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缕霞光
22672400000078

第78章 隐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又到一年深秋时节。

前段时间,晚上陪女儿观看电视连续剧《琅琊榜》,致使有些时日不曾到日湖漫步。今夜,特别地想念之,于是,携妻同行。

黄昏,天际那一丝霞光,懒散地照射在湖面上。中央广场旁边的湖面,茂盛了一夏的荷叶此时有一半枯萎了,在暮光中隐去了春夏的华茂。湖水清清,显得更加幽静了。青青的草坡不见了,嶙峋的湖石、小而美的绿植突兀地出现在眼前。半月不见,景色已异,只有人依旧——那帮威武的宁波大妈。也可能是平时闲逛得多了,在这支广场舞大军中竟然认出几张熟悉的面脸孔。一位中年阿姨,身着紧身舞蹈华服,身手敏捷,和着畅快的音乐节奏,在习习的秋夜晚风中,和男舞伴舞出一支热烈、奔放的探戈。其一招一式,如此专业,其精神状态,如此专注,竟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为其鼓掌助威。

“老公,你可知道那个跳拉丁舞的阿姨是干什么的吗?”在湖边,妻子突然问我。

“我不知道啊。只是有点眼熟,应该没有见过面吧?”我随口应道。

“你见过的,她就是我们在桃源小区时的邻居。那个在白沙菜场卖猪肉的阿姨……”妻子笑笑答道。

“啊?是她啊……”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我怎么也没法把刚才那个拥有曼妙舞姿的舞者与一个菜市场里抡着大刀的“屠妇”联系起来。这大千世界,竟有那么多超乎想象的人与事?

中秋已过,秋意更浓了。湖边的芦苇开花了,长长的、白白的芦花在风中摇晃;红的、白的莲蔫了,连着那长长的茎叶也似乎萎了;湖中菱叶遍布,在温润的水体下,该是累累的菱角了吧?转过日湖泵站拐角,只见树林郁郁葱葱,爬山虎藤蔓越过墙头,把一堵墙粉饰得如画一般,墙头上一盆绿色盆栽,绿意盎然,枝蔓招展。走近,定睛一看,竟然是一个灯泡。这个也太隐蔽了吧!自然的造化啊!

走在回家的路上,又不经意地想起了一个月前去象山开会途中的一件趣事。9月18日,与节能公司老总一道驱车前往象山,晚上因事在宁海一山镇酒家用晚餐。餐桌上,我身边坐着一位当地农村老人,约莫六七十岁,头顶有些微秃,脸圆滚滚、胖乎乎的,牙齿也有几颗光荣地“退休”了,个子不高,一米六多一点,讲着一口很浓的当地方言。大家心情不错,席间畅聊不已。

“下面,请刘局唱《儿行千里母担忧》。大家欢迎!”席间,不知是谁突然发出提议。

只见我旁边的那位老者,缓缓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清唱了起来。这一听,我竟醉了。只见老人有板有眼,颇有名家风范,那声音洪亮、铿锵有力。曲罢,掌声四起。回席,聊起,方知悉:老人是老总的哥哥,1968年参军入伍,加入部队文工团,是团里的文艺骨干。老人从部队转业后,正赶上“文革”结束全国恢复高考,他顺利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宁海老家,从乡政府从最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干到乡长、书记,后来在宁海国土资源局局长(后任调研员)任上退休。老人家退休后,老而弥坚,看书、写字、养身、抚育晚辈,日子过得十分舒心惬意。眼前,大伙看到的只是一个相貌平平的老人,然而其心胸、涵养、能力,非常人能及。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了这句俗话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个世界那么神秘、玄奥。人之一生,交友无数,阅人无数,当你身处高位、顺境时,你身旁朋友多多,只有当你从“高处”跌落时,你方能看清真正的朋友是谁。大自然,广袤无垠,壮丽无限,千山万水,千娇百媚,生活中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风风雨雨。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然而,我们肉眼所见,有多少是本质、本相、本初?

但回过头来说,倘若万物皆归“隐”,一个简单、拙笨的我如何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你”?想到此,我更加惶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