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春天的奇迹
2356400000007

第7章 拆迁一线塑忠魂展英姿(2)

有人喊:“老王头,你还怕钱多了咬手啊?”

有人骂:“是啊,我们知道你是党员,党员也得过日子啊!”

王若愚说:“是过日子,政府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房价这么高,如果不是党和政府想着我们,我们就只能住这破旧低矮的房子了!让你住高楼,政府帮助你,还给你补钱,你小子就偷着乐去吧……”

在场的人给逗笑了。

王若愚举手喊:“别人我管不了,我第一个签拆迁协议!”

他赢得了掌声。

王若愚走了,回去跟孩子一起把自家房子拆了。

王若愚望着废墟,被冷风吹得麻木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王若愚身边聚集了好多村民,他逢人便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得知足,赶紧拆吧,拆吧……”

有一群人受到感染,回去操持拆房去了。

2.专职工作组在行动

虽然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暴风雨就要来临。

拆迁工作险象环生,如履薄冰。没有谁知道前方命运如何,没有谁知道还会遇到怎样的艰险。可是,困难,并不能摧毁他们的勇气和热情。

黎明迎着晨曦而来,夜半踏着黑暗离去。这是动迁干部工作场景的真实写照。

拆迁第一线,活跃着7个专职工作组,分别承担着综合协调、社会稳定、政策咨询等艰巨而复杂的职责。

“责任重于泰山”,专职工作组的全体工作人员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神圣,他们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以强烈的责任感、务实高效的作风,出色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给他们的光荣任务。在连续20天的拆迁战役中,他们没有歇过一个星期天,每天连续工作近20个小时,创造了“白加黑”和“五加二”的工作模式。

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指挥部各组综合协调、拆迁进度汇总、信息反馈和内外宣传等工作。综合协调组按照指挥部的安排部署,紧急协调国土局旧址的水、电、暖检修,场地保洁、通讯等工作,连夜组织冒雪施工,24小时内完成了办公场地布置、设备检修和基础保洁工作,各类必备设备和办公用品全部到位,迅速完成了指挥部成立的前期筹备工作。

冒着寒风,外宣局的同志们进入各涉迁村开始张贴、悬挂标语及条幅。他们把标语、口号转化成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从来没有握过锤子的小魏、小柏等年轻的女同志,顶着刺骨的寒风,举起沉重的锤子,张挂条幅。锤子不小心砸在手上,鲜血直流,顾不上擦拭,仍然咬牙坚持。

宣传车巡回宣讲,村内广播不间断,大力宣传改造拆迁的相关政策,涉迁村家家能见标语,巷巷可见条幅,户户可听到广播,人人都在谈论拆迁。

区电视台、周报社派出全部新闻采编力量对拆迁动员大会盛况进行全程报道,区电视台当晚播发特别新闻,又邀请唐山电视台《直播五十分》栏目对大会情况进行报道。玉国区长会后接受电视采访,并就城中村改造拆迁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和解释说明。

改造拆迁战役打响后,宣传战线的各路人马立即奔赴拆迁一线,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车、报纸等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中村改造拆迁的重大意义、补偿安置方案以及改造拆迁后人民群众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在全区形成了“人人支持拆迁、人人参与拆迁”的浓厚氛围。区电视台投入全部新闻采编人员,每天抓取第一手新闻素材,第一时间采制播出。丰南周报社将办公地点前移到动迁一线,全员出动,驻扎到村,克服用车困难,连续作战;改变周刊印刷模式,增加报道密度,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出刊;增设专刊,及时公布租房信息。区外宣局根据改造拆迁工作的整体推进进度,分别邀请《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燕赵都市报》、唐山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环渤海新闻网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先后在搜狐、百度等知名网站和《唐山劳动日报》、唐山电视台、环渤海新闻网刊发、播出相关报道26篇,其中《丰南打响城中村改造拆迁攻坚战》、《惠民之举百姓赞》、《拆迁在和谐中进行》、《丰南城中村改造,老干部甘当志愿者》等多篇稿件在《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和二版重要位置刊发。流动宣传队继续深入各涉迁村,张贴悬挂标语、条幅并及时管护修补;不间断巡回播放通告、公开信、拆迁补偿方案等,并督促村委会在大喇叭里连续播放。网络宣传队、网络评论员全天候占领网络阵地,跟帖、发布正面消息等。

这个组还全面、客观、及时做好文字信息反馈工作。

以《简报》的形式,以“领导活动”、“最新动态”、“一线纪实”、“部门交流”、“群众心声”、“先锋模范”等版块为载体,通过归纳整理领导讲话、言论、活动以及各项工作部署和落实情况,传递最新动态,增强对工作的指导作用,确保政令畅通;通过深入挖掘各类典型事迹、先进事迹、感人故事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大力营造和谐拆迁的浓厚氛围,在全区形成了积极拥护拆迁、支持拆迁的大好局面;通过及时总结各地各单位好的做法、成功经验,大力宣扬依法拆迁、文明拆迁的优秀典范,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交流与开展。

综合协调组担负着整个指挥部和全区城中村改造拆迁的运转协调,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全体工作人员不怕吃苦,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第一批改造拆迁的各项服务任务,同时也磨炼了队伍,锤炼了作风。特别是进入攻坚阶段,同志们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时刻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强烈的工作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吃透拆迁政策,加快拆迁进程,政策咨询组全力以赴,努力为群众做好此次拆迁政策的解释工作。他们制定了接待群众来访的工作原则: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政策咨询组力争做到对每一位来访者提出的拆迁问题诚心解答,耐心解释方案中设及到的每一项条款,对拆迁补偿方案计算的解释更要做到细心、周到,让来访的百姓从这里得到最满意的答复。

政策咨询组肩负着6000多户涉迁群众政策的解答任务,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涉及到来访咨询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更快更好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区委、区政府公布的最新拆迁方案及信息,政策咨询组每天都集中时间,对区委、区政府最新的拆迁信息及拆迁动向进行深入学习讨论,特别是及时掌握对一些个性问题的解答政策,使每一位同志都能够正确解答群众的咨询。为了推动拆迁工作进程,他们全天候接受群众咨询,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政策咨询组接待拆迁群众问题的咨询量日益增加,除了白天全天候接受群众咨询外,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夜间10点半以后还安排一名同志值夜班。在大家的努力下,接待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拆迁期间,这个组共接待群众电话咨询820余人次,接待现场咨询达960人次,下组接受咨询620人次。

能者多劳,劳而无言,劳而无怨,是他们共同的工作状态。

法律法规咨询组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解答群众来访、来电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办理见证及公证等工作。为尽快提高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法律法规咨询组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了《城市规划法》、《河北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就重点条款进行了认真解读,使全体人员对相关法律规定有了进一步理解,从而为依法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为依法解答群众咨询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拆迁工作的进行,历史遗留的涉及家庭房产方面的问题全部凸显出来,成为拆迁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做好此项工作,这个组在成立伊始即着眼于规范工作程序,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建立了群众来访(电)登记表,并装订成簿。登记表内容包括:来访人姓名、性别、年龄、住所、联系电话、工作单位、咨询问题、答复意见、答复人和来访人态度及签字。登记簿的建立,不但规范了咨询工作,而且便于工作情况的查询和数据统计。

在这个组的指导下,当“流动法庭”走上街头为群众服务之时,他们又指导公证处和法律服务所为群众提供公证和见证法律服务。针对拆迁中遇到的房屋继承、赠与等方面的问题,与政策组沟通,探讨解决途径。拆迁期间,他们共受理涉及拆迁的房产继承和赠与事项公证800余件,见证事项80余户,并减收公证、见证费190余万元,确保了被拆迁户按时签约。

后勤保障组的全体同志统筹安排,为集中办公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投入2.4万元采购了厨房设备,达到了80人同时用餐的标准;投入1.5万元采购了办公设备及办公家具;针对指挥部的同志每天加班到后半夜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准备了方便面、面包等食品;投入9.5万元为每个村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档案柜,为每名拆迁组同志购置了钢尺、计算器、笔记本、复写纸、硬板夹等办公用品。为进一步保障拆迁工作组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拆迁工作中,在人力少、车辆配置不够的情况下,后勤保障组人员亲自担当装卸工,每天为全体拆迁工作人员送水84箱,中午送盒饭395盒,晚上还送来方便面、面包、火腿肠等。

为进一步做好拆迁准备工作,后勤保障组副组长刘子泉和郑友东组织召开全体会议,进一步研究了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和奖励资金的发放程序及资金账户的往来运转程序。除留下4名工作人员在拆迁指挥部办公外,其余同志全部进入到涉迁村,详细分工,责任到人,为群众发放拆迁奖金和安置补偿费。

社会稳定组始终围绕维稳这条主线,协调、调度各种维稳力量,广辟情报信息渠道,积极主动履行职能,全力维护城中村改造拆迁期间的社会稳定。

维稳组在与区公安局共同研究制定应急处突方案的基础上,随机应变,及时转换处突重点。在丈量、签约、拆迁以及交通疏导等各个环节,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警力部署。同时,维稳组还积极发挥处突排头兵作用,遇警先动。3月14日,东湖村七旬老人么贵安因房屋权属问题阻碍丈量人员丈量,维稳组人员即刻到达现场,耐心细致地做老人及其子女的工作,使其最终配合完成丈量。

房源联系事关城中村改造拆迁的整体进度,工作必须走在最前面。

为确保租住房源供应充足,该组从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入手,认真安排各项工作。3月1日上午,房源联系组抽调的工作人员全部到位,针对房源联系组的工作职责任务,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头,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深挖房源。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群众提供租房信息。同时,设立热线电话,便于有租房意愿的户及时到这个组登记租房信息。每个乡镇设一名房源联络员,负责详细了解本乡镇辖区内的房源、房屋租金等情况,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特别是发动各村村主任、村会计对本村空闲住房进行统计,及时上报。各乡镇房源联络员东奔西走,除了广挖本乡镇房源外,还积极发动单位同事、亲朋好友提供其他地方的房源信息,争取找到更多的房源,以确保及时为拆迁户提供充足的房源。截至3月26日,累计登记房源信息5307户。

随着拆迁工作的快速推进,一部分老弱病残户租房困难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房源联系组的同志多次深入到黄各庄、王兰庄等周边乡镇摸底调查,为租房困难户搜集房源,同时对已登记出租房户主进行回访,经过耐心细致地做有出租房意向户的工作,得到了部分房主的理解和支持,接纳了老弱病残户150户。西湖村拆迁户么成亮为房源联系组送来感谢信表达谢意。

他写道:“我今年92岁了,区委、区政府对我村实施城中村拆迁改造是为我们办的大好事,我从心里支持。因为年岁大,我租房遇到了困难,联系了很多户都不愿租给我,我只好找到拆迁指挥部房源组。房源组的同志们多方为我联系房源,特别是董喜春同志亲自为我找房,经过10多天的时间,19日为我在丰南镇侉一村租到了满意的房子,21日我搬了家。拆迁指挥部房源组的热心帮助,令我十分感动。为此,让人代写一封感谢信表达我的谢意。”

广大涉迁户都找了自己“临时的家”。美好的生活又开始了。

3.动迁组在奋战

五街动迁组:用真情打开心灵之门门是房子的疆界。

工作组与拆迁户的“博弈”首先从进门开始。工作组干部走进拆迁户家门容易,但是想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们首先聚焦五街。胥各庄五街居委会地处丰南城区中心,是丰南镇政府所在地,占地面积500余亩,总户数686户,人口2280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8332元。依托区位优势,村集体财富不断壮大,集体每年收入650万元,积累已达3721万元,村集体每年拿出120万元为村民担负收视费、财产保险费、合作医疗费等,为达到退休年龄的居民每月支付300元养老金。

无疑,这是一个富裕的村庄。

从这一天起,五街披上美丽盛装已指日可待。

第一时间,指挥长王树臣、副指挥长王玉国召开胥各庄五街动迁组会议,部署动迁的具体工作。王树臣在农村长大,对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他面带微笑,和善的目光里透射出一种坚毅,这种坚毅让每一个组员单位的一把手们,都感到了即将承担的沉甸甸的责任。

“闲话少叙,咱扛着扁担进屋门——直来直去。”王树臣开场白淳朴而生动。他对大家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摸清底数,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彻底摸清各种底数,特别是把需要租房的困难户、低保户和有重病人的户的情况摸清楚,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困难;二是用好政策,组织参战队员对各类方案进行深层次研究,精确理解和把握;三是讲究方法,在没有摸清情况前绝不能盲目入户;四是入户要从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角度着手,与群众达到感情上的沟通;五是工作组要与镇村紧密结合,不管对错,绝不能与被拆迁户形成对立和冲突。

五街动迁组由区人大办、建设局、规划局丰南分局、国土局丰南分局、交通局、综合执法局、爱卫办、街道办、人防办、发改局、统计局、科技局、丰南镇、黄各庄镇、小集镇等15个单位580余人组成,共涉及五街区域内拆迁户1502户,其中平房户909户、楼房户593户(胥新西里40户,工商银行楼160户,建设楼393户),占地面积600亩。

动迁组将五街1502户拆迁户按照每人分包6户落实到责任单位,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同时由责任单位再将拆迁户落实到具体动迁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日调度制度,每天下午4点召开各小组组长、联络员、镇村工作人员参加的调度会,听取工作进度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