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妥协的力量
2306800000004

第4章 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2)

张爱玲是彼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而胡兰成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相识、相知、相恋,演绎了一场爱情的传奇。

1944年,初春煦暖的阳光洒在小院里,胡兰成坐在藤椅上,惬意地翻着一本书。他的目光被一篇叫《封锁》的文章吸引了,这篇小说出自张爱玲的手笔。

此时的胡兰成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正在南京养病。他手中的这本书是当时的著名文人苏青寄过来的。胡兰成把《封锁》读了一遍又一遍,慢慢品味着其中的深意,对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苏青,表示希望与张爱玲认识。

苏青回信说,作者是位女性,才分颇高。这更是让胡兰成对张爱玲念念不忘。不久,他收到了苏青寄来的《天地》第十二期,上面不仅有张爱玲的文章,还有她的照片。他越发想结识张爱玲了。

于是他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找了张爱玲。在上海静安寺路赫德路口192号公寓6楼65室门前,他站定了敲门,可是张爱玲却不想见客,连门都没有给他开。胡兰成不死心,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字条,写了拜访原因及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表示希望爱玲小姐方便的时候可以见一面。

以前,她是听说过他的。那时胡兰成因开罪汪精卫而被关押,张爱玲曾经陪苏青去周佛海家说过情。这一夜,张爱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决定去见他一面。

两个人就这样见了面。胡兰成发现对方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她的样子很幼稚,像个不谙世事的女学生。但是两个人一见如故,从评论眼下流行的作品到询问张爱玲写稿的收入,谈得非常投机。

他送她离开的时候,突然说了一句:“你这么高,怎么可以?”只这一句话,就忽地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了。“怎么可以”是从两个人般配与否的角度去比较的,胡兰成显然已经把二人作为男女朋友了。张爱玲在最初的反感之后,心里居然涌起了一种暗暗的欢喜。

第二天,胡兰成去看望张爱玲。她那天穿了一件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这个印象,居然在他心中一记就是许多年。交谈中,他提到张爱玲那张刊登在《天地》上的相片,张爱玲便立刻拿出来题了字送给他。这便是那句非常有名的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一年,胡兰成38岁,而张爱玲只有24岁,他们结婚了,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那时,胡兰成在南京办公,每个月回一次上海,在上海小住一周左右。他从来不回上海自己的家,而是直接去找张爱玲。两人每天在一起,喁喁私语无尽时。

在别人眼中,胡兰成配不上张爱玲,因为他结过婚,年纪大得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又在汪伪政府任职。但是张爱玲觉得,爱就是爱了,为此她可以倾尽自己的全部,在爱情面前,世人异样的眼光对她而言微不足道。

5.妥协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她曾是“资本主义”的娇小姐。

他曾是乡下老土的“泥腿子”。

可是他们结婚了。不管什么原因,反正他们在一起了。这已成为不容改变的事实:她是他的老婆,他是她的老公。

婚后,她当了家庭主妇。

而他,照旧当他的军官。

在外面,他是领导。可是在家里,她却想当他的领导。

他下了班回来,看到门口一字排开放了三盆水。她嫌他脏,让他去洗。洗一次不行,要连着洗三次,这还不一定能让她满意。

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好玩,于是无论她让他刷牙、洗澡还是每天换衣服,他都照做不误。

可是慢慢地,他开始觉得麻烦。

再后来,他觉得这简直不能忍受。于是,当她再次把三盆水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抬起脚,“咣”的一声把盆子踢出去老远。

“老子就是不想洗,你爱咋地就咋地。”他的话气得她直哭,可是她也没有办法。

他恢复了往日的习惯。他曾是农民,现在虽然当了官,可是过去的生活习惯没有任何改变。

就这样,她只好妥协。

她有自己的爱好,喜欢听钢琴曲。可是在当时的社会,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幸好家里有一台钢琴,于是她常常自娱自乐,自己在家弹琴。每次她一弹琴,他就赶紧捂着耳朵跑出去。他听见钢琴叮叮咚咚的声音就头疼。

他喜欢听戏,各种地方戏曲,边听边哼着小调,感觉非常过瘾。可是她一听就皱眉头,找个借口往外溜。

他吃饭的时候总是发出很大的声响,有时候还蹲在凳子上吃,而且弄得满地满桌子都是残渣。这简直让她无法忍受。

她喜欢用香水,轻轻一喷,遍体生香。款款走在风中,清香扑鼻。

可是他非常讨厌这种味道,觉得这种味道呛鼻子,让他呼吸困难。他一闻到就要数落她几句,但是她依然故我,他也就不再说什么。

她喜欢练字,常常铺了纸,一个人静静地写蝇头小楷。

他喜欢抽旱烟,吧嗒吧嗒抽得满屋子都是呛人的烟味。

她和他吵,让他戒烟。他却任她河东狮吼,依然抽得优哉游哉。

日子就在吵吵闹闹中过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他们的孩子出生了,长大了。在这十几年里,他们的种种隔阂也在渐渐地消失。

她还是喜欢弹钢琴,他也不再捂着耳朵往外跑了,反而发现,其实钢琴曲也蛮好听的,像流水一样,让人心里舒坦……

他吃饭的时候照样如风卷残云,可是她也习惯了,这说明他的身体健康,不用她担心……

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他们都学会了向现实生活妥协,积极地接纳新事物,习惯对方的习惯。日子就在这种幸福的烦恼中慢慢过去了。

6.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他和她同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他们是同一年出生的,有很多共同话题,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杂志社有规定,不允许发生办公室恋情。他们如果谈恋爱的话,就要丢掉这份不错的工作走人。

于是他们彼此之间只是暧昧,并没有再向前迈出一步。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着,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好。

她在犹豫,是不是要放弃自己的事业,向他告白。

就在此时,他却告诉她,自己去相亲了,对方是个温柔的女孩子,有几分像她。而且,他的父母对这个女孩子极为中意,催他们快点结婚。

他说完,认真地看着她问:“你说我现在结婚,是不是太早了?”

她不回答,只是笑,然后居然开始向他传授追女孩子的秘诀。

她以为他会想起自己的好,可是她错了。他很快就结婚了。收到他婚礼的喜帖时,她难过极了,可还是微笑着对他说恭喜。

几天后,她听说他的母亲病逝了。

原来,他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所以急急忙忙找了一个女孩子结婚。

他本来是想娶她的,可是当他以相亲为借口试探她的时候,她不经意的样子深深地伤害了他。于是,他决定放弃。

就这样,他们因为谁都不愿先向对方妥协,所以错过了。

这一错过,就是几十年。他们的婚姻都不如意。

当他们再度相遇的时候,他请她喝咖啡。两个人安静地坐在咖啡厅里,听着优美的钢琴曲。咖啡厅的电视屏幕上,恰好正在播出一则广告:身穿黑色燕尾服的男人与穿白色裙子的女人翩翩起舞,两个人的舞姿如此曼妙。两个人慢慢地融合了,黑色、白色融合成了咖啡色,分不清谁是谁了。画面变成了冲泡好的咖啡被缓缓地倒入杯中,杯里的咖啡冉冉升起了热气。

两个人还沉浸在广告里,回味着刚才的画面。爱情就像一杯咖啡,要想香浓,只有互相融合,才能生成美味。他们俩当初却是互相猜测,患得患失,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留下一生的遗憾。如果当年,他们就像这则广告中演的那样,互相妥协,该有多好。只可惜时光永远不能回到从前,假设也不可能变成现实。

最后,他们终究还是要各奔东西。

走出去许久,他渐渐回味出刚才咖啡的味道,那是一种难言的苦涩。他回过头来,已经看不到她的影子。

而此时的她,站在另一条街上,心头回荡的也是同样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