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声音》专版·开栏语
今天,《东南商报》推出时评专版《八方声音》。
所谓八方,即各个地方各个方面——声音可以来自本地,也可以来自全国;可以来自官方,也可以来自民间。
因为是来自八方的声音,不同观点讨论交流,各界参与,百家争鸣,所以就可以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篇幅可以有大有小,分量可以有轻有重;可以振聋发聩,也可以旁敲侧击;可以正方侃侃而谈,也可以反方据理力争。
因为是来自八方的声音,所以就要特别注意搭建让普通百姓说话的平台,用百姓语言说百姓想说的话,说百姓关心的事,说百姓乐于接受的道理。
因为是来自八方的声音,所以就要把握坦诚、积极、建设性的主基调,为民生代言,为时局建言,承担起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和谐进步的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眼前确有太多沉渣泛起,全民素质的提高更显任重道远。因此,这个专版将义不容辞地努力发挥干预社会、医治疮疽的手术刀的作用,为激浊扬清、鼎新革故鼓与呼。
但愿《八方声音》专版的推出,能够有助于增强信息传递、交流思想的功能,使我们距离办一份有思想的报纸的目标更近一些。
(原载2008年12月18日《东南商报》)
《宁波故事》专版·开栏的话
今天我们新推出《宁波故事》版面。
在我们的生活里流传着太多的故事——有的清丽,有的凝重;有的沁人心脾,有的催人泪下;有的如小桥流水,有的似大河奔流;有的带着久远年代的鲜花的芳香,有的铭刻着欢乐背后的苍凉;有的细致阐释一件事物的多重含义,有的再度证明关于爱和希望的不变真理……温馨、柔情、勇敢、坚忍、善良、仁厚……故事能让我们在喧闹中安静下来,回到我们原本的样子,帮我们找回儿时的想望,又能让我们在现实中变得丰富、镇定和坚强。
关于故事,每个人都有太多想说的话,而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长长的故事。亲情故事、爱情故事、财富故事、历史故事、法制故事、侦破故事、民间故事、传奇故事……生活充满故事,我们需要故事,我们爱读故事,我们感谢故事。在这个文化快餐层出不穷的娱乐时代,《宁波故事》向往着能避开喧嚣的声浪,营建一方富于文化特质的乐土。
——为您能阅读《宁波故事》而欣慰,也衷心希望通过您的传播,有更多的人分享《宁波故事》。
(原载2008年12月28日《东南商报》)
《天一讲堂》专版·开栏语
讲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中有孔子收徒讲学,存有《论语》;西有苏格拉底设坛答问,留下《对话录》。受创新时代之感召,宁波市图书馆积极延伸服务内容,从2006年4月开始精心打造“天一讲堂”服务品牌,演时代之故事,述经典之灿烂,解大众之疑惑,觅济世之良方;天文地理,衣食住行,怡情养性,包罗万象,到目前已然是一座群星闪闪、文采熠熠的精神家园。
对于致力锻造文化品格的本报来说,拿出版面刊登海内外专家、学者到宁波讲学的内容,自是责无旁贷。缘于此,双方商定从今天开始,将“天一讲堂”最新开讲的每一讲的内容,尽可能快地发表在报纸上,使直面学者享受思想盛宴的人由数百听众扩展至数十万读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传经送宝,筑路搭桥,善莫大焉!
盛世兴学。“天一讲堂”是为各个层次的渴望知识补益、热爱生活的人办的。我们希望经由这座讲堂“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熏陶,使更多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而这座开放的讲堂,也能够成为宁波大众文化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原载2009年3月12日《东南商报》)
《共和国记忆·风云儿女》专栏·编者的话
本报今天推出《共和国记忆·风云儿女》专栏。
要描述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宁波的发展和成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回首这六十年峥嵘岁月,我们深感笔力和心胸不足以驾驭那些气势恢宏的时刻;那些影响深远的事件;那些曾经的曲折与迷茫、光荣和梦想。猛然间,我们的脑海里显现出一些人物。他们是宁波城市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曾经大显身手,风采焕然。他们的身上,有宁波的昨天,也昭示了宁波的未来。他们当年及至今天的心情和感受,则汇聚成了宁波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永恒的情感记忆。
——正是这样一些人,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回眸往昔,瞩望沉雄厚重历史的创造者们。而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记忆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回响在耳边:
祝福祖国!
(原载2009年9月13日《东南商报》)
2009年年度人物回访·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推出3个版面的2009年年度人物回访特别报道。这里面,有开博客讲述急诊室故事的镇海女医生maysmx(网名),有支教甘肃、情系西部山区孩子的严意娜,有在金融危机的严寒时刻勇于应对、捕捉商机的王祥贵,有正气凛然、勇追窃贼的协警徐耀芳,有自强不息、身残志不残的无臂小伙屠欢杰,有与共和国同生日的名叫建国的市民们……其中还有个很特别的人物——春节前回河南老家却买错了车票的杨女士,从帮助她换票开始,《东南商报》开设了《春运换票台》专栏,助力数百人实现了回故乡过年的心愿。杨女士无疑是走进人群就很难引人注目的普通人,她以一种四处奔波无奈求助的方式,促使我们行动起来,为无数家庭的春节团圆竭尽全力。我们至今为这份曾经的努力而欣慰。新一年春节又将来临,而杨女士们仍然在人生奔波的路途中,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一路平安。
200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无法复制的一年,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辉煌业绩让我们欢欣鼓舞,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让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备添忧心……回望这一年曾经报道过的人物,我们当然要铭记那些对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但是,我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和你我一样平凡的民众。在这个匆忙、繁杂的时节,我们更需要有群体感,更需要找到内心的支撑,更需要基础、后劲和希望,更需要精、气、神的滋养。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于我们周围的人的身上。尤其重要的是,在这些人的身上,有我们所希冀的韧性、责任、人道精神和方向感。这些人是你我的亲人,当然值得我们一再地回首留恋……
明天,将开始新的一年。在新一段征程铺展于眼前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迈开脚步,更有担当!也许,2010年年度人物中,就有你的响亮的名字,就有你的美好的形象。
(原载2009年12月31日《东南商报》)
《第一财金》专刊·发刊词
《第一财金》专刊今天起和您见面了。
这个专刊由原《商报财经》等经济类专刊整合而来。取名《第一财金》,显示了勇气和自信,也是给自己一个高的标杆和不断向上的理由。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对未来有信心!
我们打算,多角度、多层面、更贴近地关注经济生活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从前沿动态到典型案例,从热点话题到观点交锋,拓展得更宽,挖掘得更深。
我们想在报道新闻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给您开卷有益的感受,提供增值收获的可能。这个专刊里的内容将不但处处可见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蕴涵了服务于您的发展的导向和动力。因此我们喊出“贡献价值和价值观”的口号,这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的理想。
中国正在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但是,要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生活温饱有余而又充裕的目标,仍需全社会的加倍努力。这中间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如何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把《第一财金》办得更好看、更耐看,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也挑战着我们的能力。
“财”源流长,“金”声在响,我们将为有福同享而竭尽全力。一如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的一句温情之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新年将临,请接受我们诚挚的祝福!
(原载2011年1月25日《东南商报》)
《收藏》专版·开栏语
收藏热,热了有一段时间了。据法国媒体全球艺术品市场信息网(Artprice)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已经赶超英美,跃居全球第一!“盛世收藏”,巍然成大观矣!
但是,现在,你若了解行情,无论从事高端收藏的,还是从事低端收藏的,大多焦躁不平,甚至愤愤不平:拍卖公司“不保真”的市场规则令人生畏,在“鬼市”翻拣几乎已不可能淘到真的宝贝;画廊里多是重复创作的行画;“砖家”的鉴定证书拿钱可以购得……此中乱象,亦复可谓成大观矣!
正由于此,我们认识到了赶一回潮流的必要——《东南商报》是以满腔真情、贴心服务为己任的,百姓有志趣于收藏、社会有利益于收藏,我们就应该为大家沟通信息、丰富见识出力。收藏本应是一种高雅的精神追求、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化。收藏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性的消费,更多的应该是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梳理、对遗产的保护。因此,我们确定的、从今天开始每周都将与您见面的《东南财金·收藏》专版的主旨是:为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助力收藏者们成为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追求者和受益者。
尽管经济价值是收藏的属性之一,但我们真的对当年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研读藏品时的情景充满想望——在为《金石录》所作的《后序》中,李清照这样写道:“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
——个中文化大道,才真叫人艳羡不已哩!
愿你我志同道合,携手走在传承中华收藏文化的大道上!
(原载2011年5月23日《东南商报》)
社区服务大篷车200期贺辞
今天,我们举办“你的新年心愿我们帮你实现”现场活动暨《东南商报》社区服务大篷车200期颁奖典礼。首先,我要热切地对社区服务大篷车十佳合作单位和十佳合作社区表达感谢之情,感谢这一路上有你们相伴,我们风雨同行,共同享受助人之乐;同时感谢有这么多爱心人士来现场结对助学助困,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