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问道新闻
22671600000066

第66章 说道(6)

当前,报纸的广告、发行受到空前的冲击和挑战,今年商报的广告收入肯定不如去年,报业集团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上会怎么样呢?应该说会有调减,但期望值不能太高,因为集团也要过日子,还要搞建设。商报有商报的委屈,集团有集团的难处。据我所知,别的同志、别的单位,对经济责任制考核也有建议。比如有一种建议:在利润指标、发行量、版面量结构性指标上,以2011年为基数,一定三年不变。还有一种建议:确定一个基数后,三报同比例升降。晚报增加多少,商报也增加多少。但是我请大家分析一下:1.“以2011年为基数”,那是商报上缴利润最高的年份,3553.67万元;2.“同比例升降”,表面上公平,实际上,各地的经验,当一家独大之后,这家最大的,它的发行量将越来越大,利润也越来越多,排在第二、第三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再加上本来都市报的前景就是不容乐观的。

再细的分析就不继续了。市场竞争的一个规律是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或者是大鱼吃小鱼。我们现在不仅是任重而道远,道路还多坎坷,途中还难免暴风骤雨……所以,我们要加快动起来,赶早班车,要怀着勇士背水而战、壮士不破楼兰誓不还之心,去拼,去搏。

我这样说,是要大家增强危机意识。商报这些年的发展是平稳的,有特色有活力,成绩是显著的。今年上半年,我们的采编、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也都呈现良好或正常发展态势,即便是广告下跌了,这也是大势。在新闻业务方面,市领导多次对商报的报道以及内参等做出批示。不久前揭晓的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东南商报》有8件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获社会活动奖;消息《安葬3个月后逝者回归大地》、热点引导报道《民间借贷催生“资金红娘”》获二等奖;消息《小垫片给中国核电上了大保险》、通讯《洪塘刀片行业职工集体涨工资》、系列报道《蓝色畅想——宁波海洋经济特别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宁波的英雄女儿朱枫昨从北京“回家”》、摄影作品《冬捕》获三等奖。这是近年来东南商报参评浙江新闻奖获奖作品品种分布最广的一次。我不敢说数量的多和少,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东南商报》可以报送参评新闻作品是5件,《宁波晚报》可以报送6件,我们现在总共获奖8件,包括了创新报道1件,摄影1件,活动1件。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报5件,5件都获奖了,在《东南商报》新闻作品获奖的历史上,这是获奖品种分布最多的一次。特别是本届浙江新闻奖仅评出9个社会活动奖(等同于一等奖),商报组织的活动能够跻身其间,殊为不易,理当庆贺。

评奖是一种激励方式,是鞭策大家增强采写好新闻的意识。起码,在业务圈子里,这是《东南商报》品牌建设的重要方面。今年上半年在业务方面,我们还新推出了《资本市场》专刊,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还有《人才市场》专刊?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媒体的信息传递功能呈现出三种趋势:由“报”向“导”转变、由“简单”向“深度”拓展、由“已知”向“未知”演进。商报在新闻报道方面,尤其是在差异化办报方面,在努力办一张有自己的个性、积极地促成商报形成特色方面,还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更加认真地策划、精心地组织,更经常地警醒:如何提供更贴近的服务;如何以更高的思维层次、文化层次,延伸和拓展新闻报道;如何提供更多更具针对性的深度报道;如何使我们这份报纸更有分量,更加耐读,不仅仅有新闻、有信息,还有观点、有文化。在有观点这一方面,现在商报的第二版时评版《公民态度》,在宁波的都市类报纸中应该是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的。新闻采编永远是我们的主业,对这一点的认识,我们始终是坚定的。

经营上面尽管很困难,庆幸的是,商报没有比别人更难看。我们前不久组织的首届商铺展,马上要办的精品准现房展,招商都很好。也可以看出广告部的同志在严峻的、残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坚定不移地在做。

针对大的经营形势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总结今年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报业集团提出:各经营单位要努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突出传媒主业优势,体现多元经营特色,形成传媒主业与多元经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型传媒经济格局;各媒体要结合自身定位,实施战略营销管理,注重广告客户关系的市场开拓和维护,提升媒体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继续抓好有效提高新闻容量、提高时效、提高版值、提高印能,降低广告占版率;努力实现从媒体广告提供者向传媒资源整合营销者转变,实现各媒体广告经营额、报刊发行量等经营指标的较好增长;积极探索网络盈利模式,包括网络广告、政府及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无线增值业务等,争取新闻舆论影响力和市场盈利能力“双赢”。

从大的方面来说,目前国家鼓励传媒加快推动“四跨”: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从报纸到报业,从报业到文化产业,从文化产业到多元产业,全国各地的报业集团的经营理念、经营内容正在发生变化。趋势是谁跨得快,谁就主动;谁慢,谁就可能被挤垮、被兼并、被吃掉、被淘汰。我们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组建之初,应该说在全国(报业中)的经济实力算是很好的,体系完备,是产业链最长的党报集团之一。但应该认识到,现在外地已经有博瑞传媒、新华传媒、华闻传媒、浙报传媒等上市的报业集团,《解放日报》的房地产、《河南日报》的酒店业、《海南日报》的旅游地产都是成功案例。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曾经提过优化结构,降低报业在集团收入中的比重、降低广告在报业经营中的比重、降低房地产在广告中的比重,实际上,比较集团5年前与现在的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变化微乎其微。这说明,报业广告确实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一定要巩固、发展好这一优势;但是,这又说明,整个报业集团在做非报纸产业方面,有把握、可行的思路,但目标还不够明晰,措施还不够有力,相关人才或者说人力资源还没有跟上。眼下,尽管还不能清晰地判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对日报、晚报、商报的多元经营是否有更加明确的导向和布局上的思考,但是我屁股坐在商报这里,是备感压力、十万火急的。我们理应对商报未来的市场竞争有信心,我们要优化广告结构,提升广告经营水平,积极培育新的广告支撑点,充分聚合商报现有的媒体资源,立体式、全方位提升对广告客户的综合服务水平。时至今日,我们确实也应该多准备几手,多练练兵,熟悉水性。我们接触了一些民营企业,有眼光的企业,都是手里做着一个产品、眼睛望着一个产品、心里还在谋划着一个产品的。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商报目前的发展总体上是平稳正常的。但是,用创新的眼光来考察、用创新的理念来判断,我们的探索精神、我们披荆斩棘的闯劲、我们再造一个新天地的勇气,就需要再加加油、充充气,不断地加油、不断地充气了。

换言之,现在《东南商报》的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时期、为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子的摸索期。一个要害,就是在巩固发展好报纸主业的基础上,开辟新战场,开拓新路径。应该说,我们的经营结构多年一贯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合理性,但是,现在,市场发展、时代发展的形势逼人,经营内容超稳定里是否有不适宜性?是否应该从长计议,在稳定增长的同时进行结构调整,对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有所认识、有所修正?起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最重要的这一驾马车——报纸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前景不容乐观;非报纸产业这驾马车,比如新媒体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尽管令人期待,但是动力还不足,或者说我们至今还没有搞出动静来。

把发展的结构逐步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化的念想,是由报业的未来、市场竞争尤其是像《东南商报》这样的第二代都市报所处的位置,和面临危机的现实,以及我们现有的人力资源等决定的。第一代都市报就是像《宁波晚报》《宁波日报》办的第一张子报,到办《东南商报》的时候,同时也有台州的商报、温州的商报,也有绍兴的商报等,这些商报日子都是难过的,包括杭州的《每日商报》。相比较,在浙江第二代都市报商报系列里,似乎我们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但,我们万万不能满足于现状。

如何多元化?一是处理好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坚守报纸主业不放松,并且努力继续做好做强。在非报纸产业上,不只集团要有动作,商报也要动起来,用心思、花力气。这就引出了第二条,我们已经有一些实践了,先试着办一些杂志。前天,上周五,我们拿到了《新商帮》杂志的创刊号。安排广告部做《新商帮》杂志,商报的要求,第一是先做出来,先配合报纸广告去做,这个杂志怎么样,坦率地说我们都没经验,不能够说好,下个星期或者再下个星期,有关同志可以坐在一起,专门开一个挑刺的会议。但,关键是做出来了,这就是进步。之后,我们在《新商帮》杂志上面想一想,以后,第一是不是可以做专辑,比如说服装节,我们做一个服装节的专辑,消博会,我们做一个消博会的专辑等;第二,是不是可以做特刊,比如哪家公司成立五周年十周年要做特刊等,做一本《新商帮》某某公司的特刊;还比如一些行业协会、商会的特刊等。起码,对于《东南商报》的广告大客户,在报纸上登了广告,还有一个杂志上可以优惠给你登。接下来,我们要有谋划,不断地培育、充实、调整结构,增加发行的有效性。

我还要说,仅有一本《新商帮》杂志是不够的。我在想,哪个部门能够接手办一个《早安宁波》,或者《甬上杂志》,如果哪一个乡镇、哪一个街道、哪一座医院、哪一所学校,他们需要宣传,那我们《早安宁波》或者《甬上杂志》就给他们办一个专刊。

商报网络部跟计生委办了一个“妈妈知道网”,应该说是有收益的。我就想到,从“妈妈知道”这个定位可以办一份杂志:《妈妈知道》杂志,从准妈妈的饮食、补养开始,到小孩的喂养、医疗保健、服装等。“妈妈知道”角度切口小,恰恰可能吸引很多广告,连小学教育、幼儿园早教广告都会有,网络部和广告部是不是能携手做一下。

能不能与宁波营销协会合作办一本《宁波营销》,这也可以纳入我们考虑的范畴。一下子说这么多杂志,像《新商帮》,如果有钱了,有单位愿意合作,就办成月刊、半月刊、周刊,当然没有的话,我们按照双月刊来办,起码可以送给商报客户。

第三个想法是如果有机会大家出去考察一下,做社区报。这个社区报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的,和一些乡镇、街道合作,如果他们愿意,我们商报人来承办。我们试一试,看一看自己不只是能做《东南商报》,还能不能再做一些别的。

第四个,是未来我们能否通过独资或合资方式,发展展览、培训、文化经纪、市场营销等项目。我们办的商铺展,应该就是一个展览。我们也做了小记者,出了《星期八》,有时候也可以做一些培训,探索有盈利模式的培训。市场营销上,我们已经付出了两个月的辛苦努力,本来有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总编辑办公会议纪要里也提到过,经济新闻部陶主任在跑的。应该说项目是好的,为什么迟迟没有成功呢,因为我们想省点钱,联系了多个场地,都在价钱上谈不拢。现在我想,一开始不一定做得这么大,做小一点,挣一点快钱行不行?这也还在努力中。

第五个是新媒体。这两年商报新媒体建设取得了进步,形成了商帮网、官方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多个平台,进行信息发布、用户互动、开展经营的全媒体转型探索。刚才说的“妈妈知道网”,如果做下去,可以跟广告部合作起来,联系先挂一些小广告。在电子商务等方面,我们也要有谋划,行动起来。

当然,新上项目,要科学论证,稳步推进。特别是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项目,除了有市场前景外,还必须有好机制、有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和团队,不为上项目而上项目,要为实绩实效、为发展而上项目。第一步是先要敢于想,能不能在巩固发展《东南商报》主业的基础上,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延伸产业链,在办更好看的报纸的基础上,办更赚钱的报社。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东南商报》经营状况的好坏,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已有的报纸广告、发行业务情况,另一个是新增加的业务,如新办的杂志、公司,新媒体领域的新的开拓,等等。我们要在保证主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的主动性,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新增加的经营项目可能一时间不会赚更多的钱,但是,只要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就要关心他、培育他。如果真到最后一事无成,那我们就老实地承认技不如人,水平不如人。我想清清楚楚地表达的是,我及我们几位商报的总编辑,是主动地想过,是提倡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力促商报搞一些报纸以外的经营项目的。现在是想过了,也力推了,如果几年之后不成,我们还是有责任,但是相比较责任就要轻一些,因为我们想过、推进过,任务交给了大家,几年以后有没有成果,责任是要大家一起来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