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守护教育的良心
22671700000033

第33章 那些被数字掩盖了的(3)

而到了年终,因为家长投诉,不管三七二十一,教育局就给学校扣了考核分。

“因为要让‘人民满意’,而且要人人满意,我们这样的大型学校,有五千多名师生,我甚至不需要做什么事情了,只需在办公室回复家长投诉,或者接待家长来访就够忙的了。”他苦笑说。

当然,这些其实还算好的。有的地方,甚至还发生家长辱骂、殴打老师和校长甚至致残致死的事件。这样的事例虽然极端,但也绝非个案。为避免教育者更增绝望,在此不一一列举。

是的,校闹,虽不至于像医闹那般激烈,但是,一些家长们对学校和教师的非专业的干扰,在各地普遍存在,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有的校长说,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像校长和老师了,我们是“孙子”。可是,孙子,怎么去做人家的老师,怎么去教育人家呢?师不尊,道何严呢!

“师道尊严”,仿佛已经丧失殆尽……

时下,“教育越来越难办了”“老师越来越难当了”,不仅仅是感慨,更像是在哀叹。

时代在飞速前进,社会民主化程度水涨船高。作为教育消费主体的家长和学生都开始觉醒,家长的综合素养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信息渠道不再像过去那样处于弱势地位。

教师和学生不再是简单的传授和被传授的关系,教师和学校的知识权威、道德权威、职业权威都被弱化。师道尊严,不再如过去那样不容置疑。总体而言,这是时代发展之必然,也是社会进步之标志。

但师道尊严还是要追求的,说到底,这是对专业尊严的一种捍卫。

我们在呼吁社会对教育、对教师多些理解与宽容,多一分尊重和善待的同时,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建设,提升素养。

专业的尊严,来自专业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医生的尊严来自医德的高尚和医术的高明,教师也同样。你对学生的态度、你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多少具有专业水准的支持和帮助,决定了你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和尊严。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要奢望他人理所当然地给予你特别的“敬重”。

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一些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课堂枯燥,僵硬生涩;一些教师态度冷漠,傲慢无礼,颐指气使,唯我独尊;一些教师热衷于“创收”,大搞有偿家教,还巧立名目,暗示家长送礼;一些教师趋炎附势,对学生冷热不均,区别对待,还动辄拿亲友的私事求家长帮忙;一些教师流连于麻将桌和酒桌,从不看书,不学无术;一些教师擅长说教和训斥,自己却纵情任性,师德尽失;一些教师忙于结交权贵,追名逐利,开口必谈谁谁有钱、谁谁有地位;一些教师陷于怨天尤人,愤世嫉俗,总抱怨工作太苦、收入太低。

如此种种,如何指望学生和家长因为你是“教师”,而对你心生敬意?

我们教师如果不能从心底里对职业产生真正的自爱、自尊、自信、自强之心,就很难真正做到既敬业又专业。只是把老师这个职业当作饭碗,甚至当作累赘和负担。不以当老师为荣,反而时常以当老师为耻。对待工作的态度不是热爱和专注,而是抱怨和敷衍。这样的教师自己都缺乏应有的职业自尊,让学生和家长怎么敬重你?

学校同样如此。如果自身管理方面漏洞百出,缺乏科学精神、专业态度和严谨作风,就不可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领导的信任。

由于教师发生车祸,我校曾临时更换一位初一教师到初三代课。家长代表十多个人来校长室找我。我接待了他们。我先让他们畅谈想法。他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一系列反对变动的理由,最后说:“反正,我们全体家长不允许你们更换老师;否则,告到市里,告到省里,都要去。”

面对他们这种不容商量的态度。我表示,完全理解他们的心情和顾虑。但我也坦率地告诉他们:《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法》第五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学校和校长是有办学自主权的。而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困难,适当做出临时变更教师的决定,虽然事出无奈,但也是有法律依据的。如果你们认为我们违法违规办学,我欢迎你们监督,到各级部门举报。

我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你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学校好好沟通协商,但绝没有权力干扰和阻止学校依法做出的决策。”

接着我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学校做出临时变更的背景、我们面临的困难、我们为保障他们孩子的利益而采取的一些相关举措等。家长们最后冷静下来,和我们真诚沟通,彼此达成了一致意见,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这几年中,我遭遇过因为个别教师成绩不佳和不善沟通而导致家长集体来校要求更换教师的,也遭遇过因学生之间打架而导致双方家长都来“讹诈”学校的,还遭遇过家长因为担忧学校改造后环境不合格而集体上访的。

每一次,我们都既没有害怕压力,一味退让;也没有寻找借口,推卸责任。我们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家长的关切和忧虑的前提下,在扎扎实实做好自身的各项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以专业而理智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矛盾和冲突,赢得了家长的认同和理解,甚至最后赢得了支持和赞誉。

当然,自己有专业底气,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自上而下,营造一种尊重专业的氛围,尊重专业,就是尊重科学。这些年我们能够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地解决一些家校冲突和矛盾,离不开上级政府部门的开明态度和大力支持。

而在不少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总拿“稳定压倒一切”来说事儿。只要稳定,就不要真理和原则,不要科学和发展。一旦家长群情激愤(甚至只是部分家长胡搅蛮缠),就匆忙向学校施加压力,甚至草率做出撤回、撤职等决定。而一些学校,也崇尚迎合,不擅引领,一旦领导和家长有些意见,就惶恐不安,逼迫教师让步甚至认错。专业尊严,经常这样让位于非专业的威压。

做教师、办学校的,要想拥有真正的专业尊严,除了自己要自尊自重外,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真诚而坚定的“尊师重道”的支持。

否则,要想不跪着办学,不跪着教书,都很难。

有一种误区叫“敬业”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遂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每每读到这个《庸医治驼》的故事,就忍俊不禁。这庸医,其方法之愚蠢、态度之蛮横,实在是令人捧腹。

这样的庸医,生活中不少。

父亲曾经因为被蛇咬伤,右臂肿胀如腿,肤色发紫。到了医院,医生进行了一番检查后,就决定,要给他截肢。

父亲决意不肯:“我是个下地做生活的农民,六十岁了,没有了右手,我还干什么活儿?”

母亲无奈,四处托人找医生。后来,打听到医院附近有一位土郎中,对治疗蛇毒颇有研究。他给我父亲一些消肿的药膏,敷在创口上,又开了个方子,让父亲服几剂药。

不到一周,父亲的臂膀就消了肿,肤色渐渐复原。

父亲还算幸运的,没有被庸医截下一只手臂来。

如果当初听从了那位庸医的建议,他就只能艰难地学着用左手吃饭、用左手砍柴,他将在空荡荡的右袖中,在摇摇晃晃的走姿中,度过风烛残年。

遭遇庸医,花了不少钱,吃不少苦头,病却治不好。而一旦遇见好医生,仅仅几帖药,区区几百块钱,就把病治好了。更糟糕的是,有的庸医,本可治好的病,还会把你治死或者延误了治疗时机。

庸医害人,人人都深恶痛绝,因这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但庸人做教育和办学校,却不容易让人一眼识别。

他们往往会带着令人敬仰和感激的崇高色彩。

某地一位初中班主任,她非常敬业,每天最早下班级,最迟离开学校。她在三年中,多次到学生家里家访。有时候,她会在晚上十点多到学生家里家访,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她非常严厉。每天要求学生争分夺秒地学习。学生除了上厕所,下课时间不允许在校园里奔跑;如果犯了错误,学生会被罚抄课文十遍二十遍;她骂起学生来惊天动地,让人汗不敢出。学生背地里称她为“灭绝师太”。她的班级,课堂上总是鸦雀无声,成绩总是遥遥领先,考核总是名列第一,每年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总是最多。她几乎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是学校里获得荣誉最多的班主任。

但据她的同事说,她的每届学生中几乎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曾有多名学生离校出走,还有一名成绩出色的孩子曾经跳楼致残,有一名学生多次割腕自杀,后来不得不辍学送医。还有一位学生在进入异地一所知名高中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在寝室里服毒自杀了。

但领导对她依然器重有加,家长仍然喜欢把孩子送到她班里,因为她好像总是能够在学习上把人点铁成金。

在校领导和家长们看来,这样的老师非常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甚至比父母还更“爱”他们的孩子——你看,有多少父母能像这位老师那样关心他们自己孩子的学习啊。

奇怪的是,当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培训班的校长和老师们的时候,老师们说,这样的老师,哪里都有。江苏的一位教师则说,在她们当地一所以教改出名的学校里,几乎每个教师都是这样“病态”的。

他们并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他们说,这样的老师,如同那个治疗驼背的庸医,只是把“成绩”抓上去了,但是,却把学生的“精神”和“活力”抓死了。

著名杂文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在《不跪着教书》中郑重告诫这类教师:“最需要反省的还是教师。请问:你一生从事教学,你知道学生一生将会如何回忆你?如果他只记得你‘狠’,能‘狠抓死揪’,连课间十分钟都利用足,甚至不让学生去解手,当时家长一片叫好声,后来有人自杀了,有人拖垮了,有人到了成年一无所长,那就是你的种种不是了。”

这是教育人自身特有的清醒。

我庆幸,还是有教育的清醒者在的。

但是,这样的清醒者,也并不是太多,而且,即便有,也依然不得不做着庸医那样误人子弟的事。

这样的教师,自然有其坚实的土地和广阔的市场。

他们在领导和家长眼里是有着极高的威望的。因为他们具有“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又因为他们的学生成绩纷纷提高了,所以,出几起学生事件,哪怕是自杀事件,是可以原谅的。更何况,心理问题,能怪老师吗?……

因为敬业,她们就被誉为“蜡烛”,显得高大神圣,完美无瑕。

善良的人们不明白,或者说,也不愿意明白,对于教育而言,真正重要的不仅仅是敬业,更要专业,真正的专业!

教师之于孩子,如同医生之于病人。如同不恰当的治疗造成的伤害,不恰当的教育也常常比没有教育更可怕。

正如教师们所言,那位班主任也是受害者,她可能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受害者。她的背后,有学校的校长,还有一整套评价制度,还有一个牢不可破的教育体制,还有一个缺乏理性的庞大的家长群体,还有一种无处不在、威力十足的社会舆论。

总之,她一定并不孤独,因为荣耀和掌声,还会继续光顾,巨大的成就感,还会鼓舞着她再接再厉、精益求精。

很多校长,就是她坚定的支持者和“垂范者”。

比如,为了抓升学率,特别是那几个重点生,你把体育课省去了,我就把体育、艺术课都减掉;你把学生留到晚上六点,我就干脆开设晚自修;你动员学生周末去补习,我干脆把尖子生拉到学校来补课;你高二开始补课,我就高一开始偷偷补课;你暑假补课半个月,我就暑假补课一个月——当然,是借着“兴趣小组”与“自愿”“自学”或“免费指导”的名义的。

又比如,为了多出几个名牌高中或大学的毕业生,你到我的地盘来挖生源,我就到你的学校墙脚下来挖几个名优教师。

……

在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丛林法则下,校长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健康、家庭和生活,全力以赴,投入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去。

自然,这种敬业精神,会赢得广大家长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一些地区,每年给各中小学排名,优秀率、合格率和后进生率等,排名甚至准确到各校的各个班级。那些优秀的学校,校长往往可以登台亮相,光荣地领受奖金和奖牌。

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样一来,整个地区的教育生态就失去了应有的平衡。

学校面临竞争压力,发奋向上,不甘落后,这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但这竞争,如果不按照教育自身规律和教育政策法规出牌,总是钻空子、出怪招、走偏门,就不值得提倡,甚至要旗帜鲜明地反对。

因为这个失衡,带来的是部分学生、部分教师与部分学校的功成名就——当然,还有部分校长的步步高升或者光芒四射,但最终遭殃的却是整个地区的众多孩子与家长。

他们一方面因为被升学率狂热误导而挤破头皮要进这些“好学校”,为此不得不动用各种资源请家教,托人走关系。另一方面,即便是那些挤不进“好学校”的孩子们,他们所在的学校,也从此失去了本该宁静安详的教育氛围,孩子们无法自信而快乐地学习、生活。

所有的学校,都被裹挟着去争抢那几个漂亮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