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塔木德智慧全书
22666300000019

第19章 成功:戴在胸前的一枚闪亮勋章(3)

保罗想道:“至少我还四肢健全,能走能跑,不用过个马路还如此费力。”保罗忽然为自己的自怨自艾感到羞耻,“瞧那个残疾人,他没了腿还活得这么开心、这么快乐,我有两条腿当然能活得更好。”保罗突然觉得自信又回到了身上。

就这样,本来只想向工矿银行借50块钱的保罗,现在打算借200块了;本想到堪萨斯城试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的他,现在敢大声地对别人说,他一定要到堪萨斯城找一份工作。

结果,他借到了200块,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保罗后来将这个故事告诉所有对生活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人。他说,当你跟同伴迷失在毫无希望的太平洋上时,你唯独能学到的一件事就是:只要还有足够的新鲜水可以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你就没有资格去抱怨。

《塔木德》中说:“当你一无所有时,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只要激发出身体内在的力量,你就能战胜一切,重新站起来。”正能量是一种能带给我们信心、带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勇气的能量,它将我们从痛苦沉重的自卑情绪中拯救出来。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生的导航员,主宰自己的命运。要知道,没有人能比你自己更好地决定你自己的命运了。你唤醒自己,拥有正能量,那么正能量就存在,并且可以帮你披荆斩棘,到达成功的彼岸。

【怎样看待自己】

如果我们不为自己努力,我们靠谁?

——塔木德

一个犹太青年向拉比求教:“尊敬的拉比,我现在感到非常彷徨。有人称赞我是天才,说我将来必会大有一番作为;但还有一些人骂我是笨蛋,说我一辈子也不会有出头之日。依您看呢?”

“那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拉比问。

年轻人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

“我给你举个例子,”拉比说,“就好比同样的一块木头,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它的价值就会大不一样。在农妇眼中,它不过可以劈开来当柴火,最多值1元钱;在木匠眼中,它可以用来做件小家具,能卖3元钱;在印刷商眼中,它可以用来制版,值10元钱;在艺术家看来,可以用它做成木雕,当作艺术品出售,能卖几十甚至上百元钱。不过,木头还是那块木头。”年轻人似略有所悟,拉比看了看他,接着说道:“同样道理,有人将你捧得很高,有人将你贬得很低,但你仍然是你。你究竟能有多大作为,关键还是要看你怎样看待自己。”年轻人茅塞顿开,向拉比道过谢后,充满自信地离去了。

有些人之所以总在成功的大门外徘徊,无法叩门而入,最大的原因就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不相信自己。他们丢弃了自己的信念,总是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在别人的评判里寻找自我的价值,他人的一句话,就能抵消自己所有的信心。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该遵循的一条原则。为别人的看法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没有自信的人怎么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呢?因此,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别人的观点而违背自己的意愿,做自己认准了的事,才能把握住机遇,踏上成功之路。

【换个角度看问题】

问题的存在,自然有其合理性,角度不同对待问题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塔木德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作“不撞南墙不回头”。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人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同一面墙上撞来撞去。因为这样的人不懂得变通,所以最后直到头破血流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思考,或许问题就可以轻易解决了。

葛迪思曾经是古希腊佛里吉亚的国王,他曾在自己的战车上打了好几个结,而且说:“谁能顺利打开这些结,这个世界就是他的。”但是由于绳结的确是太复杂了,经过了很久都没有一个人能够打开,直到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站在了绳结前面。

这一年,亚历山大大帝率军攻下了佛里吉亚,他早就听说葛迪思绳结非常难解,因此特地前来,证明自己就是那个能够得到世界的人。但是无往不胜的亚历山大在这里却碰到了钉子,他苦思冥想都找不到解开绳结的诀窍。当他郁闷地看到自己的佩剑时,突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砍掉这些烦人的绳结呢?我一直不都是崇尚武力解决问题吗?于是,亚历山大挥剑砍断了绳结,这个难题由此被解开。不久,亚历山大就建立了一个万世瞩目的大帝国。

葛迪思在设下绳结的时候,并没有限制那么多条件,但是后来的人们都自我设限,认为不能够毁坏绳结。亚历山大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拔剑砍断了绳索,这是开放的思考力的体现。

《塔木德》提醒我们,在对待事情方面,一定要注意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总是一条道走到黑,用旧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那只能落得个“头破血流”的下场。虽然说,这样的人看起来似乎非常中规中矩,但实际上,这种过于依赖过去经验而不懂多角度看问题的人只会给人一种“死脑筋”的感觉。

其实,每一件事情发生之后,都会有一个相应的解决办法。就像是每一把锁都会配置一把钥匙一样。我们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也许多试几次,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这枚“钥匙”。同时,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也更容易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个性魅力。反之,如果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或者是遇到阻碍时死钻牛角尖,认准一条路就一直往里走的话,他的思维就会越来越僵化,做事也会越来越死板。

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保持开放思维,灵活做事。

一种非常常用的转换角度的方式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作“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作“反其道而行”,说的就是让自己的思维向事物的对立面方向发展,从问题的反面角度进行分析的一种思考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很显然,这也是最稳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于某些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的问题,反过来思考往往会使问题更加容易解决。有很多人经常都会被某个问题纠缠得疲惫不堪,可以说是用尽了他能想到的一切办法还是无法改变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试一试逆向思维,将事情反过来思考也许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问题也会随之顺利圆满地解决。

作为一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很容易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所以当我们陷入思维的死角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不妨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试一试用逆向思维来思考,也许就会得到一个充满惊喜的结果。比起常规性思维,逆向思维更容易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正常的解决问题方法是不好的。但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容易让人们的思路变得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也是平庸的、千篇一律的、不具有个人代表性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他是平庸无奇的,没有什么创新。

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但由于受以往经验的影响,人们经常会只看到事情熟悉的一面,而忽略了事情的另外一面。按照传统的那种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我们只能像是鹦鹉学舌一样,始终跟在他人的背后亦步亦趋。最终也许就会陷入思维的死角中去。要想解开死角,就要学会全面观察,多面思考。正面解决不行,就从侧面入手;直接无法解决,就“曲线救国”;按部就班不行,就打破规则试试。总之,多想想,发散思维,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现的。

【用积极的态度看问题】

积极的人看到的是希望,消极的人看到的是悲观。

——塔木德

两个推销员来到非洲,他们是同一个公司的,公司主要生产皮鞋。这两个推销员一个出生在英国,一个是犹太人。他们发现,非洲本地人根本不穿鞋子,他们光着脚在沙地上健步如飞。其中英国推销员一下子泄气了,说:“这边完全没有皮鞋市场,非洲人不需要鞋子,我肯定卖不出去。”于是,在浪费了一大笔路费之后,他失望地回到了英国。

犹太推销员则不这样认为,他看到当地人都不穿鞋子之后,大喜过望,给自己的同事打电话说自己发现了宝藏,让公司做好加大生产量的准备。然后,犹太推销员拿着鞋子去推销,他向非洲人介绍了穿鞋子的好处,并免费赠送了一部分,让当地人体验。很快,赤脚的非洲人发现了穿皮鞋的妙处,他们还觉得穿上鞋子更有身份,纷纷要求购买。这时候,大批量的鞋子源源不断地运往非洲,犹太推销员因此赚了一大笔钱,成为公司的非洲区总经理。

同一个公司的推销员,到达了同一个地区,看到了同样的情景,为什么汇报内容却截然不同呢?为什么最终一个赚了大钱,一个毫无收获呢?

这是由于两人心理不同造成的,认为没有商机的推销员是以消极被动的心理对待自己的工作,当隐藏的机遇到来的时候,他看不到;另一个推销员则是以积极主动的心理对待工作,他一直在主动寻找机遇,因此,只要有商机,他就不会错过。

《塔木德》告诫我们,对于积极主动的人来说,人生充满挑战和机遇,每天醒来就是为了不断迎接挑战,超越自我。正是由于不断地主动迎接挑战,不断地磨炼自己,他们就像是身经百战的雄狮一样,双目炯炯有神,时刻准备投入到竞争中,这也是他们能够取得优胜的原因。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积极主动是我们把握机遇,赢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天上不会掉馅饼,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主动出击的人能够掌控场面,消极等待只能面对失败。卡耐基说:“有两种人将会永远一事无成。一种是绝对不主动去做事,除非别人逼着他们做的人;另一种是即使别人逼着他们去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主动做事,并且绝不半途而废的人,一定会取得成功。”

《塔木德》告诫我们,一个人可以缺少知识,可以没有经验,可以没有金钱,这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激情,不愿意积极主动做事,这样的人,迟早会被淘汰,而积极主动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欣赏,在事业上才会取得成功。

【机遇面前敢于冒险】

在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才能找到最昂贵的钻石。

——塔木德

在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情况下,许多人通常会选择止步不前来规避风险;而一些胆识过人者则敢于冒险,勇往直前,结果风险变成了机遇,最终取得令人艳羡的成功。在把握机会、冒险致富方面,犹太人可谓是当仁不让的个中高手,例如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就是以他一次次的冒险获得了成功,从而创造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成为成功者中最杰出的代表。

哈默的祖上是俄国犹太人,后移居美国。他的父亲是个医生,兼做医药生意,哈默子承父业,后来在父亲曾就读过的哥伦比亚医学院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但与父亲不同的是,他后来并没有行医,而是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并最终成为美国商业巨子。其实,哈默在16岁时就已经显露出了他在商业上的天才。

那一年,他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有家拍卖行准备拍卖一辆旧式的双座敞篷车,标价为185美元。这笔钱对当时年纪尚小的哈默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但眼光独到的他还是毅然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向在药店售货的哥哥借了一部分钱,果断地买下了这辆车,然后开始用这辆车给一家商店运送糖果。结果,仅用了两周时间,哈默不仅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还小赚了一笔,而且从此他成为那辆车唯一的主人了。这笔交易使哈默对自己的经商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为他以后的辉煌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1年,刚刚经历了内战与灾荒的苏联物资奇缺,而外国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更是火上浇油。由于粮食和医药的匮乏,使得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面对种种困境,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果断采取新经济政策,积极吸引外资,以重振当时苏联的经济。但在当时,很多西方人士对苏联充满了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作是可怕的“怪物”,而把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等行为称作是“到月球去探险”。

然而,刚刚从苏联考察归来的哈默却从中看到了无限商机,他知道这样做会有很大的风险,但他也知道,风险与利润是成正比的,这个险值得冒。此外,身为俄国犹太人后裔的哈默,对苏联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想尽自己的一分力,解救苏联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先前,哈默在随代表团对乌拉尔地区进行考察时,发现当地物产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有尽有,但生活必需品却极度匮乏,当地的人民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恰好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至每蒲式耳1美元。于是,在苏联政府的授权下,哈默在美国紧急收购了100万蒲式耳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他又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等货物运回美国。结果,乌拉尔地区的饥民们度过了灾荒,哈默也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