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22655300000034

第34章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1]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3]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1]腊酒:过年时的酒。

[2]足鸡豚:有足够的鸡和猪,即菜肴丰富。豚,小猪。

[3]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戍日为春社日,农民在这天向社稷神祈祷年成。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过年时的酒不好,丰收之年用充足的鸡和猪宴请客人。重重的山、叠叠的水不禁使人担忧没有出路,穿过荫翳的柳树花丛变得明朗,前面又是一个村庄。春社伴随此起彼伏的箫声、鼓声渐渐临近,人们穿戴简朴,古风犹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乘月闲游,我会拄着拐杖随时在夜晚敲这里人的家门。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罢官闲居在家之时。陆游因力主抗金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排挤,怀着悲愤与苦闷交织的心情回到家乡,把希望寄托于淳朴的农村生活,体会自然之美、淳朴之美、和谐之美。这首诗描写山西村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首联写村民的热情好客。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只要有客人来,山西村的村民还是会用丰盛的菜肴款待客人,一个“足”字,充分体现了村民的好客。

颔联是这首诗的名句,也是表达哲理的句子。作者欣赏迎面而来的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色,崇山掩映,溪水回环,行走间,似乎路已尽,但绕过柳荫花间,一个村庄豁然出现在眼前。诗人此刻的心情是喜悦的,是激动的。这样的景致透射出的哲理是,人们在经过一番磨难,认为无路可走的时候,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一定会有豁然开朗之时,会有一片崭新的天地。

颈联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这是通过古老的民俗体现的。他们未经世俗的熏染,依旧保持着本真的状态,使诗人既惊奇又亲切。

尾联抒发了作者对于山西村的留恋。诗人通过浪漫的想象,表现出再次拜访的期望。能“夜叩门”说明二者关系很亲近,诗人与山西村的村民已经成了朋友,这既体现村民的淳朴热情,又表现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进一步说,是对淳朴简约、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易混辨析

1.表现山西村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从风俗角度表现山西村人民淳朴自然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此题重点在于“风俗”角度)

3.表达诗人对山西村喜爱、留恋之情的句子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写山西村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色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