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塔木德智慧全书
22666300000029

第29章 处世:用感恩的心对待生活(4)

竞赛当天,人们蜂拥来到公路的起点。这些人之中,有的乘着华丽的马车,有的骑着高头骏马,也有准备跑步的和徒步行走的。随着一声口令,比赛开始了。人们一整天都行进在公路上。每个人来到终点时,都会向国王抱怨说,路上不时地出现一些石块和碎石,阻碍了他们的行程。

在这一天快结束的时候,最后一个参赛者完成了他的行程,来到了国王的面前。他看起来疲惫不堪,而且身上非常脏。他在向国王表达了敬意之后,呈上了一袋金币。他说:“尊敬的陛下,我沿路停下来去清除阻路的石块和碎石,所以才来晚了。这袋金币是我在一块石头下面发现的,我希望您帮我把它交还给它的主人。”

“你就是它的主人。”国王高兴地说。

“哦,不,”这个人说,“这不是我的,我并没有这些钱。”

“没错,这金币是你的,”国王说,“因为你赢得了这场竞赛——以最佳方式走完这条公路的人,就是为后面的人清除障碍而使公路变得畅通的人!”

《塔木德》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每个人也都有帮助别人的义务和责任。一旦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这种关系,生活就会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上帝奖赏助人者】

把自己与社会隔开,本身就是罪恶。

——塔木德

《塔木德》上就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某地有一家大农户,户主被当地人誉为最慈善的农夫,因为无论谁遇到难处去求他,他都会慷慨解囊。每年拉比都会到他家访问,而每次他都毫不吝啬地捐献财物。

这个农夫一直靠着一块大农田致富。可是有一年这里发生了灾害性气候,农夫所有的农田和果园都遭到了风暴的袭击,造成全部绝产;接着又一场灾难袭来——牲畜发生了瘟疫,他家所有的牲畜都死光了。听说他濒临破产了,债主蜂拥而至,把他所有的房产和家具扣押起来,最后他只剩下一小块土地。可是他仍乐观地说:“这些财产既然都是上帝赋予的,那么上帝又把它们收回去了,还有什么说的呢?”话语中丝毫没有怨天尤人的意思。

当年,拉比们又像往常一样来到农夫的家,见他家道如此败落,除了对他表示慰问外,就不想请他捐献了。

农夫的太太却说:“我们每年都要为拉比建造学校、维修会堂,为穷人和老人捐款,今年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了,非常抱歉。”

后来,夫妇俩觉得让拉比们空跑一趟于心不安,便决定把最后剩下的那块土地卖掉一半,然后把钱捐给拉比。拉比们知道这件事后,对他们夫妻俩简直是感激不尽,并说上帝一定会报答他们的。

有一天,农夫正在剩下的那半块土地上犁地,耕牛突然滑倒了。当他手忙脚乱地拉起耕牛后,在牛蹄下发现了一个封得严严实实的大瓷坛子。农夫打开一看,里面装着满满的金币,数量足够他下半辈子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了。从此他又过上了先前的富裕生活。

第二年,拉比们又来到这里,去了农夫原来的家。他们原以为农夫还和原来一样贫穷,可邻居们告诉拉比们:“他已搬入新居了,瞧!前面那所高大的房子就是他的新家。”

农夫见拉比们来了,热情地把他们让进屋子,然后告诉了他们这一年里发生的事情,并总结道:“只要乐于助人,上帝一定会奖赏他的。”

《塔木德》中还有一个恶有恶报的故事:

一群游人在海上同乘一条船。其中有一人拿出一把钻,开始在自己身下的船板上钻洞。

同船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那个人回答说:“这与你们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在我自己的座位下钻洞。”

其他乘客说:“但你这样做会使船漏水,将我们大家都淹死啊!”说完大伙儿就七手八脚地把他扔下了海。

犹太人认为,助人即助己,害人者终害自己。犹太人在经年累月的流浪岁月中,正是由于一直保持着团结互助的精神,才为他们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爱邻如爱己】

不可无故陷害邻舍,也不可欺骗。不可说:“他怎样对我,我也怎样对他。”

——塔木德

所罗门王国里有一个村子,村里有两位农夫是邻居,这两位农夫做事爱斤斤计较,平时,不管大事小事没有不吵架的时候。

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一连几个月不下一滴雨,干枯的农田急需灌溉。有一天,终于盼来了一场大雨,两家人都想把水渠里的水引到自己家的农田里,但两家共用一条灌溉沟。

“我们家的水田在上面,应该先浇我家的地!”

“我家的农田在下面,但在下面就应该后浇吗?这是哪国的法律!”

刚开始,他们还只是打嘴仗,后来就扭打在一起。

“哎呀,邻居之间怎么能吵架,还动上了手,真是胡闹!”

在雨中路过的贤士看到两个农夫在打架,便走到两个农夫跟前劝说:“停下来,你们跟我去所罗门王那儿评理,看你们谁对谁错。”

他们拜见所罗门王,讲明原因,恳请所罗门王能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判。

所罗门王听完后,半晌没有吱声,忽然他瞅了瞅站在一旁的贤士,问:“你是证人,那我问你,他们俩谁先挑起的是非?”

贤士认真地回想着。两个农夫焦急地等待贤士的回答。

“陛下,在回答以前,我有一个请求。您若保证会做出公正的判决,我就当证人。”

“我保证做出公正的判决。”

“您听我说,他们俩先是互相对骂,后来又拳脚相加。”

“嗯,那么两个人应受到一样的处罚。”

“陛下,我再一次请求您保证做出公正的判决。否则,我不能继续作证。”

“贤士,你放心好了,我会做出公正判决的,但不知你要求的公正判决有什么标准?”

“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化解他们之间的仇恨,让他们和睦相处。”所罗门王表示赞同:“我宣判:两个人回家好好种地,今后再也不要因为这种事情来找我。”

贤士会心地笑了。走出公堂,两个农夫几乎同时握住对方的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所罗门说邻近的朋友胜过远方的兄弟,要与之多接触,多亲近。

所罗门劝诫人们:“爱邻如爱己。”要求对待邻居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实际上,在犹太法律系统中,许多约束邻里关系的条文都是从道德法则直接发展出来的。举个例子,如果邻居能从某件事得到好处,而另一个没有损失,后者应该顺从前者的心愿。这种道德法的典型是巴比伦尼亚先贤发展出来的“先占法”。如果某个人要出卖财产,他一定要优先卖给相邻的人。

犹太人在处理邻里关系方面还有如下规定:

首先要尊敬邻居,不可藐视,更不能用言语伤害他们:“不虔敬的人用嘴败坏邻居,懂得道理的人用知识帮助邻居”、“藐视邻居的,毫无智慧,懂得道理的人却静默不言”。其次要端正心态,善待邻居,严禁发生以下行为:出卖邻舍的信任,与邻居之妻发生越轨行为,随意为邻居担保,出庭陷害邻居,泄漏邻舍的秘密,拿邻居开玩笑,大清早对邻居表现得过于热情,串门太多等。

犹太人善于处理邻里关系,在犹太人居住的区域里,很少有争吵、打架的事情发生,正因为如此,犹太人才有非常强的向心力。

【贪心会使人愚蠢】

上帝护卫义人,贪心使人愚蠢。

——塔木德

有一个富人快要过生日了,他发请柬给城里有权有势以及那些与他一样有钱的富人。

有一个从前也是个富人但现在已沦为穷光蛋的人没有受到邀请。但他还是决定要去赴宴,外面天气相当冷,可他没有大衣可穿,所以不得不穿夏天的单薄衬衫。

“哎哟,冻死我了。这怎么行,得想办法才行。”

于是他在一只布袋里装满了石子儿背着跑了起来。一会儿,他感觉浑身热了起来。

看到穷人走进来,富人装出高兴的样子迎了上来。

“天这么冷,你连大衣都没穿该多冷啊。来,先暖暖身子吧。”

“冷?哦不,您看看我现在都热出汗了。”

富人仔细一看:可不是嘛,穷人虽说穿着夏天的衬衫,但脸上的确流着汗。

“我穿的这件衬衫啊,冬天穿着暖和夏天穿着凉快。”

“哟,还有那么神奇的衣服?”

富人吃惊地摸着穷人穿的衬衫。

“我这可是家传之宝,万金难买。”

富人有些眼红,他想把这稀世宝贝弄到手:“把它卖给我吧,我会出很高的价钱。”

“可是,卖了这件衬衫我会得到祖先惩罚的。但您这么恳切的请求,我不能拒绝……您能出多少钱?”

“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

穷人装着很无奈地脱下了衬衫。富人给了他很多的钱及一套皮衣。

几天以后,富人准备出门,他忽然想起那个高价买来的衬衫。

“快把那宝贵的衬衫给我找出来吧。”他对他的老婆说。他的老婆给他找来了那件衬衫。

富人只穿着薄薄的衬衫走出了家门。

“哎哟,好冷啊。”

刺骨的寒风毫不留情地透过薄衬衫直剜着皮肉。

富人傻等着衬衫变暖。可是不管他怎么等,衬衫始终没有变暖。最后富人终于全身冻僵倒在了地上。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美好的事物及财富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事物和财富必定是自讨苦吃的。这样的人,穷其一生追求无限的东西,其生活必不会快乐,只因其贪心太重。

此外,过度的贪念可能会催生恶念,贻害世人,当然,自己最终也会受到伤害。

金钱被犹太人推到很高的地位,但所罗门却不赞成贪心,因为在他看来,贪心会令人头脑发胀,思路受阻,会阻碍人们进一步的发展,换一句话说,过于贪心会使人变得愚钝,同时,也会有损自身的形象。

《塔木德》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然而过分地贪心,追逐物质利益会使人丧失理智,变得盲目而愚蠢。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犹太商人从不贪图过分的利益。贪心使人利欲熏心,头脑变得简单,故事中的富人因为贪心,居然相信在天寒地冻的冬天一件破旧不堪的衬衫能够抵御寒冷,可谓愚蠢之极,最后落得个冻死路边的悲惨下场,可悲、可怜、可叹。

【失礼,没有理由】

请保持你的礼貌和热情,不管对上帝,对你的朋友还是对你的敌人。

——塔木德

彬彬有礼的态度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个人修养和品行的外在体现。一个有礼貌的人能够很容易地赢得他人的好感,给人留下极佳的第一印象;同时礼貌和热情也像一片“热土”,在上面可以种下机会和成功的种子。

有个名叫劳尔的犹太富商,以对人热情礼貌而著称,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非常喜欢他。劳尔说,这完全要归功于自己的父亲,虽然他的父亲早已过世,但他的教诲却令劳尔终生难忘。

劳尔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开了一间杂货铺,他没事的时候常在里面帮忙。杂货铺里有几名伙计,都是成年人,劳尔的父亲希望他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在那些伙计之中,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大家背地里都叫他“堕落的老家伙”,因为他对自己的妻子不忠。这事尽人皆知,从道德上来讲,他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劳尔和其他孩子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有所耳闻,尽管他们不太明白,但也像其他人一样,对他很不尊重。孩子们都是以“某某先生”来称呼其他成年男性的,但对这个不体面的家伙,他们却都直呼他的名字,叫他“乔”。

有一天,劳尔的父亲听到了儿子与“乔”的对话,就把儿子叫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儿子,”父亲对劳尔说,“我曾经告诉过你,跟长辈说话一定要谦恭,可是刚才我听到你在大声叫‘乔’。”

劳尔向父亲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把“乔”和其他人区别对待的原因。他对父亲说:“‘先生’一词是留给值得尊敬的人的,而那个家伙他不配!”

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劳尔说:“他配不配是他的事,而你这样对待他则是你的问题。你难道不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吗?对一个人有看法绝不能成为你失礼的借口!”

父亲的这番话给劳尔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给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他成为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之后依然如此。

《塔木德》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样道理,我们也都应该学会尊重别人。礼貌待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它能体现出一个人良好的修养和素质。歌德有一句名言:“礼貌就是一面能照出自己肖像的镜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没有人会喜欢一个粗俗无礼的人,但对他人的失礼则更多暴露的是我们自己的丑恶,而不是对方;即使是品行不端的人,如果我们无礼地对待他们,也只会降低我们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做到礼貌待人,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