,然后第二天联名向皇帝上奏,一般都是汲黯先说,公孙弘附和,遇到建议被采纳了,大家都很高兴,但有时候汲黯发现,前一天,他跟公孙弘商量的事情,观点一致,到了第二天一说,刘彻反对,汲黯要辩论几句,轮到公孙弘发言了,想不到这家伙观点立即靠向了皇帝。

后来,公孙弘不在的时候,几个大臣私底下聊天,这一聊,突然发现,大家都发现公孙弘有这个缺点。

汲黯为人正直,在一天开会时,当着皇帝的面指着公孙弘,当面指责:人家说齐人很虚伪,果然不错,我跟你商量好的,为什么到了老大面前,你就反悔了呢?你这个人不忠!

刘彻奇怪了:公孙弘,怎么回事?

公孙弘很狡猾,回答:了解我的,知道我是忠的,不了解我的,会说我不忠。

这句话,意思是只有皇上了解我,只要老大认为我忠就可以了,我只忠于老大一个人。

这句话,等于表明了他的立场,任何时候,他的原则,就是皇上,只要皇上的意见,他没意见。

所以,就导致一个后果,骂他的大臣多,但独有刘彻一人喜爱他。

抱住皇帝的大腿,才是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