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你上的24堂幸福课
22670100000014

第14章 行动

——幸福的关键不是“想到”而是“做到”

幸福的关键在于行动,幸福的真谛不是“想到”而是“做到”。

无论幸福在哪里,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通往幸福的那条路。只有路找到了,我们才有路可走,才能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萤火虫只有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对于每个寻找幸福的人来说,只有马上行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渴望幸福,但幸福不是等来的,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幸福的果实,但是如果没有行动,你将一无所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

“抢学问”是李嘉诚创造的一个新词——“别人是学习,我是在‘抢学’,抢时间自学。一本旧《辞海》,一本老版的教科书,自己自修。”他从来不看小说和休闲读物。无数个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独自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着,演绎着逻辑,推敲着每一个关键的词句,模拟着师生的对话,自问自答……

没有学历、没有人脉、没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就是他唯一的出路。

成功从来离不开知识的作用。一个人,如果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l%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得住他最终的成功?

李嘉诚就是通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一次次的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遇,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业。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仅靠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难以改变命运的,只有把丰富的学识转化为自身能量才会真正发挥知识的巨大作用。

李嘉诚就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它需要的绝不是怀揣着文凭的高分低能者,而是用所掌握的知识创造财富的人,是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展示才华的人。

从清贫困苦的学徒少年到“塑胶花大王”,到地产大亨,到股市“巴菲特”,到商界“超人”;从行业的至尊到现代高科技的急先锋……李嘉诚一路走来,他总能于细微之处洞悉堂奥,于平常之处把握先机。每每出手都斩获颇丰,争得巨大的财富,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他依靠的绝不是书本上学到的死学问,他所依靠的是如炬的目光、渊博的学识,而这些,则是他长期实践的积累和沉淀。

明智的人懂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文凭而是学识,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实际的能力。李嘉诚一生博览群书,靠知识引导前行,敢于不断尝试新的未曾涉猎的领域,并屡有丰厚的斩获。他的每一次战略抉择,既能适应产业、行业趋势的变迁,又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学者评价李嘉诚说“他是跃进到现代化的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的人”,此语绝非虚言。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年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耳熟能详的诗句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但真正领会并身体力行的人却不多。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在为着一纸文凭而读死书,更有人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读书。真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任何脱离了实践的知识都是死知识,只有把掌握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加以验证和检验,才能把死学问变成真知识。

没有亲身实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极为重要。只有真正的掌握了、理解了,才是谁也抢不走的真学问。

幸运之神喜欢勤于行动的人

李嘉诚不是一个光想不做的人,他的行动力无疑是超乎常人的,他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功,都是全力拼搏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早创之初的小额投资还是坐拥首富之位后的大手笔并购,没有一次是靠坐等天上掉下好运而侥幸得来的。

这里有一件小事可为辅证:

当初在塑胶厂做总经理的时候,他已非常熟稔推销工作的整个环节,可他深知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之处,他并不因为这不是他目前的工作而放弃学习,而是处理好日常事务后就一头扎到车间,同工人一道工作,实验每道工序的具体操作过程。

其中,有一个小插曲很值得一提:有一次,李嘉诚在操作台上割塑胶带时,不慎割破手指,顿时鲜血直流。但性格倔强的李嘉诚却没有吭声,而是简单地处理一下伤口就又继续工作了。而他的手直到后来严重发炎的时候,他才不得不到诊所去看医生,幸好没有落下后遗症。

据说,许多年后这件事被一位记者知道了,这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这事,幽默地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李嘉诚微笑道:“大概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就这样,李嘉诚以自己的勤奋和聪颖,很快就掌握了生产的各个环节。他用行动建立起一张缜密而巨大的销售网络,用行动改进了工艺流程、提升了产品质量,而不是仅仅坐在总经理的位置上指手划脚。

起来,赶快去行动!如果你静坐不动,那么没有任何成功会降临在你的头上。所以,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才华沾沾自喜,如果你还在抱怨某个老总“有眼无珠”,那么你可能已经错失了与成功的机缘。因为成功的人有了想法就积极主动地去做,哪怕是失败了也不失掉尝试的勇气,而不成功的人,即使才能再大,也总是光说不做,他们守着空想的城堡,将所有的理想都寄托在没有实际行动的梦幻里。

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动就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你需要的不只是梦想,你还要付出切切实实的努力。如果光有好的想法,却一直静坐不不动,等待机会的光临,那么我们们永远都没办法接近成功。

行动,是通往幸福的必经小路。只有下定决心,历经学习、奋斗、成长,才有资格摘下甜美的果实。而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却没有付诸行动,说到底不过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长此以往,梦想逐渐开始萎缩,种种消极的思想也逐渐衍生,甚至于就此不敢再有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任命运摆布的平庸生活。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全球亿万富豪榜”。专家们发现,在近500位上榜富翁中,身价在“10亿美元”以上的497名超级富豪中,竟有237名是白手起家!至于如何才能成为富豪,美国作家福利森有过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秘诀就是:懂得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富豪不一定是某个伟大创意的发现者或发明者,但却是能把伟大创意付诸行动的人。

幸福之神高高的屹立于云端之上,她不时地向人间挥动着手中的橄榄枝,只有那些不断努力、奋力跳起的人才能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机会而得到她的青睐与提携,如果你有想法就要赶紧付出行动,别担心失败或困难重重,人都是在不断地跌倒与爬起中学会走路的,只有在不停地实践与追求中,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走进幸福的殿堂。

勤能补拙是良训

很多人总是试图挖掘幸福的秘诀,但秘诀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够真正说得清楚。

很多人都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幸福,但却难以做到。

李嘉诚曾经说过:“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在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100%靠双手勤劳换来。无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只要你勤劳,你就有可能登上幸福的巅峰。创业之初的20年时间里,我一直坚持别人一天能工作8小时,那么我就要工作16个小时,而且每星期至少有一天是通宵达旦的。因为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那时候的李嘉诚,每天一大清早就要出去采购原料和推销产品;中午回到公司,检查员工工作,简单地吃顿饭,又要出去;到了晚上,他还要做账;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第二天的生产。业余自学,更是不可间断,塑胶业发展急速,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业后的李嘉诚始终坚信勤能补拙的道理,直到今日依然保持着当初做“行街仔”时的老作风,在紧张的工作中度过每一天,不动声色去实现他的抱负。

正是这种长期的坚持,让李嘉诚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从一个行街仔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华人首富。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单纯的幸运才取得成功的。而是以勤为径,在洒满汗水的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要想让别人信服,就必须付出双倍甚至多倍的努力。

所以我们说,想成为“李嘉诚”的人数不胜数,可至今仍只有一个李嘉诚!

在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历程中,天赋、环境、机遇、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却是自身的勤奋,如果没有自身的勤奋,就算是天资奇佳的雄鹰最终也只能与草鸡为伍。成功不能单纯依靠能力和智慧,更要靠每一个人自身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和不惧困境的自我挑战。

在所有能促人成功的要素中,“勤”是必备的,同时又是唯一可以不受先天条件制约的,只要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这就是“勤能补拙”的道理。

人们常说业精于勤。勤是发展事业的唯一途径。孔子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孟子将四体不勤之人视为不孝之辈。历代家训中有一个共同的重要内容,便是“勤训”。

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说过:“我不知道有谁能够不经过勤奋工作而获得成功。”寓言中的守株待兔的人,曾经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一只兔子,但此后他就再也没有得到半只兔子。所以,不要指望不劳而获的成功。

为商者只有勤于生意才能财源广进;为官者只有勤于政事才能造福于民。

勤奋与刻苦是一所高贵的学校,所有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进入其中,在那里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独立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习惯也会得到培养。其实,勤劳本身就是幸福,如果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员工,就能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就越多。

幸福掌握在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上,所谓的成功正是这些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果。

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实干精神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个弱势。实干并且坚持下去是对勤奋刻苦的最好注解。如果你想做一个幸福的人,你就要像古埃及的石匠那样,一次次地挥舞着铁锤,把石头从山上劈下。也许1000次的努力和辛勤地捶打都不会有任何明显的结果,但最后的一击石头终会裂开的。而幸福的金字塔正是由这样的巨石一块块地堆砌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