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金江儿女
22649500000005

第5章 广交朋友

这是一个星期天,上午,阳光温和地洒在会理古城中。

陈林带着四川大学吴玉璋教授的书信来到会理中学拜会周皑老先生。

周皑老先生正在后花园为他精心栽培的一棵山茶花松土,浇水。他听说家中有客来访,急忙丢下手中的工具来到客厅里,热情接待陈林。

周皑老先生是国民党老同盟会会员,有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对国家的前途、命运非常关心,对于当前的时局发展甚为担忧。

周皑老先生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自幼聪颖过人,博学强记,17岁时中秀才,20岁时复取岁贡。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加四川最后一次乡试,时值清廷诏令“废科举,办新学”,他随即考入成都省立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很快发展到成都的军、政、学各界,他与一些进步同学积极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四川省较早的同盟会会员,毕业后返乡,积极从事地方教育,并深入农村,向农民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清宣统三年(1911),四川保路风潮爆发,他异常振奋,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响应,并在宁属地区提出了“打倒三王”口号(宁远知府王典章、会理县知州王香余、米易巡检王铸铭),在会理县邀集同盟会成员密谋起义。

起义之事功亏一篑,他遭到清政府的通缉,所幸有密友提前报知,他连夜逃出躲避,方免遭一劫。

辛亥革命后,他在成都担任《火犀报》编辑。这期间,目睹军阀割据,战火不断,百姓生活痛苦不堪而他下不能为民请命,上不能报效国家,郁郁不得志,遂于民国四年(1915)返回故里。时值宁远中学校长出缺,当局委之,他辞而不就。民国八年(1919),他以桑梓教育为主,出任会理县劝学所视学(相当于教育局长),任职期间,他为会理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处奔走,日夜操劳,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好评。

他尊崇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即民族主义教育,以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魄,求民族的独立;民权主义教育,以培养国民团结协作之精神,运用民权之能力,遵守法纪之习惯,导入民权之正轨;民生主义教育,要使国民享有生产技术和学习科学知识的权利,养成赏美、审美、爱美的习惯,求得民主主义的实现。他对中学、小学提出了“敦品、勤学、爱国”的校训。他的这些主张和理念受到全县教育界的欢迎,他在教育界享有很高威望。

民国十一年(1922),由于对政府中的舞弊作风和贪污教育经费不满,他毅然辞去了视学职务,后被会理中学聘为国文、历史教员。他讲解精辟,善于诱导,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促进学生的学识和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深受学生们的好评。

民国二十年(1931)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被日军占领,周老先生义愤填膺,奋笔疾书《满江红》:

噩耗传来,惊三岛,排华惨烈。长感叹、神州莽莽,祸频亡灭。万宝山头枪射雨,三韩道上刀翻血。问同胞,怎忍普天仇,发冲冠。济南案,忧未结;甲午恨,何时雪?架飞机,轰碎富士山阙。壮志饥餐虾夷肉,笑谈渴饮倭奴血。待从头,整理旧山河,光前哲。

这首《满江红》表达了周老先生对日寇侵占东三省的刻骨仇恨,对祖国“待从头,整理旧山河,光前哲”的殷切期盼。

周老先生看完吴玉璋教授的信,非常高兴,像是见到老朋友一样,打开了话匣子。

“吴教授还好吗?”周老先生说,“我有很多年没有见到他了。”

“吴教授很好。”陈林回答,“他要我代他向您及您的全家问好。”

“谢谢你来看我。”周老先生说,“我更要感谢吴教授他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同学、老朋友。”

“吴教授很忙。”陈林说,“现在处于非常时期,抗日战争到了紧要关头,他到处发表演说,做宣传鼓动工作,动员民众团结起来,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伟大洪流之中去。”

“我这位老同学,他一生好强,一身正气。”周老先生越说越高兴,“他很有出息,是一个干大事的人物!”

“是啊,吴教授很能干。”陈林说,“吴教授和周老先生您都是干大事的人。”

“哪里,哪里。”周老先生谦虚地说,“我与吴教授相比,他在天上,我在地上,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就不能比。”

“周老先生太谦虚了。”陈林赞扬地说,“您倡导的‘三民主义教育’方针以及‘敦品、勤学、爱国’的校训,就是非常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对国民,对国家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您这就是在为国家做大事嘛。”

“过奖了,过奖了。”周老先生摇着手谦虚地回答,“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是本人分内的事,是我本人的职责而已。”

周老先生与陈林越说越投机,越说越高兴。

又是一个星期天,陈林前去拜望西康省参议员杨品尚。杨参议正在书房中伏案编写《会理县宏济国医院简章》。

见陈林到来,杨参议放下手中笔,热情接待。

“我来得不巧,”陈林说,“打扰了您办正事。”

“不碍事。”杨品尚谦和地回答。

“我受四川大学吴玉璋教授之托,给杨参议带来一封书信。”陈林随即将信交给杨品尚。

杨品尚接过信,从信封中抽出信页仔细阅读起来。信的内容大致是对老朋友的一些问候,分析国内外反法西斯斗争的形势,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另外还交代送信人陈林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希望多给予关照等。

杨品尚看完信,慢慢地抬起头来,笑眯眯地看着面前这位小伙子。其实,他对陈林早就有好感了。从陈林在蜀南会理银行工作的表现,平时的言谈举止、处事风格等,杨品尚认为陈林是一位有出息、有本事之人。

“吴教授真是慧眼啊。”杨品尚本意说的是吴玉璋介绍来的陈林是一位有本事的人,陈林不解话意。

“是啊!吴教授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陈林接话很快,“他判断形势准确,计划周密细致,处事稳重老练,记忆超群,智慧过人,我非常敬佩他。”

“是啊!吴教授值得大家钦佩。”杨品尚说,“当年我们在一起读书,一起加入同盟会,他的主意最多,办法最多,处处从国家的利益着想。”

“您和吴教授一样。”陈林说,“都是令人钦佩、令人尊敬的人。”

“我哪有他那么大的本事。”杨品尚谦虚地说,“我有什么事情值得大家尊敬?”

“您有!”陈林以敬佩的语气说道,“您从成都回到会理县后,继承了祖业,同时也继承了父辈们传下来的慈善事业——恤独会,常年救济孤孀无数。您救济每人每月大米5升,零用钱150元,被救济的对象,不分是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您的美名不仅传遍会理县,还传遍了整个宁属地区。”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杨品尚很谦虚。

“还有,”陈林接着说,“您在任教期间,特别是1935年到1939年您任会理中学校长时,把会理中学治理得井井有条,建立了制度,严明了纪律,修建了校舍,使学校秩序井然。是您和现任的蒋碧君校长把会理中学建成了在西昌地区很有影响的学校。”

“那是过去的事了。”杨品尚说,“要说会理中学有点起色,也是蒋校长治校有方。”

“再有,”陈林说,“我一到会理县来,就听说您在筹建宏济国医院。”

“那是大家出钱办的。”

“您是董事长!”

“我只不过是提个头罢了。”

“您这个头带得好。”陈林说,“这是为会理县做的一件大好事啊!”

“现在才起步。”杨品尚说,“不知今后办得好不好啊?”

“我听说王景湘任院长、吴仲禽任副院长。”陈林说,“你们还成立了董事会,您任董事长。有你们这样的能人强将,宏济国医院肯定能办好。”

他俩越说越情投意合,情感越拉越近了。

之后,陈林还先后拜会了县参议员马敬豪老先生,会理中学吴仲禽老校长、蒋碧君校长,他们都是国民党的老同盟会员,这些人对国家的前途、抗日战争的形势、时局的发展,都表现了极大的关心。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陈林基本上掌握了会理县政治、经济、军事、民情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他通过电台向川康特委做了详细汇报。上级对他的积极表现和工作进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篮球,是一项最具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陈林爱好打篮球,他在延安时经常参加篮球比赛。陈林来蜀南会理银行后,与几个爱好打篮球的“球友”,组成了蜀南会理银行篮球队,利用星期天或每天晚饭后的时间与外单位进行篮球比赛。

这天晚饭后,蜀南会理银行篮球队与会理中学师生联队进行篮球友谊赛。会理体育场的看台上坐满了观众,还有一些没有找到座位的篮球爱好者把整个篮球场围得水泄不通。

两支球队龙争虎斗,你争我夺,比分时而打平,时而拉开。蜀南会理银行篮球队略胜一筹,特别是陈林,个头高大,运球好,篮板球控制得好,外围投篮,十有八九投中,三大步上篮,犹如轻燕腾飞,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段时间来,蜀南会理银行篮球队先后与保安篮球队、会理屯垦营篮球队、警察局篮球队、自卫总队篮球队、会理县政府机关篮球队、宏济国医院篮球队、商会篮球队等进行了比赛,结识了许多篮球爱好者,如县政府机关主办科员刘泽市,会理中学音乐教师王雪亭、数学老师龙骏禄,会理县屯垦办事处副主任黎丰悟,屯垦营连长张树林,会理县保安队副队长康健等。这些人在陈林的倡议下,组成了会理县新生篮球队。

新生篮球队的成立揭开了会理县篮球历史新的一页,球队参与了宁属地区各县的篮球比赛,为会理县赢得了荣誉,推动了会理县体育事业的发展。

这天,蜀南会理银行篮球队与会理中学师生联合篮球队又进行了比赛。

球场边上,以会理中学学生为主体的啦啦队早早就来到了看台上。在他们看来,在会理县,只有会理中学师生联合篮球队与蜀南会理银行篮球队的比赛最为精彩,最有看头。他们自告奋勇,有的担任裁判员,有的担任记分员,有的担任服务员,自动维持球场秩序。

比赛开始,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比分不相上下,特别是陈林在球场上的精彩表现,让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不断为陈林喝彩。

蜀南会理银行篮球队与会理中学师生篮球队的友谊比赛结束了,一群学生手拿笔记本跑到陈林身边,七嘴八舌:“陈林先生,你的篮球打得太漂亮了,我们最喜欢看你打篮球,最崇拜你的球技表演!请你给我们签个名留作纪念!”

陈林开始不同意签字,在同学们热情苦求下,陈林只好在同学们的笔记本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大多数同学走了之后,有一位女同学手拿笔记本来到陈林身边。陈林接过笔记本,抬头一看,十分惊讶——这不是那天在柜台前看到的朱家三小姐吗?今天她身着学生装,一眼看上去那么素雅纯真。

“您是朱三小姐?”陈林问。

“我不是小姐,我有名字。”朱璐瑶说话一直是那样直白,“陈先生,请您以后叫我朱璐瑶好吗?”

“好!朱璐瑶小姐。”

“我说过,我不是小姐,我叫朱璐瑶。”

“对!朱璐瑶同学。”

“对了,请您给我签个名吧!”

“好!我签!”陈林在笔记本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朱璐瑶接过笔记本,看了又看,似自言自语,又似对陈林说话:“陈林。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森林,一片森林,听起来很好听,我喜欢这个名字。”

陈林听朱璐瑶嘴里叽里咕噜说着什么,不像要走的样子。他问:“朱小姐,您还有事吗?”

“我说了,我不是小姐,我叫朱璐瑶!”朱璐瑶语气很重,声音很高,但她又感到不该这样对陈林说话,马上改变态度,“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有些激动了,不该这样对您说话。”

“没有关系。”陈林安慰说。

“哎!对了,”朱璐瑶突然想起,“下一个星期三晚上7时,我们会理中学读书会专题讨论抗日战争时局,您若有空,特别邀请您参加,好吗?”

“好,我一定参加。”陈林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应朱璐瑶之邀,星期三晚7时,陈林准时参加了会理中学的读书会。

参加读书会的人员很多,有市民、军人、警察、教书先生、学生、工人等把会理中学一间大教室挤得满满的。朱海澄、周汝言、杨品尚、马敬豪、吴仲禽、蒋碧君等社会名流也在座。

读书会主持人王雪亭老师说:“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四年之久,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现在日军又占领了滇西,云南危急!大西南危急!中国危急!中国向何处去?请各位同人、志士发表高见。”

“我很悲观。”鹿厂小学老师杨影东说,“日本铁蹄践踏我国土;九一八事件、七七事变;杀我同胞,虐我骨肉;国内不团结,一盘散沙。有人这样形容:

乞丐成群懒汉多,不良社会奈谁过。

花街柳巷皆烟鬼,曲径僻途聚赌哥。

生计艰难当妓女,婚姻无主信媒婆。

穷根不断数千载,国弱民贫为什么?

“我看,要战胜日本,难!”

“难,有何难啊!”已是花甲之年的周皑老先生激动地站起来说,“卢沟桥事件爆发时,日本不是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吗?现在四年多了,日本为什么没有灭得了中国呢?不能尽说泄气话,我坚信中国迟早是要战胜日本的。”

“周老先生说得好,不能尽说泄气话。”朱璐瑶站起来说,“我们应该有信心,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是迟早的事。比如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游击队一直坚持抗战,四年来抗击着侵华日军,收复了大量失地,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又在敌后开辟了六个大的解放区。八路军、新四军的力量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了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我们要像八路军、新四军那样,坚持抗战,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说得好!抗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蒋碧君校长说,“但是,也要看到抗日战争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面前,也会有一些丧失国格、丧失人格的软骨头出现。他们像是断了脊梁的癞皮狗,向敌人献媚,屈膝投降,如国民党副总裁、行政院长汪精卫,中央委员、宣传部长周佛海,候补中央委员、行政秘书长曾仲鸣,监察委员褚民谊,中央委员陈公博、监委陈璧君、吴开光、陶希圣等,真像人们形容的,在国民党政府中‘降将如毛,降官如潮’。就凭这些人的名字,这些数字,大量投敌的事实,也会让一些人毛骨悚然,断定中国必亡。否!中国亡不了!日本消灭不了中国。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英、德、法、美等国都对中国虎视眈眈,但各帝国主义之所以至今没有灭亡得了中国,就是因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中国人民在历次抗争中表现出了热爱祖国、敢于斗争,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的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所以我断定,中国必胜!我对抗日战争很有信心,抗日战争必胜!”

陈林第一次参加会理中学的读书会,从读书会上讨论的内容到每一个人阐述的观点,都让陈林激动。他看到了会理县有着一股强大的民主进步力量,是他今后从事革命工作的良好社会基础。

在读书会上,朱璐瑶一直坐在陈林身边,不时向陈林介绍会理县的情况,介绍出席读书会的人物,让陈林了解了会理县的不少情况。

陈林对朱璐瑶产生了好感。直觉告诉他,朱璐瑶是一个有主见、有正义感的进步青年。

陈林在会理县短短的时间里结识了不少朋友,他感到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正如伊壁鸠鲁所说:“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他团结了不少进步人士,为扩大党的统一战线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