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金江儿女
22649500000016

第16章 请缨抗战

东山寺背后一道光亮慢慢地爬上来,月亮在那道光束出来时悄悄隐退了,路边小草上的露珠休息了一夜后也慢慢散去。

陈林习惯一大早起床跑步,锻炼身体,一边跑一边思考问题。

朱志虎的西会彝务指挥部由团级单位降为营级单位,原有三个营现在只保留一个营,另外两个营要调走。

这两个营调往哪里?据说是要调往西昌,编入一三六师四一一旅。

陈林希望能把这两个营调往滇西对日作战。

但是,怎样才能将其调往滇西?通过什么关系?要找什么人才能够调动成功呢?

陈林想到了朱老旅长。

只有说服了朱老旅长、朱志雄营长,调往滇西才会有可能。

陈林想直接去找朱老旅长,不行,他自认为资历不够;找朱璐瑶去说服她父亲,不妥,朱璐瑶曾说过,老旅长是不让女人干涉军队之事;还是去找周汝言,周行长说话的分量足,由他去说可能性要大一些。

陈林加快了跑步速度,他很快回到宿舍,洗完脸,到食堂买了一个馒头,一边吃一边小跑来到周行长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关着。

他一看表,还差20分钟才到上班时间。

他来到财务室,把一天需要做的事一件一件地准备好。

上班时间到了,陈林准时来到周行长办公室,将门推开——周行长不在,只有何管事在打扫卫生。

“你有事找周行长吗?”何管事问。

“是,我有急事找他。”陈林回答得比较急,“周行长还没有来上班吗?”

“周行长今天上午不来。”何管事回答,“周行长准备在西区办农牧场,昨天就到米易去了,今天下午才回来,你有急事只有等他回来再办吧。”

“好,谢谢何管事。”陈林怏怏离开。

这一天,陈林心急如焚,坐立不安地等待周行长回来。

晚上周行长才归家。

陈林顾不得周行长鞍马劳累,风尘仆仆,当天晚上就去周行长家里找他,因为事关重大,涉及军队调动之事,瞬息之间千变万化,刻不容缓。

周行长家坐落在北关小巷之中。

这是一个古老的庭院。

走进大门是一段长廊,走完长廊进入院落,院落中正面是上房,两侧是厢房,全是古香古色的木结构。一棵高大的黄葛树黑黝黝地耸立在庭院中央,那粗大有力的树枝伸向四面八方,密密麻麻的树叶覆盖了整个院落的上空,在盛夏时节像一把大伞,把整个庭院遮盖得凉幽幽的。

陈林走进庭院,借着微弱的路灯和窗户中射出的光亮,才辨清了房屋的方向。

“周行长刚回家吗?”陈林一边走一边问引路的仆人。

“小陈啊!”周行长的夫人张晓雯听出了陈林的声音,“稀客!你好久都没有来了,快请进。老周,小陈来了。”

陈林刚进门,周思琪、周思航两姐弟从寝室中跑出来:“陈大哥!”“陈大哥!”很有礼貌地向陈林打招呼。随后周思琪给陈林端来一杯茶。

“谢谢思琪。”陈林礼貌地接过茶放在桌上。

“不用谢。”周思琪说完后返回厢房做作业去了。

周汝言全家四口人,夫人张晓雯是会理中学的国文老师,教学能力强,为人处事好,在学校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尊敬,在家中是一位贤妻良母。周汝言事情多,工作忙,经常不在家,管理家务、教育子女的事,全部落在她的身上。周汝言有两个小孩,长女周思琪是会理中学高中二年级的优秀学生,小儿子周思航是会理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这是一个温馨、美满、幸福的家庭。

“这么晚了来打扰您,”陈林有些内疚,“听说您今天晚上才从米易回来,很辛苦,我真不该来打扰您。但是,这件事有些急,不来找您,我又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

“什么事这么急?”周汝言把凳子向陈林拉近一些,“说说看,看我能不能帮得上忙。”

“关于调动部队的事。”陈林开门见山。

“调动部队的事,你找我?”周汝言不理解,“我行吗?你把我搞糊涂了。”

“这一次金专员处理地质资料被盗案,涉及朱志虎的问题。”陈林想把自己的看法向周行长说得清楚一些,“金专员撤了朱志虎的职,把西会彝务指挥部由团级单位降为营级单位,原有部队有三个营,现在只准备保留一个营,多出的两个营不久就要调到其他地方去。”

“这两营驻防什么地方,不关我们的事啊。”周行长还是不理解。

“怎么不关我们的事呢?”陈林耐心地说,“目前滇西战事吃紧,畹町、芒市、龙陵、腾冲被日军占领,云南处于最危急的时候,大西南处于最危急的时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部队在这个时候必须奔赴抗战前线。我听说,过两天这两个营要调往西昌,归刘元宣一三六师四一一旅管辖,这可不行?”

“你说怎么办?”周行长反问。

“这两个营必须调往滇西参加抗日。”陈林就像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一样说话。

“能行吗?”周行长疑惑。

“行!”

“怎么个行法?”

“这就是我今天晚上来找您的原因。”

“找我?我能做什么?”

“您与朱老旅长关系好,无话不说,”陈林详细分析,“朱老旅长这人呢,人缘好,深明大义,再加上西会彝务指挥部的官兵们都会听朱老旅长指挥,因此只要说服了朱老旅长,这事准能成——这就是我今天晚上来找您的原因。”

“老周,小陈的意思我听懂了。”张晓雯插话说,“小陈的主意好,国有难,民关心,全国人民抱成团,我支持小陈的意见。你就去找朱老旅长说说,我看这事准成。”

“好,我明天就去找朱老旅长。”周行长同意了。

周汝言同意去找朱老旅长,陈林很高兴,当天晚上,陈林将他的想法在电台上向川康特委做了详细汇报。

川康特委紧急召开碰头会,专题研究了陈林的建议,及时做出指示:一、同意陈林建议,做好工作,把西会彝务指挥部一、二营开赴滇西。二、川康特委通过内线做刘文辉军长的工作,希望他顺应局势,成全此事。三、做好朱氏父子的工作,安定好西会彝务指挥部官兵情绪,要防备朱志虎卸任后,部队群龙无首,出乱子。

果然不出川康特委所料,西会彝务指挥部的官兵出了乱子。

金玉波撤了朱志虎团总职务,把他降为副官,这让视权力为生命的朱志虎非常愤怒,他口上说“服从处理”,内心却恼羞成怒、切齿痛恨。

“姚世园,你说说,”朱志虎把姚世园叫到他的房间,“我冤不冤?”

“冤。”姚世园回答。

“他们不要我的日子好过,我也不让他们的日子好过!”朱志虎发泄着怨气。

“对!”姚世园附和着。

“你听好了!”朱志虎吩咐,“你去给我拿出五万元来,发给每一个连队,营长、连长多给一些。放他们三天假,叫他们放开玩,吃喝嫖赌,愿做什么就做什么。”

“团总,这样干,部队不是乱了。”姚世园提醒朱志虎。

“我就是要把部队搞乱,”朱志虎愤怒地说,“让那些来接手的人收拾烂摊子。”

“好,我这就去办!”姚世园关门出去。

西会彝务指挥部的部队失控了。

驻西街的彝务指挥部内部瘫痪了,无人值班,无人上班,就连门口站岗的哨兵也撤了。

驻会理县城内的官兵肆意挥霍,酒店、烟馆、赌馆、戏院、妓院等场所,几乎全是官兵;赌博、打人、强买强卖、调戏妇女等随处可见。

驻益门的第二营官兵买东西时,因价格与店主发生口角,竟派兵砸了商店;当晚有五个士兵拦路抢了一车货物,被警察抓获。

驻太平场的三营官兵上山打猎,竟然打死老百姓的五只黑山羊;一彝族姑娘上街赶场遭三名士兵在路上轮奸。

两三天时间,他们把全县搅得乱七八糟,民怨沸腾。

“老大,你是怎么搞的?”朱海澄很久没有这样称呼过朱志虎了。

“我咋了?”朱志虎反问。

“谁叫你给部队放长假的?”朱海澄质问。

“我无职无权,管不了他们了。”朱志虎说,“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放多长的假就放多长的假,部队散了才更好。”

“我咋个养了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啊!”朱老旅长很生气。

“我是不争气,”朱志虎不服气,“我没有老三那么听你的话,说话也没有老三那样好听,没有老三那样给你争气。”

“大哥,你是不对嘛!”朱志雄也生气了,“部队被你搞成这个样子,你还有理了!就说撤你的职吧,也是你活该,谁叫你生活作风不检点,去与日本间谍鬼混,没有判你进监狱算是对得起你了。”

“是,错都是我的,”朱志虎耍横,“你们都对,你们什么都对,行了吧!部队,今后我不管了,你们想咋个管就咋个管吧,随便你们。”说完就往外走。

“大哥!”朱志彪上前拦住,“大哥,不要这样嘛,有啥事我们全家坐下来好好商量嘛,刚才爸批评几句,也是关心你嘛,老三说的你何必计较呢。自己兄弟,话明气散,说了就算,算了!算了!来,坐下,好好说。”

在老二朱志彪的劝说下,朱志虎的气消了一些,坐下来。

“老旅长,有人来访。”副官陶乾坤来通报。

“请他们进来。”朱海澄吩咐。

周汝言、陈林进入客厅。

“三位公子也在。”周汝言见朱海澄的三个儿子也在座,自感有些唐突。

“没有关系,我的三个儿子,你们都认识。”朱海澄说,“找我有啥事?”

“是这样,有件事……这件事,”周汝言仿佛难以启齿一样,“听说西会彝务指挥部的部队有些变动,是吧?”

“是啊!有变动,”朱志虎发气,“我被撤职了,这个变动还不大吗,我撤职了,你来看笑话来了!”

“这……这……”周汝言解释,“这是误会。”

“误会!什么误会?”朱志虎怒气未消,“我的部队变动,我被撤职,关你周大行长的屁事?你来打听部队的变动,是何居心?不看在你和我们全家是故交的分上,我对你不客气。”

“老大!”朱海澄听不下去了,急忙制止,“周行长一定有话要说,你听他把话说完再发火也不迟嘛。”

“是,我们来是有话说。”陈林说,“刚才朱团总是误会周行长了。”

“周行长,你们来是不是有事要与我爸商量?”朱志雄察言观色,“我们三弟兄在这里不方便说,那……”

“不是!不是!”陈林急忙说,“大家不要误会,我陪同周行长来这里,是关心西会彝务指挥部这支部队的前途问题。朱老旅长和你们三弟兄都是带兵的人,涉及部队的前途,哪有回避之理,大家一起商量是好事嘛。”

“部队的前途,你们银行也关心?”朱海澄问。

“是,我们要关心。”周汝言说,“西会彝务指挥部这支部队,是你老旅长用心血培育出来的一支强悍的队伍,是会理县老百姓用大米养育出的人民子弟兵。这支队伍有你朱老旅长和朱氏兄弟的心血,也有会理县老百姓的汗水,队伍不能散。我和小陈来这里,就是要给朱老旅长和几位兄台商谈这件事。这支部队是一个团的建制,下设三个营,留给会理县只一个营,另外两个营听说过两天就要调往西昌划归刘元宣的一三六师四一一旅,我们的意见是把这支队伍保留下来。”

朱氏父子听得津津有味。

朱志虎想,要是把这个团留下来,能恢复我的团总宝座才好啊。

朱志彪想,要是真能把这个团争取回来,那当然好。难道周行长有通天的本事吗?他不相信这件事办得到,因为这是军统局插手办的。

朱志雄听出点味道了,他认为周行长、陈林一定有什么高招。

朱海澄说:“要把这一个团保留下来,主意倒是不错,但是,怎样才能保留得住,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我们的意见是请朱老旅长出马。”陈林说,“您是省参议员,与省主席刘文辉的个人关系不错,您说的话,他一定会听。”

“我应该说些什么,我不好开口啊!”朱海澄有些为难,“况且,我说的话刘主席未必会听。”

“直接说请保留这个团可能是不行,”周汝言说,“要找一点站得住脚的理由。我们有两个方案,你们看行不行?”

“哪两个方案?”朱志雄越听越有意思了,“说出来我们听听。”

“第一个方案。”周汝言继续说,“会理县兵力少,彝务重,自从中央军第二军七十六师、第七十一军三十六师调走以后,兵力严重不足,请求把两营留下来,按原建制留在会理,团总的人选就说朱志虎愿将功补过,继续留任,当然也可另派他人任团总。”

“这第二个方案,是在第一个方案不能通过的情况下来考虑。”陈林补充说,“说会理县兵力少,彝务重,是我们找的理由,目的是要把这个团留在会理,不要落入他人之手。但是,从当前局势来看,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都在抗战,滇西又沦陷敌手,到处都需要部队,需要兵,因此这条理由有些牵强,因此考虑了第二方案。”

“越说越玄乎了。”朱志虎听得有些不耐烦了,“你们就说痛快一些嘛。”

“请缨抗战,就是把部队拉到云南去!”陈林直接说出想法,“一个团成建制开赴滇西,与日本鬼子痛快地干一场,打完仗凯旋。”

“这个意见好。”朱志雄说,“我同意第二个方案。”

“屁才好。”朱志虎不同意,“去为他们卖命,我不同意。”

“我倒觉得第二方案可行。”朱志彪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部队在这里养着干什么,还不如拉到前线去大干一场。”

“你们都同意第二方案,”朱海澄已看出大家的意思了,“那我就打电话向刘主席报告,请缨抗战。”

“同意!同意!”朱志彪、朱志雄表态同意,朱志虎埋着头不作声。

“朱老旅长啊!你深明大义!”周汝言见大家意见一致,非常满意,“我敬重你!我敬重你们全家!”

就在朱海澄向刘文辉报告后的当天下午,刘文辉发来电令:

“西会彝务指挥部全体官兵:你们精忠报国,请缨抗战,实为胸怀祖国、为国分忧、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之举。西康省军部已报请国防部批准你们之恳求,将你部列编为第十一集团军第七十一军第三十六师新编第一团,希你们做好准备,随时待命,开赴滇西,歼灭日寇。一、将你部第一营编为屯垦团第三营,继续驻会理县,仍担任彝务任务,任命朱志雄为第三营营长,军衔晋升为中校;二、你部出征滇西尚欠一个营的编制,决定抽调驻西昌第一三六师第四一一旅第八〇三团第一营补充满员;三、任命陶乾坤为第七十一军第三十六师新编第一团团长,军衔晋升为上校。特此命令。”

“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朱璐瑶风尘仆仆冲进财务室,“批准了,批准了。”

“什么批准了?”陈林第一次看到朱璐瑶这么高兴,“你这样无头无尾的。”

“就是我大哥管的西会彝务指挥部上面批准了,”朱璐瑶高兴地说,“开赴滇西,打击日本鬼子。”

陈林就已经知道了,因此他不感到意外。

“这是好事,”陈林附和着,“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最高兴的要数我爸。”朱璐瑶滔滔不绝地说,“他一直想提拔一下跟他十多年的副官陶乾坤,一直没有机会,这次真是个缘分。因为你的好主意,请缨抗战,使部队变动了才有这样一次机缘。还有一点使我爸高兴的是,自从他当了省参议员,没有直接带兵了,说话的分量也轻了,有时他还有些灰心。这一次,根据你的方案,我爸直接向刘军长报告上去,刘军长采纳了他的意见,他觉得脸上有光了,精神特别好。前一段时间,因为我大哥与日本间谍白昆丽的事,我爸情绪低到极点,这一下好了,我也为我爸高兴。”

“你看你,真像个小孩子,我看你比你爸还高兴。”陈林说。

“我是高兴嘛。”朱璐瑶笑着说,“你做成了这么一件大事,难道你不高兴啊!”

“高兴是高兴,但是还不能高兴得太早了。”陈林严肃地说,“你大哥朱志虎带的彝务指挥部,在那段时间摆下了好多烂摊子,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出了多少问题,你也看到了。”

“那咋个办?”朱璐瑶问。

“办法是有的。”陈林说,“我告诉你,你向你爸转告,但不能说是我说的,明白吗?”

“明白。”朱璐瑶很认真地说,“我知道了,你说吧。”

“从严治军、鼓舞士气、粮草先行。”陈林纲领性地说了12个字。

“你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朱璐瑶不太懂,“你说的使人太难以理解了。”

“好,我说具体一点。”陈林一条一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一,要杀几个人。第二营拦路抢劫货车的五名士兵、三营轮奸彝族姑娘的三名士兵,一定要杀掉,杀一儆百,挽回部队在会理老百姓中的坏影响;第二,彻底整顿部队。营、连、排、班等各级领导,重新任命,启用老旅长、陶团长信得过的人,过去那些不称职、能力弱,甚至是害群之马的人,一个人也不能用,彻底换掉;第三,严格军纪,完善制度。对前几天那些打人、调戏妇女、赌博、进妓院、强买强卖的官兵,一定要严肃处理,该法办的要法办,该开除的一定要开除,不留隐患;第四,召开营长、连长、排长会议。对前几天尽职尽责、坚守岗位、管理有方、表现好的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甚至士兵,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以鼓舞士气;第五,粮草先行。现在的这一支部队属中央军,是国军了,要到战场上跟日本鬼子枪对枪、刀对刀地拼杀,各项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武器要先进,粮草要充足。以上这几点,你爸和陶团长是懂的,只要点一下,他们就理解了。”

“好!听你这么一说,我也好像懂点治军的道理了。”朱璐瑶高兴地说,“我一定给我爸转告。”

“朱三小姐,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马雯雅突然进来,“什么治军道理,你们要治什么军啊?”

“雯雅,你回来了?”陈林淡淡地说,“璐瑶在这里和我摆点龙门阵。”

“看你们说得那么亲热,”马雯雅说,“不会是有秘密不愿让我知道?”

“马小姐,我与陈林先生会有什么秘密啊。”朱璐瑶说,“我来存点钱,顺便与陈先生摆了几句,我看你们有事,我先走了。”陈林起身把她送出银行门口,顺口说:“朱三小姐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璐瑶,我的好女儿,你给我带来了这么好的主意、办法。”朱海澄非常高兴,“我真的遇上高人了。”说完把女儿紧紧地拥抱着。

“爸,您把我抱痛了!”朱海澄太高兴了,紧紧抱住女儿不放,直到女儿叫痛了才放开。

“女儿,你说,是谁给你出的主意?”朱海澄现在变得像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一样,他拉着女儿的手又摇又说又笑,朱璐瑶多年来都没有看到父亲这么高兴过。

“爸,人家不让我说嘛。”朱璐瑶看到爸高兴她也高兴。

“你一定要告诉我。”朱海澄坚持要女儿说出来,“这是一位高人,我要邀请他到家中来做客,请他吃饭,请他任我的军师。”

“爸,我真的不能说。”朱璐瑶是认真的,“您觉得这个主意好,您就按照这个主意办嘛。如果治军效果真的好了,我想今后您会有机会见到他的。”

“我真服了你了。”朱海澄套不出真实姓名来,只好不再追问了。但是在他内心中感觉到自己的女儿成熟了,他不应该再把她当小孩子看待了,过去他那种不让女人干涉政治、干涉军事的想法也要重新审视了。他久久地看着女儿。

“爸,您怎么这样看着我?”朱璐瑶也感觉父亲的眼神怪怪的,“爸!爸!”

“你长大了,成熟了,”朱海澄很激动,“我小看你了!我的好女儿,我的乖女儿!”

“爸!爸!”朱璐瑶紧紧抱住朱海澄,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会理县欢送抗日健儿出征。

欢送仪式设在校场坝。

主席台上方横幅写着“会理县热烈欢送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七十一军第三十六师新编第一团抗日健儿出征滇西”。

主席台右边:热血男儿誓死把日寇赶出国门。

主席台左边:抗日健儿决心为祖国重振河山。

经过整编的部队,士兵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着清一色黄绿色军装。团长、营长各配一匹高头战马,连长、排长配挎清一色二十响盒子枪。各连队配有轻机枪、重机枪、小钢炮,一眼看去,威武雄壮。

欢送仪式开始。

鞭炮齐响,礼炮轰鸣。

会理县县长江雨湘致欢送词:“会理县抗日健儿出征滇西,歼灭日寇,是我们会理县的骄傲,我们期盼你们凯旋!”

老旅长朱海澄致欢送词:“我带兵带了许多年,都没有与日寇真刀真枪地较量过,只有这一次最使我感到骄傲。你们要到滇西去抵御外辱,抗击日寇,我祝你们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为祖国争光。”

陶乾坤团长代表全团官兵表示决心:“会理县的父老乡亲们,我们全团官兵出征滇西,抗击日寇,绝不辜负父老乡亲们的希望,决心英勇杀敌,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不打垮日寇,誓不返家。”

朱海澄来到陶乾坤身边,为这位跟随他多年的副官,即将奔赴疆场的团长献上一束鲜花,再三叮嘱:“会理县男儿奔赴疆场,要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英勇杀敌,歼灭日寇,为会理县父老乡亲争光,为祖国争光!”

朱璐琦来到陶乾坤身边:“去吧!为国而战,把日寇赶出国门,我等着你胜利归来!”

会理人民以最隆重的仪式欢送抗日健儿出征。

彝族同胞杀羊献祭,宰小猪献上坨坨肉和米酒。

全县民众耍龙灯,狮子灯,打连花闹,载歌载舞,从县城送到鹿厂,从鹿厂送到凤山营,从凤山营送到鱼鲊金沙江边,与这队准备上前线抗击日寇的会理子弟兵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