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22655300000048

第48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1]

《战国策》

邹忌修[2]八尺[3]有余,而形貌昳丽[4]。朝[5]服[6]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7]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8],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9],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0],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12]我者,私[13]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14],百二十城,宫妇[15]左右[16]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17]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18]甚[19]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20]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21],闻[22]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23];期年[24]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5]。

◎注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此处指委婉地规劝。齐王,齐威王。纳,接受。

[2]修:长,此处指身高。

[3]尺:当时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八尺有余,相当于1.85米左右。

[4]昳丽:光艳美丽。

[5]朝:名词用作状语,早晨。

[6]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7]孰与:与……相比,谁更……。孰,哪一个。

[8]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否定句宾语前置。

[9]旦日:第二天。

[10]孰视之:仔细地看他。孰,通“熟”,仔细。

[11]弗如远甚:远不如。

[12]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13]私:动词,偏爱。

[14]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意为纵横千里。与“百二十城”皆为虚夸之词。

[15]宫妇:宫里的妃子。

[16]左右:君王身边的大臣。

[17]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18]蔽:受蒙蔽。

[19]甚:厉害。

[20]面刺:当面指责。

[21]能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合议论。谤,公开指责议论别人的过错。讥,谏。市朝,公众场合。

[22]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23]间进:隔一段时间进谏。

[24]期年:满一年。期,满。

[25]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不必凭借武力即可令别国屈服。

◎译文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端详着镜子中的自己,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啊!”第二天,有客人来,(邹忌)与(客人)相坐而谈,问他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对着镜子审视自己,更觉得远不如。晚上睡觉的时候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嫔和亲信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满朝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深了。”

齐王说:“好。”于是下达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得上等赏赐;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赏赐;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赏赐。”命令刚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多;几个月之后,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修明内政,不必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国家。

◎赏析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中的文章,善于借助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本文即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进而劝谏齐王,使齐国大治。

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从中得出的直言不易和深受蒙蔽的道理。邹忌分别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妻、妾、客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给出了不同程度的赞美之词。然而邹忌没有沉醉其中,而是眼见为实,亲自与徐公相比,“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这些都说明邹忌冷静清醒,有自知之明。更可贵的是,邹忌“暮寝而思之”,因小悟大,以此设喻,劝谏齐王。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劝谏齐王的过程。邹忌没有直陈其事,而是采用讽谏的方式,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事入手,以小比大,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将治国安邦之道寓于贴切的比喻中,水到渠成,入情入理,使人深刻领会其意旨,充分体现了邹忌的语言艺术和深谋远虑。

第三段写齐王采纳邹忌的建议而采取的措施,即“三赏”;以及政策的实施情况,即“三变”。

第四段,写邹忌讽谏齐王纳谏所取得的效果。在国外,各国朝见,盛况空前;在国内,内政清明,不兵而胜。后两段都从侧面体现了邹忌精明强干和齐王从谏如流的性格特点。

◎考点总结

1.写作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2.邹忌的劝谏方法(语言艺术):讽谏。邹忌由家事说到国事,由己及人,运用设喻类比、以小见大的方法,指出“王之蔽甚矣”,从而委婉含蓄地劝说齐王应广开言路,兴利除弊,以实现国家大治。

3.人物性格特征:

邹忌:善于辞令,清醒冷静,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胸怀坦荡,深谋远虑。

齐王:从谏如流,闻过即改,广开言路,有魄力,大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