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缕霞光
22672400000004

第4章 卖菜老妪

我家居江北,平时买菜均在离家不远的白沙菜场。星期一至星期五,都是我老婆大人买菜烧饭,只有到了双休日,我才会“上岗”,接替她买买菜,烧烧饭,打扫打扫卫生。寻常百姓家,过日子呗!

我每次在买完海鲜、肉等荤菜后,总会到一个处在偏僻角落的蔬菜摊上买点时令蔬菜。经营这个菜摊的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妪。她卖的菜,相比较其他摊位,都是些比较低端的“大路货”,大多是平时百姓经常吃的家常蔬菜,如芹菜、包心菜、莴苣、冬瓜、小葱之类,还搭配着卖一些调味品。老妪定的菜价也很公道,一般都比其他摊位低一些。所以,这么多年来,她经营这个小摊位倒也算顺利。

我到她那里买菜,倒并不是因为我与她有多熟悉,也不是和她有什么交情,而是因为我被她身上的一种坚韧精神所感动、所鼓舞。四年前,当时我还不曾搬家,全家住在江北桃源小区(离白沙菜场更近)。在小区里,我经常看到一位老妈妈在清晨或是午后,有时在晚上七八点钟,一个人骑着一辆装载着很多种蔬菜的三轮车进进出出。当时,我很好奇,这么大岁数的老人骑着车载着这么多菜究竟干什么?像她这般岁数的老人,一般都是赋闲在家里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了,哪有她这般忙忙碌碌的。有一次,我在小区里见她载了一车东西,骑得十分吃力,就上前帮她推了一把。老妈妈很是感激,之后我们就站在小区路边聊了起来。一聊方才知道,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原来家在江北湾头那边,后来因为房屋拆迁,被政府安置到桃源小区了。因为平时没有什么事情,再说身体也硬朗,老人家就琢磨着,想发挥余热,利用闲余时间干些什么,也好打发那无聊时光。这不,在七挑八选后,竟干起了白沙菜场蔬菜经营这一小本买卖来。她说,从九几年(具体时间我忘记了)开始做,做着做着竟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老人家说,自从做起小买卖后,生活更充实了,精神也更足了,身体也越发“结棍”了。这些年来,除了有一次因为脚不慎扭伤休息过几天外,平时风雨无阻每天经营她那小买卖,连个小感冒、小病痛都不曾有过,身体倍儿棒。听完她的话,我由衷地叹服,不由得细细打量起眼前这个坚毅的老妈妈来。长年的劳作,辛勤的经营,竟然没有在她脸上刻下岁月沧桑的“痕迹”,反而,她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八旬老妪。八十多岁的人了,生活自理,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家人的伺候,不给后代添麻烦,多可爱的老人啊!多实诚的老妈妈啊!我仿佛从她矮小的身影里看到了传统的中国女性的坚强!

我们经常会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自古以来,国人自立自强,戒奢养德,形成了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的优秀品德。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勤劳俭朴在很多年轻人的眼里,成了过时、过气的代名词。很多人把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一股脑儿抛弃了,开始做起了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美梦”。自力更生、勤能补拙(我曾经的人生信条)、勤俭持家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我很担心,倘若人人都丢弃了我们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那我们何以屹立于民族之林?是靠聪明吗?是靠投机吗?是靠机遇吗?还是靠……

从一个卖菜老妪的身影里,我看到了我国传统美德的式微、衰败。我想,即使以后我们富了,强了,也不能丢了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