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我们内心的冲突
22666600000013

第13章 绝望

神经症患者偶尔可以带着未化解的冲突,从他乐意做的事情中得到短暂的满足,可是,因为受到多个条件的限制,他的这种快乐必定非常少。他觉得快乐的时候,只能是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或者一定是群居的时候,或者一定是他有支配权的时候,或者一定是所有人都高声表扬他的时候。他所感到的快乐所依存的条件通常相互冲突,这再一次减少了他得到快乐的可能。例如,某个人希望另一个人坐上领导的位置,可同时,他又满心愤懑。再比如,某位女士想举办一次家庭聚会,可是因为她是追求完美的人,所以聚会开始之前,她已经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而筋疲力尽了。丈夫的成功让她觉得自豪,可同时又心存嫉妒。这并不是说神经症患者是和快乐绝缘的,只是说他的这种快乐转瞬即逝,而且不堪一击,他的不足之处和对不足之处的害怕轻易就可以击碎它。

此外,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即便是平常生活中的小事,在他看来都是大事。他不允许自己出现任何纰漏,虽然他难免会出错。因为他觉得出现纰漏就代表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肯定,所以,即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纰漏,都会让他陷入抑郁状态。假如听到别人评价自己,即便这个评价非常中肯,他的焦躁和担心也会更甚,于是变得更加不知足,更加抑郁。

这已经是极其恶劣的情况了,可是另一个因素的存在,却使情况更加糟糕了。大家都知道,给人希望,是让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灵丹妙药,可是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未化解的冲突让患者感到绝望,而绝望的程度由冲突的深度来决定。乍一看去,患者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行动的,他自我觉得事情正在越变越好,可内心深处却掩饰不住绝望。男性患者也许会把希望放在婚姻身上,觉得只要娶了一位好妻子,他就会拥有一栋更大的房子,老板也会变得更加和蔼。女性患者则想象着,如果自己是一个男人,个子会高于现在,或矮于现在,年龄会大于现在,或小于现在,总之,情况要比现在好上一百倍。这些希望都是通过外在把他们内心的冲突展现了出来,看上去对消除他们的忐忑是有帮助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他们,可是这样,只会让他们绝望的程度更甚。神经症患者希望通过外界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可他们不知道,神经症会一直伴随着他们。

相对来说,年轻人建立希望对外部因素的依赖程度更高,这也使得分析师在分析年轻患者时,要比想象中更困难。当然,随着他们年岁渐长,希望无数次落空,他们会逐渐从自身找寻失败的原因。

虽然患者没有发现自己内心深藏的绝望,可是他的外在表现都充分说明了绝望的存在和程度。患者所经历的一些失败带给他的失望程度远比带给他的合理影响大得多,对于这些经历,他不仅反应太激烈,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患者青少年时期考试没考好,被朋友出卖,被学校不合理地开除,抑或爱情受伤等等,都可能会让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中。虽然,对失败反应过度也许有特殊原因,可是我们不仅要研究这些特殊原因,还要发现失败本身所带来的无尽的绝望。患者也许会看上去很高兴,可是如果他想象过自杀或死亡,即便没有真的付诸行动,也足以验证患者身上有普遍意义上的绝望。绝望也许会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像放荡不羁、轻佻、待人处世随意等,这种表现不但时常出现在分析过程中,而且也时常出现在患者平常的生活中。此外,绝望还有一种表现,是面对困难时缺乏勇气和自信。在弗洛伊德所总结的分析治疗的负面反应的种种特点中,这种绝望占了一半。虽然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会有折磨和痛苦,可是也可以让人有新的体会,神经症患者可以把它当作一条好的出路。可是患者极大可能在面对问题时,会抱着失望的心态,他不愿意付出解决问题所必需的辛劳和折磨。乍看上去,这好像是因为患者在解决困难时,信心不足,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患者觉得即便把困难解决了,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因此,在进行分析时,他非常讨厌分析师给他带来的紧张,他会埋怨,说那些体会只会带给他恐惧,除此以外别无他用。绝望不仅仅有这些表现,还会表现出爱幻想和对未来进行预测。我们极易发现患者是以消极的态度看待未来,可是表面上看上去,这只是他害怕遇到困难、恐惧犯错的普遍性焦虑。很多神经症患者都觉得未来看不到光明,一片灰暗,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预言女神卡珊德拉(卡珊德拉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特洛伊城公主,具有很强的预言能力。据说在特洛伊战争中,她曾经对特洛伊人做出警告,可惜没有人相信她的话。)一样。不管患者的想象多么理智,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他一直看着黑暗判断出,他的内心深处深埋着绝望。最后,绝望还有一种表现是慢性抑郁。通常情况下,它并不被人们看成是一种抑郁,因为它披上了快乐的外衣。即便患者饱受抑郁的折磨,可是表面上看上去,他们也许很高兴,可以与他人快乐共处,总的来说给人的感觉很幸福。可是他们早上起床时,通常要白白浪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他们缺乏勇气面对新的一天。他们往往不会说出“生活就是一座牢笼,直到死了才能解脱”之类的话,可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对生活不抱有希望了,因此才总是表现出一副没有活力的伤感。

也许,患者也多多少少发现了自己的绝望,虽然他不清楚绝望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类患者对待生活,极少畅想美好的事物,一般都是被动接受生活带给他的所有,而且还是以一副容忍的心态。他相信宿命论,通常用哲学理论来宽慰自己,说人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是注定的,生活的本质就是一场灾难,傻子才会有别的想法。

分析师在和这类患者首次打交道时,就会感受到他们的绝望。患者极有可能给人留下极其恣意的印象,因为他会反感一丁点麻烦,不想承担一点点风险,不想付出一点点代价。他之所以不想付出什么,是因为他根本不期望付出后能得到什么。这种类似的态度会无数次出现在他的生活里,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他对现在的生活环境不满,也无法通过行动来改变什么,因为再小的困难,他都会觉得非常大,事实上对于他所不满的现状,他只需要付出少许的努力就可以改变。

深深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绝望,有时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让患者发现。例如,分析者给患者打气,让他继续努力,好把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掉,患者也许会说:“这怎么可能呢?你不这样认为吗?”可是,当患者发现自己内心深藏的绝望时,他会熟练地将它归因于外部因素,像婚姻、工作、政策等,他要让自己相信,他本身没有责任。他埋怨的往往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和短暂的环境因素。他觉得自己不可能得到幸福和快乐,也不可能成就什么伟业,所有可以让他的生活变美好的事情都离他非常遥远,只有绝望陪伴着他。

在《致命疾病》一书中,索伦·克尔凯郭尔(索伦·克尔凯郭尔是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说,所有绝望的源头都是不能成为我们自己。这句寓意深刻的话好像让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成为我们自己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不能实现这一点会让我们陷入多么绝望的境地,不管哪个时代的哲学家都反复申明,包括禅宗经典也把它当作关键性课题。现代学者约翰·麦克马雷说过一句很值得我们借鉴的话,他说:“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是真正成为我们自己吗?”

未化解的冲突最坏的结果就是绝望。患者不再抱有希望,任由自己的人格持续分裂,这就是绝望的源头所在。这种状况可能是多种神经症带来的。矛盾就如同一座监狱,患者觉得自己就像失去了自由的鸟儿,虽然屡屡尝试,可最后都失败了。而且更恶劣的是,这些尝试加剧了他的自我疏离,因为屡屡遭受打击,他的绝望程度更重了。患者在从事开创性工作时难以取得成绩,当努力白费以后,他就更加没有积极性了,而且因为他的精力大面积分散,所以他的尝试从来没有成功过。在他的爱情、友情和婚姻上,这种情况都有过表现,可以说他的所有努力都没有取得成功,而反复失败,又让他更加失望。就如同实验用的小白鼠看到笼子外面的食物,反复跳起来朝食物扑过去,可因为前面横亘着障碍物,不管它尝试多少次,都还是会受挫。

无法成为理想的自己,一样会带来绝望。也许这是引发绝望最关键性的原因,可是也不能百分百肯定。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通过分析,患者发现了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极大悬殊时,他的绝望就明显表露出来了。不能达到理想中的高度只是绝望的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因此所带来的自我否定。他觉得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只要他内心想要的,势必与他无缘。

患者陷入绝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重心转移。患者失去了生活的原动力,转而到外界去寻找虚幻的核心。他不仅把自信和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应该有的理念弄丢了,还会自暴自弃。这种生活态度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可以被理解成这个人在精神上已经死了,可是人们往往不够关注这一点。索伦·克尔凯郭尔说:“可是,虽然他绝望沮丧……他依然可以……接着往下过,至少表面上看上去和别人没有区别,每天疲于奔命,结婚生子,争名逐利,保卫自尊。像这样很难让人关注的东西,世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人们最鄙视的东西就是自我。让某个人发现自我,对他来说无异于一次悲惨的经历,最大的悲哀就是,他已经没有了自我。发生这种事时,没有人会有所察觉,就算发生了,也似乎没发生什么一样。根本比不上断了胳膊少了腿,或失去妻子这样的事值得关注。甚至就连丢了几分钱也比失去了自我更加引起人的注意。”

通过临床观察,我发现,分析师极少严肃对待绝望,也不会采取合适的解决办法。我的一些同行在看到患者的绝望以后,有的看到当作没看到,根本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有的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自己也觉得绝望。医生的这种态度对分析工作是极其不利的。假如不命中关键之处,即便分析师付出了很多努力、治疗方式也很高超,可是依然会让患者觉得,分析师已经不打算对他进行治疗了。不仅在医患关系上会发现这种情况,在平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现这种情况。例如,有的人总是对同伴的能力表示质疑,那他又怎么可能真的帮助到同伴呢?他根本都不配做朋友。假如无视患者的绝望,那么,所犯的错误则和上面的错误相反。他们只是单纯地激励患者,因为他们觉得激励是患者最需要的。虽然这种做法有值得被颂扬的地方,可是根本不能把实际问题解决掉。尽管在分析师的激励下,患者会感受到对方的好意,可是他依然对分析师没有好感。患者的潜意识非常清楚,这种好意的激励对于他远离绝望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间接地看到患者的绝望和绝望程度。我们的第一要务就在于从这些间接的表现中发现它,而且当面把它解决掉。我们一定要知道,患者的绝望是从他未化解的冲突中来的。不仅如此,分析师还应该告诉患者,神经症被消除的最大障碍,就是患者不想试着去改变现状和他觉得现状根本不可能得到改变的态度。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里面有一幕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有一个濒临破产的家庭,他们不忍心离开自己钟爱的樱桃园,可是这个事实是他们必须要接受的,所以他们觉得难过绝望。他们请来的一位顾问这样对他们说,在庄园里盖几间房子,然后租给别人。这个提议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可是他们无法打破固有的观念,不想听从这个提议,只是被难过和绝望所包围。他们绝望地问,难道他们真的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如果那位顾问是一位分析师,就会跟他们说:“现在你们的确有一道难题要解,可是真正让你们犯难的,是你们的绝望心态。为什么要绝望呢?你们只要把生活方式稍微变化一下,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

如果分析师在解决问题时,有自信、有勇气,也有魄力,他才能相信患者可以化解自己的冲突,从眼前的困境中走出来。可惜的是,弗洛伊德的理念和我所坚持的这一信念刚好是反过来的。弗洛伊德在看待人类未来和分析疗法时,从本质上来说,他的心理学和哲学是消极的。他的悲观主义以他的理论为基础,因此必定是失望的。他觉得人类被本能所鞭策,本能最多只能得到“升华”的调节,人想要得到满足的本能倾向注定了在社会上会处处受挫。他觉得,本能被夹在“自我”和“超我”之间,浮浮沉沉,两头碰壁。“超我”就是对本能欲望进行打压,而“自我”没有一丁点自由,除了被来回拉扯,强制性接受两边的修正,所以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思想。所谓完成自我的愿望,只是一种自恋。人天生就有破坏欲,人被“死亡本能”所主导,只能在自己经历磨难和破坏他人之间二选一。弗洛伊德的这些观点,使源于他的非常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为这些观点都对一个也许存在的事实予以了否定:积极态度可能会让人发生变化;相反地,我相信神经症中的强迫性是从人际关系失调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这些倾向,随着人际关系的变好,可以发生变化,来源于矛盾倾向的冲突也能被彻底清除。我不敢说我所提倡的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全面的,可是我觉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从本质上进行改变是有可能实现的。此外,要想把这些局限明确划分出来,我们要做的工作还不少。

下面这几个原因可以让我们发现辨别和解决患者的绝望有多么重要。首先,一些特殊性问题,像自杀、抑郁等,通过这种解决方法,也许就能够圆满地解决掉。想要把患者的抑郁症治好,第一步就需要绕过他一般性的绝望,找到他饱受折磨的冲突因素。当然,因为抑郁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绝望,所以想要把抑郁完全解决,就必须直面绝望,假如没把根源找到,是无法根治患者的慢性抑郁的。处理自杀倾向也是一个道理。大家都知道,自杀冲动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诱发,像挑战、绝望、报复等。假如先弄清楚冲动是由什么引起的,再去阻止自杀,那么一切为时已晚。假如分析师可以暗暗地关注患者的绝望,投以更多的精力,而且在合适的时机到来时,和患者一起对他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就可以尽可能避免发生自杀事件了。

此外,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之所以难以康复,就是因为患者的绝望在中间作怪,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弗洛伊德想要用“阻抑”这个词,把所有阻碍患者康复的因素都包括进去,可是绝望很难被我们归到这一类。阻抑是一个集合名词,它侧重于指代患者内心逃避对现状进行改变的所有因素。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必须对阻抑和促进这两种力量,也就是阻力和动力进行研究。患者的动力是从他的内心来的,它是一种可以带动人得到内心自由的乐观向上的力量,可以把他的活力激发出来,用来把阻力克服掉,而分析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对患者有更深刻的了解。内心活力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对于人类承担成长所带来的难以规避的痛苦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假如患者的内心活力被再次激发了,他就有勇气和信心把曾经带给他安全感的态度放弃掉,而用崭新的态度来生活。这个过程需要患者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分析师的强迫和督促都起不到什么作用。而这种无比宝贵的力量,却被患者的绝望给封锁了。可以说,它是分析师最强大的助推力,可以帮助他对抗患者的神经症,因此,分析师假如不能对这种力量加以辨别,而且采用合适的方法加以引导,那么,就相当于错失了一位力大无穷的好伙伴。

对问题进行说明,并不等于把问题解决了,对于患者的绝望来说更是这样。假如可以把患者的宿命感消除掉,鼓励他更有自信改变现状,而且让他意识到最终可以打败绝望,获得自由,那么,患者就得到了自主行动的能力,也就相当于我们的工作真正往前推进了一步。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例如,当患者感悟到什么时,也许会变得极度乐观,而当他遇到更难的问题时,他又会被绝望所包围。这一过程也许要反复、多次经历。可是,患者已经意识到自己确实可以做出改变,而且内在的动力也更强,那么对应地,绝望所带来的不好的影响也会慢慢不那么大了。在分析一开始,这种动力可能只能在他的小小愿望上找到,也就是他想远离让自己焦虑的症状。可是,随着患者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所受到的约束,随着他感受到自由是多么的快乐,这种动力会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