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1]苍苍[2],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3]从[4]之,道阻且长。溯游[5]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6]。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10]。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3]。
◎注释
[1]蒹葭:芦苇。
[2]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萋萋”“采采”亦为此意。
[3]溯洄:逆流而上。
[4]从:追求。
[5]溯游:顺流而下。
[6]晞:干。
[7]湄:水和草交接之处。
[8]跻:升高,形容道路之陡。
[9]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10]已:止,此为“变干”之意。
[11]涘:水边。
[12]右:迂回曲折。
[13]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芦苇茂盛,白露成霜。心中惦记的佳人,在河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而漫长。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在河的中央。
芦苇茂盛,露珠未干。心中惦记的佳人,在河岸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而且地势较高。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在水中的小洲上。
芦苇茂盛,露水未干。心中惦记的佳人,在河岸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而且曲折。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赏析
这首诗选自《诗经》,是一首婉约优美的爱情诗。诗中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执着的追求者形象,“伊人”可望而不可即,因而给人以神秘、期望之美。
第一节以茂盛的芦苇和成霜的露水起兴,渲染凄清哀婉的气氛,引出吟咏的对象——“所谓伊人”。然而自己却与佳人相隔遥远,无论是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都难以到达她的身旁,感觉她似乎是在河水的中央。正所谓“距离产生美”,正是这种可望而不可即,使诗歌具有朦胧之美。
第二、三节重叠反复,只换了几个字,同样以芦苇和露水起兴,写伊人的位置飘忽不定,仍然难以寻找。
诗中反复吟咏与意中人若即若离的关系,勾勒出一个坚持不懈的追求者的形象,表现出爱情因距离而产生的神秘、期望、朦胧之美。
这首诗写法上较为独特,充分体现出《诗经》“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特征。这种形式使这些早期口耳相传的民歌得以流传,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易混辨析
1.成语“秋水伊人”出自《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清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表现诗人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4.运用起兴手法,既交代时令、环境,渲染凄清惆怅气氛,又表达了对意中人深深怀恋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