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22642300000082

第82章 适应对象,有的放矢(2)

(1)不信谗言

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受到的诽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你就可以称得上明智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听的话,不愿办的事,不要用来教训别人,强迫别人去做,否则谈不上正直。

(3)严于责己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就会增加言语活动的空间,加大领导人说话的自由度。

(4)真诚相见

要使别人信任自己,自己首先信任别人。要待人以诚,与人为善。如果花言巧语,伪装和善,怎能取信于民呢?

(5)重调查,不盲从

大家都讨厌他(他不一定坏),一定要考察他;大家都喜欢他(他不一定好),也一定要考察一下。因为真理有时不一定在多数人手里。假如人云亦云,那么领导者的正义和正直就不存在了,有可能冤枉好人,纵容坏人。

(6)爱憎分明

坚持原则,对错事加以批评,对好事加以表扬,不能良莠不分。这是领导者正直无私的表现,也是树立领导威信的基础。

(7)不喜奉迎

拍马奉迎的人,并不真正对领导者忠诚,而是怀有个人目的。只有用勤奋工作和出色业绩来支持领导工作的人,才能加以赞赏。

(3)公平原则

领导者和普通人一样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也有自己的亲朋好友。但在工作中,无论亲疏远近,都必须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公平地对待每一位组织成员,切不可厚此薄彼、恣意偏袒。公平待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一碗水端平”。

公平原则虽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非易事。对领导者来说,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种现象:

(1)感情代替原则

例如,对自己的老同事、老部下、知心朋友等,明知不对,也不批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下,如隔靴搔痒、未及痛处;而对关系疏远或有成见的人,虽然同样性质的问题,却是另一种态度。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最容易助长组织内部的庸俗作风,损害良好的人际关系。

(2)缺乏足够的勇气

这主要表现在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而屈服于歪风邪气,屈服于外界压力,结果使好人受冤屈。由此可见,要做到说话公平,领导者必须有无畏的勇气才行。

(3)考虑问题不周全引起的不公平现象

古人有云:“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些因工作关系和领导接触多,又常爱做“面子活”的人,可能会更多地受到领导赞许;而那些在基层做默默无闻的踏实工作的人,可能因为领导的疏忽和不周而更加默默无闻。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不公平。然而不管怎样,天长日久,都会影响上下级的友好关系。所以,领导者在未做调查研究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对下属的工作加以评价。

(4)相互领导原则

领导者在语言交往中要发扬民主,积极吸收下级和群众的智慧与经验来改善领导;要发动组织成员参与领导,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有人或许会问: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果要相互领导,岂不自相矛盾吗?非也。上下级关系是指组织关系,下级要服从上级的指挥。相互领导指的是如何才能形成正确的领导。上级影响下级,固然是发挥领导作用,反过来,如果下级的意见能够对上级产生影响,那么下级对上级实际上也就起了领导作用。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任何领导者都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会,而必须向具有专长的人请教。只有广开言路、集中群众的智慧,积极吸取组织成员的成功经验和正确建议,才可能形成正确的领导。因此,领导和被领导者之间没有绝对界限,而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这种现象和组织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并不冲突,而是更有利于上级实施正确的领导,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

4.领导者对外部人员的语言艺术

领导者的谈话对象除了本单位、本系统的上级领导和下级群众外,还有外单位、外系统的人,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组织与组织间的各种谈判。在这种组织间的谈判活动中,领导者就进入了一种与组织内部交谈有很大不同的谈话语境了。第一,领导者与交谈对象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了不同组织的代表之间的关系,原来在上下级谈话中起作用的组织纪律、办事原则、领导权威的威信效应和尊重上级、关心下级等方法就不适用了。交际双方关系的这种变化对领导者的语言就要发生影响。第二,领导者在谈话对象心目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领导者原来是以交谈对象所属的组织的形象出现在交谈对象的面前,交谈对象常常把领导者看成是自己的代言人,言语中具有较多的认同意识;但在组织间的谈判中,领导者把被交谈对象看成是外人,甚至是他的交谈对手,言语中常透出防范和排斥意识。谈话对象不同所引起的这种心理变化也将对领导者的语言发生影响。第三,领导者与交谈对象各自所代表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变化。原来双方利益虽有分歧,但这种分歧的影响往往不及由更大的利益的一致对谈话带来的影响,上下级的矛盾在言语冲突中往往服从于共同的目标。现在则不同了,领导者与交谈对象代表的利益往往呈现出对立的态势。例如一笔买卖谈判,一方想贵卖,一方想贱买,双方的利益关系表现为经济关系的直接对立。毫无疑问,交谈双方的这种利益关系的变化会对领导者的语言产生影响。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变革年代中。各单位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家地区与各种单位、企业、团体发生各种形式的横向联系,各种交谈时常举行。在这种广泛的组织活动中,作为组织的代表人,领导者更应当针对上述三方面的新情况,广泛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掌握恰当的谈话策略。下面是几项成功的交谈经验及策略。

(1)交谈的基本态度——与人合作

在与另一个单位的代表进行谈话时,领导者的交往态度可能有三种情况:

一是迎合的态度。即放弃自己一方的利益,满足对方的利益。例如,虽然明明知道以如此高的价格买进必然吃亏却还同意对方的价格。这种做法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如己方急需这种货物,有时是解决双方冲突的一种办法,如果不这样,双方的冲突将更为加剧。但是,这种方法造成的危害却显而易见,它使己方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并且,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对方对自己以及自己单位的尊重与好感,最终使双方单位的关系受损。

二是强迫的态度。即在谈话中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与要求。这种态度虽然有时由于某种原因也能奏效(例如利用自己掌握的商品在市场上短缺,而对方又急需这一情况,提高售价,强迫对方接受),但这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难以成功,即使是成功了,也会使对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还影响了双方的正常关系。