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你上的24堂幸福课
22670100000010

第10章 智慧

——不要精明要聪明

在追寻幸福的路上,有一座灯塔,它无时无刻都在为你指明幸福的方向,这座灯塔就是智慧。

智慧通达则烦恼少。经商、做人都是如此。

要处理好人生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无一不是靠智慧来运筹和摆布。智慧不但是前行的灯塔,更是灵感的火花,它会引导着我们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世间最难是舍得

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在谈到“华人首富”李嘉诚时说道:“他有很多哲理性的语言,我都非常喜欢。有一次,有人问李泽楷,他父亲教了他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李泽楷说父亲没有教他赚钱的方法,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假如他和别人合作,如果他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他拿6分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他让别人多赚2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6分,但现在多了100个人,他现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话,100个人会变成50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

无独有偶,在中国台湾有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从一万元起步,做到100亿台币的资产。他是怎么创业成功的?他在别家做总经理的时候,对老板说,假如想要成功的话,应该考虑多让一分利而不是多争一分利。他给老板看一则报道,这则报道就是报道李嘉诚,然后在上面写着:“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他就是用这套经营哲学,成为一个拥资100亿台币的董事长。

前面提到的安东尼·罗宾,对李嘉诚的让利理论十分赞赏,并立即应用于实践中,他和任何人合作,一定是用这样的思考模式,因此他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罗宾说:“在台湾拓展业务的时候,有一个经纪人,他有买房子还贷款的压力,而我没有什么压力,但他的抽成不够,没有办法付贷款。为了帮助他付清贷款,我给他额外的提成。我的另一个合伙人,他也有很多合伙人,但他什么都不懂,我还得教,结果我和他对开分。为了帮助他消除他的生活压力,我愿意多牺牲20个点。”

台湾企业家、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也是一个让利专家,他认为,助人等于助自己。台塑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很高,让它的下游客户羡慕不已,建议台塑将自己的管理精华传授给客户,使客户能迅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项建议反馈到台塑后,王永庆欣然应允,决定开办“企管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学员来自众多行业,都是台塑集团公司的客户,连一些著名企业的老板也报名参加。

台塑企业本着为客户提供管理资讯服务的精神,对学员一律免费。台塑企业除提供教材外,同时免费供应午餐与晚餐。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咖啡时间”,供应各式餐点。根据台塑总管理处的成本核算,每位学员的花费约为800元台币,总支出达160万元台币。在一般人看来,花钱请别人来学自己的“绝活”,无疑是在干傻事。但王永庆的理念却是与人有利,自己有利。这正是他的思路与理念出类拔萃之处。

王永庆深知,台塑与下游企业乃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他从不利用“龙头老大”的地位为自己争利。相反地,他宁可自己少赚点,也要保障下游企业的利益。有一年,由于世界石油危机和关贸壁垒的盛行,使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全球塑胶原料价格普遍上扬。按市场常规,台塑此时提价是名正言顺的。但王永庆考虑到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决定降低公司的目标利润,维持原供应价,自行消化涨价成本。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大度,他说:“如果赚一块钱就有利润,为什么要赚两块钱呢?何不把这一块钱留给客户,让他去扩大没备,如此一来客户的原料需求量将会更大,订单不就更多了吗?”

让一分利反而十分有利,这一道理看似简单,但许多人一旦利益当前,却无法克服争利之心,从而丧失了长远利益。这正是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本质差别所在,也是人生成败的秘诀所在。

有人喜欢对于别人的财富抓住不放,也有人明知道是自己的财富却选择了舍弃。贪图别人财富的人,必将在获得的同时付出更多的代价;而主动舍弃的人,却可能得到上苍加倍的馈赠。

能得到上苍眷顾的人,幸福将是他人生的最终归宿。

做一个会保护自己的老实人

从小到大,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教导我们,要想生活幸福,做人就一定要老实本分,不要惹是生非。老实没错,人人都希望别人老实,喜欢和老实的人相处、交往,因为这样比较安全。“老实”还是中国式的谦谦君子的必备条件。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你可以老实,但不能太老实,在关键时刻,需要运用智慧保护自己。

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一夜之间成了香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伴随着滚滚财源而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赞誉,还有同行的激烈竞争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蓄意攻击。

一天,李嘉诚的秘书将一份《商报》放到了他的办公桌前。李嘉诚一看不由心惊,原来有人发表文章攻击自己:《且看长江公司的真面目!》。文章写道:“休看李嘉诚现在呼风唤雨,到处以他的塑胶花哗众取宠,招摇过市。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也从来不是什么精通塑胶制品的技术权威。如果翻开他的历史就会让人大吃一惊……”

“李嘉诚所谓的公司,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大杂院。不但所有厂房都是破烂陈旧的,就是生产塑胶花的设备,也没有一台是货真价实的,都是一些塑胶厂淘汰下来的废旧机器,被他买到手以后,修修补补,勉强维持生产。我们真为那些购买长江公司产品的顾客捏一把冷汗,他们根本不知道,像李嘉诚那样破破烂烂的厂房和家当,又怎么能够生产出敢与意大利名牌产品相抗衡的塑胶花呢?……”

这看似是一件小小的攻击事件,实则会给市场造成惊天大浪。

李嘉诚即刻起身,亲自背上一口袋沉甸甸的塑胶花前往香港中环的这家报馆。接待他的,正是报纸主编。

李嘉诚虽然心底震怒,但还是温文尔雅地告知主编,在未经查证之前写出十分偏颇的稿件上报是十分不妥的。他诚挚邀请总编和各位编辑:“我很希望各位全面了解一下我的长江公司。”

面对那些五彩缤纷的塑胶花,总编羞愧了。他立刻派有关人员记者全方位进行了解,并且配发了一条全新醒目的通栏标题:《请看李嘉诚创造的奇迹——简陋的厂房设备,优越超群的产品,当今香港工业之翘楚的诞生》。

记者写道:“李嘉诚在筲箕湾的公司确实十分简陋,设备也无法与先进工厂的新式机器同日而语。可是,值得读者们先睹为快并为之敬佩的是,李嘉诚在这简陋的条件下生产的优质塑胶花,几乎可与国外最为先进的米兰塑胶产品媲美。这就是李嘉诚的奇迹,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的奇迹,也是我们香港的奇迹……”

这一事件,李嘉诚处理得漂亮利落。而且,令人欣慰的是,《商报》上的图片和新闻,非但把第一次的恶意评说打压了下去,无疑也起到了普通商品广告所难以起到的宣传作用。

世人皆知李嘉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如果面对竞争对手的攻击,他继续保持“夹着尾巴做人”的君子之风,也许在当时就会被对手打倒,也就不会有今天世人皆知的李嘉诚了,更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儒商了。

正是因为李嘉诚放弃了所谓老实人的唯唯诺诺、俯首帖耳,才保住了长江站稳了脚跟。

其实,造成“老实人”种种尴尬现状的罪魁祸首,正是老实人自己,正是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弱势地位。

过分谦虚、不善于表达自我和推销自我,这是老实人的通病。其实,很多老实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且不乏才华和技艺。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现自己,是老实人融入社会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老实人不爱表现自己,优势得不到展示,而且对自己的缺点也不懂得巧妙地加以掩饰,以致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

对于个人来说,要推销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去打动人,这就是所谓的“包装”。包装并非是造假,也不是不诚实,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习惯的一种手段,只不过它带有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而已。在人际关系中恰当地运用包装手段,可以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老实人应该认识到,保护自我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只有做到有效地保护自我,才能进一步谈及壮大自我和更好地坚持原则。

随机应变,懂得变通

开创幸福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机会,要想自己能够把握机会、迎合机会、创造机会,那么我们就必须不停地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否则,就有可能会被时代淘汰。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在关上一道门时,就会在别处给你打开一扇窗。”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不拒绝变化,并且善于运用变通的思维方式,不断改变自己的观念,我们就能抓住机会,走出困境,进入幸福的新天地。

李嘉诚在帮助包玉刚豪夺九龙仓之前的本意是要将这个聚宝盆收入囊中的,但由于有汇丰和包玉刚的加入,奇货可居的九龙仓无疑成了一块烫手的热山芋,在此情况下,李嘉诚审时度势,把目光转而投向了和记黄埔。

和记黄埔的产业包括和记洋行和黄埔船坞两大部分,拥有资产60多亿港元,是当时港岛第二大英资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的最大上市公司。其中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以从事英产棉毛织品、印度棉花以及中国茶叶等进出口贸易为主,也涉及本港零售业。到“二战”前,和记已经发展为有20家下属公司的规模。

然而,辉煌不常在,1973年,股灾不请自来,紧接着便是世界性的石油危机,随后香港地产大滑坡。由于战线过长、投资过速,早就背负了沉重包袱的和记集团终于陷入财政泥潭,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元港币。1975年8月,汇丰银行以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为条件,注资1.5亿港元解救,于是汇丰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

根据公司法、银行法的规定,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以接管已经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但是当该企业走上正常经营轨道之后,必须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者是其他的企业,而不能长期控有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决定乘虚而入。因为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这是个很精明的判断。

很快,李嘉诚就如愿以偿,汇丰大班沈弼暗地里放出风声:待和记黄埔财政好转之后,汇丰银行会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对象,将所持和黄股份的大部分转让出去,并且汇丰不是意图售股套利,而是希望放手后的和黄能够恢复到良好的经营状态。

而包玉刚是香港商界与世界政要交往最多之人,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各界名人都要买包爵士三分面子。更有传闻,包玉刚正是由于得力于汇丰的鼎力支持才登上了船王宝座的。

如果李嘉诚坚持不放弃九龙仓,不但开罪于汇丰和包玉刚两大财阀,而且最终鹿死谁手亦未可知。

当此情形,精明的李嘉诚果断决定:放弃收购并将手中持有的九龙仓股票转让给包玉刚以换取他日后的支持,同时,还给足了汇丰大班的面子,有这两个人的帮助,自己日后入主和黄应该不是问题。

果然,在包玉刚斡旋下,汇丰很快就将9000万股和黄股转让给了李嘉诚。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而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了李嘉诚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这迂回包抄、一石三鸟,着实高明得令人拍案。

而这仅仅是李嘉诚商海搏击中众多案例之一而已。

由此可见,李嘉诚可谓是大智大慧的聪明人。

所谓聪明人,就是始终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并最终达到目的的人,聪明人不会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去硬打硬拼,那样,有可能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和痛苦;也有可能是两败俱伤,损失惨重。在这种时候,他会先退几步,以求打破僵局,为自己积蓄力量赢得时机。

迂回是妥协,不是懦弱。有计划的退步,是智慧,不是消极。如果你不想落得玉石俱焚的结果,那么就要忍耐,退后一步,忍耐一分,你才有机会,才有时间,为下一步的进攻做好准备。

虽然,做人的根本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但是,做人更需要能够随机应变,因此,结合当时历史环境的灵活变通就是最大的原则了。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只有能屈能伸、能弯能直,顺应社会潮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根据对象、处境、地点、时间灵活变通,才能在人生的博弈中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幸福。

去罗马不一定走大道

1966年的香港,民众的反英情绪日渐高涨。英方恐惧剧增,另采取暴力镇压,触发“左派”掀起“五月风暴”。动荡的局势加重了人们的恐慌,四处流传战事将起,于是引发了自“二战”后香港对外贸易市场有价无市,狂跌不止。

众多商号纷纷低价卖产套现,到外国图谋发展。但是同样忧心忡忡的李嘉诚却并没有选择立即放弃,他以自己独到的政治眼光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发展。1966年8月,李嘉诚渐渐从不同渠道获得来自内地的消息,武斗高潮自8月起渐渐得到控制,趋于平息。他果断判断:“五月风暴”不会持续太久,香港是内地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香港的现状会趋向缓和,动乱是暂时的,港人“弃船而去”,正是“人弃我取”、发展事业的大好机会。

故而,在同行们面对局势还一筹莫展之际,李嘉诚镇定地冒“有把握”之险,集中了主要力量,做出惊人之举:采取“人弃我取,趁低吸纳”的策略,趁机抢场,低价大量收购廉价地皮、楼宇,并在观塘、柴湾等地兴建大厦,全部用来出租。积聚力量,等待发展时机。

众人冷眼旁观,以为李嘉诚毫无疑问会栽一个大跟头。然而,令众人瞠目结舌的是,李嘉诚的判断是如此有先见之明。这次战后最大的地产危机,一直延续到了1969年。1969年,曙光突显,局势开始好转,危机平息,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开始复苏。当年离港人群再次回流,重新抬高地产、物业价格。香港百业复兴,地产更是炙手可热。

1971年,中国内地政治气候转晴,社会环境得到了极大的安定。1972年尼克松访华,更是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与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为香港创造了繁荣的最佳时机。此时,善于谋划的李嘉诚拥有的收租物业已从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630万平方英尺的规模。每年租金收入近400万港元,真正成就了“一个跟头翻上天”的神话。

历史往往如此,大起大落,反复跌宕。身在其中,不由自主、随波逐流者多;而唯有能够洞察时世、审时度势而非侥幸豪赌者,才能真正涅槃而生。

所有人都听过“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应该在这句话后面再加一句:不要走大家都走的那一条路。一来人多拥挤,竞争激烈,一不小心就被人碾了脚后跟踩掉了鞋;二来,前人踩出的路固然好走,但那么多人走在你前面,路上即使有些好花果,恐怕也都被前人摘净揪光了。你若想在人生中取得非凡的成就,就一定要尽力开辟一条不寻常的路,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寻找人们没有注意到或未予重视的某个领域中的空白、冷门或薄弱环节,然后勇敢地去创造、去尝试,你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大道,比别人早一步到达恢弘壮丽的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