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22642300000093

第93章 即席讲话,简洁生动(2)

(2)幽默型

就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及事例作开场白。这样开场可以使听众在讲话者的幽默启发下,迅速激发兴奋点,集中精力进入角色。如1965年11月,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展览馆大厅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举行80寿辰庆祝宴会,并发表贺辞,他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庆祝40“公岁”诞辰(外国朋友对“40公岁”这个新名词感到纳闷和不解)。在中国,“公”字是紧跟他的量词的两倍。40公斤等于80斤,40公岁等于80岁。周总理灵活的用语,巧妙的解释,在几百位祝寿者中激起了一阵欢笑,寿星斯特朗女士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3)开门见山型

就是一开始就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把讲话的基本目的和主题告诉听众,引起他们想听下文的欲望,接着在主体部分加以详细说明和阐述。这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手段,立即进入正题,不迂回,不罗嗦,不要任何多余的赘言和楔子。例如,1945年10月1日,刘少奇同志为即将奔赴东北战场的解放军送行,他说的开场白是:“同志们听从中央的决定,要到东北去了,要我来讲几句话。”整个开场白只用了23个字,简明扼要。

(4)阐明背景型

这种开头就是把讲话的原因或者背景交给听众,让听者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要讲话,讲话的理由是什么;或者说明讲话的背景及在这种背景下讲话的初衷。用这种方法开头平常、自然,很少有波澜,似更无标新立异之嫌,是平时人们使用最多、也最好把握的一种形式。

在开场白中,有时为了融洽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感情,而采用一些礼貌性的话题与听众沟通。它主要分为楔子和引子两部分。例如,1984年4月27日,美国总统里根在人民大会堂发表了如下讲话:

谢谢您,周培源博士,谢谢各位尊敬的女士和先生。今天,我很荣幸能够来到这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人民大会堂向贵国发表演说的美国总统。

我和我的夫人一直盼望来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访问,同你们伟大的人民见面,以睹贵国历史宝库的风采。北京宽阔的大道使我们赞叹,贵国人民的待客热情,使我们深深感动。我们惟一的遗憾,就是这次访问的时间太短。看来只能像唐代一位诗人所写的那样“走马观花”了。但是中国的《汉书》里还有另外一句话叫“百闻不如一见”,南希和我深有同感。这段开场白可看做全篇的一个楔子。里根一上来就向大会主持人及全体听众表示了深深谢意,对中国表示高度赞扬,对中国古老文化有深厚理解。从礼貌、礼节上讲,这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番话很快架起了里根总统与听众之间的感情桥梁。接着里根总统又说:12年前,前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他走下空军一号专机同周恩来总理握手。事后,周恩来总理告诉他:你那只手,是从世界上最浩瀚的大洋的彼岸伸过来的手,是经过25年的完全隔绝之后重新伸过来的手。

从那次握手开始,美国和中国都打开了自己历史上新的一页。我认为现在历史又在召唤了。这两段话就是整个讲话的引子。通过引子这座桥梁很快把讲话引入正题,转折、联结自然,恰到好处。再如,1950年6月2日,法国驻德大使朗索瓦·庞赛在两国市长参加的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开场白也非常精彩。他说:

联邦主席先生,市长先生,法兰西的市长先生们:我以十分愉快的心情接受德法两国市长会议的邀请,前来参加闭幕式。对能借此机会重游斯图加特感到高兴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不瞒大家说,如果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是怎样在贵国的城墙下是怎样度过的话,我就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感触。联邦主席先生知道我这个人比较容易伤感。可是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斯图加特这地方更令人感到舒适呢?那次露宿城下差不多过去了半个多世纪。1902年,当我还是个年轻的中学生时,就来到过斯图加特这神奇的地方……

然后,引入正题:

由于我的独特经历,由于我对斯图加特独特的感情,所以,我始终把德法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放在心头,作为大使,我要谋求的正是这一点。庞赛选用了一段极具人情味的插曲作为开场白,从容迅速地沟通了他与听众之间的感情,很自然地引入主题让听众接受。这是一个极为和谐的开场白。

特别在一些礼仪性场合作即席讲话,适当运用楔子和引子,对于沟通与听众的情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有效地引出下文,充分表达意图,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当然,楔子和引子不宜过长,否则会显得拖拉,说了半天还没有进入主题,有喧宾夺主之感。

4.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讲话的目的是让人听懂。让人听懂是对讲话者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在讲话时单纯求奇、求新,而卖弄辞藻,用一些难涩的语汇和专业术语,让人听起来非常吃力,就会影响听众的情绪,即使你费了好大一番口舌,也是费力不讨好,听众不买账。因此,讲话中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明白如画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样才能让听众迅速而又准确地接受和理解,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讲话大都比较通俗易懂,且生动活泼。通篇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就是那些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人,一听也能明白。毛泽东同志非常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群众熟知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说明深奥的道理。比如,他在讲解动机和效果的关系时,说道:“现在要问:效果问题是不是立场问题?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了有什么效果他是不管的。又如一个党,只顾发宣言,实行不实行是不管的。试问这种立场也是正确的吗?”毛泽东用医生看病这样通俗的事例来说明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明白易懂。

彭真同志讲话也很通俗有趣。他在和一位新闻工作者交谈时说,你看过老鹰抓小鸡吗?老鹰不是瞎撞乱碰就能把小鸡抓住的,而是先在天空中盘旋飞翔,发现地面上的小鸡,再俯冲直下,抓住后就腾空而起。老鹰盘旋飞翔是在做调查研究,看准目标,以便一下子抓住。记者的工作方法,要学老鹰抓小鸡,先做好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发现典型事件或问题,就要深入下去抓住不放,直到采写成功。……你们写的新闻,就像棉花一样占的地方很大。一斤铁块,体积很小,你挤不出它什么空气和水分。一斤棉花,放在那里一大堆,用手一挤,多数是空气,是虚的。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精练,要写铁块式的新闻,反对棉花式的新闻。彭真同志用贴切、新颖的比喻,形象通俗地讲述了记者的工作方法问题,使人听了后很受启发。即席讲话要吸引人,不仅要通俗易懂,还要生动有趣,以增强临场气氛。呆板、枯燥的语言会使人生厌,昏昏欲睡。要注意运用听众比较熟悉的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节目,或有象征意义和纪念意义的实物来作比,运用明确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来阐述事理,不能颠来倒去总用那几个词,死板板地说教。贺龙同志讲话善于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1940年7月,贺龙在晋绥军区的党员训练班讲党课。讲课之前,指导员带人抬来一张旧木桌,一条木板凳子,桌子上放了两个粗瓷大碗和一双布鞋。这三样东西一下子吸引了大家。贺龙同志笑眯眯地说:“我来讲第一课,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党和群众的关系喽!”然后他端起大碗问学员,里面的小米是做啥用的,大家齐声说是做饭用的。又问哪来的,大家说是老百姓种的。到此,贺老总开始讲吃小米容易,种小米难;又讲老百姓吃墨石,让部队吃小米;讲军民关系,讲群众路线,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使大家明白了搞不好军民关系就会挨饿,就会打败仗的道理。贺龙又拿起布鞋,让一位战士讲讲布鞋。战士语塞,觉得没什么好讲的。他又启发别的战士讲,指出每双布鞋都含着群众的心血,群众没有鞋穿,却给战士做军鞋,这是因为什么,引出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这个道理。最后贺龙拿起另一个大碗,盛满水,还放了一条泥鳅。贺龙把泥鳅从碗里捞出来,不一会,泥鳅不动了。贺龙乘机问,泥鳅为什么不动了,回答是离开了水。贺龙同志总结说,军队和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鱼离开水,军队离开群众,就不能生存。根据地的存在,人民军队的壮大,都是因为执行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拥护的结果。贺龙同志讲的具有真情实感,具体生动,通俗易懂,极大地说服和震动了战士。生动有趣的语言,才能真正吸引听众,即席讲话尤其不能忽视。

5.立场鲜明,以理服人

讲话时诚挚的态度来源于讲话人对听众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听众的尊重和信任,如果领导者态度倨傲,以势压人,也就不可能得到听众的信任和尊重,不可能在讲话时推心置腹,打动人心。这种诚挚的态度在讲话中应该具体地表现为襟怀坦白,观点鲜明。“诚挚”不等于“迁就”,诚挚感情应当融进话里所表达的观点之中,使观点更鲜明,使每一句话都是感情的凝聚,心声的流露,使讲话情动于中、寓情于理。尤其是某些批评性的讲话更要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