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报纸蛮好的,每天有可读的东西。近期获得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以夸赞的为多数。报纸前几版在形式上有了差异化,对采编观念的转变也有促进。如富邦艺术品拍卖报道,一位老报人打来电话说,没想到你们会做得这么大这么好看。是的,以往会问有没有投广告,没广告就不做;现在要问的是这样做读者爱不爱看,读者爱看是第一位的。要相信,有春拍就有秋拍,有了2011年,就有2012年,宁波的艺术品拍卖报道,就由商报领风气之先了。还有马未都的专访,也很不错。马未都的题词,可以装裱一下,挂起来。这次的报道要给总编辑奖。
西湖申遗成功,消息来得非常晚,好在有准备,有个落地。
星期日的头版照片是小学生参加“消防开放日”,没意思。通常我不主张头版用这些照片:1.一般性的车祸、火灾;2.演习;3.中小学校活动。因为这类图片一般来说新闻价值都不高,画面也不美,尤其演习和中小学生活动了无新意,把这些东西放在头版,殊为不当矣。
《钱江晚报》《坐宁波京沪高铁花钱和乘飞机差不多》,这里有个求异思维;《一盘猪肉怎么变成卤牛肉的》,体验式,讲故事,也不错。
星期天《民生调查》《85%的上班族被午餐困扰》没有配图。记者发深度稿要注意配图。
6月28日
昨天《钱江晚报》做了24个版面的西湖申遗的深度报道,今天又刊出消息,这份报纸被西湖博物馆永久收藏。那么多版面,值得!
《今日早报》的《温州民间借贷调查》,有内容,有意思,只是文字可少点,段落再细一些。
6月29日
每天一早都急着从捆着的报纸中抽出商报来看,这不是说我们的水平有多高,但与同城媒体相比,商报的可读性是比较明显的,阅读期待是强烈的,希望看到有分量的重头报道的心理已在形成中。
今天网店征税一稿比较及时,建党90周年纪念币被热炒也比较及时。“金捕头”一稿也很好,浙江省十大警界先锋已公布,金国民榜上有名。我们此稿不愧为“新闻雷达”,会让别的媒体坐不住。
关于许迈永一案,最高法院核准死刑后,肯定有新华社稿,我们可否以新华社稿为由头,做两个版,这一天的报纸就会被读者传着看了。
管理漫长暑假中的孩子是个问题,简单的放假消息,家长都知道,但放假了,孩子都会干什么?车祸、溺水等经常见,需要再提醒。
《都市快报》的《去遥远的地下诊所羊水穿刺,她一定要生个儿子》,报道端掉黑诊所的事,却写了一个人的故事,三个版面,很抓人,值得借鉴。
6月30日
今天报纸2、3版稿件选得很好,有自己的选稿角度,体现了差异化意识。像今天4版发的是市里庆祝建党90周年这样隆重的大会消息,从商报特色出发,这样安排可以认为是自成一格的。
昨天市委宣传部发了一个阅评,是对商报走财经特色差异化之路的肯定。请统计一下,从6月8日到7月7日,有哪些记者参与了前几版的深度报道,可以考虑对每人有些奖励。
看昨天、今天的《宁波晚报》,版式和稿件的布局和调度也在变,版面变成三栏了,也在努力做大稿。晚报人员多,办报时间长,经验丰富,我们一方面应拭目以待,另一方面要虚心学习、借鉴。
《钱江晚报》的《一斤肉的涨价真相》,体验式报道,从屠宰场到卖肉的菜市场,每个环节跟踪采访,很细地解剖麻雀,就比较清楚地说明了问题。
2011年7月
7月5日
今天报纸不错。比较大的是4、5版连版的《野蛮装修砸出大秘密》,做成通版,有气势。杨继学配的“快人快语”,写得比较到位。要强调的是,记者写稿,要树立版面意识,如何相比较于别的报纸做出差异来,要肯动脑筋。
对编辑部值班主任提一个要求,在版序的安排上要强化二三版、四五版、六七版连版意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的意识,尽可能突出地做大前几个版面。如此一来,翻开《东南商报》,起码在形式上与其他媒体的差异就显著了。
《钱江晚报》《都市快报》连日在做“坠楼女孩”,做得很大、很细,值得参考。钱报今天专门做了《危险的窗子》,这更进了一步,2、3版都是这个报道,给窗户多一层关卡,多一道防护措施。由此想到,我们做溺水儿童报道,能不能更深入一步呢?一个暑假,宁波市总有数十个儿童溺水身亡,去年就有36个儿童溺水身亡。怎样防止儿童溺水就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宁波晚报》在征集为“小候鸟”们买游泳票,我们如何与家长、企业互动,请大家都动动脑筋。
7月8日
这次版面调整满一个月了。总的评价不错,有新发现的问题可以随时改进,如报头上的“满腔真情贴心服务”八个字,今天把笔画加粗了些。《今日早报》格局是第二、第三版一个稿一个版面,但它的内容有时过于静态化,我们灵活些,没有《财经视点》就发其他稿件,报纸可以办得更开放些,不拘束。不破不立,敢于破些规矩,自成一格。
今天“电梯惊魂”稿做得很大很好,也有服务性。
今天宣布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做了两个版,也是可以的。以后还可以怎么做、怎么突出可读性和服务性,需要有谋划。
7月6日《都市快报》也发了“金捕头”的特稿,这比我们迟了几天,这说明我们此前的判断是有预见性的。
本报几个标题值得商榷一下:一个是7月6日A02版“样板房里上演夫妻生活真人秀”,应是“家庭生活真人秀”;二是7月6日A03版截取了2月26日A05版一个报道的标题,“市卫生局迅速启动网媒帖文调查”,现在看这条标题很容易产生歧义,应为“根据网媒帖文,市卫生局迅速启动调查”。
7月13日
今天大篇幅的关于朱枫烈士归葬的报道,记者卢科霞所做很好,不但报道好,和有关人士、部门联系得也很好。等报道全部结束,要发总编辑奖,重奖卢科霞5000元。
仔细看了今天的报道,还有一些小的问题,这里提一下,以便明天和后天报道时引起注意:
导读黑体第二段“国家安全部专门包了一架小型公务机专程送朱枫烈士回归故里”一句,“专门”与“专程”是否重复?
导读黑体第二段“因为商报率先报道朱枫烈士……”中,“商报”宜全称“东南商报”。这是一个重大事件的报道,参与媒体众多,把自己的身份理清楚是必要的。
“记者手记”《我们多想告诉你……》,这是对烈士的诉说,如果把“你”改成“您”多好!
文中“1950年6月10日,枪声响起,一二三四五六……,身饮六弹”,有报纸报的是“身中七弹”,到底是六弹还是七弹?
另外,今天报纸《新闻雷达》等印章标识有点像要往下掉的感觉,应该往上提一点。往上提一行虽然只差一点点,但视觉效果大不一样。
昨天与一个老报人交流,他提议商报二、三版做深度报道很好,能不能每版都这样?我说,每版都这样比较难,但二、三版一定要保证,可努力扩展到四、五版甚至更多版。
这次我们报道央视组织专家到奉化“寻宝”也做得很好,与上次艺术品拍卖连成一气,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报道就立住脚跟了。有一点点的遗憾,就是第一篇报道“寻宝”,应该对专家一一做个简历方面的链接。还有当展开清代姜宸英书法作品《醉翁亭记》时,说“满场人都叹为观止”不当,这不符合实情。更有说一对“黄花梨圈椅”是“天方地圆”,向来是“天圆地方”,怎么会“天方地圆”呢?
《今日早报》报道一个姑娘想办免费舞蹈班,照片很亮丽,放在头版很引人注目。与《都市快报》报道老外滩几位跳肚皮舞的美女照片一样,色彩丰富饱满,很有油画的韵味。我们选照片,要更轻松一点,更潇洒一些,更时尚、更小清新一些。当然,今天是该放朱枫烈士归葬故里的照片的。
7月15日
昨天下午,报业集团编委会专题讨论《东南商报》如何差异化发展、走财经特色都市报路子。集团编委委员都发了言,谈了对商报差异化办报的看法和建议。集团总编辑徐正做了总结性发言。商报的转型发展是方向,态度一定要积极,又要稳妥地走好每一步。
7月25日
刚才因接待一位老同志,参加谈版会迟到了。对待来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读者,大家一定要做到来有问声、走有送声、事情处理有回声,否则人家不愿意、不答应,甚至会生发出新事端,那就不好了。这也是一种真情服务。
上星期开了发行动员会,也下发了《发行办法》初稿。请各部门组织一条一条讨论,把意见建议形成文字,交给发行部,汇总后我们再专门开会研究一下,最后形成文件。
比较一下7月16日一次会议报道的标题:
《东南商报》引题,“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昨举行”,主标题,“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宁波晚报》引题,“市委昨召开全会决定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标题,“让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副题,“王辉忠严厉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现代金报》引题,“宁波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创新社会管理’”,主标题,“王辉忠:碰到问题不能躲,躲也躲不了‘领导先飞’事件给宁波抹了黑”,副题,“要用群众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
应该不好意思吧,因为我们的标题做得最平;晚报点到了“严厉要求”,整体上有向上的方向感;金报做得最醒目,值得借鉴。
“7·23”甬温铁路动车追尾事故中,温州人表现出了大爱。这个时候如果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组织策划,如集中做提升城市形象的报道,有新的立意,导向就出来了,则不仅传递了信息,媒体更发挥了组织动员和凝聚民心的作用。要报道新闻,又要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广一些,从一些事实、事件当中挖掘出精神层面的东西,那就有高度了,有灵魂了,我们的报道就有进步了,就可谓在超越了。
7月26日
今天头版头条选的是新华社“三问动车为何追尾”,是很给力的。但版面安排,似还可斟酌。《现代金报》把每一问排一行,有郑重肃穆之美。同样的内容,形式感能比出高下。
《都市快报》的《伊伊——差点被放弃的奇迹》,5个版。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就这个最后被救出的失去了双亲的两岁半小姑娘,我们敢不敢做5个版?还要问问我们有没有能力言之有物、可读耐读地做5个版。这里提一个问题,也是一个要求。《钱江晚报》也做了3个版,也比较有气势。《今日早报》也做了,1个版,比较之下,好像没有做一样。总之,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去做。包括我们的摄影,不要老是想着做配角,要有自主去做、做出彩的意识。
7月30日
29日商报新推出了《甬商智造》专版。这个专版的主打栏目是《新甬商列传》。目前开始进行的宁波市百名精英企业家培育工程系列报道,是和市委组织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宁波经理学院联办的。这个专版今后要保持每周一至两期的频率、至少一个整版的规模,努力办出声势来。
为什么要花比较大的气力来办这个专版?1.这是完善商报栏目体系的需要。新闻纸是应该有人物报道栏目的,过去我们时断时续地有过一些人物类栏目,如《甬商面对面》《当代工人》等,但要么未能坚持,要么是简报材料。2.这是差异化办报、商报转型财经类的需要。我们要有重大经济事件、重点经济现象的报道,还要有重要经济人物的报道。我们专门来做这些企业家的文章,形成系列,有利于区别于各报。3.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两年间,一百多位企业家,以后只要有几十位和商报有发行、广告、新闻信息等方面的来往,就是一笔财富。一个记者如果能有几十位这样的朋友,在宁波新闻界,可以跻身“腕儿”的行列了吧。4.这还是一次机遇、机会,因为这些企业家都是经由市委组织部、经信委推荐和把关的,就不存在“为什么报道这位而不是那位”的问题。何况组织出面来联系报道,也比记者自己找上门去更有利、有力。
这个系列报道由经济新闻部负责,作为一个常规的报道项目,每周都应当提前备好稿,不要人催,而理所当然地就有。采写的记者要心中有数,既要有一定之规,又不能千人一面。要不断修正、完善体例。要努力写出“这一个”来,“这一个”的经历、个性、典型的一两个故事;还要写出他对于我们的启示、启发。既要有可读的故事,又要使读者和这些企业家感到商报记者有研究、有眼光、有水平,写的稿件有新闻性、有知识、有分量。
要强调的是,因为是必发稿,尤其不能敷衍。每篇都发这么大篇幅,不用心做就太对不起商报了。
另外,感觉这期《甬商智造》“红印章”的色彩偏暗,不够红。请调整一下。
“7·23”甬温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报道,挖掘出了瑞安金建飞、陈跃和4岁的儿子金凡博一家三口全部去世的“这一家”的故事。相关报道有很多催人泪下的细节,还特别介绍了一个背景:金家三代单传,陈跃的父母均无工作,平日都是陈跃接济。记者能够采访到并且写出这些内容,是因为他深入采访、报道真相的意志坚定,而悲天悯人、爱己及人的感情是真挚的,心是柔软的。此前我多次说过,报道灾祸,一定要采访到“这一个”“这一家”的内容,有了“这一个”“这一家”,报道就有了贴近性,就有了感染力,否则,就不是新闻,而是冷冰冰的、例行公事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