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塔木德智慧全书
22666300000003

第3章 智慧: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2)

【巧劝国王接济邻国】

如果把赚到的钱全部揣进腰包,你就不是一位真正的富翁。

——塔木德

古时有一位非常聪明的拉比,经常帮助人们解决困难,连国王遇到难题也要去请教他。

有一天,国王派人来把拉比请去,对他说:“我国今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但麻雀和老鼠泛滥成灾,吃掉了田地和库房里的大量粮食,造成了重大损失。请你帮忙想个办法,怎样能把这些麻雀和老鼠彻底消灭掉,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

拉比低头沉思了片刻,然后说:“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需要花很大代价。”

国王问:“需要多大的代价?”

拉比答道:“恐怕得用去上千袋粮食。”

国王非常惊讶:“怎么会用这么多粮食呢?”

拉比说:“我们用这些粮食来喂麻雀和老鼠,它们吃饱了之后,自然就不会再去田地里和库房里肆虐了。如果不喂它们,它们也一样会去吃,还会使土地和库房遭到破坏,那样的话,我们的损失会更大。”

国王有些将信将疑:“拉比,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哪有这样消灭麻雀和老鼠的呢?”

拉比说:“陛下,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呢?不过,我用这些粮食不是在我们国家里喂麻雀和老鼠,而是要把它们撒在邻国的土地上,把老鼠和麻雀引到那里去。”

国王听到这里不作声了。他知道邻国今年闹灾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粮食极度短缺,人们吃饭都成了问题,所以那里的老鼠和麻雀才都跑到自己的国家来了。国王对拉比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要我接济邻国的百姓吧。”

“是的,陛下,”拉比说,“虽说我们与邻国的关系向来不睦,但总不至于忍心看着他们的百姓忍饥挨饿吧。况且,这样做既可以消除我国土地上的老鼠和麻雀之灾,又可借机与邻国改善关系,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国王觉得拉比说得非常有道理。其实他也知道不应该对邻国的灾荒不闻不问,况且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解决本国的鼠患雀灾问题。于是,他马上给邻国送去了大量的粮食,帮邻国百姓度过了饥荒。从此,国王土地上的麻雀和老鼠日趋减少,两国之间也建立了睦邻友好的关系。

【拒绝的学问】

该拒绝而不拒绝,只能加深痛苦。

——塔木德

有一位犹太教徒不知怎样才能拒绝痛苦,于是他去问拉比。开始,拉比让他自己去悟。第一天,拉比问他悟到了什么,他回答说不知道。拉比便举起小木棍打了他一下。第二天,拉比又问,他仍回答不知道。拉比举起小木棍打了他两下。第三天他仍然没有收获,当拉比举起小木棍再次要打时,他却挡住了。于是拉比笑道:“孩子,你终于悟出了拒绝痛苦的道理了。”

在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有一家名叫“芬克斯”的酒吧,营业面积只有30平方米。店虽然小,但却名声远播,它曾连续3年进入美国《新闻周刊》评出的世界最佳酒吧前15名。这一结果,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芬克斯”酒吧是一个名叫罗斯恰尔斯的德裔犹太人开的。有一天,他突然接到正在中东进行访问的基辛格打来的电话。基辛格首先自报家门,然后说他在别人推荐下,打算当晚与10名随从前往“芬克斯”酒吧,并希望到时酒吧能谢绝接待其他顾客。

罗斯恰尔斯非常客气地婉拒道:“您能光临本店,我深感荣幸,也非常欢迎,但因为您的缘故而将其他顾客拒之门外,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基辛格听了这话后,很不高兴地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傍晚,罗斯恰尔斯又接到了基辛格的电话。这次是基辛格特意打来向他道歉的。首先基辛格为自己昨天的失礼行为深表歉意,然后说明天想订几个座位,这次只带3个人来,并表示不必谢绝其他客人。对基辛格这样一个大人物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

然而,罗斯恰尔斯的回答却是:“非常感谢您,但我还是无法满足您的要求,不能接受您的预订。”

基辛格非常意外地问道:“为什么?”

罗斯恰尔斯说:“因为明天是星期六,本店休息。”

基辛格几近恳求地说:“我后天就要结束访问回美国了,您能否破例一次呢?”

罗斯恰尔斯诚恳地提示道:“实在对不起,先生,你我都是犹太人,您应该知道,星期六是犹太人的安息日,如果经营,那是对神的玷污。”

基辛格只得放弃了。

美国记者知道这件事后,便写了一篇题为《基辛格与芬克斯》的报道,发表在美国的各大报纸上。罗斯恰尔斯宁可得罪大人物,不怠慢普通顾客,不违反本民族规矩的做法,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大大提高了酒吧的知名度。

犹太人非常注重商业道德,就像罗斯恰尔斯一样,他们绝不会为了某位特殊顾客而对其他顾客不敬。即使是对基辛格这样的大人物也不例外,这是非常让人尊敬的职业道德。

《塔木德》提示我们,生活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拒绝,或是拒绝他人或是被他人拒绝,这两种都是很伤面子的事。其实,在自己力所不及的情况下拒绝别人,也是一种坦诚。如果将自己办不到的事情模棱两可地应承下来,无疑是在欺骗人家,最终在彼此的期待中,定会由失望而伤了感情。

学会拒绝,首先要做到不滥用友谊,其次不要强人所难。过犹不及,和别人打交道尤其如此。只要能够做到以上两点,就能得到他人的谅解与尊重。

【批评的学问】

来自心灵的一丝悔恨,要好过在他身上抽打若干鞭子。

——塔木德

有位犹太人经营着一家工厂。一天,工厂里意外失火,这场大火导致这位犹太商人损失惨重,负责消防、安保的经理知道自己闯了祸,战战兢兢地来到老板的办公室,等待老板的处罚。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犹太老板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对他在救火中的表现给予赞誉,出门时,犹太老板拍着他的肩膀,说了“好好干吧”这四个字。

出这么大的事情,按照常理,负责人肯定要受到处罚,犹太老板并非姑息部下犯的过错,他这样做有自己的道理,这正是他人事管理上的成功之处。

说来,这位犹太老板还是相当的严厉,业务员对外打电话的方式不对时,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火灾发生后,经理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还得到老板的安慰,对于这位经理而言,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更让他心怀羞愧,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对老板会更加效忠。

这位犹太老板的高明之处在于成功地抓住了人的心理: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出现小错误时,当事人极有可能会忽略掉,作为管理者对这种行为进行批评,以此引起对方的注意,下次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当在工作中出现重大错误时,即便是愚钝的人也会知道自己错了,这时的批评就显得多余了,如果管理者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或处罚,会引起当事人的逆反心理。

如何使用好批评的“武器”呢?对于领导者来说,是极难把握尺度的。所罗门王国时期,有位将军把它使用得游刃有余。

将军的部队有很多当初与他作战的对手,还有曾经背叛过他的人。如果把这样的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将军顶住各方压力,任用这些人中那些有才华能善战的人。

当别人对他的任命产生不解时,他却解释道:“他们当初的确是我的‘敌人’,按说这样的人不值得信任,但是他们有能力,能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所以不能将他们的能力埋没了。”

“可是他们毕竟……”

将军明白问话者的意思,又说道:“关键是怎么任用他们。”

当那些人犯小错误时,将军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信一样,用温和的口吻指责他们;一旦他们之中谁犯了大错误,将军就会公开批评,并让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处理意见。结果,犯错者不仅心服口服,其他人也觉得公平合理。曾经有位在背地里说他坏话的人,将军不予计较,依然任用他,并把他安排在军队中很重要的岗位上。正是由于将军采取唯贤是举、赏罚分明的方式,在军中建立起很高的威信,将士们一个个奋勇争先,部队的战斗力很强大,所到之处战无不胜。

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错误,不加以重视,认为无碍大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塔木德》中说:“不要轻视生活中的小错误,它恰恰反映出对待问题的态度。”如果不去及时纠正这些小错误,就形成一种不良习惯,甚至使人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当犯下大错误时,犯错者心知肚明,这时的批评就没有任何意义,而进行安慰,更能收买对方的心。所以,批评是一门学问,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掌握他人心理的能力。

【赚取医疗费】

别期望别人拯救你,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塔木德

犹太人玛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她从小过着公主般的生活,结婚后也一帆风顺,没有什么坎坷,但是,而今年近古稀的玛丽突然经历了一连串的事故,让她备受打击。她的儿子在出差的途中遇到了火车出轨事件,不幸身亡;老伴儿一着急心脏病复发,也撒手西去了。玛丽现在常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也不知道造了什么孽,今后该怎么活呀!”

3个月过去了,玛丽在女儿的劝说下走出了屋子,她看着别人老少同乐的样子就觉得心酸,她怀念过去的岁月,思念丈夫、儿子,每天都陷在回忆中,有时笑有时哭,精神显然出了问题。有时候,她会抱着丈夫和儿子的照片哭上半天,甚至有时她觉得好像丈夫就在她身边,常常自言自语。最后,她终于病倒了。

女儿把她送到医院,医生了解病情后,对玛丽的女儿说:“女士,您的母亲的病在心里。她现在陷入了过去,无法走出来,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试一试。”医生小声地对女儿说了几句,女儿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

“这位太太,您今年多大年纪?”医生把玛丽扶到诊室,问。

“65岁。”玛丽没精打采地回答。

“您现在要经过长期治疗才能恢复,但这治疗费用您的女儿可能无法承担。”医生遗憾地摇摇头。

玛丽看向女儿,女儿脸红红的,好像很羞愧的样子。玛丽说:“即使有,我也不能让女儿给我出治疗费。我有些积蓄,不知道够不够?”说着,拿出一个存折。

医生接过存折,看了看说:“唉,真遗憾,太少了!这样吧太太,我们这儿对付不起医疗费的人有个优惠,就是每天去各个房间,跟着护士查房,以赚取医疗费。”

玛丽想了想,答应了,她也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她不能给女儿增加负担,而且如果真的确诊为精神疾病的话,那是多么悲惨的事呀!从那以后,玛丽跟着护士在医院的各病房之间忙碌着,有时候碰到年纪相仿的病号还坐在一起聊聊天,渐渐地,她觉得自己轻松了很多,脸色也变得好起来。

一天,正在与邻病房的一个病号聊天时,她的主治医生来到这里,高兴地把一张纸递到她的手中,玛丽接过一看,原来是一张出院通知单。

医生说:“太太,您来医院已经3个月了,恭喜您,您的病已经在您的治疗下康复了。”这时,女儿抱住玛丽,哭着说:“妈妈,您吓死我了!”

玛丽不解地看着眼前激动不已的两个人,惊奇地问:“我并没有吃药,打针呀,这样就好了吗?”

“是的,因为您现在已经不活在过去了!”医生握着玛丽的手说。

这位医生是智慧的,他知道患者的病因不是来自身体,而是心理方面的,于是便以“赚取医疗费”为由,给她开出了处方,彻底将她的病治疗好。

天地万物,自然轮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昨天已经过去,没有必要再去反复回忆,明天还没到来,更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塔木德》中说:“生命可贵,时间不会暂停。”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体悟生命的喜悦。去欣赏“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享受生命所赐予的每一次欢乐或痛苦,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而完美的。

【让对手把枪里的子弹打光】

上帝夺取了我们的一切,剩下的只有我们。

——塔木德

一天傍晚,一个长期在外地干活的犹太木匠,兴冲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口袋里装着几个月辛辛苦苦赚到的钱。

经过一片树林时,突然从他斜对面的大树后面蹿出一个强盗,挡住了他的去路,并用枪顶住他的脑袋,恶狠狠地说:“我只图财,赶快把你身上所有的钱都交出来,不然的话,我就开枪了。”这个木匠下意识地护住装钱的口袋,强盗用另一只手拨开木匠的手,强行把手伸进木匠的口袋里。

转眼间,几个月的辛苦钱全部落入强盗的手中,就在强盗把抢来的钱向自己口袋里塞时,木匠恳求道:“看在明天就过逾越节的份儿上,你把我的钱还给我吧。你抢走的钱,对我非常重要;如果我没有了钱,就无法给孩子买食物,就无法给老婆买衣服。如果我回去,告诉妻子,我的钱在树林中被抢走了,你认为她会相信我吗?她一定会认为我在外面鬼混,把钱都花光了。”

强盗迟疑了一下,马上露出一副凶恶的面孔,说:“至于你如何向你的妻子解释,与我没有任何关系。”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木匠继续说软话,“求求你,帮我一次,让我的妻子相信我遇到了强盗,好吗?”

强盗想了想,说:“你让我怎样帮你?”

木匠摘下戴在头上的帽子,说:“很简单。我把帽子抛向天空,你对着帽子开一枪,只要把帽子打个窟窿就可以了。”

强盗一听,认为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了,便说:“我答应你的要求。”

木匠听他这么说,转忧为喜,又说:“为了让妻子不存在半点疑虑,还需要你在我的衣服上打一枪。”

“没问题,这个忙我帮定了。”强盗爽快地说。

于是,木匠把帽子扔向天空。强盗的枪法还不错,随着“砰”的一声响,木匠的帽子应声出现一个窟窿。木匠从地上捡起帽子,反复对强盗表示感谢。强盗似乎被他的热情所感染,以为自己真的做了件好事,也和木匠客套起来了。

几句简单的客套之后,木匠撩起衣角,对强盗说:“请你就对着这个地方开枪吧。”

强盗也不客气,端着枪,对着木匠手指的地方扣动扳机,结果枪却没有响。

“怎么回事儿,难道你不想帮我吗?”木匠问。

强盗拉开枪栓,气愤地说道:“没有子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