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的忠告
2308800000004

第4章 学习篇 孩子,我们一起遨游学海(4)

我到现在都还觉得,昨天晚上的聚餐就如同一个小小的讨论会。关于同样涉足于社交界,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而有的人注定会失败的问题,你们都各自发表了相当有趣的看法,其中,我还注意到了你的情绪很激动,我当时本来也想补充两三点我的看法的,可我几乎没能插上嘴。现在我一个人在书房了,又开始静静地、仔细地回想起你的种种想法。就像你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肯定会与他所受到的教育有关,而他是会坚持求学还是早早辍学也与他的人生态度直接相关。他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避世;他是品性高尚有魄力的还是如常人一样平庸普通;他是信念坚定、意志坚强,还是疑惑胆怯懦弱缺乏勇气;等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影响到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对于这些,你都有过很激烈的争论,但我发现,你在谈及勤勉时,情绪就没有那么饱满了,我记得当时你只是轻描淡写地随便说了几句有关勤勉的话。因此我可以这样来评价你,你可能也承认勤勉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我怀疑,你真的认真思考过勤勉的态度对一个人的成功到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吗?换作是我,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坚持认为,勤勉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你还记得自己刚上大学时候的情形吗?--我不是故意要提及的,只是顺便说到了这里。那段时间你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新生活中,成天忙碌于出席各种宴会以及交往异性朋友的活动中,因此,你在那段时间里根本没法集中精力来好好学习,成绩自然也是不够理想的。当然,你也可能从社交生活中收获了不少快乐,但你也不能否认自己的学业被耽误的这一事实。不过换句话讲,你也只是一个凡人,而且还只是一名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因此,你犯下这样的错误也并非不值得人原谅,况且,你在第二学年里就醒悟过来,同时还意识到了学习对于自己的未来的重要性,你也从那时开始刻苦用功了,这实在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情。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否能够勤奋地工作与他对这项工作是否感兴趣直接相关,学习也是一样。你肯定有真切的体会,如果你对一门功课不感兴趣,肯定难以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努力,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时间越长,你的收获就会越少,进步就会越小。回到工作的话题上,具有强烈工作热情的人并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有多无聊,因此他们往往会在每周四十小时的工作时间之外比普通人多工作一半的时间,而与那些苦苦挨过四十小时工作时间的人相比,这些人哪怕每周工作七十小时也不会觉得疲惫,因为他们喜欢工作,觉得工作是件快乐的事情,所以不会为此感到倦怠。他们甚至会开玩笑说:“做这么开心的工作却还要拿人家的工资,简直太不好意思了……”

当然,也会有人说:“干什么都比工作强,看戏、逛街、泡吧……哪怕只是闲着发呆也会比工作有意思。”这种人对工作的态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话说回来,事业的确不能代表人生意义的全部,也有很多人并不把成就一番事业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对此,我也并无非议,毕竟人各有志。但对你来说,如果你确实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你就必须在今后的几年里将工作看得比玩乐更为重要、更为有趣才行。因为,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拼命地工作就不会成功。就你现在的情况来看,你已经有了足够的时间,但你还需要培养对工作的兴趣,需要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勤勉努力的态度。

说得更宏观宽泛一点,一个国家最具有竞争力的资源就是它的国民,这点你也知道,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安定繁荣,国民是否具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力和勤奋求实的行动力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商业发展,也就是说,勤于工作、努力奋斗的决心和意志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个人而言,勤劳之后的回报是达成目标和受人尊敬,因为在社会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个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而那些有能力上进却不愿意努力的懒汉是难以得到世人的尊敬的。这些人从上天那里得到了过人的资质和潜能,他们本可以通过勤奋努力来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而让人遗憾和鄙夷的是,他们却只为了自己的安逸与享乐而不努力工作,甚至不愿意多付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这种自私的行为只会为他们的人生带去无限的虚无感。

你的祖母就是一个每周工作八十小时的人,她曾说:“不努力的人是难以收获美好的人生的。”古罗马诗人霍拉提斯也说过类似的名言,而我希望你能重新认识勤勉努力的态度对人生的影响,并能像你的祖母与霍拉提斯这两位模范一样思考问题,当你在下一次与别人讨论成功的基本要件时,我渴望见到你用饱满的情绪和十足的底气去肯定勤勉的重要性的情形。

爱你的父亲

第10封信

学识越丰富,态度越谦逊

亲爱的孩子:

孩子,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辩证地存在的,看似矛盾的双方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个人的品性也是一样,缺点紧跟着优点,低贱的背后是高尚……而稍不注意,所有的优良品质都可能演变成恶劣的习性。例如,过分的宽容就会变成纵容;过分的节俭就会成为吝啬;过分的勇敢可能会成为鲁莽;过分的自信会成为骄傲;过分的谨慎反而成为怯懦;等等。这也就是在提醒我们,一个人除了要避免染上各种恶习之外,同时还要学会有分寸地把握自己的优良品质,要谨防曾经的各种优势转变为当下的劣势,这种转变也并非耸人听闻。

世间所有不道德的东西本质上也是不美好的,而我们是不愿意多看一眼不美好的任何事物的,更不用说愿意花费心思对其深入研究了。然而美好的事物就不一样了,它不仅能够在瞬间吸引我们的注意,而且能让人觉得越看越喜欢它,最后让我们沉醉其中,那些合乎道德的美好言行就属于这种事物。

那么,怎样才能抑制德行由好的一面转向它的对立面呢?对此,谨慎的态度和正确的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个人要做到自我监督、自我鞭策,需要随时警醒自己不能因为优点而自我沉醉,只有这样他才可能永远不偏离道德的正确方向,也才可能让自己的优势一直发扬光大。

举个例子来说,学问无疑是一个人最好不过的装饰品了,如果一个人没有学问,他可能会因此觉得格外丢人;然而生活中却也有些学识丰富的人很容易被人指斥为道貌岸然的假学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实生活中难免有人会因为自己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并出于对知识的自信而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甚至会出言不逊地伤害他人,这样的人被人在背地里评价为俗不可耐的假学究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对此,我给出的忠告是,一个人无论掌握了多么丰富的学识都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知识本应像一块怀表,而无论怀表的时间走得多么精准,它都总是悄悄地隐藏在主人的口袋里,从不冒冒失失地要主动出来告诉他人时间;而一旦它被需要报告具体时间时,就一定会准确地指出此时为几时几分。

我想,这样的比喻就可以让你明白,无论你的知识已经积累到了怎样的程度,你都应该有一种谦逊的态度,而且你的学识越丰富,你的态度就要越谦逊。即使是你在谈论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时,也不能摆出自信满满的样子来,相反,你还要表现出不太有把握的模样;而在向他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时,你也不能专横地自以为代表了权威,你越是想要说服别人,就越要仔细听取别人的意见。

可实际生活中往往不是这样的,越是掌握了一定知识的人就越不容易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且还容易犯独断专行或者强逼他人接受自己的主张的错误。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举动会让当事人感到备受侮辱与伤害,当事人是不会心甘情愿地对其言听计从的,甚至还可能会因为感到愤怒而反抗,或者直接向法律寻求保护等。

总之,我想跟你说的是,如果你不想被人指斥为令人讨厌的假正经,或被人揭露为全然不懂丝毫学问的伪君子,那你就最好不要卖弄学识,不要刻意修饰辞藻或者故弄玄虚,更不能故意把自己凸显得比别人都更优秀、更伟大。相反,你要谨慎地选择一种和周围人相匹配的说话方式和处事习惯,做到尽量把意思表达清楚、把事情完成得有分寸就可以了,这样你便不会犯下什么过失。

爱你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