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金江儿女
22649500000036

第36章 战略转移

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爆发了。

国民党军队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蒋介石撕掉了罩在头上的面纱,露出了狰狞面目,撕毁了和平协定,破坏了政协决议,于1946年6月26日拂晓,突然发动了向我中原解放区的大举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再一次把长期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国人民拖进了灾难性的全国战争的旋涡之中。

1948年4月。

西昌泸山山顶密林深处的松林坪,中共宁属工委秘密会议在这里举行。

参加会议人员除了中共宁属工委成员外,还邀请了中共西昌县委、冕宁县委、德昌县委、会理县委书记及西昌技艺专科学校党支部书记李毅。

会议由中共宁属工委书记黄俊宣主持。

中共川康特委副书记马识途说“党中央、毛主席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于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村召开会议,即‘十二月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同志所做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这个报告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是全党在新形势下的行动纲领。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本小册子我已经给你们带来了,现在发给大家,请你们认真阅读,认真领会。

“根据党中央、南方局的指示精神,川康特委决定,为了迎接全国的解放,川康各地,包括宁属地区地下党组织,要面向农村,大力发动群众,积极发展新党员,建立党的组织,进一步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更多的国民党中上层人士、各民主党派及知识分子,认真组织和发展地下武装。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打出旗号,宣布武装起义或武装暴动,积极配合解放军解放大西南。”

到会同志听了党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的传达,感觉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了,离推翻蒋家王朝、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的日子不远了。

陈林第一个发言:“想不到全国革命形势发展这样快,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我请求把组建地下武装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保证完成任务。”

中共西昌县委、冕宁县委、德昌县委也积极请求组建地下武装游击队。

马书记看到大家积极性很高,非常高兴,他勉励大家:“同志们,宁属地区地下党在党中央‘长期埋伏,隐蔽精干,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指导下,做了大量工作,隐蔽了许多精干的革命种子,现在,这些种子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希望大家根据党中央、川康特委的指示精神,认真分析研究,积极组织实施,在宁属这一块土地上燃烧起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到会人员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在基本上统一思想之后,宁属地区工委书记黄俊宣做了总结发言。

黄俊宣说:“宁属地区工委确定把武装起义的地点放在会理县,理由是:第一,会理县离西昌警备司令部、邓德亮靖边司令部比较远,国民党势力相对比较薄弱。第二,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会理时播下了革命火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会理县东区、南区和西区,金沙江环绕,回旋余地大,进可攻,退可守。第四,会理县与云南省毗邻,与我党领导的滇桂黔边区纵队邻近,特别是与云南巧家、会泽、元谋、武定的游击队很近,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第五,陈林在会理县工作期间,广交朋友,团结群众,建立起了很好的社会关系,还具备建立地下武装的枪支弹药等物质的基础。这些有利条件,是宁属地区其他各县所不具备的。”

“很好!”川康特委副书记马识途不断点头,“我们川康特委全力支持你们,预祝你们马到成功!”

“请川康特委放心,请宁属地区工委放心。”陈林接受了任务后,信心十足,“我们会理县中心县委一定贯彻好党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在思想上、行动上实现战略性转变,组建好宁属地区第一支人民武装,在金沙江一带掀起一场狂风暴雨式的革命风暴,迎接全国的解放!”

一个头戴礼帽,身着长衫,手里提着一个小皮箱的不速之客来到黎丰悟家中。

黎丰悟上下左右打量此人,觉得似乎见过,但又想不起来,便问:“你?你找谁?”

“表叔,我是小禧子,”来人回答,“我是东坝高家村小禧子。”

“你是小禧子!”黎丰悟惊喜道,“你不是在云南昆明吗?我们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你都长成大小伙子了,所以,我一下子没有认出你来。”

“表叔,我们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小禧子笑着说,“可是,我们在东坝时一起抓黄鳝、捕鳅鱼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

“是啊,那时你还是个天真的小孩儿。”黎丰悟感慨地说。

“当时,你满怀报国之志。”小禧子说,“听说你后来投笔从戎了?”

“我只不过是一只绿头苍蝇,到处乱碰。”黎丰悟说,“我投的军,哪像什么军?只不过是一些地方军阀的队伍而已。还是说一说你吧。你不是1937年就到云南去了吗?这些年你都干了些什么?”

小禧子说:“我到云南以后,先是读书,后来教书糊口,我还能干什么事?”

“你骗我,”黎丰悟说,“你这次来找我,一定有什么事?”

“你说对了,我是有事求你。”

“什么事?”

“找一个人,有人托我给他带一封信。”

“找什么人?”

“你一定认识。”

“说说看。”

“陈林。”小禧子神秘地说。

黎丰悟一下子觉察到,眼前的这个小禧子来找的陈林,一定是一个负有重要使命的人物。

“你从昆明来。”

“是!从昆明来。”

黎丰悟意识到小禧子的来意了,说:“你等我的消息,我联系好了通知你。”

“小禧子”是黎丰悟他们在儿童时的称呼,他的大名叫高宗禧。1937年,他离开了父母到昆明读书,先后在峨眉中学、贵阳中学、云南大学念书。

读书期间,高宗禧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如《湘江评论》《东方杂志》、民盟云南支部创办的《民主周刊》、盟员费孝通自办的《时代评论》周刊、杨默霞创办的《云南妇女旬刊》等,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1946年5月,高宗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路瑶从延安派到昆明,被安排到中共云南省工作委员会机关负责学运工作。路瑶革命积极性高,她常深入各大学、中学之中,掌握学生民主运动的情况,串联各专家、名人、教授等进步人士,争取他们参加到民主运动的行动之中。

在昆明读书的会理籍同学响应路瑶的号召,积极参加到抗日宣传的行列之中,高宗禧便是其中之一。

中共中央1947年12月底召开“十二月会议”之后,革命形势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在这革命高潮快要到来之际,路瑶想到了她一直思念着的、离别了多年的陈林,想到了家乡会理县的革命斗争形势,她急切地需要与陈林见一次面。高宗禧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是路瑶可以完全信赖的战友、同志,所以她委托高宗禧到会理县走一趟。

高宗禧通过表叔黎丰悟的关系,将路瑶的亲笔信交到了陈林手中。

陈林常年思念的意中人终于有了下落,他看完信非常高兴:“谢谢你,宗禧同志。我一定准时赴约。”

陈林在高宗禧的陪同下,按照路瑶信上约定的时间,准时在云南巧家县教育局长、地下党员郑家煃家中与路瑶见面了。

陈林与路瑶这一对有情人相见,久久没有说话,只是久久地凝视着对方。路瑶激动得泪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高宗禧见着眼前的这一幕,拉了一下郑家煃的衣袖,手向门外比画,示意我们出去,让他两人说一说心里话。

高宗禧、郑家煃二人轻手轻脚地退出房门外,顺手把门拉过来关上。

室内只有陈林、路瑶二人了。

路瑶轻轻地擦去眼泪,首先开口问道:“好吗?”

两人手拉着手坐下。

“我很好。”陈林说,“你呢?”

“我很好。”

“你的情况,高宗禧向我介绍了不少。”陈林激动地说,“从会理县出发,沿途他都在夸奖你,他说你很能干。”

“他瞎说。”路瑶脸红了,带着亲昵的语调,“我的这点本事,还是在会理时你教我的。”

“你很谦虚。”陈林说,“革命工作既像一个大熔炉,又是一所大学校。这些年来,你锻炼得成熟了,更加坚强了。”

“和你比起来,我做得还很不够。”路瑶谦虚地说,“与真正共产党员相比,与那些拿起刀,拿起枪,在前方与敌人拼死搏杀的解放军战士相比,我就更感到惭愧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陈林说,“孙中山先生说得好,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前面要走的路还很漫长,我们是应该用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了,你信上说,有重要事情要跟我商量,是什么重要事啊?”

“主要是想看看你。”路瑶调皮地说。

“你还是那么顽皮。”陈林说,“现在是什么时候,按照你的性格,你绝不只是为了见我一面才把我约到这里来的。”

“你猜对了。”路瑶说,“我约你来,主要是与你商议开展武装斗争的事。”

“好啊!”陈林激动地说,“我现在正愁没有人给我出主意呢。”

“党中央‘十二月会议’的精神传达后,”路瑶说,“全党工作有了大调整,武装斗争工作已经从地下转入到地上来了,我们要公开打出旗号,组织武装暴动或武装起义,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战斗。我听说会理县的武装斗争还在酝酿之中。”

“是,我们正在酝酿。”陈林说,“初步打算组建三个支队,东路、南路、西路各一个支队。”

“你们有了打算,有了计划,这就好。”路瑶说,“我这一次来,就是提醒你,你们的步子慢了。在中共云南省工委的领导下,云南各地的游击队、自卫队、护乡团、独立大队等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底下冒出来,滇东、滇西、滇南、滇北都有。就滇东北地区而言,就有宣威护乡团、金泽护乡团、曲马沾游击团、沾益护乡团;靠近会理的滇北地区有禄(禄劝)武(武定)游击大队、禄(禄丰)罗(罗茨)游击大队、安(安宁)禄(禄丰)游击大队等。可以说,云南省遍地都有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游击队。”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陈林听了路瑶的介绍,着急了,“你给我们出点主意。”

“响鼓不用重锤。你是老领导、老革命,我哪能在你面前班门弄斧啊!”路瑶说。

“你不要挖苦我了,好不好!”陈林有些不高兴了,“我们现在已经落后了,我正需要良方。”

“你生气了?”

“我不是生气,我是苦恼,我是着急。”

“那我说点想法,对不对,你做参考。不准生我的气。”

“只要是你说的,我都会认真考虑,我不生气。”

“我的想法是,”路瑶思考了一下,“你们必须尽快把游击武装部队组织起来。组建的方式是集中组建一处,不宜东路、南路、西路三处都同时搞;若三路同时进行,力量不集中,不便于组织指挥,不便集中力量打击敌人。这是我的第一点意见。”

“快说第二点,我喜欢听。”

“第二点建议是:组建的地点应该放在东区较为稳妥,因为东区离国民党西昌警备司令部比较远,国民党在东区的政治力量比较薄弱。去年,三哥带部队对龙继位的土司武装给予了沉重打击,东区的大小地方势力不敢轻易抬头,加之东区离滇东北地区又比较近,进可攻,退可以得到滇东北地区游击队的支援。”

“第三点呢?”

“第三点建议是:中共会理县中心县委员会的工作重心要及时转向农村,充分发动群众,为开展武装斗争打下群众基础。”

“你干脆一口气说完,”陈林着急了,“还有第四、第五、第六不?”

“你说对了。”路瑶肯定地说,“还有第四、第五、第六条建议。”

“你快说,我着急死了!”

“第四,贯彻好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把国民党中的高层、中层以及对我们党友好的各族、各界、各个行业的民主爱国人士都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我们就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第五,要组建武装组织,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吸收大量的会打仗、懂指挥、会带兵的人才。

“第六,要组织武装,需要大量的武器弹药。我知道,你们已经有了一部分武器,肯定还缺很多,我可以从云南游击队这边给你们筹集一部分,其余的就要由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还有吗?”

“怎么,这六条建议还不够吗?”

“你呀,你!”陈林非常高兴,“几年不见,简直成了一个军事家了。我佩服你,非常佩服你!”他情不自禁地上去把路瑶紧紧抱住。

“轻点,”路瑶脸红了,“你把我抱疼了。”

“你的六条建议非常好,”陈林很激动,“我回去以后,一定按照你的指示办。”

“什么‘指示’、‘指示’的!”

“好!好!不说‘指示’,不说‘指示’。”陈林意识到口误了,“能与你见面,不枉此行,大有收获,我回去以后,一定尽快把武装组织组建起来,开展活动,决不辜负你的一片苦心。”

“注意安全。”

陈林抱住路瑶:“你也要多保重,我会想你的。”

“哦,我差点忘了,这里有一封信。”路瑶取出信交给陈林,“这是朱德总司令通过中共云南省工委转交给我的。朱总司令是想让我们做通我爸的工作,要我爸配合刘文辉一起参加起义。”

“这件事交给我吧,我保证完成任务。”陈林坚定地说,“要不,你和我们一起回会理一趟,一方面看你妈、你爸,一方面做做你爸的工作。”

“我有好几年没有见到我爸妈了,我非常想念他们。”路瑶说,“我很想回去见他们二老一面,但是,我在会理县一露面,就会给他们带来灾难。我想还是暂时不见面为好,等到革命胜利了,我再好好地孝敬他们。这一次还是请你代劳了,代我向二老问好,我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路瑶与陈林这一对有情人难舍难分地离开了巧家县。

“我这次的巧家县之行,收效很大。”陈林回到会理县,紧急召开了会理县中心县委会议,“朱璐瑶向我们提出的六条建议,非常及时。现在,我们认真地研究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行动?”

“朱璐瑶同志的意见很正确。”罗西诚直性子抢先发言,“现在,全国形势发展这样快,我们的步子已经慢了,再不奋起直追,我们可就成落后分子了。云南省是我们的榜样,在全省各地都组建了游击队。我们必须尽快把武装组织建立起来。不过,我不同意朱璐瑶同志说我们同时建立三个武装组织不便于组织指挥的说法。我倒是觉得,在现在的形势下,我们有能力把三支武装都组建起来,并且要越快越好,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同意西诚同志的分析和意见。”刘若雨说,“组建武装部队的工作一定要抓紧进行,应该越快越好。”

“既然大家的意见仍然是在东区、南区、西区同时组建三支武装队伍,”陈林总结性发言,“我就说点具体意见:第一,组建三支武装队伍,名称定为‘宁属地区金江游击队’,东区为一支队,南区为二支队,西区为三支队。第二,把我们研究的具体意见上报宁属地区工委、川康特委,请求尽快多派一些懂军事、会打仗的人来帮助组建宁属地区金江游队。第三,工作重心应转移到农村去,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活动,为开展武装斗争打好群众基础。第四,深入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迎接全国解放、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第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要准备好足够的枪支弹药和各项物资。目前虽然有了一部分,但还很不够,必须通过购买或其他方法弄到足够的枪支弹药。第六,工作分工。罗西诚同志负责情报工作,掌握国民党方面的情况,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和策反工作;刘若雨同志到东区去协助刘培勤、叶剑明同志组建金江游击队第一支队;我除了负责全面工作外,另负责组建金江游击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工作。”

罗西诚、刘若雨同意陈林的工作安排。

夜幕降临,黑暗笼罩了整座会理古城。

陈林在黄进源的带领下来到朱海澄的书房门口。

“报告老旅长,陈主任要见您!”黄副官报告请示。

“陈主任,贵客,贵客!”朱海澄高兴地来到书房门口迎接,“请进,请进。”

“黄副官,给陈主任斟茶。”朱海澄吩咐。

“陈主任,你是稀客,”朱海澄客气地说,“难得来我家一次,你今天晚上来我这里,一定是有什么重要事情吧?”

“老旅长,”陈林亲切称呼,“有人托我给您带来一封信。”陈林从衣袋中取出信交给朱海澄。

朱海澄拆开信一看,惊呆了,问:“你是什么人?”

陈林笑而不答。

“你是共产党?”

陈林想,现在应该是在朱海澄面前表明身份的时候了,于是说:“是,我就是共产党。”

“会理几次罢课是你们组织的?”

“是我们组织的。”

“上一次,陶乾坤新组建部队时提出‘从严治军、鼓舞士气、粮草先行’的主意,也是你出的?”

“是,是我出的。”

朱海澄陷入了沉思。国民党宣传说“共产党共产共妻,杀人放火”、“共产党是魔鬼”,把共产党说得很可怕。可是,眼前的这个小伙子,一个共产党,足智多谋,处处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而且又是那么和蔼可亲。

“老旅长,您在想什么?”陈林问。

“你真是一位高人啊!”朱海澄不再那么惊慌了,他高兴地说,“俗话说真人不露相,我们多次见面,你这样的高人却不想让我早一点真正认识你。那时候,我要璐瑶把你请到家中吃饭,我要请你当军师,璐瑶这个死丫头就是不告诉我,不说出你的名字。唉,你们共产党真是海纳百川,能人济济,我真佩服你们了。我这个无名之辈,朱德总司令会给我写信?他怎么会认识我?”

“不,您不是无名之辈。”陈林说,“您在西康省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你们全家从清朝到民国,长期从事彝务工作,对于搞好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团结,维护地方秩序和国家的安宁是有贡献的,我们党是知道的。”

“你过奖了,过奖了。”

“不仅如此,”陈林继续说,“你还救过朱德总司令。”

“我怎么不记得了。”朱海澄说。

“真有此事。当时,朱总司令在云南滇军总司令顾品珍手下任旅长,唐继尧第二次回滇,控制了云南,杀死了顾品珍,朱总司令、金汉鼎将军等人对于旧民主革命彻底失望了,便离开云南。他们到会理县时,受到了您和会理帮统范景元以及知事赖国藩的保护,并送旅费3000银圆,才使他们安全到达成都。这一份情意,朱总司令是不会忘记的。”

“哦,经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朱海澄说,“是有这回事。那是1922年8月,云南发生变故,川康江防全线戒备。朱总司令、金旅长一行三十余人经盐边渡乌拉渡口过雅砻江,再经撒莲来到我县。我们都敬重朱总司令和金旅长是护国功臣,故把他们安置在西街马家祠堂内住下。因为怕滇军追击,我们对外封锁了消息,后来秘密地将他们护送出境。这区区小事,朱总司令还记挂在心,真使我过意不去。”

“您想不想知道这封信是怎样来的?”陈林问朱海澄。

“当然想知道。”朱海澄说,“你快说。”

“是您的女儿朱璐瑶带来的。”

“我的女儿瑶瑶带来的?”朱海澄很激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瑶瑶,她在哪儿?她妈想她都想出病来了,为什么她老躲着我们,几年了都不回来看看我们,我们好想她呀!”说着,他的两只眼睛湿润了。

“她也很想你们。”陈林说,“她要我转告您二位老人好好保重,她一切都好,要你们放心。”

“陈主任,快告诉我,”朱海澄急切地说,“瑶瑶现在在哪儿?”

“我可以告诉您,”陈林说,“但是,您一定要保密,决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家里的任何人,否则朱璐瑶就会有危险。”

“我保密,一定保密。”

“她在昆明。”

“她怎么会到昆明去?”

“是党组织派她去的。”陈林说,“您儿子朱志虎带着军统特务要抓朱璐瑶时,是我们帮助她逃脱敌人的追捕,送她到了延安。她在延安学习期间,党组织知道了她是您的女儿。”

“与我有什么关系?”朱海澄问。

“关系可大嘞!”陈林说,“您任过旅长,是西康省参议员,周恩来副主席是中共南方局书记,他长期与国民党人打交道,他对国民党军队中旅长以上的军官,甚至团一级的军官都了如指掌。您的大名,在我们党内的名册中是有数可数的。就是这个原因,周恩来副主席亲自点名派朱璐瑶到云南省去做秘密工作。她到云南之后,在中共云南省工委机关青年部工作。璐瑶同志好学上进,工作活跃,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之中,表现很好,常常受到上级的表扬。您说与您有没有关系?”

“陈主任,听了你的一席话,老夫受益匪浅。”朱海澄感慨地说,“朱总司令亲自给我写信,周恩来重视我的女儿璐瑶的前途,从你们这些共产党人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正气。你们办事宽宏大度,光明磊落,过去,我对你们共产党不了解,产生了很多误会,甚至是犯了错误,今后,我会重新审视中国的政治方向、中国的未来。”

“很好。您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陈林高兴地看到朱海澄认识上的转变,“朱总司令亲自写信给您,目的就是希望老旅长能审时度势,看清国民党政府的气数已尽,蒋介石政府不得人心。蒋介石发动内战两年来,屡战屡败,处处受挫,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了3个战略集团、20个军、66个师、198个团,损失兵力达264万多人。蒋介石的军队起义的起义,投诚的投诚,216名高级军官被俘虏或被击毙,这是对于国民党军队最严重的打击。相反,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一步步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12月召开会议,通过了毛主席《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这本小册子我给您带来了,它会给您以启示的。”

朱海澄接过陈林送给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小册子,如获珍宝,高兴地说:“今天晚上是我有生以来最为开心的一个晚上,遇上了这么多的喜事、好事。陈主任,是你解决了我心中多年来的一个疑团:1935年,红军长征从会理经过时,力量是那样的弱小,可是,今天发展得这么强大,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使共产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今天晚上你的一席话,你们共产党的行为,使我大开了眼界,大长了见识。我信服了,共产党真是了不起!以后,有用得着我朱某的地方,我一定竭尽全力支持你们。另外,请转告我那璐瑶丫头,我和她妈非常想她,要她多注意安全。”

“感谢老旅长对我们党的理解和支持。”陈林高兴地说,“您对朱璐瑶的关心,我一定转告她。”

深夜,陈林带着喜悦的心情离开了朱府大院。

组建宁属金江游击队的方案,中共川康特委、宁属地区工委很快做了批示:“同意报批方案,要做到稳扎稳打,发动群众,打好基础,逐步展开。”

1948年6月,中共宁属地区工委派西昌技专校党支部书记李毅,党员温实良、田河增补入会理县中心县委委员,加快组建金江游击队的步伐。

李毅带来了中共宁属地区工委书记黄俊宣的指示:“要在城市中发展一批党员作为桥梁,把工作重心逐步推向农村,为筹建金江游击队打好基础。”

中共会理县中心县委遵照上级指示,派李毅赴东区,田河、温实良赴南区,刘培勤赴西区开展工作。

经董事长周汝言同意,从永利祥商号中拨出20000元钱用于购买枪支弹药。路瑶以滇桂黔边纵的名义与禄(禄劝)武(武定)游击大队协商,同意划拨50条枪、5000发子弹支援金江游击队,由高宗禧以商务马队的方式,从武定出发,经禄劝县、撒营盘、马鹿圹,交至李毅手中。

组建金江游击队的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