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焦虑风暴
22671800000041

第41章 调和身心焦虑的十五个策略(19)

有智者启蒙:冥想是经直觉进入无为的境地,而最高境界的意识就是当你只是一个“存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观想现象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家喻户晓的茶文化,它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的意识冥想。通过茶事来营造一个相对宁静的氛围和一个活在当下的心,进而让心灵处于“虚而待物”的临在状态,而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观想艺术。因此所谓的观想,就是暂时放下琐事的困扰,放下逻辑的分析,放下一些世俗的欲望,就在此时此刻逐步让心灵意识处于“零度意识”状态。通过专注于冥想的对象来持续获得安详的专注感,久而久之就可以静看定力与智慧的开花结果。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许多人对“观想”(也叫冥想)存有一定的偏知。尤其是一些男性认为“观想”是女孩子的专利,男人观想似乎意味着“婆婆妈妈”……总之在这些人看来,观想不仅浪费时间,似乎也不能产生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处。

《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中士与下士主要是被一些所知障以及因缘际会等因素影响,致使自己总是与一些智慧擦肩而过。其中就包括观想这个心法。

实际上,观想的能力就好似我们的本能,它是简单而开放的,它属于每一个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观想现象是无处不在的,譬如当你早上上班路过一片花坛时,你花了3分钟时间沉浸在花儿的寂静与祥和中,就在那一刹那,你一定已经尝到了观想的甘甜;有时候一些焦躁的人听着某些空灵的音乐,自然而然就如入无人之境,就是一种观想的发生;有的人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些令人愉悦的绿色花卉时,全然地感知着当下,没有拣择,也是冥想(观想)的发生。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一天当中有许多闲暇的片刻,为何不试着把这份甘甜积累起来呢!你可以只是试试看,它是能非常有效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也是充满轻松与乐趣的生活艺术之一。

其实冥想和跑步一样简单,一点都不复杂,人人都可以进入最适合自己的冥想主题。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每天少睡20分钟,少看手机20分钟,少说妄言废语20分钟,少浏览网页20分钟,同时少一些驱赶焦虑的欲望执着,而后就用这些轻而易举节省下来的光阴让自己安静地探索心中的秘密花园。保持几个月,就在某个刹那,你的生活或许已经开始充满宁静和快乐,或许你会爱上这座内在心灵花园,因为这里充满了神清气爽与正能量。一旦你正确地开示,那么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你所能得到的永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人类的无数宝贵智慧都是在长期冥想中依靠自性智慧的启蒙而获得的,乔布斯先生让苹果公司东山再起也受益于其个人长期从冥想中获得的直觉穿透力。在宗门修为界,许多上师、禅师、瑜伽师、法师等无数行者都有修习冥想的习惯,且视之为通往禅定的好工具。最初的人体穴位图,据说也是道行甚深的人士在观想禅定中获得的真实窥见。

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哲学宗门文化中,都把冥想当作通向真理之国的唯一道路。佛陀(悉达多王子)在年少时时常喜欢一个人在树林里独坐而进入甚深观想的入定状态,让其证悟的不是六年光阴的打坐姿势,而是打坐中的禅定冥想。冥想,成为其开发内在智慧的必经之路。而我们生活在尘氛里的普通人,比起一些出家修行的僧侣更应该修习冥想这个无为法。

认识心魔与熏习力

“心魔”这个词喻指各种心病背后的“深层习性”,它有很多种,一般对个体影响最大的是“身蕴魔与烦恼魔”。所谓的身蕴魔就是人们一旦过度执着于身体的面貌、形体、衰老、寿命等,就会产生痛苦。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身体,但不可对抗不受意志控制的自然因子。许多人对自己的面貌与体型十分自卑,20年下来形成了重大的内耗现象,而这种不愿意妥协与接纳的内耗现象会进一步加剧烦恼魔。所谓的烦恼魔,顾名思义就是特指愚痴心、傲慢心、执着心、分别心、患得患失心、过度的欲望等,在自我调心修心中,真正的“魔”就是这些。然而我们须深知一切魔障源自心中,一切外障皆是内障的投射,若心中无魔,任何其他“外魔”(潜意识里应外合现象)也都无法伤害到自己。

东方哲学中还有一个重要词汇叫作“熏习力”,即说办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反复精进。同样,在观想中也是一样,坚持几个月就可以将观想的禅境转生为熟,这样一来就能将原有的恶习与部分条件反射的执着心转识。在西藏与印度的许多宗门哲学门派中,有许多培育禅定的方法,其中都与观想有重大关联。诸如修为者先将心专注在本尊或本尊的图片上,且保持十足的恭敬心。慢慢地闭上眼睛开始细致地观想本尊的所有细微特征,持之以恒就可以获得“禅定”,然后再从头到脚去观察自己那颗安住于“一境”的“心”,是在身外还是身内,从而使自身明白这颗心并非“实有”而是“空性”,常年坚持就有机会达到“止观双运——空智合一”的境界。这种观想的方法与禅宗里的参禅心法是有一些类似的,都是强调观心的源头与本来面目,从而明心见性,转识成智。

对于广大的自助者而言,观想这个心法在初期最好配合静坐同步进行,静坐有助于培育“止心”的能力。如果一颗心灵只有观的能力而没有止的能力,就如同风中的烛光,随时都有可能被熄灭;如果一颗心灵只有止的能力而没有观的能力,虽然烛光明亮,但容易被分别风所动摇。因此在观想禅定中,一旦产生杂念或懈怠感,即刻提起正念觉察来把握住所缘境。而后继续把心温和地拉回到自然的呼吸中,也可以大力地深呼吸几次,有助于对治昏沉,而后保持精进心继续全身心地投入观想,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安住心与禅定心。

禅观的初始心态

办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信心,在自我修心领域更是如此,若缺失信心就很难向内走得很远。对大多数人而言,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信条,我们的本心本性本来就是安详的,尽管有时会被一些妄见与执着所蒙蔽。禅观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我们加深禅定品质,有了良好的禅定品质,再结合正念的觉照力量,止观双运,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练习超越正负对象的二元对立,也就意味着带领我们进入更高的领悟。

当我们把注意力全部专注在正面的意向或力量的源泉时,只要坚持3个月以上,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对烦恼的容忍力与接纳度已经提升许多。再配合此书所分享的其他辅助性策略,我们的心就越来越容易对曾经那些负面的意念保持一种开放心与平等心,这样一来,好处不言而喻。此外,常见的错误心态不容忽视。一些心灵在了解了观想这个心法的积极意义后,在初阶练习的前几次就用力过猛,以至于没有体验到半点好处。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及时把心态调适过来,基本上就会不了了之。总之,对观想存有执着的态度会稀释它的正常效度与威力。正确的心态是温和进入,把观想当成是自己进入内在秘密花园的通道,对这个探索的过程保持好奇就可以了,至于结果如何都尽可能随它去。需要补充的是,对于喜欢禅修的人士而言,尤其是对参禅修为相对高的行者而言,如果已经真正领悟到自己内心的祥和本性,在禅定培育中就不需要依赖任何物象,可以相对轻易地进入状态。

关于力量源泉之选择

所谓的力量源泉就是我们在观想中最关键的一步,简单一点讲就是选择一个特定的充满正面的意象。你可以选择任何具启发性的意象,只要观想它的时候能够有高度的敏锐性与法喜感就可以了。

举例说,这个意象可以是仁慈的一位哲学家、伟人,曾经你所见过的一尊佛像,抑或任何一位你所喜欢的圣贤。诸如无比开阔的蓝天、无比祥和的月亮、无比晶莹剔透的水晶球,对于喜欢太阳的人而言,也可以把太阳般的白色光球当作是力量的源泉,总之,任何具有正面特质的物象都可以。

禅语云:法无高下。观想的主题也是同样的道理,最关键的就是选择自己最有感觉与契合的主题,而后好好坚持几个月。高质量的冥想不仅对焦虑情绪有裨益,且对精神生活亦有深远的影响,可谓摄心凝神,一举多得。

完整禅观的4个大步骤

1.选择一个安静的独处空间,初阶者观想的时间在25分钟至60分钟为宜。请不要在很疲劳的时刻进行,因为对初阶者而言,在养成观想的习惯前,对观想的前期正确探索与把握或许也会消耗一些脑力。所以尽量在精力相对比较好的时刻,抑或清晨起床不久后进行。对长期有慢性焦虑情绪的心灵而言,在身体能量场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尽量先多操练站桩或适量的运动,先把身体的精气神恢复一些则比较好。

2.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问题,觉察到自己情绪背后的那个“怕”究竟是什么,并把它设定成一个具体的图像。因为观想的过程其实就是与潜意识沟通的过程,而潜意识喜欢图像或意象之类的沟通工具。比如可以把自己的焦虑情绪设定成一团萦绕在心头的“迷雾”“枷锁”“黑点”“黑石头”“缰绳”“坑洞”等,练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感知确立最适合的意象。

3.祈请力量之源。这个步骤是最关键的,它是观想产生效果的核心元素。归纳起来有4个元素:(1)尽可能地投入全部的感官,不仅仅只是眼睛;(2)对力量源泉需要表达1分钟以上的感恩之情,且具足一定的恭敬心(心因恭敬而开放,因开放而放松);(3)真诚地祈请“力量源泉”的帮助,怀着巨大的喜悦与信心,相信“力量源泉”一定可以将正能量流经到自己的身上;(4)当“力量源泉”开始作用时,把心完全交付出去,不存在一丝怀疑,直至你感觉到这个意象的治疗力量。

4.安住在这种被疗愈的祥和状态中,持续15分钟以上,就会强化潜意识的正面意象。(关于禅观的更多内涵可参考《心灵神医》)

再分享两种比较简易的观想策略,十分有助于进一步培育“抽离心”,抽离心培育得好,最终也都会内化成“静观其变”能力的一部分。

神奇的出离观——对治预期恐惧

【基本步骤与方法】

1.自然闭上眼睛,深呼吸10次或腹式呼吸几分钟,让身体自然地放松。

2.观想光(力量之源)在自己的头顶上面,从百会穴进入身体,整个身体被无量光笼罩着;而后观想自己的心识安住在头顶上方,就好像有一个观察者正在看着你自己的身体。也可以观想“光”在观察者意识的位置,可以把我们的观察者意识想象成纯粹的光体。

3.当你感受到自己内在的某种情绪不能自已时,就可以观想自己的心识仿佛离开了自己的身体,安住在头顶上方,且同时看着自己那份情绪、感受,对它说:“是的,我注意到你了。谢谢你!”

4.当你在日常工作中,因为压抑情绪而感觉到内在有任何的想法、影像、画面出现,也可观想自己的心识离开自己的身体,安在头顶上方,同时看着自己潜意识浮现的那些想法、影像、画面,对它们说:“是的,我看到你了。谢谢你!”

5.当你在亲子关系中,因为一些隔阂与沟通不畅而感到焦躁与焦虑时,你也可以观想自己的心识离开你的身体,在头顶上方,同时对那些声音说:“是的,我听到你了。谢谢你!”

6.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存状态、社会身份、团队位置,那么你也可以观想自己的心识离开你的身体,站在旁边一米左右的距离,对那个角色、身份、位置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每次观想自己抽离之后,你都可以去感觉自己的心变得更加安定祥和。

【步骤说明】

出离观,也叫作抽离第六识,可以让我们随时从自己不想要的批判状态中抽离出来,获得活在当下的状态;观想抽离的时候,你不仅可以观想自己在头顶上方看着自己,也可以观想自己的观察者意识在身体位置的任何方位观察自己,如明镜之心,而一切出离观的最终目的都是出离我执(执着心、批判心)。

进行抽离观想的时候,也可以观想某种你所喜欢的“光”来作为辅助,人体对光是比较敏感的,不同颜色的光之所以能够影响情绪与健康,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彩光的颜色就是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源自印度的脉轮学说本身就认为人体上有7个能量中心,而在这些能量中心上都有相对应的彩光,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金色。人在观想的时候,黄色的彩光有助于强化神经系统;橙色的彩光有助于令人感到愉悦欢畅;绿色的彩光有助于人体排毒与消炎;紫色的彩光对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提升效果;红色的彩光会令我们有能量充满的觉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抽离观并不是让我们去排遣原来的自己,也不是去排遣身体的感觉、情绪、想法、内在影像、画面、声音等;抽离只是让我们不去对“小我”的这一切执着心认同。平日里我们的意识之所以无法清明地处理一些内在冲突,是因为我们对这些执着的内容认同太深,以至于把这一切都认同为全部的自己。而且,出离观还是以下我们要练习的慈悲观的基础。

神奇的慈悲观——对治封闭的心

【基本方法与步骤】

1.闭上眼睛,注意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安静下来。

2.花3分钟时间观想一种光(力量源泉)自上而下笼罩着自己的全身,且安住在这种祥和的心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